我在《感冒為什麽能自愈》裏說,我們有免疫係統,感冒不需要吃藥,自己就能痊愈。
您可能問:如果咱吃一些藥,能夠治療或是預防感冒,那豈不是更好嗎?
說起來可能讓您失望:目前並沒有什麽藥物能在體內殺死感冒病毒。
(注意我說的是體內。體外殺病毒當然容易。開水一燙就燙死了。)
為什麽沒有這樣的藥物?
首先,病毒這東西本來就很難對付。原因不是它太複雜,而是因為它太簡單。
我沒說反。是因為它太簡單。
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說這個意思:如果您是一個城市的市長。您打算整理市容,就派一支工程隊,去把城裏所有草棚都推倒。
會不會有人為這個往自己身上潑汽油咱不討論。咱這就是個比方。您如果給工程隊派的是這樣的任務,工程隊長不會有什麽為難。因為,什麽叫草棚,這個是很容易看出來的。
可是,如果您給工程隊分派的任務是:去城裏轉一圈,檢查所有房子裏的磚塊,把裏麵有氣泡的磚塊都挖出來扔掉。
您如果給的是這樣的任務,工程隊長肯定一口鮮血噴出來,說市長您喝多了吧?那磚塊都砌牆裏邊了,我怎麽可能看出來它裏麵有氣泡沒氣泡?!就算有辦法查,您真讓我一個一個去查全市所有的磚塊?!
咱尋找殺病毒藥物,這項工作的難度,就有點像尋找全市房子裏帶氣泡的磚塊,然後,還要把這種磚塊摳出來,然後,還不能傷害房子本身。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病毒的結構實在是太簡單。
細菌相對容易被殺死,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因為它結構比較複雜,於是我們就有很多可以做文章的環節。細菌有細胞壁,細胞膜,莢膜,擬核,質粒,核糖體,鞭毛等等。如果說細菌結構的複雜度像個草棚,相比之下,病毒真的就像個磚塊。病毒幾乎可以說沒有任何結構。病毒就是一小段基因,不是RNA就是DNA,反正就是一小串“堿基”連在一起。外麵包一個蛋白質的殼。別的啥都沒了。而這個蛋白殼,病毒隻是在野外漂流的時候會扛著。一旦進入我們的細胞,這個殼就甩掉了。進入細胞是就是那一小段基因。天下的基因都是那幾種堿基排列組成的。所以,病毒的基因,但看長相,實在沒啥清奇之處,能讓我們的防禦部門(免疫係統)從外觀上識別出這是個病毒,而 不是我們自己細胞裏的基因片段。
然後,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之後,不會表演什麽獨門武術。它要有這個本事也行,那樣的話,咱或許可以尋找某種技術,根據病毒耍武術的特征動作來識別它。可是病毒連這種本事都沒有。病毒進入我們的身體,不是自己耍武術,而是搭便車,利用我們細胞本來的功能,達到自我複製的目的。病毒本來就是一段基因,看起來跟我們自己的基因沒啥不一樣。它隻需要在這段基因頭上掛一個“啟動蛋白”,就能騙得我們的基因複製機器替它們做傳宗接代的工作。
所以,病毒在繁殖複製的時候,您如果派專員到細胞裏觀察動靜,專員不會看到什麽特別不同的異象。他看到的還是我們細胞自己的基因複製機器在忙碌運轉,隻不過,這些基因複製機器的工作對象裏,混進了一批冒牌的家夥,就是那些病毒。但是前麵說了,這些冒牌家夥,外形並沒有什麽特別不一樣的地方。一眼看去,病毒的基因,跟我們細胞自己的基因,外形相似的程度,就類似裏麵有空氣泡的磚塊和沒有空氣泡的磚塊。
如果剛才說的那位工程隊長,真被您逼著去全市清除帶空氣泡的磚塊,那麽,出現的結果很可能就是這兩種裏麵的一種:第一,他沒法找到帶空氣泡的磚塊,無從下手。第二,他給您逼急了,瞎摳一氣,結果把很多好磚都給摳掉了,結果好好的房子給摳垮了。
就我們目前的技術力量來說,我們開發抗病毒藥,麵臨的就是這種困境。因為,我們需要的藥物,必須是進入身體之後,能準確的識別出病毒,然後,隻殺死病毒,不傷害我們自己的身體組織。可是因為病毒核心結構跟我們自己的基因如此相似,病毒繁殖的過程又是劫持我們身體本來的功能,結果,我們沒有什麽可靠的辦法,能讓放進身體裏的藥物看清楚誰是病毒,誰是主人自己的身體組織。這一來,進入身體的藥物,要不就是看不出誰是病毒,沒法下殺手;要不就是識別錯誤,把身體自己的組織也殺傷了。
當然,這不是說科學家們會放棄研究。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能這種能準確識別病毒,然後隻殺死病毒的藥物。但是這裏有個輕重緩急的問題需要考慮:病毒有很多種。有些危害很大,有些危害相對就比較小。科研需要花時間,也需要花費大量金錢。人力和物力資源都很寶貴,那麽科學家必須把有限的研究資源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上。同樣是病毒帶來的疾病,艾滋病和埃博拉感染有極高的死亡率。而感冒在正常情況下死亡率是零。這麽一對比,感冒對人類的威脅就真的不算大。所以研究部門,尤其是藥物開發部門,對感冒病毒研究的投入就不會太大。
我們到現在還沒有能“治本”(能在體內殺死感冒病毒)的感冒藥,這是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您肯定聽說過好些能治療感冒的“傳統藥物”。根據擁護者的介紹,這些傳統藥物能治療感冒。其實這些藥物並沒有真正的效果。如何看清楚這一點,我在《感冒為什麽能自愈》裏說過,您如果用對照組的方法,做一個療效對比。就會發現,這種藥,吃也好,不吃也好,反正感冒都是一周之後痊愈。吃這樣的藥物,唯一的作用就是心理安慰。人生病的時候心裏不免著急,覺得必須做點什麽。吃一些無關痛癢的湯藥衝劑,即使明知道還是要等一個星期感冒才會好,但好歹讓自己覺得自己“做了點什麽”,這就能讓自己心安一點。所以,這些藥不能殺病毒,卻也可以有一點心理按摩作用。
但是這裏麵還是有一些別的問題需要考慮。這些傳統藥物,療效沒有經過科學驗證倒也罷了,無效的東西,比如澱粉,好歹可以當安慰劑吃。可是傳統藥物的毒副作用也都沒有經過科學驗證,尤其是慢性毒害,憑古人的觀察能力是無法識別出來的。那麽,吃這些傳統藥物,治療作用不會有,卻有慢性器官損害的風險,比如夏桑菊裏的夏枯草是有肝腎損害的。
有副作用的藥物,必須是治療價值大於副作用,才值得去使用。如果是沒有療效卻有器官損害的東西,為了一點心理安慰去吃它,您覺得值嗎?
如果您感冒的時候,不吃點什麽喝點什麽心裏就覺得不踏實,我的意見是:喝橘汁比吃傳統藥物或是民間偏方安全。
至於患普通感冒就打靜脈點滴或是抗生素,那就更是愚昧無知加胡鬧了。靜脈輸入生理鹽水或是葡萄糖液體,對病毒毫無治療價值。抗生素呢,它抗的是細菌,對於病毒,抗生素沒有半點作用。這種時候用抗生素,隻會培養細菌耐藥性。如果說有什麽益處,大概就是能讓開藥的醫生多拿到一點回扣吧。
當然,現代醫學有一些能控製感冒症狀的藥物,比如抗組胺藥和退燒藥。不過這些都隻是解除一下病毒導致的炎症反應,比如鼻塞或是發燒。也就是所謂“治標”。市麵上有很多種感冒藥(說的是“西藥”,就是化學性質有明確定論的現代藥物),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這幾種成分的組合:
- 解熱鎮痛藥,比如對乙酰氨基酚(也叫撲熱息痛),能退燒和緩解頭痛
- 抗組胺藥,比如馬來酸氯苯那敏(也叫撲爾敏)或苯海拉明,可以減少鼻粘液分泌和緩解鼻塞
- 偽麻黃堿:減輕鼻粘膜充血
- 右美沙芬:止咳。
傳統中藥裏,隻有麻黃具有跟偽麻黃堿類似的作用,所以也能有一些減輕鼻塞的作用。但是因為副作用太強,所以現代製藥業是對它做改造,加工出偽麻黃堿。您別因為這裏麵有個“偽”字就覺得這是偽劣藥物。偽麻黃堿跟麻黃堿分子內容相同,立體結構不同而已。加個“偽”字,意思是說它不是來自麻黃,而是用酵母發酵葡萄糖生產的。內容相似,但是因為分子的立體結構不同,就減少了一些副作用。所以現在臨床上隻用偽麻黃堿,不再用麻黃堿,更不用粗糙的麻黃煎湯。
除了麻黃,別的中藥對感冒症狀沒有什麽真正的作用。如果有一些中成藥能減輕感冒症狀,也是因為裏麵加入了上麵提到的這些“西藥”成分,比如維C銀翹片裏有撲爾敏和撲熱息痛。
有一些藥物,比如奧司他韋(達菲),能幹擾流感病毒的某種酶,略微縮短流感病程。另外,有某些藥物,比如病毒唑,能在一定程度上抑製某些病毒的繁殖傳播,但是這些藥都是針對其他病毒(注意:流感跟感冒不是一回事)。對於感冒病毒,目前連這種抑製性的藥物都不存在。
沒有殺死病毒的藥物,那麽,能不能通過吃藥增強抵抗力,讓我們的免疫係統更快的殺死病毒?
這個我也沒法鼓勵您。實話實說,目前沒有什麽藥物能立竿見影的增強免疫力。而且,假如真的有什麽藥物,能對免疫係統的具體運作方式產生某種影響,讓免疫反應增強,比如,能明顯增加巨噬細胞的數量,這種藥物是益處更大還是害處更大,其實難以估量。免疫係統是一個複雜的係統,有很多不同部門協調運作。這些運作又需要跟我們整個身體保持和諧。人為改變免疫係統的某個環節,有可能會破壞身體係統的平衡狀態,那就有可能導致異常情況,比如自體免疫疾病或是過敏反應。
何況,我們的免疫係統本來就具備足夠的能力,可以對抗感冒病毒。所以,感冒的時候,委實沒有必要去增強免疫功能,隻要讓免疫功能正常運行就足夠了。要做到這一點,沒有什麽高深的秘訣。方法非常簡單:充分休息。就是說,保證睡眠時間,避免過於耗費體力和腦力的工作。
當然,快速提升免疫力的藥物是沒有(或許也不該有),但是,從長遠來說,定期鍛煉身體,對保持健全的免疫功能倒是確實會有幫助的。鍛煉並不需要什麽花哨方法,更不需要昂貴器械。如果平時對激烈運動沒有太大興趣的話,能堅持每星期快走三次,每次45分鍾左右,就能大大增強體質。
老奶奶(和微博朋友圈)建議的“多喝水”,其實不會對病毒有什麽治療作用。當然也不會有害就是了。發燒的時候有可能水分丟失比較快(包括顯汗和不顯汗),那麽適當喝水可以防止脫水。
還有那個維生素C治感冒的傳說,也別太當真。別因為當年推銷這種神話的人得過諾貝爾獎就接受他的一切說法。科學家也是人,也可能為了名利而陷入誤區。維生素C是保持健康必須的物質,但是它對治療感冒沒有作用。
藥物之外,您或許想到疫苗。我們有白喉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甚至有流感疫苗。那,為什麽不能開發感冒疫苗,讓我們不再感冒?
我們現在沒有感冒疫苗,短期之內也不大可能有。
因為感冒病毒有幾百種亞型,我們沒法開發出一種疫苗,能預防所有這幾百種感冒病毒。
流感病毒有疫苗,是因為,第一,流感比感冒嚴重。感冒的死亡率基本是零。流感有0.03%-0.1%的死亡率。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大,但是全球每年有大約五百萬人患流感,所以,即使是這麽低的死亡率,每年仍然可以造成上千人甚至上萬人死亡。所以,開發流感疫苗的迫切性就高得多。第二,能侵襲人類的流感病毒隻有三種亞型,相對比較容易著手(不過,因為流感病毒變異速度極快,每年都必須培養新的疫苗)。
感冒病毒正常情況下就有幾百種不同亞型。給幾百種病毒培養疫苗,本身就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這幾百種病毒導致的,是一種不吃藥自己也能好的輕微疾病。在艾滋病、埃博拉感染、肝炎這些危重疾病解決之前,為感冒這樣一種危害不大的疾病耗費研究資源,於情理不合。另外,技術上也有困難之處。疫苗能激發免疫力,是把減毒的病毒(或是細菌)置入人體,刺激免疫係統產生相應的抗體。一種兩種減毒病毒置入人體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同時把幾百種減毒病毒置入人體,即使是減毒的,也會有危險。所以我們不能這麽做。
對於感冒疫苗,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尋找這幾百種病毒的共同抗原。就是說,選擇所有感冒病毒蛋白殼上共有的特征性化學結構,並且,這種結構,是這些病毒侵犯人體的關鍵結構。找到這樣的共同抗原,我們就能培養一種抗體,專門攻擊這個抗原。因為這種抗原是所有感冒病毒共有的,所以一種抗體就可以封殺所有感冒病毒。然後,因為這種抗原是所有感冒病毒侵犯人體的關鍵,封殺了這個抗原,所有的感冒病毒也就不能作祟了。
這個是醫學界的研究方向。但是,因為任務緩急程度的安排,這種研究的進展不會太快。未來的若幹年裏,我們還是隻能依靠我們自身的免疫係統來打理感冒病毒。
好在我們的免疫係統對付感冒是綽綽有餘的。您確實不需要為這個問題過於憂慮。
順便說一下感冒跟著涼的關係。在中文裏,感冒的原來意思是“感冒風寒”,所以感冒有個別名叫“著涼”。然後,英文把感冒叫做 catch a cold。這跟“著涼”也是一個意思。看來東西方的前輩都有一個共識,就是說,感冒是因為寒冷導致的。這個看法,前幾年有人試圖推翻,說感冒跟溫度無關。感冒之所以在冬季多見,是因為冬季裏,人們更喜歡聚集在室內,結果導致感冒病毒容易在人和人之間傳播。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發現,氣溫低的時候,人的鼻咽部溫度也就降低。而這裏的溫度降低之後,會讓局部的免疫反應能力減弱,比如T淋巴細胞的反應速度減慢,於是讓感冒病毒更容易侵入細胞。這個研究結果比較符合直覺。因為,你我大概都有這樣的切身經曆,就是說,受涼跟感冒確實有相當明顯的正相關。別人怎麽看不知道,我自己是不會為了推翻這個研究結果,就自己在零下10度的時候跑外麵去淋得一身透濕,以此證明受涼其實跟感冒沒關係。活了幾十年了,我知道這麽幹會有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