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裏的非文學博客

醫學史為主,健康科普為輔,偶爾發些議論
正文

一根魚刺一條命

(2016-08-04 19:57:09) 下一個

因為父母的愚昧,加上醫院的一個小小的疏忽,一個9歲大的男孩,死在了一根魚刺上。
 
那魚刺也就兩厘米長,比牙簽還細一點。那孩子吃晚飯時,這根刺卡在了喉頭。他爸媽是郊區農戶,關於防病治病的知識,主要是來自鄰裏口口相傳的民間智慧,於是他們就遵循傳統,叫那孩子扒一大口飯然後強行往下咽,以為這就能把魚刺帶下去了,然後就沒事了。
 
那團米飯沒把魚刺帶進胃裏。魚刺被飯團擠著往下走了大約5寸遠,然後就卡在了食管後壁上,動不了了。
 
魚刺在食管上紮了個口子,當晚就感染了。感染很厲害,第二天開始發燒。而且孩子一直說胸口疼。
 
當然疼。那魚刺還紮在那裏,每次呼吸,胸口一起伏,那根刺就捅一下那個腫大出血的傷口。
 
於是他爸媽就把他送到了醫院。做了X線檢查,看到了那根刺,橫紮在食管半道上。
 
醫生們說要研究一下怎麽取出這根刺。開胸手術可以取出來,但是不是有必要做這麽大手術?為了一根刺打開胸腔,好像有點弊大於利。也可能可以用胃鏡之類的方法把刺夾出來?
 
不管用什麽方法,反正先得退燒。孩子發著高燒,這情況下,什麽治療都不好進行。
 
於是醫生就給抗感染藥,退燒藥。孩子燒得厲害,藥物都上了,體溫就是降不下來。於是就用酒精擦身體,叫做物理降溫。那時是80年代,酒精擦浴還比較流行。護士用一個陶瓷杯子端來一杯酒精,用棉球蘸著酒精給孩子全身擦浴。
 
擦好了,護士又給孩子量體溫,檢查輸液情況。然後發現輸液瓶快要空了,該續下一瓶藥液了。於是護士就回治療室去拿藥液。
 
或許是覺得過一會兒還需要繼續擦浴,護士走的時候沒把那個陶瓷杯子帶走。那裏麵還有小半杯酒精。
 
剛經過酒精擦浴,孩子的體溫降了不少,覺得好受一點了,就坐了起來。
 
他媽在旁邊看到,很高興,就說趁著精神好點,把藥吃了吧。把藥品遞到孩子手裏,然後去拿熱水壺倒水。
 
那孩子剛才燒得迷迷糊糊,什麽都沒留意。現在坐起來了,就看見床頭桌上有個小瓷杯,裏麵有半杯“清水”。他大概覺得老媽去熱水壺裏倒水,那肯定很燙,還不如這杯涼水好。於是他就把藥扔進口裏,端起那杯“清水”喝了一口。
 
可是那不是清水,那是醫用酒精。醫用酒精本來味道就古怪,加上心裏沒防備,那東西一入口,小孩嚇得倒抽一口氣,猛的就嗆著了,然後就劇烈咳嗽。
 
根據後來解剖發現,可以確切的知道,那陣猛烈咳嗽引起胸腔大幅度收縮,把那根橫紮在食管後壁的魚刺進一步向後又擠進去了一點。
 
不多,就一點。但出問題的就是那一點。
 
因為人的食管壁,也就兩毫米厚。所以那根刺向後隻動了幾毫米,就把食管紮穿了。
 
食管紮穿了其實都不是太大的事,隻要把感染控製了,食管還能長好。
 
糟糕的是,食管後麵另外有個東西,跟食管是緊緊貼著,就像油條是兩根粘成一根那樣,就那麽緊密。所以,那根魚刺一穿出食管,就紮進了後麵這個東西裏了。
 
後麵這個東西叫做主動脈。
 
主動脈是個啥東西?
 
咱知道心髒像個水泵,能把血液泵到身體各處。這個主動脈,就是血液從心髒出來的管道。從它往外走,越走分支越多,就把血送到身體各個角落。
 
動脈有個特性:裏麵壓力特別大,而且離心髒越近,壓力越大。走遠了,壓力慢慢就減小了。
 
我的一位同學,學醫實習的時候,有一回在手術室當助手,做的是個頸部的手術。那塊有根動脈,離心髒有一尺半吧,跟手術要切開的地方緊挨著。結果手術時主刀的一個失誤,刀口在那根動脈上捅了個小口,就那一個小口,血“日”的一下就激射出來,一直噴到了手術室的天花板——那天花板離手術台可是有將近兩米遠!
 
幸虧人是在手術台上,設施齊全,醫生們趕緊就把那口子堵上了。
 
這個孩子就沒那麽運氣了。
 
那根刺紮進主動脈的地方,離心髒大概就三寸遠。如果離心髒一尺半遠的頸動脈紮個口子,血能飛兩米高,那離心髒三寸遠的主動脈紮個口子,那壓力有多大,您想想?
 
當時估計那血是開閘放水似的順著那個口子往食管裏噴。糟糕的是,這血是在肚子裏邊噴,外邊看不到。所以那孩子當時臉白了人軟了,自己卻不知道出了什麽事。他老媽也莫名其妙,就看著孩子喝了一口水忽然咳嗽,然後人就倒在枕頭上了。她還以為孩子燒得沒精神了,要睡。所以都沒叫護士。
 
等護士回來續輸液瓶,一看孩子臉色蒼白跟剛才大不相同,就去摸脈搏測血壓。一測發現不對,孩子基本是休克狀況了。但因為出血是在裏麵,加上原來一直就因為發燒顯得很虛弱,所以當時把醫生叫來了也沒能立刻明白是怎麽回事,還以為是高燒導致的休克。沒等找到原因,那孩子就已經停止了心跳。

 

這事,公道的說,也不能說是醫生無能。主動脈的壓力實在太大。估計當時總共就三五分鍾那血就流光了。這幾分鍾裏,就算是希波克拉底在場,也無法想到孩子忽然休克的真正原因。這些事件的發展,和孩子死亡的直接原因,都是後來做屍體解剖才看出來的。
 
醫院後來把食管和主動脈相連的那片地方,帶著那根致命的魚刺,一塊切了下來,做成了標本,作為警示後人的一個見證。孩子死了是沒法複生了,好歹這個標本還能提醒以後的大夫,記住魚刺卡喉是可以有這麽嚴重的後果的。
 
所以,遇到魚刺卡喉,千萬別用吞咽東西的方法來蠻幹。細小的刺,試試用張嘴用力哈氣,靠噴出的氣流把魚刺“刮”出來。記住是“哈”氣,就是喉嚨放鬆,用類似發“哈”音的方法把氣流沿著咽後壁“刮”出來。不要用咳嗽的方式噴氣。咳嗽動作需要先收縮上顎堵塞氣道。這樣的收縮動作可能會把魚刺進一步推入軟組織裏。

如果這樣還不能把魚刺弄出來,盡快去看醫生。

如果是很粗的魚刺,超過一毫米粗的,給咽下去了,張嘴已經看不見了,那就立即看醫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