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城裏的非文學博客

醫學史為主,健康科普為輔,偶爾發些議論
正文

忽悠史記:伯金斯吸毒針

(2016-08-01 17:21:50) 下一個

1741年,也就是咱這兒乾隆爺的時候,美國康涅狄格州出現一個自學成才的神醫。

此人名叫埃利沙-伯金斯(Elisha Perkins),打小沒上過學,就在家裏跟老爸學認字。長大之後,沒人能查到他在哪兒學過醫,可是他忽然就開始掛牌行醫了,而且生意還特別好。

他行醫,不開藥不開刀,就隻一招。這招叫做吸毒針。為了提醒大家注意這個吸毒針獨步天下,他用自己的名字給命名,叫做伯金斯吸毒針(Perkins tractor)。

啥叫伯金斯吸毒針?就是一根兩寸半長的鋼針(有時候也會換個銅針玩玩),火柴棍粗細,一頭尖一頭圓,粗粗看去像個挖耳勺。

 


當然,伯金斯如果看到我這麽描繪他的吸毒針肯定會很不高興。他在自己的廣告裏,對這個吸毒針是這麽介紹的,說這針不是鋼也不是銅,是用一種秘製合金打造的,具有獨特的物理功效。

伯金斯還給這東西弄到了專利,14年有效的專利。

這針管啥用呢?它能治療炎症和風濕引起的各種疼痛。

咋治療?就是手拿著針,用尖的那頭在病人身上有疼痛的地方“按特定路徑”搔刮20分鍾。根據伯金斯的解說,這麽一刮,就能把身體裏麵的毒給拔出來,病就好了。

(可能有些同學說他那就是按照經絡在施行針灸術。您要這麽看我也沒意見。因為兩者確實機理相通。)

那時候是18世紀,這個時代,雖然維薩裏已經建立了現代解剖學,雖然列文虎克觀察到了微生物,但人們還不知道微生物能讓人生病,也不知道炎症和所謂“風濕”的真正病理。歐美地方,人們仍然是靠傳統的經驗醫學來治病。而經驗醫學的意思,基本就等於沒有藥可用,因為傳統藥物裏的絕大多數,即使有這麽一些生物活性,但有效成分含量也實在太低,達不到治療需要的濃度,加上用藥雜亂又沒經過提純,所以肯定包含很多雜質,甚至是嚴重損傷人體的有毒物質,比如砷或是汞。那個時候當醫生,真正對病人負責的做法,就是不要胡亂用藥,最多用一些不傷身的花草,然後等待病程的“自然轉歸”(其實也就是等待免疫係統發揮作用,隻不過那時的醫生不知道這裏麵的機理)。能順應這種自然轉歸的醫生,在當時就是良醫了。希波克拉底很多時候就是用這樣的原則給人治病的,也就是所謂“觀察等待”(watchful waiting)。2015年在西非幫助治療埃博拉病毒感染的醫院,用的是支持療法,那也是同樣原理,就是盡量嗬護病人的內環境平衡(比如防止脫水),然後等待病人的免疫係統發揮作用。

不過,畢竟當時現代醫學知識開始出現,人們對過去那些近乎巫術的醫學理論開始懷疑,也熱切的盼望出現新的科學理論。這種時候,人們看到一些新奇的理論和操作時,很容易被吸引,也容易輕信,即便這些新理論新技術拿不出什麽站得住腳的證明。伯金斯的這個吸毒針,本是個忽悠,但是因為看起來不是那種傳統巫術,倒是很有新科學的氣場,於是當時很吸引人,即使在醫學界裏都有人認可,老百姓就更別說了。

當然,也有個別研究機構還能保持清醒,比如美國康涅狄格州醫學會就不買賬。之前伯金斯沒“開發”出這個吸毒針的時候,玩的招數跟其他醫生差不多。反正都沒啥特效藥,拚的就是耐心和機遇。能堅持到病程自然好轉就能宣告治療有效。伯金斯深諳此中道理,靠一些安慰劑積累了若幹成功案例,所以開始他還能被醫學界接受,一度成為康涅狄格州醫學會的會員。但是這個吸毒針一弄,即使是在這麽一個人人追求新技術的年代,一些理性思維能力強的醫生也看出來這是忽悠。康涅狄格州醫學會認定這個吸毒針屬於偽科學,於是取消了伯金斯的學會會員資格。

但是伯金斯的兒子本傑明是個非常出色的推銷員,本傑明出重金在《時代》雜誌發廣告,使盡渾身解數上下遊說,獲得很多商界大款和政壇大人物的支持,甚至連總統華盛頓都自己掏錢買了一套這個神針。要知道這東西可不便宜,一套5根針賣價相當於35克黃金的時價。

因為伯金斯父子成功的名人助威策略,當時雖然有醫生對他這套戲法存疑,但是一直沒人正麵挑戰。他們的吸毒針賣得相當不錯。至於療效,伯金斯的宣傳材料上說他治好了5000個病例,而且療效得到8個教授,40個醫生和30個神父出麵證明。

您如果覺得這樣的權威站台見證非常有說服力,這不能怪您。這些數字看上去確實很動人。不過,您如果仔細回想一下,就會注意到,隻有江湖郎中才幹這種拉名人站台做推廣的事。真能治病的,比如現在正規醫院裏的醫生(“西醫”),是用不著找人證明自己的治療有效,也用不著在牆上掛錦旗的。

後來伯金斯還發明了一種新藥,說可以治療熱病和炎症,治療的範圍很寬泛,既可以治瘧疾也可以治咽喉痛。1799年紐約爆發黃熱病,伯金斯立刻給自己的藥增加一個新功能,就是可以治療黃熱病。然後他提著一箱藥,信心滿滿的到紐約去趁火……趁熱推銷,沒想到到了那兒就染上黃熱病,不幸亡故。

您問他為啥沒用自己的藥給自己治療一下?因為……他的那個新藥,其實就是醋裏加一點氯化鈉(俗稱食鹽),攪勻一下。這東西如果能治病,山西人和鎮江人應該個個都是長命百歲了。

這麽比較一下,張悟本師傅其實運氣還算是不錯的,雖然綠豆沒能讓他免遭中風,但好歹還能進入醫院接受現代醫學的治療,不至於真病了都沒藥治。

伯金斯死了。但是給他這個吸毒針做營銷的主要是他兒子本傑明。所以老爸死了,兒子接著忽悠,這個吸毒針依然暢銷不衰,一直到1810年,本傑明也死了,這款神針才慢慢的銷聲匿跡了。前前後後,吸毒針總共火了14年,正好是他那個專利保護的期限。不過,本傑明死了,專利過期了,卻也沒別人費勁去仿造它。說到底這就是個忽悠。要不是小本傑明善於拉名人做營銷,這東西也火不了這麽久。

伯金斯的故事基本就是這樣。不過,您可能還是有點疑問,覺得伯金斯這吸毒針,怎麽的也得有點作用吧?不然咋的連華盛頓總統都會花錢買他的針?

您如果想知道這個伯金斯吸毒針怎麽能起作用的,咱可以看看1799年一個英國醫生做的辟謠實驗。這位醫生叫約翰-海亞瑟(John Hayarth)。他的實驗,基本上可以說就是給大家表演一下伯金斯的法術。不過,他沒用啥秘製合金,就用木棍仿造了幾根結構相似的針。然後就模仿伯金斯的做派,給病人做同樣的操作。操作的時候,他也沒管什麽特殊路徑,就這麽隨便劃拉幾下就好。

結果怎樣?

結果是這樣:5個接受“治療”的風濕病人,有四個說疼痛消失了。80%的有效率!效果直追甘肅豬蹄廳長推薦的那個手機診斷神器!

海亞瑟是個嚴肅的醫生,為了避免有熱心群眾認為他用的那幾根木棍是含有某種神秘物質,他第二天改用外形一樣的銅針重複這種“治療”,結果還是那個4個人說疼痛消失了。

這現象並不神秘。這其實就是安慰劑現象。人在虔誠相信某種東西會有效的時候,因為心理暗示,症狀就真的會減輕。這就叫安慰劑現象。老百姓說的“誠則靈”就是這種現象。各種流派的巫醫能從原始部落時代一直混到如今,也就是靠的安慰劑現象。

海亞瑟把這種安慰劑效應寫進了一篇文章,叫做《心理想象在疾病中扮演的起因和治療作用》。這是醫學史上首次係統報道分析安慰劑現象(他當時沒用“安慰劑”這個詞,而是用一般的心理學術語來描述這種現象。不過這隻是個措辭的區別。實質內容都有了)。

當然,安慰劑現象是人類正常心理反應。有時候善意的利用一下安慰劑效果,對治療可能會有積極的幫助,至少能平息病人的焦慮。就是說,安慰劑效果,可以用來行醫,也可以用來行騙。關鍵看動機。這就像魔術師和氣功師的關係。玩的都是一樣的雜耍,區別隻在於,魔術師明白告訴你他玩的是障眼術,而氣功師卻要信誓旦旦的說他那是神通。

伯金斯能利用安慰劑現象蒙人,是因為絕大多數人不了解安慰劑現象。所以像他這樣的神棍總是不缺市場。

您可能覺得奇怪。一般老百姓上當也就罷了,怎麽連華盛頓總統這樣的大人物都會入套?

這其實一點都不奇怪。一個人或許可以把政治做得很好,把戲演得很好,把體育練得很好,但這不等於說他也懂醫學。華盛頓作為政治家很偉大,但是到了醫學這塊,他也隻有普通老百姓的見識,所以他會上當買這個吸毒針,會篤信放血,把命都放沒了。醫學,或是任何專門的學科,都需要很多年的訓練才能真正掌握。明白人隻應該在自己的行當裏練,不是自己真懂的行業,就別跑去摻和。自己犯傻還罷了,身為名人,這樣的犯傻很容易帶動一大群老百姓跟著犯傻。一般老百姓的思路就是:一種藥,或是一種醫術,如果是大領導推薦的,或者是運動冠軍推薦的,或者名演員推薦的,那必定是極好的。廣告商之所以喜歡找名人做廣告,就是利用老百姓對名人的這種迷信心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