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輕輕捧起你的臉》第三章:首屆新生(5)

(2016-03-22 10:54:55) 下一個

小說簡介和章名目錄見 第一章:哥哥弟弟(1)
http://bbs.wenxuecity.com/origin/860221.html

 

第三章:首屆新生(5)

周六下午有一個小時的政治學習,在此之前柳青召集班幹開了一個簡單的碰頭會。

柳青說:“大家回去布置一下,後天年級衛生檢查重點是男生宿舍。鍾燭華。”

“哎。” 鍾燭華是生活委員,家住南昌。

“明天你能早點返校嗎?我們倆先去各寢室走一遍。”

“沒問題,這周我不回家。”

“英語競賽報上去了?”柳青轉向學習委員孫友。

“就兩個人,我們班最落後,要不是加上肖同躍我都想打退堂鼓。”

“肖同躍!”熊獻民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是不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和他同一宿舍幾個月,壓根就沒有聽他念過英文。”

柳青心裏說:你就等著瞧吧。

孫友說:“也許是真人不露相。”

班幹們紛紛散去,柳青對身邊的田靖和熊獻民說:“你們倆在南昌有沒有建築行業的熟人?”

“幹什麽?”田靖問。

“幫肖同躍暑假找個工地幹活。” 

“你這個老鄉真是財迷心竅。”田靖滿臉鄙夷。

“他確實很困難。”

“再困難也不至於缺兩三塊錢照相。”

提起照相一事,田靖的火就不打一處來。入學後各組家在南昌的同學千方百計借來照相機,帶全組出去照相,還互相交流攀比。那時的照相機是高檔奢侈品,極少有個人購買。田靖求人從單位上借到一架上海名牌海鷗照相機,熱情組織全組同學出去照相,每人預交兩塊錢。悶葫蘆同躍就一句話“我不喜歡照相”,不領情也勸不動。社會經驗豐富的董順基可能猜到了緣由,請同躍一起照兩張全組合影,相片可以不要,算是幫大家一個忙,這才勉強有了兩張全組合影照。

柳青說:“兩三塊錢對你們來說當然算不了什麽,可你們知道對肖同躍意味著什麽?”

熊獻民問:“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他一個星期要喝西北風。”

“至於嗎?” 熊獻民不屑,他和田靖一樣反感同躍。

柳青有點動情:“他就那麽點助學金,還要養活一個弟弟。其實也不是他的親弟弟,是他收養的一個孤兒,和他一樣沒爹沒媽。”

倆人驚呆了,麵 麵 相 覷.。

政治學習通常以小組為單位在寢室裏進行,但今天例外,全班集中在教室學習光明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為《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載了這篇文章,引起了年級杜書記的高度重視。

這篇由時任中央組織部長胡耀邦審定的文章,從理論上否定了黨主席華國鋒的“兩個凡是”,在全國上下引起軒然大波。鄧小平有力地支持和推動了隨之而來的大討論,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大造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衝破僵化模式的輿論。

柳青作了簡單的開場白後目光投向後排的同躍:“肖同躍,你到前麵來,讀一下這篇文章。”

“我……”同躍有點驚喜,感激柳青給他這個機會。這幾天因為牙膏事件一直有點灰溜溜的,這是展示自己才能,改善形象的好機會。

同學們向來不重視政治學習,把它當作插科打諢¬¬的好機會,熬夜打電筒學習的同學也可以乘機打盹。今天有點例外,對於如此重大的政治話題大家都很敏感。不少師生已經注意到這篇文章,上午課堂上英語老師還為此發表了感慨:“這篇文章說了很多以前不敢說的話,沒有實踐檢驗光吹牛有什麽用。這麽多年了,到處鶯歌燕舞,就是沒有菜賣。”

同躍在班上的曝光率極低,屬於可以被忽略的那一類人,除了同寢室的同學,幾乎沒人和他說過話。他一開口讀報,全班同學震驚了,人人瞪大眼睛,豎直耳朵,聚精會神地聽著。

標準無誤的普通話,渾厚有力的男音,沒有一個磕巴,字正腔圓、抑揚頓挫,仿佛逗號、句號都能分辨出來。

這是真人在念報紙嗎?或許是在聽《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不!比電台強,因為那是一個班上默默無聞,現今坐在大夥麵前,活生生的肖同躍。

同躍讀完報紙,全班同學竟鼓起掌來,董順基衝著同躍說:“你小子屈才了,應該去中央廣播學院念書,將來做主播。”

同躍回到後排座位,身邊的熊獻民疑惑地打量他,弄得同躍渾身不自在。

熊獻民問:“你真是南城縣人?怎麽普通話說得這麽棒?”

“老家是南城縣,不過我媽是北方人。”同躍有點受寵若驚,因為熊獻民很少正眼瞧他。

榮耀再次向同躍走來。期中考試成績出來了,同躍的總分全班第一。大家開始對他刮目相看,注意到他的帥氣、才氣和紳士風度。變化最大的屬田靖和熊獻民。自從班長告訴他們同躍的困難,他們對同躍轉而理解、同情甚至敬重。本來他們都是周六吃完晚飯後回家過周末,現在從不在校吃晚飯,這樣其他同學特別是同躍可以多吃一點。

醫學院頭兩年吃大鍋飯,以小組為單位,桌子上放一盆飯,不夠可以去食堂再要。兩盆菜,一葷一素,所謂葷隻不過有幾塊肉片,菜不能添加。同躍飯量大吃得多,經常故意晚點去。即使葷菜剩下不多,素菜一般有富餘。後來為公平起見,田靖提議大家輪流,每周一人負責平分那盆葷菜。大鍋飯用去同躍絕大部分生活補貼,自己不能控製,無法節省,好處是飯菜管夠。

食堂開了個小炒部,學生可以另外花錢改善夥食。因為貴,七七級學生較少光顧。當然除了同躍等幾個屈指可數的學生外,其他同學至少嚐試過一兩次。

年級領導對學校的英語演講比賽非常重視。七七級學生是文化考試、擇優錄取的,外語比不過其他年級會很丟麵子。比賽過半,七五級的一個漂亮的女生以十分流利、悅耳動聽的英語完成了演講,贏得了全場師生的掌聲。這讓七七級學生和領導倍感壓力和不安,隻有同躍和柳青心裏有數。

同躍母親在美國出生,十一歲才隨父母來中國。同躍剛剛學說話時母親就采用雙語教育,在家裏一半時間都用英文交流,還在小學時他就能夠閱讀英文小說。

同躍走上演講台,他那靦腆、拘謹的樣子讓人感覺有些緊張或者不自信。然而同躍一張嘴,全場頓時寂靜。

As a child I am a worrier. Many things that troubled me were not worth troubling about. One winter day Mother took me for a long walk. “See those elm trees.” Mother said……

伴隨講演結束是雷鳴般的掌聲,任何在場的師生都清楚這個演講是無人可比的。且不說他英語的流利和音色,在坐的評判英語老師也沒有一個能說出如此標準的美式發音英語的。當時的學生都用短波收聽美國之音的英語900句,大概隻有美國之音的播音員能與同躍的發音媲美了。

同躍的演講毫無異議,獲得了第一名,宣布結果時五班的同學都從座位上跳了起來。期中考試五班成績全年級倒數第二,同躍的獲勝總算為柳青和全班都挽回了一點顏麵。

林宇在醫學院期間有兩件很晦氣的事。剛入校時年級招誌願者,每天去傳達室拿郵件,分類後放到年級釘在牆上的郵箱裏。他愛讀報紙,尤其是《參考消息》,郵差可以先睹為快,於是報名得到這份差事。誰知第二個學期後就再也沒有同學報名,他隻好風吹雨打,酷暑嚴寒為全年級同學們拿了五年郵件。多年後每次同學聚會他都要囑咐不要在他老婆麵前提起這件事,十分懼內的他不想再給妻子增添數落他的材料。

拿郵件是純粹的無名英雄,隻有一個人領情,就是老常。常狄和他的妻子是六八年一同下放的知青,兩人偷偷談戀愛。後來他兼管大隊的廣播室,和女友商定廣播不同的歌曲代表相應的約會暗號,提前享受了手機才能達到的聯絡功能。女友後來被推薦成了工農兵大學生,常狄學了裁縫手藝,賺錢支持女友。女方大學畢業後沒有嫌棄他,兩人結婚還有了一個兒子。老常上了醫學院後,妻子卻不放心,每次來信不像其他人那樣寫某某同誌收,偏要寫上常狄丈夫收。 這讓老常覺得難堪,於是討好林宇,讓他把自己的家信悄悄地給他。

江西的雷陣雨說來就來,氣象預報常常不準。林宇另一件倒黴的事是一連幾次曬衣服,曬被子都被雨淋濕了。同學們說他林宇的名字取壞了:淋雨。早上若出太陽,總有同學把腦袋探進他們宿舍問:“林宇今天曬不曬東西?”確定他沒有同樣的打算才放心拿衣被去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