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美關係又走到十字路口(ZT)

(2019-06-01 14:19:15) 下一個

何與懷:中美關係四十年:又走到十字路口?

 

現代世界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地緣政治事件,應該就是1979年中美建交了。自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以來,雙邊關係逐漸緩和,終於到了1979年1月1日,兩國政府正式建立全麵外交關係。

正如國際分析家普遍認為,正是應對蘇聯這個共同的威脅,才使得這兩個原來的敵人走到一起。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雄心勃勃推進無產階級“世界革命”,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則以冷戰應對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冷戰之外,竟然冒出中蘇關於修正主義的公開論戰。1969年,這場極之無聊的意識形態之爭發展成邊界衝突,中蘇交惡直接推向高潮。到1970年代中期,中國四麵被聽命於“蘇修”的敵視國家包圍。在中共最高領袖毛澤東的眼中,前盟主蘇聯已成頭號敵人。於是,他想到了“遠交近攻”的戰略變動。對毛及他的黨徒來說,這真不失為一個上好的甚至是必須的權宜之計。

文革結束後,鄧小平複出,進一步提出開放改革國策。所謂“開放”,主要就是向美國開放。他有一個結論:凡是和美國關係好的國家,都富起來了。1979年1月29日,中美實現關係正常化後僅幾個星期,鄧小平便率團訪美,回國後,旋即便發動了中越戰爭。他這個“壯舉”,對內是在全軍全黨樹立權威;對外則是向美國提交投名狀。

此後,中美雙邊關係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整個八十年代可以說是“黃金時期”。當時,美國駐華大使及其妻子竟然可以把異議人士、改革派人士和中國黨政官員請到大使館,大家圍坐在一張桌子討論各種問題,甚至辯論政治改革。這種情景,在今天簡直是無法想象的。

1989年6月4日發生“天安門事件”,美中關係曾一度急轉直下。但曾任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的老布什總統意識到穩住美中關係的重要性,他在事件不久後便派人秘密訪問北京,與鄧小平見麵。1992年,克林頓當選美國總統,兩年後,他的政策有所修改,1994年5月26日,宣布延長對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並決定將貿易與人權問題脫鉤。此後,美中關係以經貿合作為“壓艙石”的局麵逐漸形成,兩國經貿關係不斷升溫。最終,克林頓政府與中國於1999年11月15日在北京達成了中國入世的雙邊協議。2001年12月11日,中國在小布什執政的第一年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當時,美國朝野幾乎有一個共識:中國入世有兩大好處。第一,有助於在全球秩序下控製中國經濟。如果中國在世貿組織之外,便可以擾亂全球經濟。第二,經濟能夠影響政治。如果中國的經濟市場化,政治體製就有可能自由化、民主化。而世界上民主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

中國入世後,借助天時地利人和,又成功地繞過入世時的大部分承諾,經濟突飛猛進,高速發展。而且,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還成了中國一個機遇。為了將其衝擊最小化,中國出台了規模四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措施,中國經濟不降反而增長還加快了。這樣一來,中國內部的“自信”情緒蔓延,不僅在領導層,也在知識精英中間,許多人認為,對照中國的崛起,美國終於垮掉了。

2013年9、10月間,習近平全麵接掌中國黨政軍大權後僅幾個月,作為他大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個最重要的實踐,提出了他標誌性的“一帶一路”倡議,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加大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力度。習近平當政後這幾年,讓美國所有研究中國的學者都感到吃驚的,是他的“大調頭”。他修改了鄧小平主導的1982憲法。他重申,東南西北中,黨領導一切,黨的權力即是他的權力至高無上。他滿懷他歸納的“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與此同時,中共大肆向全世界宣傳:中國方案、中國製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世界最優秀的模式。現在,中國的體製比幾年前更具有對內高壓對外擴張的特點。在美國決策者看來,所有這些,讓中國看起來更有威脅性,是在宣告一場全世界範圍的意識形態冷戰。

許多美國人,特別是一些知識精英,過去幾十年對“發展中”的中國非常友好,總從理解的角度看問題,但現在對中國的看法改變了。他們以前所希望看到的,是一個開放的、更加多元化的中國;當然,中國自己有著非常深厚的政治傳統,不一定非得模仿美國的政治體製,但肯定應該是一個更加包容更加多元化的社會製度。根據皮尤全球民調的數據,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在2012年從正麵轉為負麵。這種看法一直持續到今天。隨著美中實力的差距越來越小,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日感焦慮。

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要美國“再次強大”的特朗普橫空出世。他在2016年競選美國總統時就有一個承諾,他要讓就業回到美國,在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強硬起來。事實上,他多年以前就一直認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挑戰,甚至是敵人,這是他根深蒂固的信仰。在特朗普和他的一些核心幕僚看來,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以及美國大企業和華爾街大投行的貪婪是導致美國藍領工人和中產階級麵臨經濟困境的主因。他們認為,中國對美國的經濟戰爭其實已經持續了二十年,現在美國才是第一次認真去應對。

美國不少“知華派”精英現在認為,美中兩國在一定意義上已經進入了某種性質的冷戰。過去四十年中美關係的特色,是共同的希望大於共同的擔憂。現在開始,則是相反的。現在雙方都覺得對方是有陰謀的,有意圖的,不能信任的,而且是一個全球性的競爭。許多人都擔憂,在這些新的條件之下,發生危機的時候(而這是或遲或早會發生的,在各種各樣可能發生危機的領域),那個時候中美兩國會怎麽處理,怎麽管理危機?下一個危機,會不會變成像珍珠港事件或者像911事件?十分值得關注的是,3月25日,華盛頓成立了一個對華“超鷹”機構,稱為“應對中國當前危險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Present Danger:China)。在美國曆史上,這種委員會在曆史上曾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二戰之後針對蘇聯共產主義的全球性擴張;第二次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應對與蘇聯的冷戰;第三次則是2000年針對來自伊斯蘭世界輸出的恐怖主義。而這一回,很“榮幸”地,輪到了中國 (to take aim at China, which it called “an aggressive totalitarian foe”)。

新的冷戰真的開始了嗎?“修昔底德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能否避免?何去何從,四十年變化莫測的美中關係又走到了一個未知的十字路口。

(2019年3月29日)

照片說明:

2--
1979年,鄧小平訪美,受到卡特總統熱烈歡迎。

3--
2018年1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當天剛好“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

 

作者投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