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icezhang
2018年6月29日上午,廣州番禺區大學城發生命案。廣州大學計算機學院院長謝冬青,在地下停車場持刀殺害了該校科研處處長羅交晚以及其妻子申海燕。
這個案子,現在看來,有三處讓人感到很痛心的地方:
第一,凶手謝冬青(53歲·)與死者羅交晚(49歲)博士期間的同門師兄弟,據說兩人的導師是廣州大學前校長。兩人都是湖南老鄉,在讀書的時候,應該非常熟悉。
第二,根據網友爆料,謝冬青此前曾在網上發帖,兩人積怨已久,或許與羅掌控的科研經費有關。
第三,此案還可能卷入該校另一起命案,"目前尚無法確認兩起命案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根據網上消息,2014年該校教師鄒候文雙手自縊身亡,留下遺書稱"遭遇不公平待遇。"
作為廣州大學計算機學院的院長,謝冬青擁有很多靚麗的頭銜,任何一個頭銜,都可以保證他過上一般人所認為的體麵的生活。
但是,最終他卻走向了殺人這一步,而且是殺死自己的同門師弟,可見兩人的積怨有多深。行凶後,他也揮刀自殺,可惜並沒有成功,被警察送到醫院搶救了。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高級知識分子之間的恩怨,最終竟然通過這種最原始的方法來解決。除此之外,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向學校和紀委申訴,或者在網上展開一場論戰,更符合知識人的身份啊,在舉刀那一刻,他過去所受到的所有教育,不管是知識還是道德領域的,都統統歸零了。
就目前所公布的信息來看,兩人的矛盾,很明顯是來自於所謂的科研經費,也就是利益。這樣的案件背後,是高校老師(負責科研)和科研處(負責管理經費)的矛盾。幾乎所有的大學老師都能感受到這種矛盾,在他們挖空心思報銷課題經費的時候,那種無力感確實讓人崩潰。
但是,這篇文章重點不是討論這個,而是高校的精神層麵。
謝冬青作為院長,應該有一些國家和省部級課題,而科研處長最多隻能克扣或者拖延學校的那部分。對謝冬青來說,他並不存在"沒這筆錢活不下去"的問題,而是"如何活得更好的問題",不是是否能夠付得起首付的問題,而是住什麽級別的別墅的問題。
大學教授當然可以過更體麵更富足的生活,但是,在基本的物質生活問題解決之後,難道不是更應該關注科研本身和教書育人這個問題嗎?你揮刀砍向自己的師弟兩口子,砍掉的不僅是兩個人的生命,也是高校最後一張遮羞布:原來,我們的大學教授,對"經費"的執念,達到了這種程度。
當然,這樣的評價可能忽視了細節,比如謝冬青在平常的交道中可能感受到處長師弟飛揚跋扈的一麵,或者故意刁難等等,但是一個知識人,難道不能化解這樣的怨氣嗎?
這樣的凶殺當然是非常極端的案例,卻也說明了中國的大學病到了何等程度。一個這樣的教授,在平常又會怎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呢?"你們要有一顆寬容之心,不要急躁……"無論如何他說不出這樣的話吧。
看到朋友圈有知情人士說,"廣州大學在高速發展中出現了問題",這樣似是而非的話,其實掩蓋了真正的問題。這種心態失衡,難道不正是所謂的"高速發展"的結果嗎?一個大學,怎麽能和"高速發展"這樣的詞聯係起來,大學的本質,到底是什麽?
如果老師普遍為物質焦慮,充滿怨氣(殺人當然是極端的,並非什麽趨勢),他們能夠做出像樣的學問嗎?他們會怎麽對待自己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