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思想才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隻能排第三(ZT)

(2018-05-01 05:20:56) 下一個
航億葦(1962-2018)
 
 
 

 

編者按: 驚聞航億葦老師29日晨於廣州寓所去世,享年56歲。航億葦,本名季兵,曾用筆名航憶葦,1962年生人,江蘇南通人,現代詩人、小說家、社會評論家。公開發表各類作品逾280萬言,是東莞文學院首批簽約作家。另寫作有(網絡)社會時政評論3000餘萬言,連續多年被一些網絡媒體評為"年度十大網絡評論家"之一。本期推送一篇航億葦老師的舊文,以示哀悼與紀念。
 
 
 
知識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些理念,是1980年代確立的。老航也曾一度非常認同。可現在想來,並不是很準確。
 
誠然,如果傾舉國之力,致力投資於某一兩項或數項科技項目上,帶來的生產力、影響力、威懾力及效益可以十分驚人。比如曾經讓我們津津樂道的"兩彈一星",我們現在集中力量辦大事辦出來的高鐵技術、航天技術(嫦娥工程)、超級計算機技術等,也十分明顯,我們的大飛機、航母等大玩藝,也似模似樣地給整出來了。
 
但是,美國瘋狂科技運營企業家、"鋼鐵俠"馬斯克的成功模式,卻深深教育了我,原來舉一企之力,完全可以比舉國之力更有成效。埃隆·馬斯克從特斯拉電動汽車改變世界汽車傳統格局以來,更驚人的成就是他的Space X公司僅用8年時間就取得地球上許多國家做夢都難達到的成就,2010年12月8日,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成功將"龍飛船"(太空艙)發射到地球軌道,2012年5月31日,"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後返回地球,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目前,世界上掌握了航天器發射回收技術的隻有四個:美國、俄羅斯、中國,還有埃隆·馬斯克。2016年4月9日淩晨4時52分,SpaceX公司成功在大西洋上回收獵鷹9號一級火箭,實現人類曆史上首次火箭回收壯舉。
 
馬斯克於2013年提出超級高鐵(Hyperloop)概念,構想的時速達到1280公裏,比目前的飛機速度還快,該項技術首次於2017年7月進行了全麵的技術測試,被證明技術確實可行。規劃中的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到芬蘭的赫爾辛基超級高鐵線,全長500公裏,設計運行時長卻隻有28分鍾,造價每公裏3800萬歐元,比原規劃的加州高鐵每公裏7000萬歐元,便宜近一半。
 
馬斯克還在光伏發電(太陽能屋頂)、儲能牆、三軸無人機、"半機械人"方麵著力探索與研究,搞出一個又一個"黑科技"產品。他的超級隧道項目,用於完全解決高密度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可將隧道挖到地下30層甚至更多。而他的盾構機,隨隨便便就造出來了。盾構機,中國花了十多年時間,有N多家機構進行研製,但至今關鍵部件,仍不能完全實現自主生產。
 
在美國,如此超牛的科技牛人,不止馬斯克一人,除了已經去世的喬布斯外,拉裏·佩奇、馬克·紮克伯格、傑夫·貝佐斯、拉裏·埃裏森等,都在實施和組織令人訝異的現代科技計劃。這些人在科技本身,並不具特別強的專業能力,但他們項目判斷能力與組織研發的領導力,十分強大。微軟的比爾·蓋茨雖然不當CEO了,但在蓋茨甩手專門當慈善家後,微軟雖然比老對手蘋果公司在智能手機時代沉寂了一段時間後,卻又將他們的扛鼎"黑科技"拿出來亮相了。Surface Studio一體電腦、VR頭盔、Microsoft Band手環、Hololens全息設備等,令人眼花繚亂。
 
這裏麵究竟包含什麽意義?是證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嗎?看樣子是的,實質並非如此。科技隻是結果,而不是真正的原初動因。首先得有思想,有基本的方向,其次得有製度與體係配合。產生力的基礎來源,是創造性。而創造性,是思想決定的,又由製度來作為保證。沒有創造性,美國不可能產生那麽多瘋狂的科技型企業家。請注意,他們雖然有一定的科技背景,但他們還不是科學家,具體的科技研發人員。他們中的一些人,打一開始可能是進行具體科技研究的,但在某個事項獲得商業成功後,他們即轉為科技項目的組織者,而不是具體的科技研究者。具體的產品技術問題,可以由他們聘用的科學家、研究員來解決。而且,那些科學家、研究員,也可能在過程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的科技項目的組織者。
 
生產力因素,還包括金融(資本)運營、銷售和製造等。根據老航的個人判斷,是以下排序:
思想是第一生產力;
製度是第二生產力;
科技是第三生產力;
資本是第四生產力;
營銷是第五生產力;
製造是第六生產力。
 
你必須有心念,有想法,有方向。這是第一步,必須具有創造性與可行性。第二步是製度保障,沒有適應創造的製度體係,那你有好的想法也幹不成。第三步是真有料,你的科技真能夠出彩。然後你必須有資本支持,沒有資金支持,一切免談。美國"天使資金",有企業界也有政府方麵的資助,能夠忍受重大投資失敗,這很關鍵。但"天使資金"投資一旦成功,收益也可觀,可能是當初投資的幾百倍甚至上萬倍。然後,你要有營銷能力。在社會對你的新產品不了解的時候,你更要善於講故事,引導消費。生產力的最後關鍵因素,才是製造。製造很重要,但新產品發明方可以較隨意地安排設立工廠,工人、管理人員可以滿世界招聘。現在的新製造特點是可以配置大量機械手、機械人,建立全自動生產流水線。一家工廠,過去在傳統製造時代,可能要上萬名工人,現在則可能隻需要一兩百名看管、維護、檢驗人員就能保證24小時全馬力製造。
 
若再深想一想,又發現生產力需要文化與教育來輔助。文化是境界。隻有在良好的文化體係中,你的思想的創造力才能迸發。製度、科技、資本、營銷等,也需要文化來滋潤。教育是人成為人才的重要一環。沒有好的教育,那就沒有好的思想與文化,就沒有優秀的科技人才。而思想、文化、製度又直接影響教育品質的提升。
 
如此,我們再回過頭去檢視曆史,便更能理解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洋務運動隻看到科技產品帶來的可怕效能,不想在思想與製度上有什麽實質性改變,那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慘敗,一切又歸於零。"五四"將新文化運動的成果簡化成"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與科學,但民主與科學之間的內在聯係與先後順序,並沒有認真想清楚。"五四"的民主包含思想、製度問題,但簡單化的思維,變成主義的激烈之爭,又轉化為救亡運動與革命、反革命的激烈鬥爭,最終,科學也在那些爭訟中根本就找不到自己的位置。1978年以來,中國社會雖然發生了重大曆史性變革,但將科技視作第一生產力,實際還是患有"五四"簡單化思維之病,沒有認真在思想與製度上進行徹底的改變,我們現在資本、營銷、製造都不缺,但科技整體水平還是遠遠落在美歐後麵。
 
我們曾經氣憤"8億條褲子(襯衫)換歐美一架飛機",蘋果智能手機中隻能到1~2%的微利,中國產品長期在外國超市隻能作廉價品,檔次上不去,但是,你的技不如人,當真有資格抱怨嗎?百度與Google差不多同時創建,到了15年左右後的2016年,人們發現百度陷入了"魏則西事件"、多項貼吧及過度營銷危機中,而Google公司卻在機器人、人工智能(AlphaGo)、手機安卓係統、高速互聯網接入、智能城市等方麵,有了諸多傑出或有前景的上佳表現。阿裏巴巴當年成功在中國市場擊敗eBay,導致eBay於2006年底關閉了在中國的主站,是阿裏巴巴一直津津樂道的成功故事。但10年後,阿裏巴巴還是電商與傳統產業的結合體,在科技創新方麵沒有什麽作為,並因淘寶假"貨集中營"名聲有些狼狽,而eBay除了電商,還在機器翻譯、電腦圖像、引流"黑科技"及各種eBay獨有的新奇科技新產品(如無繩真空吸塵器等)。
 
常說一國的科技實力是長期的積累,但韓國1990年代前,雖然表現還不錯,卻也平平,遠遠落在台灣後麵。但1990年代以來,韓國的汽車、智能手機、液晶麵板、存儲卡、造船等就在國際市場十分搶眼。韓國隻是5100多萬人的國家,而我們有近14億人。一些中國人非常鄙視韓國,但"韓流"的市場不僅是中國。韓國的國家故事表明,在科技的前麵,有其他東西存在。韓國最明顯的變化,是1990年代以盧泰愚政權終於放棄了軍政體製與強權治國的思路,國家在思想、製度上有了新的麵貌,那科技生產力也很自然就被激發出來了。
 
對思想與製度的糾纏,很多國家和我們一樣,陷入了某些曆史誤區之中。個人認為,主要是沒有表現對創造力的尊重。而創造力的前提,是解放每一個人,給予每一個人充分的平等與自由。在16世紀,瑞士鍾表業的奠基人與開創者布克就因自己的入獄前後的對比發現,人隻有身心愉悅,才能到達最好的工作狀態。世界上所有的發明與創造,都必須擁有自由的空氣,由自由精神哺育。我們要讓科技生產力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要有對人真正的理解與尊重,就要通過良好的法治社會,保護好每一個人應有的權益。我們總是在左右兩極的圈套中出不來,被一些理念與主義框住了手腳,或者保守,或者冒進,反而忘記了善惡、是非、曲直的基本價值觀判斷,那就必然造成資源與人才的巨大浪費。雖能有舉國之力辦成一些大事,但整個社會的活力並未得到有效的激發,那我們在某些方麵,就隻能眼高手低了。
 
——來源:人生茶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