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高指示考教授 結果交白卷

(2018-05-16 05:17:19) 下一個

(白卷英雄張鐵生)

原題: 1973年突考教授,北大51名教授竟交白卷。作者:李由  原載科學網

1966526日之後,全國高校統一考試招生製度被廢除,招生停止。1970627日,中央批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關於招生(試點)的請示報告》,按照自願報名、群眾推薦、領導批準、學校複審的方法,部分高校恢複招生,招收具有三年以上實踐經驗、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農民、解放軍戰士、青年幹部上大學,這就是所謂的工農兵學員即工農兵大學生。他們上大學的主要任務不是學習,而是“上管改”:“上大學、管大學和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北京大學1970年試行招生2665人,其中高中171人,初中2142人,小學79人,其他高校大同小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由此被戲稱為“北京中學”、“清華中學”。

1973年,教育部提出要在招收工農兵學員的過程中重視文化考試,當年夏天高校仍對被推薦人員舉行了入學統一考試,但這被視為複辟資本主義的企圖和逆流。當年6月,遼寧省興城縣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張鐵生因推薦考試中成績不佳(並非白卷,語文38分,數學61分,物理化學6分),就在物理化學試卷背後寫信陳情,北京海澱區中關村第一小學五年級學生黃帥也在日記中對班主任管理不滿,他們被樹為教育反潮流的典型。當年,張鐵生被鐵嶺農學院錄取,兩年後任全國人大常委和鐵嶺農學院副書記。

 白卷英雄張鐵生的錄取,引起了高校部分教師和社會的不滿,遼寧省革委會主任毛遠新提出:對高校教授進行考試。19737月,遼寧省革委會首先對沈陽醫學院基礎部38名教授、講師考試,結果大部分人不及格,考教授卻受到了最高領導人的讚揚。

19731230日上午,遵照最高指示,把教授集中起來,出一批題目,要考考他們,國務院教科組和北京市革委會教科組召集會議,在清華大學組織出題,從1973年招生數理化考題中選題,下午緊急印刷,到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師大等17所高校突然召集開會,實則對教授、副教授閉卷考試,工宣隊和工農兵學員監考,時間2小時。教授、副教授到場總計613人,其中清華大學143人,北京大學121人;文科259人,理科人354人;交白卷和零分209人,其中文科189人、理科20人,其中北京大學51人,不及格351人,及格53人,平均得分20分。事後,市委報告點名師大曆史係白壽彝教授和北大3位理科教授竟然不答卷,“揚長而去”,鋼院地質係謝樹英教授也不答卷。錢偉長、王竹溪、何東昌答卷,卷麵不及格。據說北京大學俄語係曹靖華教授等四人,也離場而去。清華、師大等校工人說,這一考,煞了資產階級的威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