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5)
2018 (197)
2019 (155)
2024 (1)
科學家沒有不想成功的,怎樣才能取得成功?決定的因素雖有許多,但最重要的,還是熱愛科學和富於創新精神這兩條。
對科學的熱愛和執著,是取得成功的原動力。因為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得到的鮮花和掌聲甚少,而遭受的挫折和偏見倒是甚多。困難和挫折本是應有之義,但在接二連三的挫折麵前能否百折不撓地堅持下去,就端看對科學的熱愛程度。再者,科學研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許多科學家付出極多,而物質報酬卻遠不及經商者,甚至比不過隻上了幾個月速成班的IT從業者。於是許多人不理解,既然從事科學研究投入與產出明顯不成比例,為什麽不趁早轉行,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在世俗偏見看來,科學家要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怪物,要麽是難以理喻的傻瓜。有些時候,甚至連自己的至愛親人也不理解,科學家為何對事業如此鍾情、甘之如飴?麵對世俗偏見和親人的不理解,能否一生堅持走研究之路,更全賴對科學的熱愛和執著。
因此,科學工作者應當經常問問自己:是否仍然熱愛科學?如果過著不那麽富有的生活,是否仍然甘心情願地從事科學研究?是把科學研究作為實現人生價值和理想的畢生事業,還是把科學研究隻作為謀生的職業?如果對科學研究缺乏熱情而勉強為之,當成一種職業藉以維持生活是可以的,卻難以取得大的成就。
富於創新精神,是取得成功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大哲學家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鼓舞了多少青年勤奮學習!然而深究起來,廣義的知識包含了三個層次,即新知、知識和常識。新知乃科學家智能的最新結晶;新知一旦傳遞給其它科學家,就成為知識;知識再經過普及,被廣大民眾接受,就成為常識。幾百年、幾十年前當時的最新研究成果,現在有許多已經成為連中小學生都耳熟能詳的常識了。具有豐富的知識和常識,也許可以成為稱職的教師,卻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科學家。科學家必須富於創新精神,即具有探索並創造新知識的強烈欲望和能力。
年輕的科學生,如果判斷自己不俱備科學研究的基本素質,那就應當早下決心改行。事實上,確有不少華裔科學家來到美國後,轉而經商或做其它工作,並取得了成功。
(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