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的心聲

我多麽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大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而以嶄新的麵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個人資料
加成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人來美探親:最是寂寞難耐

(2016-12-15 20:12:45) 下一個

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完成學業後在北美安家立業,他們的父母來探親的也隨之越來越多。親人團聚本是喜事,再加上得以領略異國風光,豈不是喜上加喜?然而,相當多的探親老人都說,美國來過一次就夠了,以後再也不想來了。這是為什麽呢?原因很簡單:他們耐不住在美國的那份寂寞。

老薑夫婦的例子是很有代表性的。他們的兒子有了穩定的工作後,就在離紐約一百多公裏的地方買了座房子。小薑想,老爸老媽在大陸教了一輩子書,到現在還隻住兩小間房,該讓他們到美國來享享福了。老薑夫婦初來乍到時,看到這美輪美奐的大房子,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子。然而新鮮勁一過,他們就漸漸感受到冷清和寂寞。兒子和媳婦一早開車上班去,留下老夫妻在偌大的房子裏,幹完不多的家務活後,就再也無事可做。打開電視機,說的全是聽不懂的英語,看得興味索然,不如關掉。鄰居一家家隔得挺遠,難得來往,即使見了麵也因語言不通無法交流。距最近的超市開車要20分鍾,他們不會開車,隻得困守家中。老倆口就這樣鎮日坐在沙發上,大眼瞪著小眼發悶。相比之下,他們感到在大陸的蝸居雖小,連轉身都不方便,但與眾多鄰居相處融洽,終日有說有笑,沒有寂寞的時候。

小薑發現老爸老媽過得並不開心,於是每個周末都開車,帶他們到中國城去,連吃帶玩一整天。小薑又打聽到附近的一座大商場裏,經常有些閑得發慌的中國老人在那裏相聚。於是,小薑隔三叉五,早晨上班時把老爸老媽帶到那座商場去,晚上下班再把他們接回家。老薑夫婦就象在商場裏上班,會友加上吃喝拉撒全在裏麵,一呆就是一天。這雖說比悶在家裏強些,但日子久了還是感到不自然,那商場裏的工作人員看起他們的神情仿佛也是怪怪的。老薑夫婦就這樣耐著性子呆了下來。半年的簽證期將到,兒子要為他們辦理延期,他們謝絕了,買了機票回國。

比起老薑夫婦來,老於先生的探親經曆就又差了一大截。小於在美國中西部的一個小地方供職,那裏地廣人稀,房地產便宜,因此小於買的房子不但大,前庭和後院更是寬闊。老於先生從大陸飛到洛杉磯,兒子接到了他,帶他轉乘另一班飛機,再坐了四五個小時的汽車才到家。老於先生一路上風塵仆仆,被顛得七葷八素,根本顧不上細看兒子的房子和庭院,隻求吃點清爽可口的小菜,好早點休息。不料兒子和媳婦款待他的,全是起司等美式食品。小倆口吃得津津有味,老於先生出於禮貌才勉強嚐了一點點。

幾天下來,老於先生終於熬不住,要兒子去買些中國食品,譬如豆腐和豆腐乳。老先生以為這兩樣東西是最普通最便宜的了,這點要求絕不過份。兒子聽了卻暗暗叫苦,原來這方圓幾百裏之內連中國人都找不到幾個,哪裏來的中國食品店?小夫妻倆出來的年頭長了,習慣了美式飲食,沒有考慮到老爸吃不慣“美食”。沒奈何,小於開了四個小時車,才買到些中國食品,包括老爸指名要的豆腐和豆腐乳,再開了四個小時車回家。老於先生沒想到兒子花了一整天,隻為了去買些在中國隨處可覓的東西,搭進去的汽油費還不算。

老於先生的寂寞,比起老薑先生更要加倍。老薑畢竟有老妻相伴,不時還能找幾個中國朋友聊聊天。老於先生是孤身一人,兒子和媳婦上了班,他連說話的伴都沒有,隻好坐困愁城,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簡直就象被關在一座墳墓裏。好不容易把兒子和媳婦盼回家,吃過晚飯,說不上幾句話,兒子和媳婦就又坐到電腦前,忙他們自己的事了,老於先生的寂寞可想而知。大陸的親戚在電話裏羨慕他在美國享洋福,老於卻叫苦不迭:“說出來你一定不相信,我在這裏吃也吃不好,玩也玩不好,連說話的人都沒有,現在同你說話都覺得舌頭發硬。我哪裏是在享洋福,我是在活受洋罪啊!”難耐的冷清寂寞,加上飲食不適,使老於先生來美不久就萌生了歸意。兒子兒媳挽留不住,隻得送他打道回府,算起來連來帶去竟還不到兩個月。

從老薑和老於的探親經曆看來,人同刺蝟頗有幾分相似。刺蝟這種小動物,靠得太近了會相互刺痛,可離得太遠了又會覺得冷,因為相互間取不到溫暖。中國老人們在大陸高人口密度的環境裏生活久了,一下子轉到北美地廣人稀的環境中,加上語言文化的巨大差異,要他們象年輕人那樣很快適應,確實是很困難的。怎樣讓來北美探親的老人們過得快樂些,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答案,看來兩代人都要做出努力。

從子女方麵來說,不僅要在生活上照顧老人,陪老人拉拉家常,更要幫助老人多了解外界的信息。如果老人不會英文,兒女就要幫助他們盡量利用當地的中文電視、廣播和書報。即使在偏遠地區,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和衛星天線來接受中文電視節目。

從老人方麵來說,應當主動適應北美的生活環境。如果能找到中國老人說說話,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就這一點來說,到華人聚居的大城市來探親的老人是幸運的。即使到偏遠地區探親,老人也不妨主動找些事情做做,例如種種花卉蔬果、學學英語、乃至練練書法、寫寫文章。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難以離群索居。寂寞難耐,難耐寂寞,如何化解寂寞,其實不僅是探親老人麵臨的問題,也是擺在我們每個在美華人麵前的人生難題呢。

(圖片取自網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華府采菊人 回複 悄悄話 紐約的法拉盛等處, 其實和中國沒有任何兩樣, 小輩們為了顯示自己的“融入主流社會”, 即便在紐約也不肯搬去法拉盛, 生怕和那些隻會說中文的新移民為伍。
Sugar88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很糾結的一件事,看到不少人是這樣的。
JDOP23216 回複 悄悄話 中國人為什麽要到美國來呢?當然不同時期, 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但基本上就是一個:你懂的。 現在中國己是世界第一第二大的經濟體了,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到處都是, 富得流油了啦。但 到美國來的中國人是越來越多,老人探親養老,富人投資抄股,留學生購豪宅開名車。看似費解,其實道理很簡單,你懂的. 正如博主所說的,“期望有一天,我們的民族能夠把自由、民主和人權寫在自己…”
lzr 回複 悄悄話 開什麽玩笑,現在各種網上的中文電視,youtube上無數的中文節目,微信什麽的,宅在家裏看都看不過來呢。不要總是生活在20年前的記憶中!
pokemama 回複 悄悄話 我是老移民了,年輕時來美國,掙錢過日子,雖言語不通,可工作中學習,也算應付的了。如今八十有餘,完全習慣了美國生活。偶而回國會會老友,親戚,也無心常住下去,還是回美國好。自己的家,有醫保,領退休金生活。開車出門買點東西,網上逛街,看新聞,微信和朋友交流昨天的新鮮事,看看笑話、視頻......,前院後院幹點小活,隻覺日子過得太快,剛起床拉開窗簾,轉眼工夫又要關閉窗簾了。說了這麽多,就一句話:讓老人生活在自己習慣了的環境中吧,這種、那種原因把他(她)們接來,他們心中的無奈能說給你們聽嗎?你們聽得進去嗎?尤其我最看不起的是年輕人自私的各種打算:衝著美國的老人福利而來,還繼續享受中國的福利的這種人!
他們不快樂,又不能念念碎碎的跟你們說,打消幫他們移民的念頭吧!
有一天在醫生診所看到一位比我還年輕的媽媽,女兒沒下車,讓老太太自己走進診所,一句話聽不懂,滿臉愁容。我幫他注冊,她聊起心中的苦楚。最代表心裏話的是:房子好大,整天一個人,出不了門,沒人說話。
白山小茹 回複 悄悄話 嗯,我也感覺這好像說的是二十年前的美國。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加成兄形容的這種狀況在十多年前還有可能,現在家中有中文電視,網上有中文網站,中國新聞,隻要有些文化的人,沒有打麻將,聊大天的嗜好,到美國任何地方都不會太寂寞吧?
不能忘卻的記憶 回複 悄悄話 所以一直在糾結要不要給父母辦移民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