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老五屆是指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年至1970年畢業的大學生,總數約70萬至80萬。學者高放曾將老五屆的人生曆程概括為“五子”:文革前的“驕子”、文革中被當作“棍子”、畢業被發配後的“棄子”、改革開放後的“才子”、退休後的“赤子”。時至今日,老五屆年屆古稀,基本上都已退出工作崗位,並且正在陸續退出人生舞台。近日編者得到一份材料,記錄了一批清華大學老五屆在微信中的留言共98則。筆者將其整理成7個方麵,分別是“關於社會現狀”、“關於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關於台灣問題”、“關於教育醫療文藝”、“關於國際問題”、“關於曆史與文革”以及“關於老五屆自己”,以便讓讀者了解老五屆在老驥伏櫪之年的所思所想。全文較長,分三次刊出。順便提及,編者也是一名老五屆,1968年畢業於南京大學。
(三之三。關於曆史與文革;關於老五屆自己)
關於曆史與文革
*文革不可能重演,曆史上也沒有完全一樣的政治事件發生,文革開始就有相當人認為又是一次反右運動。曆史事件可以改頭換麵,其宗旨大約不會變,那就是多數人受害,少數人下地獄,少數人登殿堂。從這個意義上說,百姓不要受忽悠,不要利益熏心,因為那不是百姓的遊戲。許多學生領袖的下場值得我們深思,社會的進步不可能靠運動和暴力獲得。
*對毛的評價,正式和公開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兩種對立的評價早已心知肚明,不可能有統一的評價,在我們這一代,隻是自己同意哪種評價而已!我們隻有十年、 二十年的時間,不會看到絕大多數人都滿意的評價和結論!
*四十年前,百萬民眾十裏長街送別周總理。四個月後,百萬民眾更是湧向天安門廣場,以不同方式緬懷總理,為鄧小平鳴冤,抗議四人幫的倒行逆施! 四十年過去,風雲變幻,四人幫早已垮台,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文革的真相也已經大白於天下。
*人們痛恨文革,也痛恨文革的罪魁禍首以及對文革推波助瀾的人。對曾經在文革中起了重要作用的周恩來的評價則產生了重大分歧:喜歡周恩來的認為周與林彪四人幫不同,林是壞人犯罪,而周是好人犯錯,隻是違心地幹了一些壞事。另外一些人則認為周是助紂為虐,同樣犯下不可饒恕之過。如何評價周在文革以至之前的行為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周在曆史上曾被毛多次整肅,尤其是 56 年毛曾嚴厲地批周離右派隻有五十米,逼周連續作檢查,甚至提出辭職,毛方才罷休。從此周不敢再公開對抗毛。但從思想上周顯然與毛不是一個體係,因此在文革中一方麵周無條件地支持毛,另一方麵,隻要毛有所鬆動,周立即推行自己的一套。毛一方麵離不開周,另一方麵又不放心周,甚至在他臨死之前還授意江青大搞批林批孔批周公,進一步打擊周。
*1927 年 7 月中共五大中央改組以後,張國燾、張太雷、李立三、李維漢、周恩來為中央常委。周很快成為實際的一把手,直到遵義會議。周是共產國際最早培養的領袖之一,中國現代史和周休戚相關,中國發生的一切,周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周與毛是相生相克的關係,中共是毛、周二人合謀統江山,周在黨內軍內的勢力足以同毛抗衡,毛、周二人誰也打不倒誰,又誰也離不開誰!周從不願意當危險的二把手,毛仰仗周的實力也怕周的手段,所以也不讓周當二把手。
*周是又聰明又有勢力的臣,周不可能抗毛,毛也知道周打不倒。劉、林是毛的奴才,周是毛的夥伴。林死後,周實權到手,毛要公開打倒周,軍隊和老百姓都會造反!
*不是指望周反對毛搞文革,周不要說消極怠工,哪怕別 那麽積極,別那麽創造性,文革都未見得搞得起來。
*如果周像彭、劉、鄧一樣,文革要不就不可能發生,要不就早就結束了。林彪也許早就把毛趕下台去了。沒有周就沒有毛的文革。不能準確評價毛就無法評價周。
*從某種意義說,周比毛更複雜,也更難評價。不論周表麵上排在第幾位,但隻有他才唯一擁有與毛抗衡的資源。毛對此十分清楚,也始終忌憚。毛一向不喜歡周,卻又離不開周,這成了他的一塊心病。周完全知道毛之所想,他的對策是一再放低身段,反複檢討表示臣服, 卻始終無法消除毛的疑慮。因此毛、周的關係就呈現為不正常、不和諧的君王和首輔大臣的關係。君不時敲打、臣再三表忠,但內心深處似乎並不完全認同。兩人的命運就這樣一直纏繞,直到生命的終點。
*毛和周都不是神;毛和周都是某種特殊的集權專製體製的產物;打天下的能力周遠不如毛,治天下的能力周比毛強得多;周顯露出的人性比毛多;周晚年力圖‘保持晚節’,因此顯示出越來越多的奴性。周是既給毛抬轎子,又給毛擦屁股。為了毛的光輝形象,竭盡全力。
*文革期間,我曾是周的崇拜者,現在他在心中早已走下神壇。周恩來助紂為虐,不遜於林彪,甚至到了唾麵自乾的地步。65 年清華同學到工人體育場聽周的報告,大談自己的封建家庭和思想政造。這一年他搞大歌舞《東方紅》,頌聖達新高度。喬羽說大會堂排練,周每晚必到,大國總理別的不幹也要玩這個!老蒯回憶周為整工作組材料找蒯談了八個小時,自己做筆記。最後整劉的文件也是周簽字了。
*有毛才有林,有林一類才有毛。他們本質上都是暴力革命的的產物,充滿暴戾之氣。林的“政權就是鎮壓之權”等講話讓人不寒而栗。毛林之流的曆史現象應當一去不複返了。
*七千人大會後,要不是林在軍隊大搞神化毛澤東,毛哪裏能煽動起文化大革命!用最簡明的語言講清文革的本質:七千人大會後毛澤東失去部分權勢,通過黨內鬥爭手段 難以挽回頹勢,竟然想出煽動青年學生鬧文化革命的惡招,不惜毀滅傳統文化。老幹部挺過第一輪運動衝擊後怨氣衝天,毛澤東索性一不作二不休,掀起造反派全國奪權風暴。不料軍隊支持反對派群眾組織,殘酷鎮壓造反派,好虎鬥不過群狼,毛澤東屈從強大的軍方勢力,改弦更張,拋棄造反派,全國河山表麵一片紅。林彪成為文革前兩回合的最大受益者,卻好景不長。政治鬥爭重新回歸高層內鬥,林彪哪裏是毛的對手,更何況有周恩來鼎力相助。林彪摔死,紅色江山交與誰手?智者千慮終有一失。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造神運動上幾乎人人有份。造神的事隻有在無神論大環境下才有可能。
*在官方拒絕對文化大革命解密和進行反思的情況下,民間興起親曆者探索文革真相以及良心拷問式的反思活動,不僅是可行的,而且是極具現實意義的,更是極重要的。 對近年來出現不少親曆者的回憶資料以及官方資料的分析判斷,是能夠識別真假,並正確判斷出文革大致脈絡的,民間鍥而不舍對官方的資料解密也是一種催促。回頤和探索文革真相決不是讓人們再回到派性年代,在那個瘋狂年代,幾乎人人有過推波助瀾,每個人挖掘自己人格缺憾,從自身反思,是提升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繞不過去的重要一課。
*我不讚成對文革中追隨老 M 而犯罪犯錯的芸芸眾生,現在再來追責治罪,但我也不讚成因此就認為當時的荒唐的人和事都是對的,就要為尊者隱,甚至還要懷念和發揚。 做了公眾人物,尤其現在還不肯退出舞台的,受人議論是必然的。我們這些親曆者,有責任總結反思,讓後來者了解曆史真相及危險。
*文革遠超過斯大林的大清洗,不僅限於黨內幹部,更是一次全民族的浩劫,是世界暴政史的頂峰。
*四人幫,合法幹壞事;華葉汪,非法幹好事!
*大型災害救援的政治秀,讓我想起 1961 年:一邊是山西平陸的“為了 61 個階級兄弟”,另一邊是餓死幾千萬人!
*看看曆史,教訓不一定會被記取,責任不一定會被追究。為了不要一次又一次地用血肉交“學費”,在互聯網上,使用知情權、監督權、建議權,是社會的一個大進步。
關於老五屆自己
*我們已是七十靠上的人了,經曆過多少運動,見過多少人和事?我們再看不出來,是不是有點太不配我們的人生了?
*我們也曾是毛的追隨者,也喊過誓死保衛,也唱過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隻是在信息發達的時代,接觸了更多的史實,了解了更多的真相,經曆了更多的磨難,才有了更深的思索,有了更大的責任!
*冷靜地想一想,我們為什麽來微信群?主要目的還是想通過聊天和討論,得到思想的提高,眼界的拓展,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歡愉吧。整理保留這份記憶,對於已是古稀之年的我們,是一件超乎能力的事情。現在隻能在保證身心健康條件下,看菜下飯,量力而行。
*回憶美好青春的每一片碎片,特別是對七十多歲的老翁們,不就是絮絮叨叨的絮語嗎?難道還是改天換地,革命到底的豪言壯語?
*我們的微信不過是奔七老爺子、老奶奶聊天混日子的平台,別看爭論得麵紅耳赤,不過是過過嘴癮,不必認真,也沒有必要整理留檔。
*和而不同,思維碰撞,產生智慧火花,追求真善美。
*喝地溝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價值投射超執著,以為自己真理在握,不但潛心堅持,還想同化他人。希望他人認同自己的思想,是歸屬感的需要,人的通性。但尊重他人的思想,是歸屬感更重要的來源,因為知道思想與一個人的生命路徑息息相關,是他人的存在根基,所以,尊重他人是要有足夠的內力的。
*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沒有必要去歌頌,而是應該多批評,多看到不足,批評是為了進步。往近了看,應看到與台灣的差距和不足;往遠了看,應看到與世界的差距和不足。
*我等 70 老者議政不過是過家家,混日子,那能幹預得了朝政!身體自然最要緊!
*人到七十,放慢節奏,順其自然,悠哉遊哉,不趕,不爭,不氣。
*對於曆史的回頤與認識,觀點和依據往往不同,多些包容,傾昕別人的意見,不要內訌,吵得不可開交。一會兒又將相和,哥倆好了。“老小老小”,我們都年過古稀,像老小孩啦。
*史學是一門艱難的學問,有岐見,有爭論是正常的。當然不能隨聲附和,更不必互相吹捧。尖銳對立也無妨,對事不對人就好。
*意見可以相左,但要有君子之風,和而不同。對事實,說觀點,不對人,特別不能用汙辱人格的詞匯、語言。一旦失控,互相提醒,共同營造良好氛圍。
*沒有“獨立之精袖、自由之思想”,何來大師?不得妄議,不敢責疑,何來創新?
*平民百姓能幹的事,就是為一步步走向真正民主法製、繁榮富強國家做促進派而非促退派!何為促進,何為促退,是清楚的。如何促進,又是見仁見智了,七十老翁隻能說說而已。
*我們這些老人應把身體擺在第一位。社會的進步豈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從學術的角度研究曆史,站在更高的位置看最好。如果親自下去淌這池渾水,已力不從心。民主 PK 專製不是中國唯一的難題。靜下心來觀看事情的發展也需要有定力。
*當茶館裏某種聲音比較大的時候,更應傾昕、尊重比較小的、個別的聲音。茶館的共識不體現在觀點一致上,而是在討論的態度上:平和說理,兼容並包。
(全文完。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