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5)
2018 (197)
2019 (155)
2024 (1)
無論是誰都必須“吃喝拉撒睡”,五件事中就有兩件與廁所相關。古往今來,如廁之事看似難登大雅之堂,實則反映了社會的文明程度。1970年代末,中國的國門乍開,能出國者寥若晨星。筆者一位同事有幸到了趟美國,大家問她感觸最深的是什麽?出乎眾人預料,她竟說是廁所。她盛讚美國的廁所明亮、幹淨,不但有洗手池和肥皂液,還有烘幹機。當時多數中國人認為廁所就該是髒的臭的,不髒不臭還成其為廁所嗎?這位女士的高論,讓我們這些未出過國的“土包子”聽得一楞一楞的。她最後總結道:“吃喝拉撒睡乃基本生理需要,既然吃喝可以享受,為什麽拉撒就不該享受?”在思想尚未解放的當年,這個見解稱得上發聾振聵。
廁紙免費提供
幾年後我來到美國,體會到那位同事的話果然不虛。最使我驚訝的是,美國廁所竟免費提供廁紙。這種卷筒廁紙的纖維很短,遇水即散,因此不會堵塞馬桶。反觀中國大陸,人們自帶各種各樣的紙張如廁,弄得下水道三天兩頭堵塞。才來美國時我少見多怪,把免費廁紙作為奇聞告訴親朋好友。其實老美是吃小虧占大便宜,提供廁紙固然要花些小錢,卻免去了馬桶堵塞的大麻煩。
美國的廁紙免費,就有了趣事。一次國際學術會議期間,我站在報告廳門口,看見即將演講的那位科學家進門。他向我打個招呼,就匆匆走向講台。我突然發覺他屁股後麵拖著一條白色帶子,如同新娘的婚紗,在地上拖了足有五米長!不少學者詫異地望著,他卻渾然不覺。我以為這是行為藝術,再想想不對:他是位嚴肅學者,不可能在國際會議上玩這一套。我急忙上前喊停了他,隻見他屁股後麵拖著的,竟是廁紙!原來,他趕在演講之前如廁,匆忙間竟把卷筒廁紙栓到皮帶上。廁紙在他屁股後麵一路展開,差點拖到講台上鬧國際笑話。科學家亦是凡人,偶爾有點讓人忍俊不禁的糗事,也在所難免。
沒有蹲式馬桶
抽水馬桶曾經入選為一千年間最能改善人類生活的發明之一。馬桶分坐式與蹲式兩種式樣,各有優缺點。對於健康人群,蹲式如廁有助排便。不過對老人、病人、孕婦和殘障者來說,長時間蹲著比較困難,還是坐式如廁為宜。
我在美國見過的抽水馬桶都是坐式的,這可能與人種特點有關。白種人與黑種人擅長奔跑,但柔韌性與靈活技巧性較黃種人差,而蹲式如廁恰恰對身體的靈活性與平衡性有較高要求。不少美國人蹲不下去,或蹲不長久;要他們蹲著如廁就是活受罪。中國則是坐式與蹲式馬桶並存,南方多用坐式,北方多用蹲式。南方人多半不習慣蹲式馬桶,覺得蹲著累,樣子難看,活像煉“蛤蟆功”。反之,北方人多半不習慣坐式馬桶,覺得許多人屁股貼過的馬桶圈,自己再去貼實在惡心。
習慣了蹲式馬桶的中國人來美國,自然不習慣坐式馬桶。於是乎有些中國人如廁,竟用雙腳蹲在馬桶圈上,弄得滿是腳印。這不僅對後來者不禮貌,更有甚者將馬桶踩塌犯了眾怒。這個問題其實容易解決:美國廁所大都免費提供馬桶圈墊紙,就掛在馬桶後上方,把它鋪開,再把中間的橢圓形垂到水裏。如廁後衝水,整張墊紙就被衝進馬桶。如果實在不想坐著如廁,那就采用半蹲姿勢懸空如廁吧,隻是會比較累。
我在中國南方與北方都住過,對兩種馬桶都適應。有次我搭乘美國航班,經過東京轉機時突然內急。我急忙跑到廁所,見已有二、三十個美國人排隊。情急之下,我發現五個廁位隻有四個在用,剩下那個一直空著,不時有老美走去拉開門看,搖搖頭又退回來。我實在不能再等,就去一探究竟。不看則已,一看大喜,原來那是蹲式馬桶,怪不得老美見了就搖頭。沒想到自己早年煉就的“蛤蟆功”,在緊急關頭幫了大忙。
(圖片取自網絡)
我是斷斷不會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