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大年紀算老年?古今中外並無統一標準。若以退休作為老年的開端,則中美兩國很不相同。在中國大陸,五十多歲就退休者比比皆是;美國的退休年齡則越來越晚,現在是66歲,不久將延遲到67歲。我剛退休時回大陸探親,驚訝地發現中學大學的校友們,竟已退休十年。我不禁大為感歎,他們早就有充分時間,來做年輕時想做而沒能做的事情;而自己卻比他們多辛苦工作了十年。校友們卻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精力還旺盛就不得不退休,是無可奈何的事,賦閑在家,無聊得實在可以。他們反倒羨慕我這些年來一直過著忙碌而充實的生活。中美退休製度孰優孰劣,多大年紀退休合適,乃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各國的退休年齡雖然不一致,現代醫學對老年的區分卻是比較明確的:65歲是老年的開端。老年又分為兩段:65歲至75歲為年輕老人;75歲以上為年長老人。如此看來,退休不久的我隻不過算是年輕老人,剛剛踏進老年的門檻而已,今後的路還長著呢,現在就寫關於老年的文章,似有倚老賣老之嫌。可是我又想,既然老年生活是多數人都要經曆的,那麽作些冷靜的預想,不也是必要的嗎?
許多人都在為自己的老年生活作準備,譬如儲錢防老,培養下棋養花興趣等。這些都是需要的,但是精神上的防老,卻更為重要。現代醫學認為,人的實際年齡並不單指年紀,而是由年紀、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況共同決定的。對於老年人,精神狀況在三者之中是最重要的。正由於此,年紀相仿的老年人,有的精神矍鑠,有的卻老態龍鍾。如果一位老人終日怨天尤人,埋怨生不逢時,埋怨別人欠他太多,怎能不衰老得更快?
就以我們這一代來說,在大陸過了半輩子,許多人都感歎時運不濟,該幹什麽的時候偏幹不成什麽。1960年代初,我輩正值長身體,卻遇上大饑荒,餓得有氣無力,瘦得三根筋撐著個頭。挨過了那幾年,我們正當求知欲旺盛,卻停課大革文化之命,又被發送去農村修理地球,整個兒蹉跎了寶貴的青春歲月。後來我輩好不容易有了工作,指望能安穩過日子,誰知工廠普遍虧損,連工資都發不出。不少人四十歲出頭就下崗,不要說糊一家老少的口,連糊自己的口都難。我們這代人的命運,確實夠坎坷的。然而,如果認定這輩子倒黴倒定了,那麽精神上先就衰老了。
人往往需要自我安慰,就是要想得開些、有點阿Q精神。我輩的命運固然不濟,但比起前輩來,畢竟還好一些。我們的前輩生活在抗日和內戰的炮火中,同他們相比,我們至少沒有麵臨過炸彈隨時落到頭上的危險。即使在同輩之中,自己的命運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遂心願的事情在所難免,人生本來就如潮漲潮落,是在順利與挫折的交替中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又何必老是對過去的遭遇耿耿於懷?想通這些,對精神健康大有益處。
由此想到了更積極的一層。老年人常會回顧自己的經曆,並且對一生作自我評價。既然是這樣,那麽我輩正應當趁還是個年輕老人,讓當下的生活更充實些、更有意義些。人們常把老年比作秋天,其實,人生的秋天並不等同於自然的秋天;今秋收成不好,還可以寄希望於明年,人生卻沒有下輩子可言。為了以後能坦然對自己說一聲“此生不虛”,就得靠當下的不懈努力以充實人生。不對命運多所苛責,但對自己多加鞭策。這樣盡力去做,我們就能問心無愧,愉快地享受人生的金秋。
(圖片取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