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共和、民主兩黨都卯足了勁,要掌控今後四年的政府。無獨有偶,我所在的社區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選舉活動,不過這與兩大黨的競選無關。
我們社區是大型合作公寓,有上千戶業主;據統計平均每戶有一位碩士或博士學曆者,在美國屬於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社區之一。社區內沒有兩大黨的組織,然而派別還是有的。按照對社區發展理念的差別,大致有兩派。這兩派並未給自己起名,為了行文方便,姑且稱為“節儉派”與“完善派”。
節儉派 VS 完善派
節儉派認為,我們社區絕大部分業主屬中產階級,並不富裕。許多退休的老年業主,僅靠社會安全金,生活捉襟見肘。許多中年業主,有未成年子女需撫養,處處要用錢。前幾年美國經濟不振,有的業主失業,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據此節儉派認為,社區應當嚴格控製物業維持費的漲幅,以減輕業主負擔。與此相應,社區公用設施應以維修為主、更新與添置為輔。一句話,就是要量入為出,與多數業主的經濟狀況相適應。
完善派則認為,我們社區的房價比周圍社區偏低,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房價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公用設施老化,難以滿足富有的潛在購房者的需求。因此完善派主張,要增加服務項目、廣種花草樹木及更新老舊設施,例如建設新的垃圾場、用新型LED燈更換老式日光燈、增加夜間照明、廣設攝像探頭等。設施與服務改善了,社區檔次隨之提高,就能吸引有經濟實力的潛在業主,房價自然就升高了。
兩派的理念不同,其實是出於各自的利益考量。相當部分完善派並不打算在此長住,他們想在短期內把房價抬高,然後賣掉獲利。反之,多數節儉派則是要在社區長住的。對他們來說,房價升高不過是紙麵上的數字,並不能帶來當下的實際利益,還是控製維持費的漲幅來得實在。
平心而論,兩派的主張各有道理。關鍵是:更新設施要花大錢,錢從何來?不言而喻,隻有大幅增加維持費,羊毛出在羊身上,由現有業主承擔。“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就看誰掌權。當節儉派占上風,每年維持費的漲幅控製在百分之二左右,即每月增加二、三十元。考慮到通貨膨脹因素,業主們是能夠接受的。而當完善派占上風,每年維持費的漲幅就達到百分之五以上;最多的年頭竟達到百分之十五,即每月要多支出200美元,多數業主大喊吃不消。
在近千戶業主裏,堅定的節儉派與堅定的完善派都是少數,其餘業主是沉默多數。兩派要貫徹各自的理念,就必須通過選舉,來取得沉默多數的支持。
通過選舉掌控董事會
維持費的漲幅是高還是低,牽涉到每家每戶。這樣的大政方針,是由社區董事會決定的。十一位董事由全體業主選出,任期三年,每年改選三分之一。每年春天改選董事,社區就熱鬧非凡,因為兩派都要力爭董事會的主導權。先由專門的選舉委員會,號召有意參選的業主踴躍報名。參選人確定後,就展開競選活動。參選人發出文宣材料,說明自己的學曆與經曆、住在那棟樓、在社區住了多少年、為社區服務的記錄等。最重要的,參選人要闡明對社區發展的見解,以及當選後將如何為業主服務。把文宣材料發到家家戶戶,工作量不可謂不大。我曾協助參選人散發文宣材料,幾百家發下來,頭都轉暈了。
要宣傳自己,光靠文宣材料還不夠。參選人有時在每棟樓的門廳裏,回答業主的各種問題。選舉委員會還為他們舉行與業主見麵會,先由他們各自闡述理念,再由不同觀點的參選人辯論。在選舉前,會把選票寄給全體業主,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當選與落選的票數之差,往往在兩、三票之間,可見競爭之激烈。縱觀社區的選舉過程,簡直就是美國總統大選的袖珍版。
選出了新董事,再由他們選出董事會主席、副主席、秘書、財務等。此時,哪派觀點的董事過半數,就非常重要了。在董事會裏占多數的一派,通常比較容易貫徹自己的理念。不過世事難料,在美國連競選總統都可以跨黨參選,社區董事的觀點當然也可以轉變。某屆董事會由完善派占多數,選出的董事長很強勢。他一旦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接二連三拋出新項目花大錢,搞到連本派董事都看不下去的地步。於是他們反戈一擊,聯合節儉派董事召開特別會議,提出動議把該董事長選了下去;這正應了物極必反的老話。
華裔業主競選入董事會
在我們社區,華裔業主約占十分之一。由於節儉派與完善派都不占絕對優勢,約一百戶華裔業主就成為關鍵少數。部分華裔業主上世紀五十年代就來到美國,是社區最老資格的居民。這部分業主都已退休,對生活並無高要求,隻要收支平衡就行。多數華裔業主是近20年從中國來的新移民。他們選擇這個社區,是看中交通方便、房價與維持費在可承受範圍。他們多數到美國後才成家,孩子還在讀中學或剛升入大學,正在用錢之際。因此華裔業主以同意節儉派意見居多。
隨著華裔業主的增多,他們已不滿足於把選票投給其他族裔,而希望有華裔站出來競選董事。不過華人參選得具備幾個條件。一是英語要流利,聽說讀寫無礙,才能有效參與董事會活動。二是要懂得社區業務運作,最好與自身的專業工作相關,這樣說話才有權威性。三是必須勇於表達意見,敢於同老美辯論。四是要有為公眾服務的愛心,因為董事會的工作是無報酬的。很明顯,能同時滿足這四項條件的華裔業主並不多。所幸我們社區正有一位華裔業主,多年來勝不驕敗不餒,幾出幾進董事會,熱忱為社區服務。這位董事是位女性,就更加難能可貴了;當然她獲得了華裔業主們始終如一的支持。
行文至此,筆者有三點感觸。第一,本文所寫隻是我居住社區的情況。不過我以為,對社區發展持有不同理念的派別之爭,在美國許多大型社區也可能存在。派別之爭不可怕,關鍵是要通過公平公開公正的選舉,用民主競爭的方式來取得支持。第二,社區的派別之爭,可有但不可過激。畢竟大家生活在同一個社區,抬頭不見低頭見;大家都是為社區好,理應相互理解與包容。事實上我們社區近年的董事選舉,已經趨向平和。第三,華人融入主流社會,不一定非要競選州議員市議員;腳踏實地服務所在的社區,同樣是融入主流社會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