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無禁忌

百無禁忌,隨想隨記,折鬆煮鶴,亂花迷眼。
正文

偷窺 “我不是潘金蓮”

(2016-12-08 11:16:28) 下一個

由於馮導和王少撕得卓有成效,終於看了"我不是潘金蓮"。比較可恥,是油管(YouTube)上的盜版。

看片兒前,見過幾張劇照。圓形的畫麵,如管中窺豹,美如扇麵,頗為驚豔。所以,便從這孔圓屏說起。

 

銀幕泱泱,唯恐不大,世道繁雜,我隻取一孔。不管片子拍得如何,這塊巨幅幕布上的小圓圈,點燃了話題。

馮導的寫實電影,長於串聯各種世態場景構成豐富的鏡頭語言。這次也不例外,片中人物景色,或奇花異草,或圖譜群英,或津橋亭樓,或江南餘韻,踩著被裝點一番的煙火氣,施施然,步入這孔鏡頭。

管中窺豹,仿古默片時代的簡拙,表現我們生鮮的無奈,一幕幕熟視無睹的市井圖,退得遠了點,卻反而被放大;視覺力度由此產生,在某些片刻,我們仿佛被這股暗力拽住脖頸,向這些身邊熟悉的陌生人,行注目禮,我們和他們,在某個片段,被拴在一起,分享彼此的卑微·荒唐·偏執·虛偽·世故·薄情·無助·無奈·無解。荒誕後麵道不明的意味,留給圓外黑色的空白。

是你以為理所當然的事,很"圓滿"地滑到了它的反麵,曆來如此,還將繼續。每個人都想好好地一板一眼,不知不覺間,變得荒腔走板。由此而生的"早知道...還不如....",構成了你我一生化不開的糾結。

說,小鎮婦女李雪蓮,為鑽政策空子圈房生二胎,與丈夫假離婚,結果弄假成真。雪蓮氣不過,一路告狀,先告惡夫,官司打輸後,再告"惡"官,從法院院長到縣長,市長,一直告到京城。本來P大個事,還不太占理,結果越告越大,荒唐離奇。此女在近二十年中成功完成"小白菜,潘金蓮,竇娥"三位合體,再以"白娘子"的精神,告得眾官雞飛狗跳,成功將告狀告成日子,但最終還是輸給日子,不了了之。 

難得涉及了上訪和截訪的敏感題材,但是,由於廣電總局一貫的英明(yinwei)和小剛一貫擅長的分寸感(jizei),這個題材成功順利地拍到了5.9分的高度,祝賀小剛導。

與其說是官場群英, 不如說是眾多實力派男星紮堆兒蹭"潘金蓮"這塊金字招牌的熱度。公允地說,他們大多演的不錯,尤其在方言方麵下了功夫。算不算當世的"官場現形記"?我覺得不算,還是太客氣了。但我不打算像網上一些比較尖銳的聲音,說這簡直是在唱天朝官場的讚歌,馮導可恥舔菊。還是厚道點吧:是不夠真實,是不夠深刻,是有一張張臉譜,勾連出一串槽點頗多的情節,但中國現實題材的影片在與廣電總局鬥智鬥勇這麽多年下來,已經形成了一種很另類的電影詮釋角度,人物的表現和現實的反差,往往構成一種很另類的反諷,這一點,不知道缺乏社會沉澱的90後們有木有看出來,反正我自以為是看出道了,而且可以邊看邊吃瓜子邊罵,狗日的演的好,既說眾星,也說眾領導。

"李雪蓮"是現代屌絲女一根筋,便宜占得,負心受不得,汙名更受不得,屬於一口氣不順,日子沒法過的典型;但除了前夫撂了句狠話,其他跟千古著名"非典型"不守婦道"潘金蓮"女士基本沒挨著,非要對接,明顯借光。由此見,從寫文章到拍戲到喊口號,會做"標題黨"是要訣,驚悚是流行趨勢,試想,如果片名是切題的"強女上訪記",是不是土得掉渣。

作為眾星捧月的女主,有了範冰冰,此蓮和彼蓮才算有了硬件上的聯想條件。於是,一如既往地美豔,一如既往地賣力,無奈......一如既往地令人出戲。而此後獲獎的肯定,向眾多美女明星指了條路:想得獎?那得扮醜才有戲。(好吧,還是有提高,都說了不挑剔的)

馮導雖然愛放炮,比較雞賊,但依然穩排天朝前五,每每出手可觀。原因之一是他屬於聚眾"群毆"型導演,從不任性"單挑"走黑道,說白了,是整合資源的高手,比如:好的編劇或原著(王朔,劉震雲),出彩並長期與之搭檔的演員(葛大爺,舒淇,張涵予等等),這些人先後都成了各方麵的腕兒,他們在與馮的長期合作中,彼此成就,互為特色。除此之外,馮導的步調踩得挺好:當大家都板著臉拍主旋律的時候,他拍喜劇賀歲片,大家都嘻嘻哈哈的時候,他掰扯年代裏埋藏的殘酷("集結號","1942" );一轉身,他還拍喜劇,能讓你一不小心笑到哭那種("非誠勿擾"係列)。一句話:雜糅眾高手,成就馮式特色。

 

馮的特點是拍片子感覺很好,知道取舍(很多有天賦的大導如老謀子、薑文,往往舍長就短,拍虎類犬,或者一條道走到黑,那叫一個曲高和寡),但本人是市井的底子,善於妥協,從不徹底,所以他的東西,一向跟偉大純粹沾不上邊。

一句話捧原著:王朔之後,你很難分清,是劉震雲成就了馮小剛,還是馮小剛成就了劉震雲。(或者多說一句:沒有"一地雞毛"的劉震雲,世上隻有得勢光鮮的"馮褲子"。

馮導興師動眾搞"新意思",當然指望吸金賺粉兒。之所以和萬達院線及王公子掐,跟小孩子用了心思畫畫,生怕大人瞥一眼就扔旁邊的擔心一樣。我寧願相信馮又在施展"性情中人"式的老奸巨猾(喝二兩裝半斤的炒作要點你懂的),也不願他是真心繃不住,漏出跟鏡頭下的"李雪蓮"本質相同的執拗:我都這麽用心拍了,你們"萬達"還不趕緊大上特上,給廣大吃瓜群眾一個鼓掌叫好的機會?

這一炮,是露了怯了。

補刀

 

* 這不是拍給指望看大片的人看的。

* 配樂的鼓點很燃,居然聯想到"臥虎藏龍"裏飛簷走壁那段譚盾的經典;片尾"來日方長"歌好聽。

* 圓形畫麵很適合盜版,不管怎麽偏斜,圓總在中間(嗬嗬)。

* 非主流影評比較任性,兩周前看的片子,非要出差坐在飛機上才能寫得出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