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7)
2022 (104)
早先性別分類是男人女人和女博士。還好,我適齡結婚,生兒育女,相夫教子,得以做了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不過隨著主婦的工齡增長,奇妙地發現,性別分類也常常會變化。
自從新冠開始,雖然各種限製,但生活沒覺得受太多影響。反倒是,一家人有難得的機會沉浸式相處,關係反而更親密。
4月兒子返校開始,接接送送的節奏就又恢複到疫情前。
疫情期間,女兒在自己並不擅長但十分熱愛的運動項目中出乎意料地投入,初賽居然以不錯的成績混進了Regional,給了我們措手不及。按照基因分析,孩子爸爸那邊兒肌肉條件非常好,我家這邊積極樂觀很會玩兒,兩邊基因一加,孩子挑戰新項目,又剛好有環境支持,這一輩出個體育生也還算正常。但不長進的永遠是父母,為娘我還沒有做好準備陪娃一起進步呢!!!
本來接接送送,和隊裏家長做簡單溝通,沒負擔還練習口語覺得挺愉悅。生平第一次要參加Regional了,什麽都不懂不是給娃拖後腿嗎?哭著喊著開始找資料找視頻,找前輩家長學習比賽規則。初賽時,因疫情受限沒有專業義工,全部由家長輔助。這一想,Regional我也得上場支持嗎?從零開始學習和練習相關技巧,各種頭大和一言難盡有木有... ...
此時的性別分類和男人女人一丁點兒關係都沒有。那就是懂VS不懂的體育媽!
體育媽的日常那即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是第三類。不僅接送、營養要到位,在項目裏就算說不得戰術,也至少要懂得規則。不僅要懂規則,還能根據規則和場上表現做心裏輔導,想方設法調動資源讓孩子和這個項目粘結上。是不是每個體育媽都會操這份心?還是隻有初階體育媽會動這份初心不得而知,反正賽前賽後,這一番投入,我開始覺得不舒服。尤其場上比賽,那個揪心和緊張啊。表麵真沒什麽,但情緒反應絕對不糊弄人。
我們這個階段的體育媽生病比愛馬仕都奢侈,那是絕對不允許的。緊接著一周後放假,重心從陪閨女轉移到陪兒子,兒子的體能完勝姐姐但也很可愛,這一全程陪伴,開心是開心的,但起初的緊張情緒和身體的疲勞無處釋放,再加上七七八八的雜事,心力一弱,某一天開始轉化為咳嗽。
我打第二針疫苗完全沒反映,但過幾天之後開始咳嗽。起初誰都沒當回事兒~ ~孩子爸爸向來對頭痛腦熱敏感,見我兩三周了,幹掉四瓶強力咳嗽藥水一直沒見好,就給約了COVID-19 測試。
測就測吧,拿到確認通知迅速把生平過了一遍:就我這一輩子,一丁點兒遺憾都沒有。再也沒有比我更圓滿的人生了。最大的責任是孩子,一雙兒女親手帶到這麽大,健康活潑非常全麵,完全領悟了家族傳承的教育思想;孩子爸爸風華正茂,未來無限可能,把所有的祝福都留給他。我不在,他更省心,一定能長命超過一百歲。職場沒有遺憾,家庭沒有遺憾,一切的一切盤算開來,一輩子盡興,再也沒有比我更幸運的孩紙了。
然後這幾天開開心心做力所能及的事,就這樣都安頓好後一身輕快地前往測試點。這兩天睡得多睡得好,感覺好了很多,該玩兒的也都玩兒了。在小白房子門口車裏等待的時候,就不免有些胡思亂想。
這生老病死,百年不遇的疫情麵前頓悟:傳染病期間人類是按照男人,女人,和新冠病人來區分的呀=>再具體一點就是有病VS沒病,和什麽性別都沒關係了。
檢查很簡單,各種仔細核對信息=>測體溫=>用棉簽兒在鼻子上提取標本。之後被告知2個小時候出結果。
回家後還是按部就班清洗和喝湯休息,之後靜等結果。僥幸地希望自己能生一場病,也好肆無忌憚休息幾天,就是去天堂那也是一種祝福。但我清楚知道自己沒有事,沒有一項症狀和COVID-19能銜接到一起。
然後電話來了,印度口音:You are good !
Negative這個詞提都沒有提。確認會發email和短信,並且核對信息之後彼此表示感謝。打過疫苗,做過測試,也算完整地經曆過新冠疫情了。
體育媽,健康非病人。生活是最重要的,繼續健健康康每一天!
6/28/2021 尤其開心
祝大家 健健康康熬過艱難的疫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