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107)
2022 (104)
台灣女性在世界華人圈中是很特別的存在群體。這和戰亂後遺症,與儒家以及日本文化的連接,地理等等眾多因素平衡的人文意識相關。
台灣到美國留學,並留在美國生活工作的女性大都給人以溫婉舒雅的印象。在現實生活中,待人接物,也大都以良好的教養,以及對生活的精致追求示人。這和大陸華裔女性的大氣和各具地域特色的氣質,以及東南亞華裔女性的熱很不一樣。台灣女星總會有非常內斂的教育的痕跡。當然這種內斂有時也包含著無知與盲目。
和大陸女性一樣,以2021年為標準,1975~1978年為分割線,前後女性會存有代溝,雖有傳承,但意識形態發生巨大變化。
之所以寫這個題目是昨天我一直和台灣係的女朋友在一起帶娃,感觸非常集中。加上疫情以來的經曆,盤算下來居然任何一位台灣係女性身邊貌似都有一個40歲左右致癌的朋友做標配。我交友範圍還算平均,這在同年齡段的老美、大陸、韓、印度,東南亞其他亞裔群體裏似乎就不曾聽說。這種印象很難用剛好聽說,或者樣本小來推脫,總有些脊背發涼。
我家有非常好的朋友來自台灣,在美國生活15~35年之間。首先,孩子們玩兒得非常好,家庭關係很融洽,家庭之間出遊時體驗方式也很豐富。我個人有兩位年齡相仿的台灣係好朋友,一位在信仰和與美國社會的銜接上常常給我很大的提點;還一位是酒肉朋友,孩子們哄睡著了,常常拎著啤酒當啷著就過來天南海北地聊一會兒。當然她們都是深藏不露的才女,我又是顏值黨,就算喝再多酒,我的女友都溫婉舒雅,迷離著好看。而我,是能用愉悅的談話氛圍覆蓋和化解一切不愉快的人。所以話題的延展常常會有火花四濺,很享受。
最近一期非常近的案例是一位台灣係36歲的年輕女性患子宮癌。三年前篩查婦科沒有問題,因準備要孩子去體檢,去年5月發現下體水腫,經檢查直接確診4期,子宮癌晚期。期間沒有任何症狀。一開始還可以借助輔助工具做康複運動,去年11月還可以自己吃飯。漸漸體虛無法行走,肌肉萎縮的厲害,癱瘓在床。目前已很少接電話與外界聯係。
幸運的是,教會兄弟姐妹一直很關懷,一直在跟著治療的進度送飯,緩解家屬照看病人的負擔。她先生一直在身邊全職照顧,目前仍沒有孩子。才36歲!
35~45歲是我們社區故事會主幹群體。聽完這個案例,真是魂飛魄散,動員大家必須要做體檢做篩查。有的女神自己敷衍,就通過她先生跟進做篩查,以免對孩子和家庭造成影響。我們這個年齡是生不起病的。
在美國,40歲以上的女性會要求篩查婦科,除常規體檢以外做子宮膜片和乳腺檢查。產後體檢時,我的家庭醫生就提到過40歲以上的女性要求每年做。我臨近40那年,家庭醫生就給我做了非常全麵的介紹和規劃,提醒第二年要做的檢查。可剛好遇疫情,所以一直拖到年末才去做。家庭醫生安排的非常周到,我也算對自己有個交代。
我在國內工作時,也就是十幾年前有100%醫保,有專門的機構做體檢,包括血樣的數據都清清楚楚。美國這邊再怎麽檢查常規體檢的數據都要簡單許多。而同樣的體檢,據說台灣全民建保,體驗和篩查就更全麵。
這樣以來會發現,大陸的工作單位每年有集體體檢,所以但凡有正式工作的女性都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這也可能是很少聽說40歲左右大陸女性患癌的積極原因。
而美國和台灣似乎沒有這方麵的硬性規定。目前的醫療水準,婦科疾病早發現的都可以得到醫治,即便晚期,隻要治療得當,不是先天和基因性質的,據查80%以上都可以得到醫治。所以篩查不及時,無法在早期得到醫治是致悲劇的極大原因。
進入40歲,對生命的思考會更加現實。比如,會覺得死亡不可怕,死亡有時甚至是一種祝福。可怕的是疾病,疾病中的煎熬是真正在遭受罪的懲罰。
患病的原因有很多,也讓人同情和憐憫。就目前而言,我們能做到的就是盡量讓自己生活健康,定期體檢,通過現代科學早預防早醫治,以免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不幸。
我不是醫生,也不做臨床研究,頂多在運動醫治情緒疾患方麵有些體驗,沒有針對癌疾病及治療的發言權。不過根據我和女友們的討論推薦一篇參考文,也許對女神們自己的健康維護會有所幫助。咱們這個年齡段是生不起病的,健康不僅是愛自己愛家人,更是責任。
《台灣女性乳癌病人為什麽越來越多》
壓力大和維護健康,這有關聯,卻是兩條係統,兩套邏輯。但凡患疾,都有違背自然規律做潛在原因,還有就是欲望與能力不平衡等等
又要溫婉賢淑,又要事業進取;又要相夫教子,又要賺錢養家 ......
大陸文化因為地域遼闊人口眾多民族成分複雜,即使是對女性有要求,也象大陸的法律一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大陸文化對大陸女性的束縛難以做到“到位”,加上共產黨的男女平等政策(這一點要給中共一個大大的讚!),大陸女性比較放得開,沒有‘矯揉造作’的壓力,對身心健康非常有好處!
這麽說吧,大陸女性更象美國女性,台灣女性更象日本女人,但又沒有日本女人被養在家裏的福氣,台灣女人還要掙錢養自己養家,重壓之下,不得病才怪呢!
就您這口氣,大熱天的,喝碗綠豆湯再來留言唄,嘿嘿
感謝光顧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