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聽到國內有人說:“念佛法門不需要任何戒律,沒有任何戒律,隻管嘴上念。”好像說是彌陀有四十八大願,淨土不應該有任何戒律限製的意思,而很多法師經常說要修五戒十善,也是不應該的,因此說幾句話。
念佛法門究竟有沒有戒律,甚至於信仰需要不需要戒律,這其實是個很大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這些年讀祖師大德們的注解讀多了,基本上每一部經典和注解裏都會讀到“持戒念佛”?嚴持戒律"這些語句,因此我寫文章的時候也是“持戒念佛”的語氣。而且我自己也是按照這樣盡力去做的。如果有人說,“念佛法門不需要任何戒律,隻管嘴上念,”,我也沒有意見,法爾如是。各自根性不同,所取所報亦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就好。這個世界是很大的,這些年在外邊見的人多了,知道喜歡什麽的人都有,眾口難調,一部分人所歡喜的並不見得是另外的人所喜歡的。這個五戒十善也是一樣,有的人喜歡,有的人不喜歡。有的人認為,“念佛法門沒有任何戒律,隻管嘴上念”, 也有人認為:“念佛法門要五戒十善,嚴持戒律”。有的修行人不但能嚴持戒律,還能行般舟三昧,常坐不臥。有的修行人還就是專門喜歡聽這種嚴持戒律的法師講經呢。隨各自的喜好和能力。這邊的修行人普遍是五戒十善做的很好,很不錯,法師們是花了很大的心力來勸化大眾修學五戒十善的,那麽慈悲耐心的勸說,說的人都不好意思不五戒十善了,這些修行人也做的確實是不錯,他們做的義工很多,他們對社會上各個方麵資財上體力上的捐助也很多,他們對小動物的耐心也很多,我一直是個比較粗線條的人,是典型的北方人,他們的各種行持都比我更細膩更圓融,修養很好,如果給這些修行人去說,“念佛法門不需要任何戒律”,他們也是會來罵上一通的。有人立即就會來說,“現在是末法時期,大家都是在修學念佛法門,你說念佛法門不需要任何戒律,此言一出,恐怕很快遍地都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的念佛人了,佛法應該是以五戒十善傳承的,而不應該是無戒無律傳承的”。你看,法師們幾十年辛苦,遇上幾個說不用修五戒十善的講經人就可以毀掉,好在這邊的人都很有主見,他們不會因為誰說念佛不需要五戒十善而就不去五戒十善。因此,凡所立言,就有相對,有的人認為,出離生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應該五戒十善,念佛求生淨土;有的人認為,五戒十善很難做到,阿彌陀佛慈悲,發過四十八個大願,隻要念著佛的名號,不管有沒有戒律,不管做什麽,佛都會慈悲接引到淨土去;各種言論,觀念和理解,一切法因緣生,大家選擇契合自己的去聽就很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去做就好。佛法幾幹年,世界各地,每個時代都有無數億人在修行,隨各自根性去修行就很好。
其餘的事情亦複如是,有人說,學佛不必讀經,隻念佛就行了;又有人說,學佛應該隻讀一本經;或者又有人說,學佛應該多讀經,開明解慧,我們也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去聽,去做,世界是很大的,人的根性是差別很大的,每個人的承擔能力也是不同的,同樣聽經聞法,有人當生直入無生,有人命終能生淨土,有人隻聽見修善修福,有的人什麽改變也沒有。佛法一雨所潤,各自隨根性生長。不應該說自己適合不讀經就說經典讀多了不好,也不能因為自己適合多聞,就說隻有多讀經才能成就。
世出世間,很多道理是相通的。同樣的觀念,在不同的地域環境下效果也是很不同的。我們有家朋友,男主人前些年回國到一所大學做了教授,還經常被邀請到其他一些大學研究所,去給大學生研究生們作演講,自然是鼓勵這些大學生研究生們繼續深造,大學生繼續去考研,研究生考博,然後出去到世界各地去看看,就會有了大的視野,大的眼界,大的胸懷,將來不管在哪裏,都會有大的作為,他說,“你們現在雖然辛苦一點,清貧一點,但是有了閱曆和視野,也許你將來會得到比你現在辛辛苦苦掙來的錢更多的報酬”等等。這些言論在國內的大學研究所裏自然是受到了熱烈普遍的讚同,學生們很多是手都拍紅了。每次演講結束,主辦者都會塞給這位朋友一個幾百元的紅包,作為這口幹舌燥,熱情勵誌的勞務費。前些年這位朋友把他的這套理論也帶回到澳洲來,在一個聚會上對幾個很優秀的下一代正在讀大學的年輕人演講他的這一番理論,鼓勵他們繼續深造,考研考博,我們也在一旁附和,鼓勵下一代,結果是,雖然這朋友講的口幹舌燥,熱情飛揚,除了沒有得到任何勞務費,還受到了好一番冷遇,他自己的兒子躲在一邊,不愛聽;另外一個年輕人也不知在玩什麽;隻有一個勉強作人情的聽了一會,還很婉轉地表達出了不同的觀點,說在這邊生活不需要那麽辛苦,不需要那麽高的學曆就能過上很好的生活,人生在世,不應該隻是追求學習,聞名,地位,工資報酬等等,你看,這邊絕大部分人並沒有很高的學曆,但是他們生活的都很好,他們很有愛心,對社會付出很多,親近自然,心氣平和,社會和平,等等等等,可見的無論什麽事情都一樣,在此很適合的不見得在彼就很適合,在彼適合的也不見得適合於此。對這個人適合的未必對那個人也適合。修行也是一樣。
至於信仰需要不需要戒律,這個問題在這邊還不是個有很大爭議的問題。他們這邊的信仰從來沒有隔斷過,因此普遍的能接受信仰,並且能接受任何一種信仰有他們各自的戒律,如果一種信仰什麽戒律也沒有,反倒會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情。最重要的,是這些有信仰的人把他們各自的戒律也做的很好,這邊的人如果沒有信仰,他們就說沒有信仰,如果說他信仰什麽,那就是很真誠的信仰,沒有任何功利在內,他們做事又是很認真的,很認真修學的。這使得很多人到這裏後也不得不承認,“人還是有個信仰好,有點約束好。” 沒有信仰,這個世界會充滿了偷盜,欺詐,殺戮,偷竊,亂性……種種不善。至於佛法中的五戒十善,這邊普遍的認識,即使是不信佛教的人,看到佛的五戒十善後也是說,這些戒律都是很好的,是一個人做人的基本道理,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都是我們做人應該的樣子。不殺生這一項,和這邊與動物和平相處的主旋律也是相符合的。
前些年家家在讀小學時,他的老師不知道從誰處聽到過佛法,聽到過五戒十善, 淨化思想等等這些,當她得知家家的媽媽是個佛教徒後,特地讓家家轉告他的媽媽,說她的信仰非常好。佛的五戒十善很好。
我們有家十多年的朋友,女主人的父母以前都是大學的教授,退休後和兒子住在美國,有一次她的母親從美國來看女兒女婿,也被邀請到我們家,以盡朋友之誼,談話間偶爾談起信仰這個話題,她媽媽說,佛教裏有沒有什麽戒律,我就把佛教的五戒十善講給她,她一樣一樣聽我講完,說:“不錯,這些都是我們做人的基本標準,”,然後她又笑著附加了一句,說:“我都能做到。”
我一個修行人,修了十多年,加上“過失懺悔”這種辦法,跌跌撞撞汗流浹背,勉強修個及格,這教授一句話:“我都能做到”,實在讓人慚愧。
要說明一點,這位原川大教授說:“我都能做到”,並不是在說大話,並不是隨意說的,這些年我接觸過很多他們這種知識分子,他們確實是正心念很多,正能量很大,很明理,我們周圍的朋友大體上真的是很好。上一代的知識分子又普遍的比較心地單純,因此不是在說大話。和他們在一起,我都不好意思把我們生活中的瑣碎事情抖了出來。
有一對台灣的夫婦,是十多年前在一個英語班上認識的,前幾年才知道他們是佛教徒,後來我們搬家到了他們的區,就偶爾互相走一走,有一次我說,“修行剛開始,可以經常讀一讀《朱子治家格言》,《弟子規》,《太上感應篇》這些書”,沒想到他們說:“我小的時候,我的哥哥就每天拿著這些書來告訴我,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哪些事情是應該去做的。我小的時候,就從父母那裏聽到佛法了。” 才知道他們的傳統文化是從來沒有斷過的。
具體到念佛法門是不是需要戒律,要分很多種情況,很多很多種,大體上是這樣的:(以下隻是我個人的知見):
其一種:如果一個人一生中造了很多罪業,平時什麽也不信,但是在他臨命終時,重病交煎,痛苦無限,這時有善知識去給他講解佛法,告訴他有個極樂世界,隻要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可以往生到佛的淨土去,這個人百般苦痛中,聽受了這番言語,無論他一生造了多少罪業,多重的罪業,甚至多麽違逆誹謗過佛法,隻要他一念回心,念阿彌陀佛名號,哪怕是一念,十念,都會蒙佛接引,往生到西方淨土去。因為阿彌陀佛在因地修道時,曾經發過四十八個大願,其中有一願就是十念必生願: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八、十念必生願;)
可能佛當初修道時看到每一末法時期的眾生很難出離生死苦海,因此發了這樣一個大願。淨土那個地方環境好,那個地方住的都是佛菩薩,是佛菩薩的法界,隻要到了淨土,想造惡都是不可能的,沒有那個環境。再惡的人到了那裏慢慢都會變好,因此這一個大願是非常殊勝的。下麵是幾個具體的例子:
以前有一個叫張善和的人:
張善和。唐朝人,以殺牛為業。臨命終時,看見數十頭牛,作人的聲音說:「你殺我。」張善和告訴他的妻子:「趕快迎請僧人為我念佛。」僧人來到後,對張善和說:「佛經上說,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如果能以至誠心具足十念稱念阿彌陀佛的人,則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張善和說:「地獄已經快到了,來不及拿香爐了!」說著即以左手舉火,右手拈香,向著西方大聲念佛。還念不到十聲,張善和急速地說:「佛來了!已給我蓮花寶座。」才一說完就往生了。(佛祖統紀)
還有一個打鐵匠的故事;
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稱“黃打鐵”。那時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製,日夜不休息。
一天,一位僧人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食。僧人對他說:“今承布施,無以為報,有一言相贈。”黃請說之。僧人問他:“你何不修行呢?”黃打鐵說:“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人說:“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錘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
“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麵打鐵,一麵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即說偈曰:“叮叮當當,久煉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
這兩例都是沒有戒律,往生西方的故事,其實像黃打鐵那樣,念念是佛,隻專心在這件事情上,戒律就已經是在其中了,那時候的人心又很憨直簡單,是沒有問題的。
宣化上人在講經時也講到過一個小徒弟的故事:
宣化上人在香港講經時,有一個小孩子患了小兒麻痹症,醫藥無效,家裏有人就告訴他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這個小孩子於是一心念,念了七八十天,病就好了。
這個小孩子當時也並沒有每天檢查五戒十善,隻是一心念。念的好了,長大了,也並不是沒有五戒十善,什麽都可以做的。宣化上人講了一輩子戒律,自己持戒也很嚴格,並不會教育學生什麽戒律也不需要的。還是要努力修學五戒十善的。
我前些年曾經遇到過一個農村的老太太,是玉看(是老伴中文名的英譯,是他中文名字的發音)一個研究生同學的媽媽,這個老太太到澳洲來看她的女兒,她的女兒就帶她到我們家來,這個老太太不識字,也不知道什麽五戒十善,但她的本性是很善良的,和婆婆生活在一起很多年,照顧婆婆,相處的很好,她的婆婆就是個念佛人,她雖然從她的婆婆那裏聽了不少佛法,但是到現在還是沒記住三惡道具體是什麽,隻是聽說念佛就不會再變成雞,不會變成豬,念佛就能到一個好地方去,就是這麽簡單,這樣的人,她雖然不知道五戒十善,但是她的行為大體上處處是落在五戒十善裏麵的,農村人的生活又很簡單,如果給她說,一心念佛就行了,不用考慮什麽五戒十善,也是沒有問題的,念著念著,時間長一點,自然而然就成就了。這種人在農村的老一代人裏,還是很多的,尤其是老太太,這種善根厚的人還很多。
但是我們現在的人,貪嗔癡慢,各種習氣都是比較重的,又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普遍了去說念佛法門不需要五戒十善也是不太合適的。此外,還有最普遍的情況,是,很多人聽到佛法並不是在病重中,並不是在臨命終時,有的人六七十歲時聽到了佛法,有的人三四十歲時聽到了佛法,有的人二十歲左右甚至八九歲時聽到了佛法,家家是在他三四歲的時候就聽到了佛法,這些情況如果給他講“念佛法門不需要任何戒律”也是不合適的。如果這樣去講,恐怕真的遍地都是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的念佛人了。
此外,軍人,警察,農民,也有有意願信仰佛教的,軍人有時要參加戰爭,警察有時也還要動用槍支,農民也要種地,無意中也會傷害很多小動物,並不是他們就不能信仰佛教了,具體他們信仰佛教怎麽樣處理事相上的事情,都是有相應的儀規的。我十多年前剛學佛時曾經讀到過一本書,書名忘記了,好像叫什麽學佛律儀之類,裏麵就在講各種人學習佛法的儀規。好像軍人警察是執行任務可以,但是不要濫殺無辜之類,等等等等,前些時在“般若文海” 裏讀了幾篇文章,發現裏麵的佛法都是正知正見,想學佛的人可以多讀一讀裏麵的經典和論著,所有的疑惑都能在裏麵找到答案。
此外,有的人在修“般舟三昧”的時候,或者臨命終的時候,也不應該拿五戒十善來打擾修行人,問他:“你今天檢查自己五戒十善做好了沒有?” 一般來說,修般舟三昧的人是要在五戒十善做的很不錯以後才修般舟三昧的,他的戒律已經在他的三昧中,五戒十善做的不好,修證途中就會很容易感應到一些不好的境界相;而一個人臨命終的時候,也沒必要念念五戒十善,生死關頭,念住佛號就很好。具體有一本書,叫《淨土聖賢錄》,編輯有很多念佛人往生淨土的感應和故事,各種情況的都有,念佛的人應該多讀一讀這本書。二十年前我遇到這本書,就每天讀三五個裏麵的故事。增加信願。
還有,很多人是發了大乘心,修菩薩道的,這種的修行人也都是在努力修學五戒十善的,佛的大乘經典裏幾乎每一部都講到了五戒十善。前些年參訪過很多地方,看到很多人確實是做的很不錯,很不錯。我看到很多人都是在行菩薩道的。往生淨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實還有一件比生到淨土更難的事情,那就是呆在這個世界行菩薩道,需要更多的忍耐, 更多的付出,還要經曆多少磨難,其實佛法真實的意義,不僅隻是自利自度,還應該是利他的。是要無量劫在生死海裏隨逐眾生修菩薩道,成就智慧報身的。
總之,念佛法門需要不需要戒律,情況是很複雜的,個別的情況不應該普遍了去說,也不應該把普遍的情況個別了去說,具體的情況具體說,我們念佛修學五戒十善。盡力去修,有過失就慚愧懺悔,修著修著修上二三十年自然而然就成就了,最後戒也不戒,不戒也戒了,天天過著戒律範圍內的生活,又感覺不到了戒律的約束,做事做成習慣了。
我剛開始修學的時候學打坐。我在一部經的注解中看到法師們要求弟子用白豆黑豆檢查自己的念頭,要求修行人把五戒十善做好,我也是很接受這種觀點的,五戒十善做不好,禪定中會感應到很多不好的境界相,(如果有人不信,不妨試一試,也不五戒,也不十善,就原本滿腦子的胡思亂想,一坐坐下去禪定禪定看看,會有什麽後果)。我雖然修的是念佛法門,但我是很接受各種戒律的,後來讀了很多大乘經典,每一部經典裏都在講戒律,有的時候這一部經典裏的戒律和那一部裏的並不是重複的,我都接受這些戒律,我認為這些戒律我都是應該注意的,都是對我講的,每次讀到戒律的地方我都會反複讀誦好幾遍,加深印象,也努力去做。有過失就忓悔。
其實世間出世間法都是相似的,做什麽事情都需要基礎,千萬不要輕看打基礎這個過程,基礎紮實了,做什麽事情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五戒十善就是修行的基礎,也是給自己修積福報的過程,其實我們世間人所追求所喜歡的福報,來自兩個方麵,其一是止惡,其二是修善,如果隻是止惡,沒有利他,那隻能說你是個善良的人,不見得會有福報,止惡再加修善,才是福報;如果不去止惡,而修些善法,那個福報會漏掉,都會從你的壞習氣裏漏掉,就像一個有很多窟窿的鍋,需要先把那些洞洞補好,再往裏麵裝糧食裝福報。持戒就是止惡。
佛經裏常講?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法師們常說,淨土是諸上善人聚會之處,你如果把這五戒十善做好了,哪怕你每天隻念一念,或者隻念十念佛號,命終都能往生到佛的淨土去。並且甚至提出了十念法,就是每天隻念十念,早十念,晚十念,平時該上班上班,該工作工作,把五戒十善在工作生活中做好。“你堅持每天能念佛,就是在修淨土,就是自度;你把家裏人照顧好,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是在度眾生,”這邊的修行人大部分是在家人,都有各自的工作事業,因此很多人就修學這十念法,平時在生活中盡力修行五戒十善,每天的定課是念十念阿彌陀佛,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再多讀經多念佛。因此這邊的修行人普遍是五戒十善都修的很不錯。
釋迦牟尼佛圓寂時,眾弟子哭泣問佛陀:我們以何為師?
佛陀說:末法時代,以戒為師。
五戒十善,就是框正我們無始來輪回流轉的生死習氣,隻要有意願,就是每年改正一個壞習氣,二十年過去也會是一個福報智慧都很豐足的人了。很多人修行各方麵沒有什麽變化,一定先要檢查一下自己心念行為是否發生了變化。心行不變,業力也不會變。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