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慧雙修

(2023-07-12 15:19:25) 下一個
     佛的教育,無非是使一切眾生過一種智慧,健康,幸福的生活。福報,智慧,長壽,這些東西,都是可以通過修行得來的。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心念行為。我們每個生命,貧窮或者富有,長壽或者短壽,美與醜,窮通禍福,一切的遭遇,都不是無緣無故得來的,也並不是什麽有大能力的神人之類強加給我們的,所有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心念業力感召來的。人的前半生遭遇,是和過去生的心念業力緊密相連的,四十歲以後的遭遇,就和今生的心念行為有很大關係。無論什麽時候,當我們遭遇災難困苦,一定要生慚愧心,生順受心,知道是自己過去今生所作的罪業所感,莫要怨天尤人,繼而端正心念,改往修來,依照佛的教育,五戒十善,在生活中天天修去,日久一定會罪去福來,生活幸福。
修行,宜福與慧齊修,既要修智慧,又要修福報。單修智慧,不修福報,是“羅漢托空缽”,縱使修出出世的智慧,福報不足,資生艱難;單重修福,不修智慧,會是“大象掛瓔珞”,以前在印度周圍很多國家,大象是國王的出行工具,國王的坐騎一般都披掛著很多瓔珞做裝飾,有的人修福沒有智慧,有時就會在非善道享受這些福報,亦非可取。修福要有智慧,有智慧也要修福,雙修雙得,是圓滿的修行。修學些年,有福有慧,身心健康,煩惱少,智慧長,生活幸福,這就是真正受到佛法之益了。
修慧:佛法中有兩種智慧,一名根本智,一名方便智,這兩種智慧,都很重要。
根本智也叫無生智,這種智慧不同於世間的任何智慧,這種智慧,能夠使人百病不生,這種智慧,能滅世間一切罪,能醫世間一切病,這種智慧,以見自己不生滅之本性為特征,貴在實證,言語道斷,佛三千年前應現世間,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深講淺講,顯說密說,最重要開顯的就是這種智慧,這種智慧,能使一切眾生遠離生老病死之苦,是一切生命沒有生死之前的本源狀態,是“自己本來麵目”。很多學佛人因為悟證入這種智慧,而全身舍利,無有病苦。
如果有人病苦所纏,無藥可醫,不妨去找回這種智慧。這種智慧能給予一切人光明,智慧,健康的人生,無有生滅。
另有一種智慧,叫方便智慧,是以根本智慧為起用的。知一切眾生是自己心性中物,隨緣遇物,以對所緣境物起利益心為特點,應機而語。眾生品類各異,言語而有差別,於無言法中,種種方便,現於言說,是為方便智慧。有些時候,無言也是慈悲。修行人莊嚴報身是長劫修菩薩道而來。
修福:福報是從布施得來,是從修一切善法中來。福報有很多種,有世間福報與出世間福報,以善心修一切善法,能得世間福報,出世間福報是以般若為眼目,修無相布施,屬於淨業,亦名功德,是以根本智為體,布施時不見受施之人及所施之物,是為淨業。
福報,人人悅之,但修福一定也要有智慧,免於“三世怨”之果報。佛法裏常說“三世怨”,就是有的人修福,難於離相,聽到佛法,第一世努力修善修福,第二世享大福報,兼造罪業,(人在受大福報的時候不造罪業,實在不易),第三世就到三惡道去了,實可憐憫,因此佛法裏有很多方法能使我們修福而免於三世怨之報,一種方法是回向,將自己所修的一切福業回向眾生,回向淨土,回向菩提,回向法界,另一種是修無相布施,布施之際即不著相,以根本智為體,心地清靜,雖施而不執著,是為無相布施,是功德。
福慧雙修,空有不二,即是圓滿的佛法。佛法不離生活,生活即是佛法。
不在生活中修行,難生方便智慧。方便慧在生活中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