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41

(2016-10-11 05:13:26) 下一個

第三小節:大條的流入暫時緩解了白銀的緊張

匯豐對中國的統治事實上是在1911年達到頂峰的。隨著清政府的垮台,他也步入衰退,1924年匯豐外灘大樓的落成,僅是帝國餘輝,是豐碑,也是墓碑。看事實好了:1911年到1914年放棄拆票,1914到1917年的外運白銀8170萬關兩都是它放棄責任的標誌性事件。戰後,麵臨日,美的競爭更是隻取守勢,隻顧得自己的一畝三分,對於中國,隻是以老盟主的身份玩弄平衡,借力打力,維持一個基本的貿易金融局麵。一句話,一戰後,以英國一家之力已經無以維持那個白銀外匯的雙循環。此後日本的參與對中國20年代的經濟騰飛至關重要。由於日本的瘋狂對華投資,造成了上海市場上的外匯充斥,一舉將中國從一個貧匯國變成了外匯富裕的國家。外匯充足,上海銀價必然高過國際銀價,從而造成國外白銀的流入。1918-1931,白銀淨流入為8.39億關兩。1932年1月的上海銀行周報上列出了明細單。從1919-1931年上海共進口大條84.2萬條。從20年開始,上海銀底月均金額不斷走高,20年是5043萬規兩,25年,9790萬規兩,30年1.89億規兩,20年代白銀短缺的噩夢總算過去了。

大條,上海人叫法頗多,大條,先令條,紅毛條,金山條。它是歐洲的製式銀錠。歐洲金本位後白銀沒用了,大量銀幣收集起來鑄成銀錠。大概910規兩一錠。在歐洲叫什麽不知道,在上海就叫做“大條”。84.2萬條,就是7.66億規兩,金額和海關紀錄是大致一致的。大條進上海最早何時?不得而知。1900年匯豐的現金賬戶就已經分成銀兩,銀元,熔鑄,可見那時匯豐就有進口大條。大條大量進口應該在戰後。1917年開始的上海銀底清單上就有了銀,洋,條三項。大條在中國是沒有用的。中國的白銀結算用寶銀,白銀支付用銀元。所以大條最初是用作抵押物的。比如外國銀行向錢莊拆票,就要向錢莊抵押大條。洋商銀行之間的外匯交易,用大條結算。洋商在上海標金市場的倉位保證金用大條抵押。一戰後作為結算和支付的寶銀,大洋吃緊,大條才開始熔鑄成中國貨幣。84.2萬條裏,大概39%變成了寶銀,56%變成了大洋。就是說近7.2億規兩的白銀變成了貨幣,用作內地各埠與上海間的金融流通。以後要是有人問起來,你們中國最多有過多少白銀?你可以回答20億兩。隻多不少。很多都還沒統計進去呢。比如南方僑匯白銀的流入,北方對俄貿易順差的流入,俄人造中東鐵路的時候據說輸入了數千萬兩白銀作為工錢發下去,否則招不到工人。大條的輸入一舉緩解了中國白銀的緊張局麵,為20年代的經濟騰飛鬆了資金之綁。在慶幸白銀流入的歡呼聲中,有多少人能夠認識到這隻是外匯多餘的結果?而外匯並不是中國能夠控製的。這樣的人當時根本沒有幾個。即使是今天,也不多見。

民國的所謂黃金十年,名實相符的就是1915-1925年。其實真正的經濟大發展就是1917年到1921年,21年後也就是餘熱嫋嫋,到了1925年徹底冷卻了。23年上海銀底幾乎翻空,著實驚嚇了洋大人,23,24,25三年一共淨流入了1.5億關兩白銀。白銀多了,市麵偏偏蕭條起來,上海這地方,市麵蕭條了白銀才會多出來。26年開始白銀又走上了漫漫下跌路,出口好做過進口,市麵上外匯不緊張。26,27,28年的內外銀價差額都是0。如此形勢下,上海白銀的存底迅速增加。在數量增加的同時,白銀存量的結構上也出現了變化。

日期

銀/洋底總額(萬規兩/萬元)

外國銀行存底

比重

華商行莊存底

比重

1917.7.7

1969/1756

1633/1044

82.94%/59.45%

336/712

17.06%/40.55%

1924.7.5.

3580/4880

2949/2186

82.38%/44.79%

631/2694

17.63%/55.21%

1925.3.21

6516/無數據

3814/無數據

58.53%/無

2702/無

41.47%/無

1931.7.30

6958/15091

3227/2420

46.3%/16%

3731/12671

53.6%/ 83.9%

這張表在1917年到1931年之間截取了四天的上海白銀存底的數據,銀兩,銀元分開來看。你可以看出銀兩外國銀行占有率在1917年和1924年二個時間點上都是80%,二點成一線,可以看出1925年前上海白銀中的銀兩的80%掌握在外國銀行手中。但是銀元的情況不同,銀元占有率基本上華,洋五五開。因為銀元主要是對準內地,用來做收購的,外國銀行拿多了沒用。到了1925年,不對了。銀兩也差不多五五開了。到了1931年,銀兩還是五五開,華商的權重略大點,銀元80%掌握在華商手裏。老話怎麽說的?Money Talks.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要是它暫時決定不了上層建築,那它至少能決定意識形態,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民族主義順勢崛起了。

第二節:匯豐的出局和民族主義接盤-走向崩潰

中國民族意識對西風東漸的抵製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但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意識是進入20世紀才開始的,而20世紀初正是中國向著近代化大躍進的時代。二者之間是有關聯的。口岸貿易,租界殖民帶來了中國城市社會麵貌的巨大改觀。對此洋人自然將之歸功於他們的到來,公共租界每年的11月17日都要紀念南京條約,把它當作中國現代化的開端。每年都有大批中國人到場同洋人一起紀念。熱情洋溢的講話中指出了中國的巨大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改善,這些都不需要證明的,租界裏隨處可見。中國人能來參加紀念這事本身也說明了他們的認同,他們當中很多都是南京條約的受益者。當此之時,似乎民族主義意識隻會存在於無知無識的鄉下人,或者老舊保守的老古董身上。這種假設完全錯了。民族主義意識就在這批參加紀念的中國人身上,流淌在他們的血液裏。在他們敦厚,樸實,奉迎的笑臉背後,外人永遠也不會明白那裏還隱藏著別的東西。那些東西即使終其一生都沒有機會爆發出來,也會遺傳給下一代,時間一到就會馬上翻臉變出來。中國近代的民族主義思潮的興起是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同步發生的。所以哪裏的人民民族情緒最強烈?你猜是北方。錯,廣東,上海。誰第一個想出抵製外貨這招的?1905年的廣東人,哪個階層對抵製外貨最起勁?民族資產階級和他們的子弟-學生。例子不勝枚舉:

-五卅運動抵製洋貨剛開始是抵製英貨的,這很自然嘛,英國人開的槍嘛,怎麽不幾天就改成抵製日貨了呢?那英貨都是自己急需的,抵它作甚?日貨都是競爭對手,不抵何待?

-“吾國受匯豐結算上之損失,達189萬兩之巨”,此言“僅就匯豐經理各債而言,餘債尚未列入也”。此話誰說的?“反動買辦走狗”陳光甫。他一邊對政府建言反對外資銀行,一邊正接受著外資銀行對他的巨大信任。

就是說進入20世紀,特別是一戰後,隨著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迅速成長,他覺得到了和洋人爭權奪利的時候了。本來這也是正常的事。資本主義的原則是鼓勵自由競爭的。但是利用民族主義情緒來取得商業競爭的優勢,代價巨大,它實際上扭轉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1]這個可怕的後果當時誰都沒想倒過。民族主義這把火你點起來了就撲不滅了。玩火者必自焚,中國的事情其實都是壞在中國人自己手裏的。民族資產階級的這些把戲也是師從他的前任明清士大夫階級的。正常的學術之爭,意氣之爭,工作之爭最後都要歸結到政治鬥爭,要牽扯到皇上,讓你家破人亡。等到大家都亡了,最後就輪到自己了。一代代都是這樣的,從來不會改悔的。

 

[1]而且,付出了這麽大的代價,到底能不能取得商業競爭的優勢?不要說長期的,就是短期的優勢也達不到。嚴中平的中國棉紡織史稿裏有1930年代上海工商界抵製日貨最後作繭自縛的精彩案例分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經天緯地,緯地主要靠道路和水路,道路主要走人用兵,水路運糧為主,譚的書主要考證水係的變遷,可能是為了畫地圖;何的書講山川道路運河城池比較多,他的書裏講到曆朝曆代用兵怎麽走路,皇帝出巡怎麽走路,讀了這些背景知識再去讀詩就有了坐標係,比較好分析理解了。血緣之說很有道理,家族演變婚姻門第,都是順著血緣走。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我以前說過,研究古代史要跟著血緣走,看來不夠,還要跟著水走。哈總注意水係的路子很正宗。水係流向不但可以解釋古代中國的經濟現象,還可以解釋政治,軍事現象。比如長平之戰,最後趙國撐不住,急於決戰,有一個因素是軍糧秦可以走一段水運,而趙從河北平原上太行山,全靠陸運。唐詩裏麵有很多地理注釋,從中可以知道當時官員們進出長安是怎麽走的,水,陸二路,很有意思。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鎮江和揚州隔江相望,讀了史念海的中國的運河以後,了解到它的重要位置,向南靠江南運河通往蘇南腹地,向北經幹溝連通淮河。百科上這麽說“吳王開鑿邗溝以溝通長江、淮河,鎮江由於位於邗溝與長江交匯處南岸,逐漸形成長江下遊南北交通的主要渡口之一。”
也算是在通商要道上,財稅金融肯定很發達的。近代的衰落可能跟津浦鐵路興起大運河衰落有關係。史念海的書裏還提到了陶朱公住的地方“陶”,以前也是幾個重要水道交匯的地方,被稱為天下之中,後來因為河道淤塞或者河水改道,慢慢就默默無聞了,譚其驤寫的杭州在宋朝全盛時期也是河道貫穿縱橫市區的,可見有水就有財是很實際的。所以說做生意要到交通發達百物匯集的地方。鎮江做學生的時候旅遊去過,住在一個工廠的招待所,還去洗了個頭湯浴,印象深刻。
川普屬於橫空出世的圈外人,是薛蟠和焦大的合體,我想本來內定傑布的,可是米國人民不喜歡四世三公,把他選下去了。對圈外人圈內人肯定是百般抵製啦,估計沒戲,不過據說川普有意自己辦個電視頻道,也可以當個影子總統過把癮,商人總是有生財之道的。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那時鎮江是個大碼頭,南來北往的貨都在鎮江停一下,鎮江的錢莊發達僅次於上海,陳的出身背景就是這樣.上海往北,就是鎮江,蘇錫常根本算不上,連南京的市麵都不如鎮江.後來鎮江是怎麽衰敗的,我也納悶,大體和國民黨遷都南京有關,19路軍在上海一打,鎮江就徹底完了.不過直到抗戰結束,宋子文和汪偽的稅警團駐地都是鎮江,可見鎮江的稅收還是江蘇裏麵最大的. 現在的鎮江完全不值一提了.我對鎮江有些感情,做生意的時候有幾個朋友在哪兒.
西方的選舉就是chicken or beef? 是個形式,不過形式重於內容。曆史長河裏能綿延存在的,都是形式,當初的內容早沒影兒了。船普這次要是敗了,那投下去的錢誰出?似乎沒人為他出錢,他自己肯定不會出大頭。不知道這筆帳他怎麽算來著。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是啊,士紳階層總要靠著一個大佬,除非自己掌權。
陳光甫是鎮江人,鎮江也是通商之地,出金融家。
大清朝看來也其他北方王朝一樣,能搞政治搞意識形態,搞經濟也不怎麽行
我誰也不投,二選一就是box你的設計,
refuse to think inside the box, think outside of the box
不過看起來川普已經快被徹底,以前說的批倒批臭了:)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最初隻是匯兌,為上海的洋行服務.匯豐之前就有了,在廣州東印度公司和後來的怡和匯兌都做得很大的,它的意義不僅是為利潤出走提供通道,更在於為中國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當然洋人的意識裏麵是沒有“為中國“這個概念的,國際貿易就是他們的貿易,是他們的飯碗,他們自然而然地吃完洗碗,不然下頓怎麽吃?而清政府那邊對民生從來是放任的,認為不是自己的責任,有匯豐在中間做,生意能做通,有稅收上來就可以了。再說他們也不懂不是? 所以一開始都是無意識的,各忙各的一攤。什麽時候開始有意識的? 對!從小刀會那會兒。清政府從來沒想到過關稅能成為正稅,取代田賦成為國家財政的依賴,赫德告訴他們可以,並且拍了胸脯而且真做到了。從此清和英事實結盟了。海關和匯豐及其依附著的國際貿易成了清政府的生命線,這一根線發散出去就是西方在中國的整體存在,動了它就是動了大清的根基。所有你看當時所有的華洋衝突,都是楊洋抑華的,委曲求全的。這是由原因的。結盟的代價嘛。直到有一天老太婆向全世界宣戰,大清根基動搖了。
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其實不能算資產階級,不過是當此之時,他正好掌握資本,資產階級應該從封建壓迫中脫穎而出,最切身地感覺到遊戲規則的重要性。而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本來就是封建壓迫者,什麽是規則?拳頭大就是規則。它這樣不按牌理出牌,趕走了洋人,自己也失去了保護,倒黴的還是他們自己。你想想,中交行停兌那會兒,他們多牛比,指著北洋政府說上海不服從,底氣何在?在於洋人! 後來呢,到了黨國,予取予舍,屁都不敢放一個,到了三反五反,幹脆跳樓了事。人必自辱,然後人辱之。
對了,馬上投票了,投誰呀?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匯豐大概在什麽時候與清朝建立起事實上的合作關係,從讓赫德管理海關開始?
爭權奪利總是以打贏為硬道理啦,政治到最後就是唯我獨尊啦,
為什麽米國不能置兩個總統,一黨一個,而要打架看誰勝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