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48

(2016-11-28 05:23:05) 下一個

第三節:大崩潰-美國購銀法案和法幣改革漫談

美國購銀法案本身在中國近代史上,中國近代金融史上都不算件大事。構成中國白銀外流的諸要素遠在1928年就已經形成了。中國白銀從1932年就開始外流,那時還沒有購銀法案呢。1934年的購銀法案不過是臨門一腳,吹響了衝鋒號。譬如溫水煮青蛙,煮著煮著,洋人不耐煩了,兜頭澆下一瓢燙水,早點超度你完事。此事件的重要性在於它觸發了後來的一係列事件,從而極大地改變了中國近代史的進程 。關於事件的前後經過,網上到處是資料。南京政府財政部顧問楊格寫的“1927-1937中國財政經濟情況”是我看到的寫得最好的對此事件的敘述。既然不說故事了。就自由漫談,隨便說說。

第一小節:白銀外流的原因

事件的成因。所有有關書籍文章都告訴你,這是因為美國提高了銀價,造成中國白銀套利外流。有些文章還搞出個公式:國際銀價上漲,中國白銀外流,國際銀價下跌,白銀流入中國。這種看法似是而非。容我一點點解釋。先看數據(後頁)。以1931年最低點12便士算起,到1935年36便士,漲足3倍,是挺凶的。32年開始白銀就外流了,到了36年中國改革幣製,實行法幣,共淨流出大概11億兩。實際流出遠遠不止,因為從30年起政府就從海外購買白銀注入市場。你看看上麵關稅表格裏,34,35年預算和實收差了4.5億關兩,錢哪兒去了?除去償付外債賠款本息,就是到海外購買白銀去了。具體數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倫敦銀價(便士/盎司)

26-21

21-15

12--20

20-16

16-20

18-25

24-36

22-19

 

據政府保密,我估計的數字,是30,31二年4500萬關兩,32,33二年1.7億關兩,34,35二年2.02億關兩,6年裏總共注入4.17億關兩[1],越注越凶,越凶白銀走得越快。算上注入的白銀,1930年代的中國白銀大流出可達15億兩之巨。為什麽政府越注入白銀,白銀走得越快?因為政府用來購買白銀的錢都是外匯市場裏來的,外匯繃緊,上海市場多份白銀追逐一份外匯,外匯越緊張,國內銀價越低,白銀就越有動機出走。這是個惡性循環。這樣看來,不是國際銀價的上漲,而是中國外匯緊張導致本國銀價(即外匯牌價)下跌才促使白銀套利外流。光憑國際銀價上漲這個單一因素是不會造成中國白銀的外流的。例證是明明白白的。我們記得1920年間,國際銀價也有一次大漲。調出數據: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國際銀價(便士/盎司)

23

31

40

47

57

61

36

34

31

 

1920-1921年最高曾經到過89便士,相對於1915年的23便士,漲了2.86倍。漲幅相差不多。那麽同期的中國白銀是否有流出?海關數據,同期中國白銀淨流入2.4億關兩。說明什麽?國際銀價的波動和中國白銀的流出入沒有必然的聯係。那麽白銀到底因何而動?都說是因為套利。那讓我們再來追蹤一下,國際國內白銀差價,還是取這二個時間段。

年份

國際銀價1盎司=美元

國內銀價1關兩=美元

1關兩國際價

差額

1915

0.511

0.62

0.62

0.00

1916

0.672

0.79

0.82

0.03

1917

0.84

1.03

1.02

-0.01

1918

0.984

1.26

1.2

-0.06

1919

1.121

1.39

1.37

-0.02

1920

1.019

1.24

1.24

0.00

1921

0.631

0.76

0.77

0.01

1922

0.679

0.83

0.83

0.00

1923

0.652

0.8

0.79

-0.01

1929

0.533

0.64

0.65

0.01

1930

0.385

0.46

0.47

0.01

1931

0.29

0.34

0.35

0.01

1932

0.282

0.34

0.34

0.00

1933

0.35

0.41

0.43

0.02

1934

0.483

0.526

0.59

0.06

1935

0.646

0.565

0.79

0.22

1936

0.454

0.463

0.55

0.09

 

這樣一看就一目了然了。15-22年的那次國際銀價上漲,中國國內銀價高於國際銀價, 29-35年的那次,中國的國內銀價低於國際銀價。而中國白銀運往倫敦紐約,所有的費用不過2-3%。超過便可以套利。所以說中國白銀的流出入,和國際銀價的波動沒有關係,你隻要跟著它同步波動,像1900-1930年代大多數年份一樣,將差額保持在2%左右,白銀是沒理由為了套利而流動的。 那麽怎麽做到國內白銀價格同步於國際市場?6個字,外匯外匯外匯。上麵章節已經反複論述過了。其實,你看看香港就可以想明白了。香港和中國一樣實行銀本位,34,35年中國麵臨的困境香港同樣麵臨,那麽香港有沒有發生白銀大外流?根本沒有,香港的1.2億白銀待在庫房裏,一動也沒有動。為什麽會有這樣的不同?因為香港有匯豐在!

 

[1]30-33年的估計方法,前文有交待。34,35年的估計方法:預算實收差額4.5億,外債賠款支付1.8億,餘額0.68 億,則海外購銀2.02億關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羅斯福新政的金融部分馬上就要講到了。是中國白銀流出的一個誘因。這些白銀去哪裏了,封在了財政部的金庫下麵了。美國人當初計劃是收盡天下金銀的,收來幹什麽用, 不用,藏著。中國白銀的去向,幾大筆清清楚楚,主要去了美國,一小部分去了英國。德國主要是給鎢礦,德國人愛鎢礦。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會不會這些外流的白銀都去米國支持羅斯福新政或去德國支援希特勒複興德國去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