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融視角下的中國近代史新解讀51

(2016-12-19 05:29:58) 下一個

第五小節:法幣改革和列強的態度

法幣,和以前的銀行鈔票是有根本區別的。鈔票不過是兌換券,是銀元的保存憑證。法幣無所依托,它的背後就是一張政府拍得通紅的胸脯。政府憑什麽來保證法幣的價值?憑手中的外匯。外匯成了中國生產要素的定價物,如果政府不想讓全國的物價,資產價格忽上忽下,那外匯就要保持穩定。這個就是聯係匯率,聯係匯率要維持的住,需要政府的平準基金的運作,要建立平準基金,需要一大筆外匯。哪裏去搞?出售白銀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美國買了2.5億美元,英國買了9000萬美元,中國在1937年6月30日的持有的金銀外匯折合美元3.78億。按照中國外匯市場一年缺口1500萬鎊,7000萬美元的估算,隻能撐5年半。5年以後的日子怎麽辦?隻有借。1900年來前清和北洋,都被指責是喪權辱國的賣國政府,但是人家就是死撐了35年不願意走上這條路。你南京政府號稱民族主義政府,大有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樣子。掌權才短短7年,就搞得山窮水盡,不得不走上這條路。愧對先人呢!曆史的公正在哪裏?中國的曆史裏沒有公正可言!

法幣改革要取得成功,關鍵是標定法幣的外匯價值,一法幣0.30美元,14.5便士。這還不是一說了事,要做到按這個價格無限製不間斷地供應外匯。“無限製不間斷”這六個字是超出中國政府能力的,這個市場上誰都知道的。所以必須要有力大者的擔保。換句話說必須要有洋人的背書。說白了,外匯兌換本位製靠的就是你家老大是誰?當時的老大候選人就三個:英,美,日。其中,美國的態度最為惡劣。惡劣到什麽程度?一開始連中國白銀都不肯購買。當時的中國沒外匯,借不到外匯,萬般無奈,隻能出售手中的白銀,賣血為生。你美國把中國逼到這個地步,不就是號稱收購白銀嗎? 倫敦市場的白銀是白銀,我中國手中的就不是?難道還真要逼的中國將成億盎司的白銀拋向市場?這真是逼死中國的節奏啊!當時北平的一個什麽日本發言人悠悠地說了:美國的經濟侵略是比日本的軍事政策還要厲害的。誠哉斯言。35年中,中國開始改變策略,決心法幣改革,在倫敦市場拋售白銀,並開始尋求同日,英的合作。而美國的白銀收購政策事實上不但多餘,而且已經成了美國遠東外交的包袱。在擔心中國白銀衝擊國際市場和遠東出現中日英三國同盟的心理下,美國才改變了策略,35年11月,買了中國5000萬盎司白銀。36年4月陳光甫赴美,談定協議。主要是二點:1,中國不可以尋求(除美國外的)任何老大,2,美國繼續購買中國白銀。這裏估計是有暗盤的,中國的全部白銀即使都出售也撐不了幾年,這誰都知道,不找老大,吃什麽?這個協議實際上是用購買中國白銀做誘餌,誘使中國依附美國。嗬嗬,從來都是給錢,給吃的,然後叫爹,從來沒有聽說,賣血給人,然後叫人爹的。你美國要人叫你爹,你也來痛快的,給貸款啦!貸款是想都不要想的。35年,中國向美國提出過貸款要求,美國的立場是:這事得和列強商量。後來還從這個立場上後退了,要列強先提出來,美國才會予以考慮。等到英國建議列強開會討論怎麽幫助中國,美國又不同意。等到什麽時候美國最終同意給中國貸款?1939,華盛頓體係被日本徹底打破後,美國才向中國提供貸款。

對於1928年來的中國民族主義高潮,日本的反應是最激烈的,其原因是日本在華利益的模式不同於列強,日本在全球貿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於列強,而且日本自己也正在進入民族主義的高燒階段,中日二個思想行為模式相同的兄弟現在為了利益迎頭碰撞。中國尋求日本做自己的老大是最不現實的。日本也根本沒指望過中國會來找他。所以,當中國開始和日本接觸的時候,日本人有點不知所措,就告誡中國“還是要靠自力更生”。還拿東北做例子,你看,東北跟上我們以後就沒有貨幣問題了。憑什麽?憑的就是徹底切斷和西方的金融聯係。歸根結底,你和他保持一天的金融聯係,你就在他手心裏攥著過一天。這可是日本發自內心的感歎呢,他自己正被西方牢牢攥在手心裏呢。其實日本人還是有些純真的,有時候有以心相交的味道,英美從來不會和我們以心相交。後來,看看南京政府是認真的。就拿出了厚厚一疊,什麽?21條。老袁簽過的,華盛頓會議推翻的。對日本來說,21條就是中日關係基本法。隻要中國答應下來,日本在華利益就得到了絕對保障,貸款的事還不好說?那中國怎麽可能答應呢?就是要賣,那也不能賣給你日本呢,難道我不能直接賣給英美?就像現在的朝韓越緬藏維,一樣要賣,為什麽不直接賣給美國?天道好還!

英國最是老奸巨滑。最彬彬有禮,最通情達理,利益獲取最多,成本花費最少。曆來如此,從1840年以後就是這樣。對於中國的民族主義浪潮,英國的對策是避其鋒芒,擊其惰歸。22年華盛頓會議,中國以收回權利為要求,英國原則答應。25年五卅運動後,工部局董事會立刻引入華人董事。27年海關二五加稅,英國政府告誡海關洋人,不要和中國政府做對。28年民族主義大興,危及在華英人利益,英國外交部告誡英僑,大英帝國的軍事力量不是用來保證上海英國工廠的開工率的。中國隨意改變稅則,英國默然無聲,抗議都嫌多餘,外交部解釋說,隻要當中國以自身的經驗體會到提高稅則並不能增加稅收的時候,英國的聲音才能起作用。中國要匯豐交出關稅保管權,匯豐交了。收回每日外匯定價權,照辦了。如此等等,總之一聲不吭,乖乖照辦。你再看看日本人,就不是這樣。日本人是想學英國人來著,可就是學不像,學著學著,就回到了拔出拳頭的老路,而且管用。於是就路徑依賴上了。那英國難道沒有拳頭?他為什麽不用?英國真用不著拔拳頭,英國外匯供應的無形之手正緊緊捏著中國的咽喉,從英國的角度看下去,什麽民族主義,都是小孩子調皮搗蛋,自立門戶就好了。反正你總有揭不開鍋的那一天的。想不到短短7年,這一天就到來了。

35年1月,宋子文和英國接觸討論借款事宜。英國說這事還是要找美國,解鈴還需係鈴人嘛!貸款之事,隻有列強開會才可以解決,你中國承認不承認銀行團?孔祥熙表示可以考慮承認銀行團。於是2月英國照會列強,是否願意開會。日美不願意,法國開始說願意,一看日美的態度,縮回去了。35年中,中國決心法幣改革,開始運送白銀去倫敦,並且和英國人商談方案。美國的耳朵豎得最高,因為一旦中國法幣和英鎊掛鉤,那就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徹底失敗。這個改革方案要取得成功,一定要有外匯貸款,可是在列強不合作的前提下它又不可能得到貸款,這個困境怎麽解決。你來看看老牌帝國主義是怎麽解決這個困境的。

6月10日,英國宣布將派出李茲羅斯爵士訪華,任務是幫助中國幣製改革。同時英國還邀請日美參加這個訪問團,被拒絕。於是老李一個人出發了。奇怪的是,他不從蘇伊士運河走近道,而是相反穿越大西洋走加拿大,然後停在加拿大,希望和美國交談,美國根本不理他。於是再穿越太平洋到達日本,先取得和日本的諒解。最後9月21才到達上海。11月3日中國宣布法幣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中國不和任何貨幣掛鉤,因此他也得不到任何列強的貸款,事實上39年之前中國的確沒有得到過任何列強的貸款。但是詭異的是中國的法幣改革異常成功。怎麽回事?貸款不過是個信用嘛,有英國紳士站在你的背後,這就是信用,有沒有貸款暫時問題不大了。[1]當然貸款還是需要的,36年6月孔祥熙赴英商談貸款,張口就是1.2億英鎊,麵對已經咬鉤的魚兒,英國不慌不忙地開出了條件,將中英關係推回到了1928年之前。曆史是沒有給南京政府一個展示從民族主義到賣國主義的表演機會,因為日本人不幹。於是曆史裏的南京政府一直是直起喉嚨高呼口號的形象。中國人民也無從認識從民族主義到賣國主義的曆史必然性。中國的民族主義流水席就一直開了下去。直到今天,中國人民還在在愛國主義和賣國主義夫妻大戰中煎熬。

 

[1]英國給予南京政府的不止是信用支持,還有實際幫助。具體有匯豐當時的當家人Grayburn和上海匯豐經理Henchman負責,在1935年春夏中國政府最困難的日子出手幫助中國維持外匯平衡。據Henchman後來回憶,這是他職業生涯裏最危險的時刻。因為英國外交部已經明確否定了匯豐向中國貸款1千萬英鎊的建議。所有的外匯風險敞口都有匯豐一家獨背。此事極為秘密。寥寥數語見之於1965年的那本匯豐史。事後Grayburn和Henchman被南京政府授予勳章。一年後Grayburn被授予爵士稱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二三十年代是紛亂的年代,新舊交替,既往開來的時代,有很多文章可做,
陳寅QUE治不新不古的中古史,晚年寫柳如是別傳,也是著眼與此。豆兄選了個好題目。
現代史要到TG的檔案解密了以後才有的做。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Merry Christmas, 差不多還有二次就貼完了.到抗戰為止.中國近代史的劃分到抗戰為止,以後是現代史. 現代史大概還要等50年才能開始嚴肅的研究.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祝豆兄節日快樂,等著看下篇。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哈神探' 的評論 : 這個說法是對了,一種模式的政治,需要同樣模式的經濟政策,vise versa 就是說社會運行必須自恰。自恰了就是合理的。至於價值評價,那又是另一個問題。合理的東西也未必能生出好的結果。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你也可以說有什麽樣的經濟和貨幣,就有什麽的政治,
就看你從哪個地方開始說了,反正能說得通就行:)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豆腐幹' 的評論 : 三千年一遇的變局,一下子想清楚是很難的,而且從老大變成老二老三老四,比從0變成1還要難。TG百戰建國,立足比KMT要穩,而且憂患意識比較強,建國初就把所有可能的不安定因素都給剪除了。後來的事情主政的肯定有所考慮,左派和右派所說的都不那麽讓人信服,民族主義,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成分都有,反正就是要獨立自主,現在就是要在牌桌上有話事權。
經濟啊貨幣啊,都是施政的工具,有什麽樣的政治,就有什麽樣的經濟和貨幣
豆腐幹 回複 悄悄話 我非常同意民國,‘亂七八糟,亂七八糟啊“這個說法。為什麽會亂七八糟?我覺得還是意識形態裏麵沒有徹底解決中西體用這個最關鍵的問題。隻要稍微學人家學出點成績,馬上翹尾巴,要甩掉人家,自搞一套。於是一地雞毛。當時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國際上看,像我們這樣的也有,土耳其就是。後進國家,尤其是曾經曆盡輝煌的後進國家不解決體用問題,走不進現代社會。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共,和國民黨差不了多少。當然他的路數是完全不同的,他有蘇聯,日本,滿洲國的全套理論和實踐可以參照,模仿,它的經濟路線合理性很強,至少在它的前期看不出什麽問題。當然現在我知道這條路線不可持續發展,但是當時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認識,他的榜樣蘇聯那時還在光輝之中,要等到80年代才能看出垮的樣子,到了80年代,我們早改開了。改成什麽了?又改回了國民黨。於是亂七八糟的時代又回來了。
薛暮橋,陳雲的貨幣操作我是很佩服的。其實這個事不是什麽高深,神秘的事,一常識,二無私就可以了。當然這是指從抗戰到解放初這段時間。後來都無所謂貨幣操作了,對吧。
哈神探 回複 悄悄話 "外匯成了中國生產要素的定價物,如果政府不想讓全國的物價,
資產價格忽上忽下,那外匯就要保持穩定。"
因為中國是當時國際,或者說,全球經濟體係的一部分,
商品的定價權在歐美商品期貨和外匯市場.
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作為一個貿易逆差國,
也沒有別的什麽辦法,外匯穩定必定要靠老大。
宋子文後來在法幣美元匯率上跟米國人較勁,也許是要爭點什麽回來,
但是搞得米國人煩了,幹脆對大陸大撒把了,
所以KMT的一切也是命。某名人私下裏跟人說民國,‘亂七八糟,亂七八糟啊“,可能是實話
倒是TG,因為在窮鄉僻壤,必須自立才能生存,所以薛暮橋要把貨幣和大宗物資掛鉤而不與法幣黃金。
經互會時代不知道怎麽處理這些貨幣問題,這方麵資料不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