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元借助其國際貨幣地位對中國的瘋狂投資
那麽這一切和中國又有什麽關係呢?它幹擾了英國對中國外匯市場的管理。英國人對中國的外匯供應是很摳門的,說是無限量,不間斷供應,其實總是和中國的國際收支出超相匹配,控製的正正好好,不多不少。外匯少了,銀價要下跌,白銀要外流,外匯多了,銀價要上漲,白銀會流入。作為中國人,總是希望市場外匯越多越好,外匯多,白銀才會多,1914年開始,中國進入了高速工業化,需要大量的資金,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資金就是白銀。但是英國為什麽要多給中國外匯呢?英國對中國的外匯供應都是根據中國國際收支出超部分候分刻數給的,完了手中還要捏牢這部分的白銀,一鈿不落虛空的。要他額外供應,那你中國政府要向他借款。但是他手中的這麽多白銀總要優先放出去吧,這個債頭還沒有了結,遑論新債。所以中國的外匯市場,外匯總是緊缺的,我們再來看看那個神奇的表格:
年份 | 國際銀價1盎司=美元 | 國內銀價1關兩=美元 | 1關兩國際價 | 差額 |
1900 | 0.621 | 0.75 | 0.76 | 0.01 |
1901 | 0.597 | 0.72 | 0.73 | 0.01 |
1902 | 0.528 | 0.63 | 0.64 | 0.01 |
1903 | 0.512 | 0.61 | 0.62 | 0.01 |
1904 | 0.578 | 0.66 | 0.7 | 0.04 |
1905 | 0.61 | 0.73 | 0.74 | 0.01 |
1906 | 0.674 | 0.8 | 0.82 | 0.02 |
1907 | 0.66 | 0.79 | 0.8 | 0.01 |
1908 | 0.535 | 0.65 | 0.65 | 0 |
1909 | 0.522 | 0.63 | 0.64 | 0.01 |
1910 | 0.542 | 0.66 | 0.66 | 0 |
1911 | 0.54 | 0.65 | 0.66 | 0.01 |
1912 | 0.62 | 0.74 | 0.76 | 0.02 |
年份 | 國際銀價1盎司=美元 | 國內銀價1關兩=美元 | 1關兩國際價 | 差額 |
1913 | 0.612 | 0.73 | 0.75 | 0.02 |
1914 | 0.563 | 0.67 | 0.69 | 0.02 |
1915 | 0.511 | 0.62 | 0.62 | 0 |
1916 | 0.672 | 0.79 | 0.82 | 0.03 |
1917 | 0.84 | 1.03 | 1.02 | -0.01 |
1918 | 0.984 | 1.26 | 1.2 | -0.06 |
1919 | 1.121 | 1.39 | 1.37 | -0.02 |
1920 | 1.019 | 1.24 | 1.24 | 0 |
1921 | 0.631 | 0.76 | 0.77 | 0.01 |
1922 | 0.679 | 0.83 | 0.83 | 0 |
1923 | 0.652 | 0.8 | 0.79 | -0.01 |
1924 | 0.671 | 0.81 | 0.82 | 0.01 |
1925 | 0.694 | 0.84 | 0.85 | 0.01 |
1926 | 0.624 | 0.76 | 0.76 | 0 |
1927 | 0.567 | 0.69 | 0.69 | 0 |
1928 | 0.585 | 0.71 | 0.71 | 0 |
1929 | 0.533 | 0.64 | 0.65 | 0.01 |
1930 | 0.385 | 0.46 | 0.47 | 0.01 |
你看中國外匯牌價照例比國際價格低,不過都是低一,二分,這是常態。1904年低到四分,不正常,這年庚子賠款開始集中上海賠出,打壓了上海外匯牌價。這個問題匯豐處理掉了,隨後幾年,雖然庚款照樣在上海賠出,但是已經拉不動外匯牌價了,明顯地匯豐增大了上海的外匯供應。從1917年開始,出了新情況,外匯牌價開始倒掛,中國牌價要高出國際牌價,1918年居然高出6分,要知道這可是年平均價格呀,即時牌價不知道要高過多少。那幫套利的死到哪裏去了?嘿嘿,他們正數錢數到手軟呢。即便如此也擋不住上海外匯供應的滾滾洪流,全年一平均,仍然高出6分。哪裏來的這許多的外匯?[1]
上海市麵上的外匯供應,依次主要是英鎊,日元,美元。這是和上海地區外匯需求相一致的。那麽我們就來考察一下上海外匯市場中這三家貨幣對銀元的關係。下麵的數據是我能找到的上海外匯市場的即時交易數據,羅列在一起,看看能發現什麽。
1單位外幣=銀元 | 英鎊 | 美元 | 日元 | 1英鎊=日元 |
1901 | 9.38 | 1.9 | 1 | 9.72 |
1912 | 11.1 | 2.1 | 0.986 | 9.796 |
1917 | 6.423 | 1.500 | 0.602 | 6 |
1920 | 6.48 | 1.500 | 0.751 |
|
1922 | 9.34 | 1.923 | 0.862 |
|
1926 | 10 | 2.05 | 0.984 |
|
首先明確一點,日本1897年進入金本位時將日元的含金量定在0.75克一日元,這樣日元對英鎊就是9.72日元一鎊,對美元就是2日元一美元。這個等於聯係匯率,是固定不變的。但是在倫敦,紐約的交易市場裏,日元平準基金是允許牌價有微許波動的。所以即時價格總是圍繞固定價格波動。那麽日本為什麽要將日元的價值定在0.75克呢?這個也是金本位製的國際慣例,總是將本幣的含金量定在宣布金本位當年的市場金銀比價上。就是說1897年的時候我們中國銀元按照國際牌價它的含金量也是0.75克。至於這樣做的道理,上麵說金本位的時候已經說得很明白了。那麽1897年的日元和銀元等值。這個你在1901年的匯率裏也能看出來。到了1912年,就有點不對勁了。那年國際銀價下跌,中國銀元貶值,對英鎊比1901年貶了18%,對美元貶了10%,但是對日元卻升了1.4%,考慮到日元對當時的世界基準貨幣英鎊的匯率基本沒變,(怎麽會變呢?金本位嘛)那麽中國銀元對日元實際升值20%。咦,這是怎麽回事?再看看下麵的年份,1917年打仗,暫停金本位,日元平準基金不再保衛聯係匯率,日元隨行就市,當年銀價上漲,中國銀元6.4元就可以換一英鎊了,那麽日元也差不多,就是說國際市場基本將日元定位在同銀元等值。但是在上海的外匯市場裏就是另一番天地了,那裏日元的即時牌價可以掛到0.60銀元換一日元,升值40%哦!這可真是奇了葩了!根據上麵的匯價表,這股日元對銀元貶值的“歪風”從1912年刮起,到1926年基本結束。事實上從1906年日俄戰爭後日元就開始對銀元貶值,一直貶到1920年代末期。
經典問題:WHY? 經典回答:在上海外匯市場日元供過於求。由於日元和英鎊的聯係匯率,日元在上海的超量供應必然拉動英鎊的供應,或者說匯豐銀行的外匯政策被日元劫持了。這就是這段時間裏在上海,外匯鋪天蓋地的原因。當然這隻是表麵原因,問題再深一步,為什麽會有這麽多的日元供應?
按照貿易理論,A國對B國長期的貿易順差,必定引起B幣對A 幣貶值,這個很好理解的,A國商人手持大量的B幣,必然搶購B國商品,從而拉動B國物價,引發B幣貶值。按照這個理論,中日之間貶值的應該是銀元才對呀!看看上麵的中日貿易數據就明白了。怎麽就倒過來了呢?嗬嗬,題外一句,戰前日本經濟裏麵,和經典經濟學理論對著幹的現象比比皆是,這跟日本經濟的發展模式有關係。那麽符合邏輯的推論就是必然存在著貿易之外的因素幹擾了中日貨幣供需。經濟活動除了貿易,還有什麽?服務,投資。服務中國也是逆差的,看看三菱在中國賺了多少?那麽隻剩下了投資,投資中國當然是入超,上麵說了日本的社會資本隨著中日貿易慢慢地轉移到了中國。這種轉移對日元供求關係的影響倒是存在的,但是它隻是減輕了對日元的需求,並沒有增加日元的供給呀。中國那時對英國也是年年貿易逆差,英商也是將利潤投在中國,銀元也沒對英鎊升值呀。所以這種長期,持續的日元超量供應的原因一定在我們傳統的貿易投資的認知之外。
[1]1918年的倒掛6美分,是過分了。這裏不光有外匯供應過量的因素,還有白銀短缺的因素。一戰開始,英國人就從上海運出白銀去英國,四年中共運出8000多萬兩,到了1918年上海市麵幾乎沒有什麽白銀了。
是不是就影響了匯率?
我覺得匯率隻對資本家們有實際意義,對投機客隻是一個賭場,對升鬥小民隻是一個數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