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五:劉後聽政之三:計置司改革茶法與王欽若再次入相

(2020-11-24 17:52:55) 下一個

天聖元年(遼太平三年)即公元1023年春正月初一(丙寅),北宋朝廷下詔改乾興二年為天聖元年。宋仁宗趙禎在宣讀詔書時,慟哭了很久。他跟身邊侍從說:“朕不忍心馬上就更改了先帝的年號。”

同時,遼聖宗雅律隆緒前往納水,並任命殿前都點檢耶律藏引為平章事。

正月初五(庚午),遼國首次派使者前來慶賀宋太後劉娥的生辰長寧節。

自從宋太祖建隆以來,南吳、後蜀、江南、荊湖、南粵等國都很富強,但無不相繼降附北宋。宋太祖和宋太宗利用了他們的儲藏,而且都為政恭儉簡易。當時,天下的人口還不多,保留的兵馬不是很多,任用的官吏也沒冗員;佛教和道教的門徒更沒像後來那麽繁多,百姓也安居樂業,不搞精巧奢侈的東西。所以國家上下富足,府庫有很多盈餘。但到此時,因天下升平時日已久,戶口開始年年增加,登記從軍的士兵也十分眾多,吏員更是與日俱增;而佛教和道教之徒到處都是,所以消耗了中國的資源;各地官府的費用,比往日多出幾倍;百姓也開始放縱奢侈,因而全國上下開始感到財政困難。代理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使李諮曾上言說:“天下的賦調收入是個定數。如今西北已長達二十年不再用兵,而朝廷對邊境的軍餉供應卻始終如故。其他的費用逐漸增加,衛戍兵員雖然不能裁減,但那裏不必要的虛浮費用則必須全數裁減,靠放寬對百姓的征斂厚待下民。”

鹽鐵判官歙縣人俞獻卿也上言說:“天下的穀粟布帛日益損耗,物價則日益高漲。人們都說朝廷在稻苗還沒成熟時就開始和糴(議價購糧),桑蠶尚未吐絲時就開始和買(議價購帛)。自荊湖直到江淮之間,都擔心會民不聊生。轉運使卻一心隻想刻薄剝削,好增加他們的征斂數字,年複一年,還要不時調率(額外征稅)和營造。所有這些費用全出於民。所以物價日益高漲,民力日益困弊。自從天禧以來,上下一日比一日奢侈,如今又更甚於前。俗話說:‘卮不盈者漏在下,木不茂者蠹在內。’陛下應當和公卿大臣朝夕商議,好救正時弊。”宋仁宗采納了他的建言。

正月十八(癸未),朝廷命令禦史中丞劉筠和提舉諸司庫務薛貽廓,與三司一同商議裁減不必要費用的措施,並因此設立了計置司。同時,朝廷下詔讓中書省和樞密院一同商議如何堵塞黃河在滑州的決口。

先前,根據茶製,朝廷隻允許川峽和廣南的百姓買賣,但禁止茶葉出境;其餘地區則全都茶葉專賣,違犯的要被判刑。朝廷在淮南的蘄、黃、廬、舒、壽、光六州設置茶場,任命專使總領。那裏稱作山場的地方有十三處,六州采茶的百姓全都隸屬他們管轄;這些茶農稱作園戶。他們每年都得上交一定的茶葉作為租稅,其餘則全都賣給官府。而賣給官府的,全都先收錢而後才進茶,稱作本錢。又有,百姓可以用茶葉代替每年的租稅,稱作折稅茶。這樣那一帶每年征收的茶葉有八百六十五萬多斤,茶農都賣茶給所在山場。在江南則有宣、歙、江、池、饒、信、洪、撫、筠、袁十州,以及廣德、興國、臨江、建昌、南康五軍;在兩浙則有杭、蘇、明、越、婺、處、溫、台、湖、常、衢、睦十二州;在荊湖則江陵府,潭、鼎、澧、鄂、嶽、歸、峽七州,以及荊門軍;在福建則有建、劍二州;每年的做法都和淮南的山場一樣輸送租賦或折茶稅,其餘則全都賣給官府。朝廷總征收的茶葉是:江南一千二十七萬多斤,兩浙一百二十七萬九千多斤,荊湖二百四十七萬多斤,福建三十九萬三千多斤。各地上交的茶葉全都轉運到重要的官府所在地,即江陵府,真州,海州,漢陽軍,無為軍,蘄州的蘄口,即所謂六榷貨務(專賣事務處)。民間想得到茶葉的人都得向官府購買,其中隻是自己日常飲用的,稱作食茶。茶葉出境則發給證券。想進行茶葉貿易的人,必須到京師的榷貨務交錢或金銀布帛,向六榷貨務或十三場茶貼射(茶商向官府貼射即交納專賣應得的淨利後,官府發給證券,茶商憑券直接向園戶購茶販茶),然後官府發給證券,稱作交引。想到東南地區交錢或金銀布帛的,也像在京師榷貨務那樣辦理。所有賣給官府的茶都輕估(比實際重量輕),賣出的都重估(比實際重量重),所以官府非常有利可圖,而商人帶著茶葉賣到西北以及塞外的,利潤更加可觀。官府賣茶,每年征收緡錢,雖然年景各有好壞,但在宋真宗景德中年,曾有人賺到三百六十多萬,是官府中賺得最多的。

然而自從西北的衛戍兵員增多以致軍餉不足以來,朝廷便開始招募商人入中(即運送沿邊糧草和現錢到邊境州軍或京師,然後憑券到異地收取茶葉、食鹽、香藥等作為回報),並估計地方的遠近,增加他們的虛估,發給證券,用茶葉補償。後來朝廷又給他們東南地區的緡錢、香藥、象牙作為補償,稱作三說。而塞下急於需要軍糧,想增加儲藏,所以不接受虛估。入中的商人靠虛錢得到實利,所以人們競相入中。當宋遼南北和好罷兵後,邊境的糧儲不再急需,物價也開始下落,然而交引虛錢的製度沒有更改。這種做法是個弊病,虛估日益增高,而茶價日益低落,收入的實錢和金帛也日益減少。入中的人並非都是商人,很多倒是土人。他們既不知道茶利的厚薄,又急於售錢,得到證券後就轉賣給茶商或京師有賈號交引鋪的商人,結果獲利無幾。茶商及交引鋪,要麽用證券取茶,要麽投標貿易以取得厚利。因此虛估的厚利都到了豪商巨賈的腰包,而證券卻堆積在那裏,即使兩三年的茶葉收成都不足以償還證券。入中的人因為利潤太薄也都不幹了,導致邊境的糧儲大成問題。茶法變得一塌糊塗。景德中年,丁謂任三司使時,曾估算茶法的得失,覺得邊糴(購糧供應邊軍)才及五十萬,而東南三百六十多萬茶的贏利卻盡歸商賈。當時人們認為他的意見十分精辟。之後朝廷雖然屢次變革,想要革除這一弊病;然而新法總還有弊端。

正月二十二(丁亥),宋仁宗下詔設置計置司,讓樞密副使張士遜與參知政事呂夷簡和魯宗道總領該司事務。次日,因為京東和淮南的水災,宋仁宗派使者前往安撫。

正月二十五(庚寅),計置司考察了茶法的利弊後,上奏說:“十三場的茶,每年通常征收緡錢五十萬。但天禧五年才剛及緡錢二十三萬。每個證券值錢十萬,可賣錢五萬五千,總共約緡錢實十三萬,除九萬多緡作為本錢外,每年才得到利息錢三萬多緡,還不夠給官吏發糧廩俸祿。所以虛數似乎很多,實利卻非常少。”因而請求取消三說(緡錢、香藥、象牙),照樣實行貼射的辦法:即估計十三場茶葉買賣的本錢和利息總數,取消由官府給本錢的做法,讓商人和園戶(茶農)直接交易,一律采用中估(相對輕估和重估),而由官府收取利息。譬如賣舒州羅源場的茶,每斤售價五十六錢,而本金是二十五錢。官府不再發給本金,隻是讓商人交納利息三十一錢而已。然而園戶必須用車輛將茶葉送到官府,然後根據商人的要求再轉給,並發給證券作為驗證,防止私自銷售。所以稱作貼射。如果貼射的錢不夠每年的定額,那麽官府則照舊專買專賣。園戶過期而沒有送交定額時,官府就計算欠繳的數目,也像商人那樣收取利息。以前園戶每交茶一百斤,官府要多收二十斤至三十五斤,稱作耗茶。現在也都取消。至於交錢貼射六務茶葉的,則照樣按照舊製。總的說來,朝廷應當讓茶和邊糴都用實錢出納,不得相為輕重,以此杜絕虛估的弊病。宋仁宗聽從了。

正月二十六(辛卯,續通鑒誤作庚子),朝廷征發士卒去增築京城。

二月初一(丙申),朝廷開始鑄造“天聖元寶”錢。

當初,所謂祥符天書降臨後,朝廷規定了天慶、天祺、天貺、先天降聖等節日,以及宋真宗誕節和本命三元節。節日都用道家辦法慶祝,在朝廷內外設置齋醮(齋戒和道場);京城內外,往往一個晚上要到幾處地方慶祝。宋仁宗即位後,又加了太後誕節,慶祝方式也一樣,所以開銷巨大。到這時有人為此進言,而宰相馮拯也趁機上奏,說海內安定已經很久,朝廷的用度應當有所節製。宋仁宗和太後都說:“這是先帝的意思。”當即下詔讓禮儀院裁定。禮儀院於是請求說:皇帝和太後的誕節及本命三元節應當如舊,其他節日則命令八宮觀輪流設醮(設置道場祈福)就行了。從前每年要設醮四十九場,現請求減少到二十場;大醮(道教隆重的祭天活動)二千四百分,現請求減少到五百分;齋官則相繼賜給茶水。朝廷下詔,除了將大醮減為一千二百分之外,其餘全都準奏(《宋史》說二月二十七壬戌,朝廷減少各個節日齋醮的道場)。

同時,遼聖宗耶律隆緒任命丁振為武信軍節度使,進封蘭陵郡王。

遼國大將蕭巴雅爾在高麗戰敗時,遼聖宗派人責備他說:“你輕敵深入,以致敗績,現在有什麽臉麵前來相見!朕要剝下你的臉皮後再殺了你。”但當他歸來時,遼聖宗隻是將他免官而已。這時,遼聖宗念及他當年南伐的功勞,再次任命他為西南麵都招討,進封豳王。

二月初三(戊戌),北宋朝廷允許吐蕃首領嘉勒斯賚(即唃廝囉)每年入貢一次。二月二十二(丁巳),朝廷派人將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禦容安放(所謂奉安)在南京(今河南商丘)鴻慶宮。

三月初四(己巳),禮儀院又請求取消天慶等五節的天下賜宴。朝廷下詔說,新定設醮的州府,賜宴如舊,其餘則全都取消。朝廷還減少玉清昭應宮、景靈宮、會靈觀、祥源觀的清理和宿衛士卒,將他們分配到禁衛諸軍;民工則送到八作司。兗州的景靈宮和太極觀的清理和宿衛也一樣處置。

三月初十(甲戌),朝廷派人將宋真宗的禦容奉安在西京洛陽的應天院。三月十二(丙子),宋仁宗下詔為西京的囚徒減罪一等,將徒刑以下全都釋放。他還賜給城中八十歲以上的老人茶葉布帛,並蠲免他們家的租稅。三月二十(甲申),他下詔說,自今以後,所有的土木營建,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都必須估算造價後撥給實錢。

三月二十七(辛卯),朝廷開始實行淮南十三山場貼射茶法。同時,司天監上呈新曆,朝廷賜名為《崇天曆》。新曆是保章正張奎和靈台郎楚衍等人製定的。

夏四月初六(己亥),朝廷任命吏部郎中兼龍圖閣待製薛奎為代理開封府知府。薛奎為政嚴厲機敏,斷案時無所寬貸,所以人們都很怕他,外號他為“薛出油”。這外號傳到宋仁宗那裏,宋仁宗因此問薛奎怎麽回事。薛奎說:“臣隻知道打擊奸邪,怎敢為此而躲避職責!”宋仁宗對他更加器重。

四月初八 (辛醜),中書上言說:“諸道轉運使和副使,河北、河東、陝西的部署、鈐轄、都監,連同奉詔出使契丹的臣僚,在入宮告辭晉見時,請允許他們上殿奏事。”宋仁宗準奏。當初,朝廷隻讓兩府(中書和樞密)大臣附奏。太常丞祥符人丁度上言說:“臣下出外,必定會有所陳奏。如今一律讓兩府附奏,這並非是防止言路閉塞的做法。”所以中書也為此上言,終於得到認可。宋仁宗剛即位時,丁度上書談論了六件事,又曾進獻《王鳳論》給皇太後,警戒外戚幹政

也在這天,朝廷聽從樞密副使張士遜等人的請求,取消了禮儀院。太常禮院本是製定典禮的地方。大中祥符中年,宋真宗又增置禮儀院,讓輔臣主管此事。到這時禮儀院才被廢置。

四月十四(丁未)是乾元節,百官及契丹使者首次到崇德殿為宋仁宗上壽。四月二十(癸醜),朝廷下詔,要求文武百官根據本人的資曆靠門蔭為親屬奏請官職。

四月二十四(丁巳),朝廷下詔說:“翰林學士至三司副使和知雜禦史,各自舉薦勝任諫官和禦史的官員,將他們的姓名奏聞。”先前,上密封奏事的人請求重新設置諫官和禦史三五員。這是因為宋初左右諫議大夫、司諫、正言大多都不專領進言的職責,而有些禦史還主管其他的司局。天禧初年,宋真宗下詔讓兩省設置諫官,禦史台設置侍禦史以下各六員,不兼任其他職務,每月必須有一人專門奏事。後來諫官的空缺不再填補,所以進言的人重提此事。

欽州(在廣西)位處深山低穀之間,居民苦於瘴毒。欽州推官建安人徐的請求將州治遷徙到瀕臨河水的地方。轉運使將他的意見奏聞,並將徐的留任辦理此事。四月二十八(辛酉),朝廷下詔聽從他的請求。徐的身穿短衣,手持工具,和民工一同辛苦勞動,修築城郭,樹立樓櫓(城樓和瞭望台),計劃軍民居住的地方,修建州舍、倉庫、溝渠、街市,給百姓帶來極大便利。

五月初一(甲子),朝廷在陝西和河北實行入中芻糧見錢法(即運送糧草到邊軍後用現錢支付,不再使用三說)。

五月初七(庚午),朝廷下詔讓禮部舉行貢舉。次日,他親自重審囚犯。五月十一(甲戌),朝廷派魯宗道去視察黃河在滑州的決口。

五月二十七(庚寅),朝廷議定皇太後的儀衛規模,要求和皇帝的乘輿等同。

這月,遼聖宗到緬山避暑,沒多久就將緬山命名為永安。

六月十二(甲辰),北宋朝廷廢置江寧府溧水縣采丹砂的做法。

六月十六(戊申),河南府上言說,宋真宗的永定陵占用民田十八頃,公共估價為七十萬錢。宋仁宗說:“為營建先帝的陵寢而賠償民田的損失,豈可拘泥於平常的製度?”特地給了一百萬。

六月二十三(乙卯),朝廷嚴禁銷毀錢幣去鑄鍾。

秋七月初十(壬申),朝廷廢除戎、瀘二州虛估稅錢的做法,並下詔說:百官的職田(靠收取租賦補充俸祿)遇到水旱災害時,也一樣根據慣例蠲免田租。

七月十六(戊寅),遼聖宗任命南府宰相耶律哈噶為上京留守,封漆水郡王。

七月十九(辛巳,續通鑒作次日壬午),朝廷因宋仁宗即位而廣為施恩,蠲免全國拖欠的租稅。此後在大赦時蠲免拖欠租稅成為慣例。

七月二十四(丙戌),遼聖宗將皇後生辰日定為順天節。

當初,遼皇後得到睿智太後的寵愛。太後去世後,遼聖宗對皇後的恩禮有加,為她設置宮闈司,補任官屬,允許皇後發出教令。因此元妃對皇後的嫉妒更加厲害。先前,遼聖宗南伐時,曾掠得深州的小兒趙安仁,將他閹割為宦官。趙安仁逐漸升遷成為內侍省押班。元妃暗中讓他尋找皇後的長短,所以後宮的動靜元妃無不清楚。久而久之,元妃也沒找到什麽把柄。皇後善彈琵琶,元妃便誣告皇後與琵琶工燕文頗和李文福私通。遼聖宗不信,元妃又偽造一封國書投進遼聖宗帳中。遼聖宗看到後,說:“這一定是元妃偽造的。”便下令將所謂國書給燒了。趙安仁見到讒言和離間都行不通,而皇後的權力日益增大,因此懼怕惹禍,便陰謀叛歸北宋。事情泄露後,皇後想要殺了他。元妃在遼聖宗麵前極力營救,說:“趙安仁的父母兄弟都在南朝,每次念及他們,他總是神魂顛倒。如今因為思親而打算逃亡,也是孝子用心,實在值得憐憫。”遼聖宗因此赦免了他。

八月初四(乙未),北宋招募民工運送茅草去堵塞滑州的決口。次日,朝廷下降德音,為天下囚犯減罪一等,將杖刑以下全都釋放。同時,朝廷還廢置鄆州東平的馬監,將那裏的牧場賜給當地民眾。

八月十四(乙巳),朝廷任命太常博士建安人曹修古為監察禦史,孔延魯和劉隨並為左正言。孔延魯曾任寧州軍事推官,多次和州將爭論。有一次天慶觀真武殿中出現了一條蛇,州將率領官屬前往奠拜,並打算上奏此事。孔延魯徑直上前,用牙笏猛擊並敲打碎了蛇頭。觀看的人全都大驚失色,後來莫不歎服他的智慧和勇氣。後來他升遷大理寺丞兼仙源縣知縣,主持孔氏祠堂的事。孔氏以前有很多人行為放縱,孔延魯將他們一一繩之以法。他還上言,說孔廟規模卑小簡陋,請求朝廷加以擴建和裝飾。朝廷同意。孔延魯後來更名為孔道輔。

八月二十三(甲寅),天安殿的柱子上長出靈芝。朝廷召輔臣前來觀看。輔臣退下後,奉表稱賀。次日,朝廷下詔讓群臣前來觀看。監察禦史開封人鞠詠上言說:“陛下剛剛即位,黃河決口尚未堵塞,而長期下雨又傷害了莊稼;應當考慮如何應付災變才對。臣希望陛下將引進忠良、退斥邪佞當作國寶,以訓兵勸農、豐積倉廩作為天瑞。出現奇怪的草木,有什麽值得崇尚!”

先前,前樞密使錢惟演自河陽前往亳州時,利用到京師朝見的機會,想要入相。鞠詠上奏說:“錢惟演為人奸險,曾和丁謂聯姻,希望通過這層關係得到大用。他後來揣摩丁謂的奸狀已經暴露,害怕受到牽連而得禍,因而極力攻擊丁謂。現在如果讓他入相,必讓天下人大失所望。”太後派內侍拿著鞠詠的奏折給錢惟演看,他仍然猶豫不肯上路。鞠詠跟右正言劉隨說:“朝廷如果任命錢惟演為相,你必須取來白麻製書,當廷毀掉。”錢惟演得知後,隻好匆忙離去。

這期間,宰相馮拯生病。太後有讓王欽若恢複相位的意思。王欽若當時作為刑部尚書出任江寧府知府。宋仁宗用飛白體書寫了王欽若三字。剛好王欽若有奏折來到,太後順便將宋仁宗的禦筆封緘置在湯藥盒子裏,派中使宦官帶去賜給王欽若,並口頭宣召他入宮。輔臣都不知道這事。八月二十八(己未),王欽若來到國門,並於次日入宮朝見。

九月初五(丙寅),馮拯罷相,改任武勝節度使兼侍中,判河南府。朝廷任命王欽若為守司徒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

當初,馮拯五次上表請求罷相。到這時朝廷派使者前往安撫慰問。使者回來後,奏稱馮拯的家十分簡陋,棉被服飾質量都很低劣。太後於是賜給他衾裯和錦綺屏風。其實馮拯平時過得還挺奢侈,隻是禁中不知道而已。他為相架子很大,宦官傳詔到中書省時,他也從不請人家坐下。尚書左丞林特到馮拯的府第,經常多日都不給通報。林特說是有事要谘詢,馮拯就讓他到中書省去。林特到了那裏,馮拯又讓中書堂吏跟他說:“公事為何不直接到朝堂去說?”最終還是沒有見他。

王欽若再次進入中書後,覺得平時百官的敘用進位,都有規定,便製作了《遷敘圖》進獻,希望宋仁宗會認真閱覽。然而他不再像在宋真宗時那樣被器重。同列往往駁回他的建議,弄得王欽若難以忍受。他說:“王子明在中書時,一點不像這樣。”參知政事魯宗道說:“王文正是先朝重德,自然不是他人可以企望的。相公如果執政平允,我怎敢不服!”王子明即已故宰相王旦。

九月二十(辛巳),朝廷下詔,尚未改任和轉任就貪贓的官員,舉薦他們的人免於彈劾。九月二十九(庚寅),朝廷在崇德殿宴請群臣(此處經常使用朝廷二字,意即劉太後和宋仁宗一道)。

要想知道宋仁宗和劉太後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