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四:真宗為政之二十九:著名隱士種放去世與宋真宗為皇子加冠

(2020-11-03 11:32:47) 下一個

大中祥符八年(遼開泰四年)即公元1015年冬十月初十(丙戌),宋真宗趙恒任命右諫議大夫慎從吉為給事中兼代理開封府知府。宋真宗召見並告戒慎從吉說:“京府的事情浩繁,凡事太快就容易失誤,太慢則造成壅滯,所以必須適中。如果有人請托,一律予以拒絕。”又說:“府吏大多都和豪強共謀造弊,所以你應當深察。”當慎從吉兼領開封府事時,誹謗他的人很多。宋真宗因此去詢問輔臣,丁謂說:“慎從吉喜歡談論他人的過失,所以積怨很多。”宋真宗說:“當官應當慎守常道。有人為了取得名聲而強行為善,那樣詆毀和誹謗必定會接踵而來。”

十月十五(辛卯),宋真宗任命翰林學士晁迥為代理吏部流內銓,任命知製誥盛度為知通進和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晁迥以父親名叫晁佺為理由推辭,宋真宗於是下令讓他和盛度對換職任。盛度是杭州人。

當時翰林學士王曾也兼領銀台司,宰相建議讓晁迥代替王曾。宋真宗說:“聯聽到外間議論,說王曾曾封駁詔敕,此後中書就對他很有意見,經常阻擾王曾的奏請。今天要是將他罷免,等於是證實了外間的議論。”宰相王旦說:“臣等本來沒有忌妒王曾的意思。如今陛下如此宣諭,為宰相避免了謗言。臣請求讓晁迥和盛度對換,叫王曾照樣兼領銀台司。”宋真宗同意了。王旦趁機上言說:“降敕有時會出現有害的差誤,審核時有時也會失實。臣等如果省視不夠周詳,頒發給全國各地,誠然十分不當。封駁司官員如果真能認真詳覽,加以改正,這等於是幫助臣等避免過錯,哪會有反而責讓他們的道理。”宋真宗覺得有理。

十月二十九(乙巳),王欽若上呈《聖祖事跡》十二卷。宋真宗親自製序,賜名為《聖祖先天紀》。王欽若後來又續成三十二卷上呈,這是後話。

十一月初三(戊申)回鶻的嗬羅等人前來汴京(開封)納貢。

遼聖宗耶律隆緒自八月開始射鹿以來,直到九月。接著他又自九月初七(癸醜)直到九月十五(辛酉)接連在各座大山狩獵。遼聖宗善於射擊,力氣很大。他曾遇到兩隻正在逃跑的老虎,當即策馬馳上,發矢連斃二虎。他也曾經一矢貫穿三鹿,當時南京(幽州)正在策試舉人,以《一箭貫三鹿》作為賦題。駙馬劉三嘏獻上《射二虎頌》,遼聖宗對頌文文采的富麗十分嘉許。劉三嘏是北府宰相劉慎行的兒子。

十一月十五(庚申),遼聖宗命令淘汰東京(的僧侶,又命令上京和中京及諸宮挑選精兵五萬五千人以備東征。

同時,工部侍郎隱士種放去世。宋真宗親自書寫悼文,派內侍去致祭,並護送他的喪柩歸葬終南山,追贈他為工部尚書。先前,有人譏諷種放隻是迎合旨意而從無獨到見解。宋真宗聽說後,跟輔臣說:“種放為朕上言的事很多,隻是外間不知道罷了。”因而拿出種放所上的時議十三篇。種放臨終前,突然將他先後上呈的章疏草稿全都燒了;然後穿上道士衣服,召各位門生在門下會飲。酒過數巡後他就死了。

種放字明逸,是河南洛陽人,父親種詡曾任吏部令史,後調補長安主簿。種放沉默好學,七歲就能寫文章,不與其他孩子遊戲。父親曾讓他應舉進士,但種放推辭說學業未成,不可妄動。每次往來於嵩山和華山之間,他總是慨然有隱居山林之意。沒多久他父親病故,他幾個兄長都急於進身,隻有種放與母親一道隱居在終南山豹林穀的東明峰,結草為廬,僅能躲避風雨而已。他以講學為業,跟從他學習的人很多,靠學生帶給他的束脩(從學禮物)奉養母親。他母親也樂於道學,並不看重舒適日子。

種放得到辟穀術,於是在峰頂另外修建了座廬舍,整日遙望雲彩正襟危坐。每到山洪暴漲,道路阻隔,糧食斷絕時,他隻是食用野芋幹栗。種放生性嗜酒,曾種植高粱自己釀酒,每說因為空山清靜寂寞,隻好靠飲酒聊以養和,因而自號雲溪醉侯。他經常穿戴幅巾短褐,背著琴弦和攜帶酒壺,沿著長溪遠足,或坐在磐石上,采摘山藥用以助飲;往往就這樣打發終日。有時在月夜或到了宵夜,他會自豹林直抵州城,路途七十裏,徒步和樵夫往返。他生性不喜歡佛教,曾將佛經撕裂用來製作帷帳。種放著有《蒙書》十卷及《嗣禹說》、《表孟子上下篇》、《太一祠錄》,都得到人們的稱道。他還寫了很多詩歌,自稱“退士”,曾寫作傳記表述自己的誌向。

淳化三年(992),陝西轉運使宋惟幹上言推薦他的才能和操行,因此宋太宗下詔派人召他入朝。他母親生氣地說:“我常勸你千萬不要聚集門徒講學。既然退隱深山,寫文章還有什麽意思?果真變得知名而無法安處山林,我將丟棄你自己到深山野林去。”種放於是稱病不去。他母親將他的筆墨硯台全都燒了,然後與種放轉移到人跡罕至的窮鄉僻壤居住。宋太宗嘉許他的氣節,下詔讓京兆府賜給他緡錢侍養老母,也就不褫奪他隱居的誌向。有司部門一年四季都會派人去慰問他。鹹平元年(998)他母親去世,種放連續三天水漿不入口,並在墓側修建茅廬。翰林學士宋湜、集賢院學士錢若水、知製誥王禹偁都上言,說種放因為貧窮而無法安葬母親,宋真宗於是下詔賜錢三萬、帛三十匹、米三十斛,幫著他辦喪事。

鹹平四年,兵部尚書張齊賢上言,說種放隱居三十年,十五年都沒有進入城市,孝行純正周至,可用他激勵風俗;還說他簡樸退靜,不亞於古人。宋真宗因此又下詔讓京兆府派官員到終南山,以禮護送種放到宮闕,並帶給他置裝錢五萬;但種放毅然推辭不起。翌年,張齊賢出守京兆,再次逐條陳奏種放的操行,請朝廷加以旌揚獎賞。宋真宗當即賜下詔書說:“汝隱居丘園,博通今古,孝悌之行,鄉裏所推,慕古人之遺榮,挹君子之常道。屢覽守藩之奏,彌彰遁世之風,載渴來儀,副予延佇。今遣供奉官周旺齎詔,召汝赴闕,賜帛百匹、錢十萬。”

那年九月,種放抵達京師,在崇政殿應對。他穿戴幅巾覲見,宋太宗讓他坐下,和他交談,並詢問他有關民政和邊事。種放說:“英明君王的政治,隻是愛民而已,惟有慢慢感化百姓。”其餘則都謙讓而沒有回答。宋太宗當天就授他為左司諫和直昭文館,賜給他巾服和簡帶,安排他到都亭驛下榻,用大官的標準供給他食膳。翌日,他上表謝辭恩命。宋太宗知道種放以前曾和大臣陳堯叟交遊,便讓陳堯叟去轉達自己的意思;又跟宰相說:“朕尋求才德出眾的茂異人才,用以增廣視聽,資助治國之道。像種放這樣的人終究不喜歡出仕,也可以聽從他的請求算了。”中書傳詔時,種放說:“臣因病隱居山林,而天恩卻累次加以禮聘。臣猶如岩猿溪鳥的秉性,固然不敢將俸祿和仕途放在心上。然而主上虛懷待士,起早貪黑憂慮百姓之心,自然也不願以羈絆和約束下民為念。”宋真宗於是下詔不允許他謙讓。數日後,宋真宗再次召見他,並賜給緋衣、象簡、犀帶、銀魚,還禦製五言詩表示對種放的恩寵,甚至賜給他昭慶坊的一棟宅第,還加上帷帳等雜物,及銀器五百兩和錢三十萬。種放入宮謝恩那日,宋真宗賜他在學士院用膳,此後還屢次召他入宮應對。鹹平六年春,種放再次上表謝恩,並請求暫時回歸故山。宋真宗下詔準許。種放臨行前,宋真宗又升遷他為起居舍人,讓館閣官在瓊林苑設宴為他餞行。宋真宗還賜他三首七言詩,在席的人也全都作賦。十月,宋真宗派中使到終南山撫問他;種放也將他在林泉的居處畫出進獻。宋真宗下優詔催促他入朝覲見,但種放用疾病未愈為理由謝辭了。

景德元年(1004)十月,種放前來入朝,上言說自己回歸終南山已久,請求朝廷在他不在的月份中不用給他俸祿。宋真宗下詔特給了他。種放曾因觀書而賦詩。宋真宗說:“種放為人高雅古樸。聽說他歸朝後,總是整天呆在私宅,在房間裏默坐。他喜歡山水也是人的天性。每次征求他的意見時,他也都能引經據典地應對,頗多裨益。朕優待的原因,是想以此激勵那裏浮躁競進的人。”種放每次來到京師,秦雍一帶的學子門徒大多也都前來受業。景德二年,宋真宗提擢他為右諫議大夫。他上表請求到嵩山稍為養病,宋真宗許可,並讓河南府關照他。宋真宗接著召他到資政殿應對,然後在學士院設宴招待他;大臣王欽若直至當直學士、舍人、待製全都參與筵席。之後,宋真宗又在王欽若的直廬為他設宴。種放上表請求免於在都門設宴為他餞行的禮儀。宋真宗屢次派中使到嵩山去慰問,並賜給他茶藥。同年冬季,種放再次入朝。景德三年,他因兄長的喪事請求告歸終南山處理安葬的事時,宋真宗又召他飲宴,還賜詩給他。

種放有五六棟山居草舍,平時吃的是野蔬和蕎麥。他上表請求得到宋太宗的禦書及經史音疏,悉宋真宗全給了他。那年十月,他再次入朝。宋真宗跟宰相說:“種放近來挺注重他的職事,每次有所問詢時,他都頗有些可采的見解。朝廷雖然為他加了爵秩,但尚未能重用。因為輿論有些非議,所以擔心種放會因此有所顧慮。”當即派內侍任文慶帶著詔書去向他曉諭說:“朕君臨天下,起早貪黑憂勤朝政,延請才德出眾的茂異,物色隱居淪沒的名士;想要尋訪他們的意見,用來增進政績。因愛卿棲心於山岩壑穀,屏跡於囂喧塵世,追循綺裏季等商山四皓(秦末隱士)的蹤跡,有曾參和顏回的高尚操行,所以朕特舉賁園之典,果然符合前席之心。每次諮詢時,愛卿總能詳細講清道理,並陳奏善策讓朕采納,蔚然頗有材謀,令朕深為滿意,所以一直思考要重用愛卿。然而因為群臣對愛卿還不熟悉,成命因此被拖延。如今四邦前來求同,萬區紛至思義,朝廷正崇尚為政之本,敦厚時世風氣。愛卿必能酌斟教化的本源,描繪國家的宏圖,恢複富國強兵的辦法,陳述製禮作樂的規範。讓民風返回淳樸,措置刑法而不用,不再有訴訟紛爭,輔佐朕不足之處,逐漸帶來天下太平;登上機衡高位,輔弼朕的寡昧。愛卿應當體會朕的這番眷遇,竭盡自己的真誠明達,敘說經緯國家的大謀,闡述致君大治的遠略,在奏牘中知無不言,以啟迪朕心。希望愛卿成為朕的倚靠,開啟外朝的視聽,出掌樞務,成就朝政的至公。”

種放上言說:“臣讀書為文,其實都是來自父親和師長的教誨;學習古人和嗜好謙退,本來隻是追求山水的快樂。想帶著天性以奉至道,並非迷戀於山野的麋鹿,隻是無心於官宦的紱冕。感到慶幸的是,國家成就了教化,疆場停息了兵革,黎民百姓歡欣鼓舞,庶官胥吏心悅誠服。朝廷的聘用,榮寵光耀岩穀;君命的舉薦,如同聽到神祗的呼喚。一旦朝拜在宮闕之下,隻慚愧岩林隱士的低賤。臣奉戴聖顏在咫尺之遙,聆聽陛下德音的教論;身居侍從之位和諫臣之首;雖然是愚者之慮,臣也願意竭盡忠誠而屢次陳奏規勸;然而臣擔心陛下有大君的英明,而臣的愚昧無知未必有所裨益。如今陛下又征求臣有關禮樂的製度,詢問有關刑政的方略,對小器微材,卻要加以大用。臣念及沿襲或改革的攸關適宜,曆經三皇五帝都各有異同;一張一弛的為政大體,豈是一兩句話可以表述!國家想要建立皇極(統治天下的準則),兼有富壽,發揚二聖(宋太祖和宋太宗)的榮光,總結百王的缺漏;這麽重大的事豈能是像臣這樣的葑菲(語出《詩經·穀風》:‘采葑采菲’,即兩種野菜;意即似有一德可采的鄙陋之人)敢膽敢參預論述的。如今陛下的德義光明正大,因而鸞鳳來儀,驥馬蒞臨;而像臣這樣的駑才,在朝堂比比皆是。還希望陛下用知臣的明鑒,憐惜臣守節的誌向,使平庸的駑馬不至有翻車覆壓的危害,使低賤的器皿免於破例溢蕩的咎處;壓下對臣的過分信賴,滿足臣平素的心願。何況臣先前的獻納之行,不算沒有地位;臣參預的清閑之對,不算有所疏隔。臣又豈敢碌碌無為而模棱兩可,嘿嘿唯諾而屍位素餐?臣希望暫且留在諫署,或許還能稍稍觀察朝製,這樣也比較適合自己的能力,不至於假借名器(官位)。這將是陛下保全臣的恩惠,仰賴仁聖的賜予。”

當時宋真宗先派陳堯叟去向種放曉諭旨意;陳堯叟用手筆轉達宋真宗的心意時,種放說:“自從被聘召,以及升遷諫官以來,我無所補報,已經算很幸運了。如今主上聖明,朝廷也沒有缺政;如果再將我安排在顯要位置,則會增重握的罪過。”宋真宗閱覽了種放的奏表後說:“種放能夠堅守本分和懇切辭讓,更令人可嘉。”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任命他為判集賢院。種放扈從東封泰山時,宋真宗又拜他為給事中。大中祥符二年四月,種放請求歸山;宋真宗在龍圖閣設宴為他餞行,讓學士即席賦詩,宋真宗還親自製序。宋真宗也作了首詩,最後兩句是:“我心虛佇日,無複醉山中。”當初,種放作詩,詩中曾有“溪上醉眠都不知”的詩句,所以宋真宗談及此事。大中祥符三年正月,宋真宗又召他趕赴宮闕,但種放上表請求告假,宋真宗也下手詔優答了他,還作歌賜他,連同衣服和器幣(禮器玉帛),並讓京兆府每季都派幕職到山上撫存慰問。大中祥符四年正月,種放再次入朝,並扈從宋真宗到汾陰祭祀後土。宋真宗為此拜他為工部侍郎。

種放屢次來到闕下,但很快又回歸大山。有人寫信嘲諷他出入的行跡,並勸他放棄官位歸居岩穀,但種放沒有答複。種放終身不娶,尤其厭惡喧雜;所以朝廷專門在京城邊僻的地方賜給他一棟宅第。然而因為俸祿賜予十分優厚,種放晚年頗為注重車輿服飾。他還在長安廣置良田,每年的盈利很大,也有強行購買他人家產的,甚至引起訴訟;他的門人親族也倚仗他專恣橫行。王嗣宗出任京兆知府時,種放曾利用酒醉謾罵他。王嗣宗屢次派人在責備他行為不法,並逐條上奏他的事。宋真宗下詔讓工部郎中施護審理,剛好遇到大赦加恩,這事也就算了。那年四月,種放請求歸山,宋真宗又賜宴送他回去。他所居住的山林,小民經常隨便到那裏砍柴摘果;宋真宗為此下特詔禁止。種放也因此上表請求遷居到嵩山的天封觀旁側。宋真宗於是派內侍利用當年興唐觀的根基修建了一座宅第賜給他。種放告假超過百日後,朝廷繼續給他俸祿。然而種放依然往來於終南,還在那裏照料他的田畝。他每次出行朝廷總要給他驛乘,而他在路上有時還會詬罵驛吏,斤斤計較糧食和器具的價值。時議因此逐漸看他不起。

宋真宗曾在曲宴時讓群臣賦詩。館職杜鎬因種放從不填詞,便誦讀了《北山移文》譏諷他。宋真宗曾跟近臣說:“種放為朕進言了很多事情,隻是外廷沒人知道罷了。”因而拿出種放上呈的《時議》十三篇,題目分別是:《議道》、《議德》、《議刑》、《議器》、《議文武》、《議製度》、《議教化》、《議賞罰》、《議官司》、《議軍政》、《議獄訟》、《議征賦》、《議邪正》。

這年即大中祥符八年十一月二十(乙醜),種放一早起床,忽然取出前後的章疏草稿,全都焚毀了。然後他穿上道士衣服,召自己的門生聚會飲酒,酒過數巡他就突然去世。訃告上聞時,宋真宗十分嗟悼,親自寫文章派內侍朱允中向他致祭。種放後來歸葬終南,朝廷追贈他為工部尚書,錄用他的侄兒種世雍,並賜他同學究出身。

十一月十六(辛酉),宋真宗為相王趙元偓加兼中書令,進封端王趙元儼為彭王。兩天後(癸亥,續通鑒作十天後即癸酉),高麗使者和東女真使者一道前來進貢。

十二月初三(戊寅),宋真宗為皇子慶國公趙受益舉行加冠禮。十二月十二(丁亥),侍禁楊承吉出使西蕃歸來,進獻那裏的地圖。十二月十六(辛卯),宋真宗任命皇子為忠正軍節度使兼侍中,封壽春郡王。

十二月二十九(甲辰),宋真宗任命樞密使兼同平章事王欽若為都大提舉,負責抄寫校勘館閣書籍;任命翰林學士陳彭年為副提舉,並鑄印給他。當初,榮王宮(即趙元儼的宮邸)著火,燒毀了崇文院和秘閣,書籍所存無幾。後來朝廷另外修建外院,重新抄寫書籍,所以才有了這道任命。

這月,遼聖宗自海徼前往顯州。

這年,占城和宗哥族及西蕃首領都來北宋納貢。坊州下大雨,造成黃河泛濫。陝西則發生饑荒。

要想知道宋真宗和遼國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