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興元年(遼太平二年)即公元1022年春二月十九,宋真宗趙恒駕崩,宋仁宗趙禎即位。三月二十一,宋仁宗首次上朝,他嫡母(非生母)太後劉娥則垂簾聽政,大權在握。六月二十二,入內押班宦官雷允恭因擅自移動大行皇帝的寢陵墓穴和其他罪行被處死。六月二十五,太後將和雷允恭來往密切的宰相丁謂罷黜,貶為太子少保分司西京。
秋七月初三(辛未),朝廷為宰相馮拯加昭文館大學士,為參知政事王曾加中書侍郎平章事(即拜相);任命代理開封府知府呂夷簡為給事中,龍圖閣直學士魯宗道為右諫議大夫,兩人一並參知政事。
魯宗道擔任太子諭德時,住處靠近酒肆。他曾身穿便服微行到肆中喝酒;剛好宋真宗要緊急召見他。使者在他的門下等了很久,魯宗道才從酒肆回來。使者先進人他的住處,問他說:“如果主上責怪你姍姍來遲,你打算如何回答?”魯宗道說:“以實相告。”使者說:“那麽你將會獲罪。”魯宗道說:“飲酒是人之常情;欺君則是臣子的大罪。”宋真宗果然問起使者,使者便將魯宗道說的對答。宋真宗責問魯宗道時,他謝罪道:“有位故人自鄉裏過來,臣家裏貧窮,沒有酒杯杓子,所以隻好請他到酒家飲酒。”宋仁宗覺得他忠實可靠,應當得到重用,並曾如此告訴劉後。劉後也很賞識,所以這時他連同呂夷簡都得到提擢任用。
同時,禮儀院上言說:“大行皇帝的山陵禮儀完畢後,莊穆皇後郭氏,曾經母儀天下,按照禮法應當升祔太廟。莊懷皇後潘氏,隻是在藩王的官邸,後來被追封皇後,所以隻應在後廟配享。”宋仁宗下詔讓群臣到尚書省集體討論;學士承旨李維等人請求依照禮儀院所定,宋仁宗聽從了。
七月初七(乙亥),朝廷派使者去答謝契丹(遼國)。次日,朝廷任命樞密副使錢惟演為樞密使。
七月初十(戊寅),朝廷下詔將宋真宗的山陵改名為永定陵。起初,宰相丁謂請求將皇陵命名為鎮陵。當丁謂被貶黜後,馮拯覺得皇家三陵皆有“永”字,所以將皇陵改名為永定陵。然而永定也是縣名,而宣祖(宋太祖父親趙弘殷)的山陵隻稱安陵,又因為翼祖(宋太祖的祖父)的山陵也已命名為定陵,所以朝廷決定追改定陵為靖陵。後來輿論認為馮拯沒有學識,當時也沒人更正。
同時,輔臣三次上表,請求皇太後遵照遺製,每五日親臨便殿一次,依照先前製定的儀注程序,允許中書和樞密院奏事,然後與皇帝共同斟酌裁決。但皇太後不許。輔臣又給皇帝上表,朝廷這才同意。
當初,女道士劉德妙曾作為巫師頻繁出入丁謂的家門。丁謂敗後,株連了劉德妙,內侍於是開始審訊她。劉德妙全都交代了,說丁謂曾經教她說:“你做的不過是巫事而已。不如托老君的話談論禍福,那才足以說動他人。”於是劉德妙到丁謂家設立神像,夜裏在園中安排道場;雷允恭也多次前來祈禱。當宋真宗駕崩時,丁謂又將她引入禁中。丁謂曾因為挖地而得到一條龜蛇。他讓劉德妙帶著那蛇進入禁內,欺騙說是出自她家的山洞中。他還教劉德妙,說:“皇上如果問起這些事你怎麽知道是太上老君說的,你可以說相公不是凡人,應當知道的。”丁謂又作了個頌,題名為“混元皇帝賜德妙”,語言涉及妖誕。
七月二十三(辛卯),因上述諸事,朝廷將丁謂進一步貶為崖州司戶參軍,他的幾個兒子全都被勒令停職。朝廷還籍沒他的家產,得到全國各地給他不可勝數的賄賂和饋贈。朝廷接著將丁謂的罪狀布告朝廷內外。
起初,丁謂命令知製誥宋綬起草貶黜大臣寇準的責詞;宋綬問他寇準的具體罪狀時,丁謂說:“《春秋》無將,漢法不道,這些都是證明他有罪的事(《春秋公羊傳》有‘君親無將,將而誅焉’。這裏無將意即不能叛逆,顯然是莫須有的罪名)。”宋綬雖然聽從丁謂的指使,然而最終還是更改了丁謂原來的用語。當丁謂被貶時,宋綬又負責起草製書;他當即起草,用上了這樣的詞句:“無將之戒,舊典甚明;不道之辜,常刑罔救。”論者無不稱快。
丁謂最初放逐寇準時,京師的人們為寇準編了個諺語說:“欲得天下寧,當拔眼中釘;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不到半年,丁謂也被貶逐。丁謂經過雷州時,寇準派人送了隻蒸羊到邊境上給他。丁謂想見寇準,但被他拒絕了。寇準的家僮們陰謀為他報仇,但寇準關起門來讓他們自己博鬥遊戲,不讓他們出門,直到丁謂離開很遠後才開門。
七月二十四(壬辰),朝廷下詔說:“曾經和丁謂往來的朝廷內外臣僚,一律不予過問。”
七月二十六(甲午),輔臣奏求說:“皇太後和皇帝每五日登禦承明殿一次,所有兵馬機宜及臣下陳請恩澤等事,都在這天呈稟取旨。如果是平常事情,還照樣依舊進呈,等候皇太後和皇帝印畫後交付外間。如果有根據另外詔旨的事,或有不能實行的,可在禦前交納,再等候決定。”朝廷準奏。
八月初五(壬寅),朝廷任命禮部郎中張師德等人為遼後生辰國信使。遼後生辰日專門派遣使者前往問候就是從這時開始的(《宋史》說朝廷派使者去慶賀契丹主及其妻子生日以及正旦)。
八月初八(乙巳),宋仁宗和皇太後采用王曾的提議,首次一同登禦承明殿,垂簾決事。當時馮拯繼丁謂為首相,想遵循丁謂的足跡;隻有王曾用禍福利害勸諭他,並反對這樣的做法。馮拯所以不敢亂來。自此之後政事都由兩宮一道處理。
當初,丁謂製定太後稱“予”。丁謂失敗後,中書省和禮儀院參議決定,每次下製時太後稱“予”,而在便殿處理政事時則稱“吾”。太後下詔,所有場合止稱“吾”。
九月初二(已巳),朝廷下詔說:“伎術官自今以後不能像京朝官那樣采用考課決定升遷。”先前,司天監丞(算是伎術官)徐起等人上言,說他自從得到先帝的恩遇後,直至宋仁宗即位,才升遷過一次。希望自己能像京朝官那樣,升遷兩官。朝廷厭惡他的競進,所以有了這道詔書。
九月初五(壬申),朝廷將大行皇帝的諡號公告天地、宗廟、社稷,並在次日在延慶殿為他上諡冊。
九月十二(己卯),朝廷采用王曾和呂夷簡的建議,下詔將所謂天書殉葬在永定陵。
九月二十四(辛卯),宋真宗的靈駕離開京師,宋仁宗為此沒有上朝視事達十日之久。其後即使上朝,他也隻在便殿視事。當初,有司部門請求拆除靈駕經過的城門和沿途廬舍,好讓車輿和殉葬的象物通暢無阻。侍禦史知雜事謝濤上言說:“先帝東封泰山,西祀汾陰,儀物非常完備,當時還沒聽說有什麽拆毀撤除的事。況且遺詔要求務從節儉薄葬,而如今有司部門搞了如此奢侈盛大的明器,導致州縣無比辛勞。這並非先帝的意願。臣希望將此事下交少府,加以裁減。”但太後不同意。宋仁宗當時和太後一道坐在閣中。他說:“過於矮小的城門可以拆毀,但民居不應拆毀。”太後也覺得應當如此。
這月,遼聖宗耶律隆緒在魯古思澱停留。
冬十月初一(丁酉),遼聖宗賜給宰臣呂德懋、參知政事吳叔達、樞密副使楊又玄、右丞相馬保忠不同數量的錢物。
十月十六(壬寅),遼使前來東京(開封)慶賀宋仁宗即位。
十月十三(己酉),北宋正式將文明章聖元孝皇帝安葬在永定陵,廟號真宗。朝廷還下詔,要求朝廷內外必須回避皇太後父親的名諱。
十月二十三(己未),朝廷將宋真宗的神主牌位祔於太廟,廟樂為《大明之舞》;以莊穆皇後配享,並下詔立莊穆皇後的忌日。
當初,太後想將宋真宗平生的服飾器玩放在太廟,就像當時在宮中那樣,再用銀罩覆蓋宋真宗的神主牌位。參知政事呂夷簡上言說:“這樣做並不足以報答先帝。如今天下的大政在於兩宮,隻要太後遠離奸邪,獎賞忠直,輔導聖德,那就足夠了。報答先帝的最好辦法莫過於此。”
十月二十五(辛酉),朝廷為東西京的囚犯降罪一等,將杖刑以下的全都釋放。朝廷還蠲免參與修建山陵的民工及靈駕所經過地方的百姓田租。
十月二十八(甲子),宋仁宗和皇太後開始恢複在承明殿上朝。
這月,遼聖宗抵達上京,赦免了京畿內的囚犯。
十一月初一(丁卯),朝廷將樞密使錢惟演罷免,改任他為保大軍節度使兼河陽知州。當初,丁謂放逐寇準時,錢惟演出了很大氣力。當為樞密題名石作序時,他獨獨刪去了寇準的名字,說:“逆臣寇準必須削名不書。”丁謂的大禍開始時,錢惟演害怕自己也因此獲罪,便極力排擠丁謂,以此解脫自己。馮拯厭惡他的為人,趁機上言說:“錢惟演把妹妹嫁給劉美,其實就是太後的姻家,所以不能參政。請求將他外派。”所以有了這道製命。劉美是劉太後的兄長(並非親兄)。
錢惟演到了河陽後,曾請求特賜河陽鎮兵特支錢。太後將要準許時,侍禦史知雜事蔡齊上言說:“朝廷的賞罰是由主上操持,並非臣下應當請求的事。況且天子剛剛即位,錢惟演作為太後的連姻,卻請求偏賞,為自己樹恩,以此動搖軍心。朝廷不能準許。”當即上奏彈劾錢惟演。所以賜錢這事也就作罷。
十一月初二(戊辰),朝廷讓已故宰臣李沆和王旦與已故大將李繼隆在宋真宗廟庭配享。
同時,朝廷任命翰林學士劉筠為禦史中丞。先前,三院禦史要上言政事時,都必須先告知中丞。劉筠將原來的儀製張貼在禦史台中,讓禦史們各自執掌糾察彈劾的職責,不用預先告知中丞或禦史知雜。
十一月初七(癸酉),朝廷命令翰林學士承旨李維和翰林學士晏殊修撰《真宗實錄》,很快又命令翰林侍講學士孫奭、知製誥宋綬、度支副使陳堯佐一同參與。
次日,吐蕃的嘉勒斯賚和李立遵請求內附朝廷。
十一月初九(乙亥),朝廷將皇太後的生日定為長寧節。
十一月十四(庚辰),判國子監孫奭上言說:“臣任兗州知州時,建立了學舍延請學生門徒,多達數百人。臣雖然用自己的俸錢贍養,然而經常不夠。自從臣離開兗州後,總擔心學舍將逐漸廢散。臣請求朝廷發給十頃田作為學糧。”朝廷準奏。諸州得到學田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次日,宋仁宗首次登禦崇政殿的西閣,召來翰林侍講學士孫奭和龍圖閣直學士兼侍講馮元,讓他們宣講《論語》;侍讀學士李維和晏殊也都參與。起初宋仁宗下詔,每雙日將登禦經筵(即禦前講席);此後即使是單日他也常召侍臣前來講讀。王曾覺得宋仁宗剛即位,應當接近師傅儒者,所以讓孫奭等人入宮侍奉。宋仁宗在經筵時,有時會左右瞻望,而孫奭總是拱手緘默,靜靜地等待。每次宣講,他總是體貌端正。每當談及前世亂君亡國時,他必定要反覆規勸諷諫;宋仁宗也總是為此恭敬竦然,認真聽講。
十一月十六(壬午),朝廷任命尚書右丞張知白為樞密副使。
根據舊製,朝廷全都任用近臣及宿儒主管國子監;後來開始任用那些剛出仕的貴宦子弟,將國子監當作類似管理府庫的官資。十一月二十六(壬辰),朝廷任命馮元為同判國子監,並下詔說,自今以後,不能補任靠門蔭出仕的京朝官到國子監任職。
十二月初六(辛醜),高麗王王詢去世,他兒子王欽派使者到遼國告哀。遼聖宗當即派使者去冊立王欽為高麗國王。
十二月初九(甲辰),朝廷下詔讓輔臣到崇政殿的西廡聽取孫奭講解《論語》。接著宋仁宗親自書寫唐朝賢詩分賜給他們。此後,他每次下詔讓輔臣前來經筵時,大多賜給他們自己的禦筆書法。
這期間,京城的穀價昂貴。十二月十三(戊申),朝廷拿出常平倉的大米,低價賣給百姓,用以接濟民眾。
十二月二十(乙卯,續通鑒作丁卯,但本月無丁卯),朝廷下詔說:“所有靠典賣田產逃避徭役的人,如果被人告發,朝廷將立即把他們隱瞞田產的三分之一轉給告發的人。”
同時,朝廷為宰相馮拯加昭文館大學士和監修國史,王曾加集賢殿大學士。自後上相(首相)必加昭文和監史,次相加集賢。如果上相被罷免,則讓次相升任接替。如果同時任命三相,那麽就將監修國史的責任分給次相。
十二月二十七(壬戌),遼使抵達開封前來慶賀明年的正旦。
這年,蘇州發生水災,滄州則發生海嘯。朝廷下詔派人去賑濟撫恤受災民眾和溺死者的家人。南平王(即今越南北部的交趾王)李公蘊也派人前來納貢。
也在這年,遼國選拔了進士張漸等四十七人。
要想知道宋遼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