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平三年(遼統和十八年)即公元1000年九月二十,新任益州知州雷有終與大將石普和李繼昌等人率軍打敗西川叛將王均,收複了成都。
冬十月初,王均帶著他的殘餘自成都逃往富順監,所到之處無不脅迫軍民砍斷橋梁和堵塞道路,然後焚燒了倉庫後離去。雷有終先派蜀州知州楊懷忠率領虎翼軍追趕,並在後兩天又派石普繼往,自己帶領全軍為後援。王均的黨羽逃到富順監時,準備綁結竹筏渡江,前往戎、瀘一帶蠻人的地界。楊懷忠在離富順監六七裏地的楊家市稍作休憩,落在後麵的賊眾要和他們交戰。楊懷忠派五名親信騎馬登上高原偵察賊兵的勢力後,跟身邊隨從說:“如果縱容賊兵渡江,我們將後悔莫及。石侯馬上就到了,我們必須用奇兵消滅他們。”於是臨江列陣,猛攻賊兵,而賊眾全都散走。有些賊兵撐船準備渡江逃跑的,楊懷忠帶領強弩手向他們射箭,結果好幾隻船都翻了,賊兵也都淹死在水裏。楊懷忠於是張旗鳴鼓,進入富順城。王均正在監署裏,他的黨羽大多喝得爛醉。王均走投無路,隻好自縊而死。虎翼軍校魯斌砍下他的首級交給楊懷忠。官軍又繳獲王均僭越稱偽的法物和旌旗,以及許多甲馬,並生擒他的六千多黨徒。到這時,王均之亂被徹底平定。楊懷忠凱旋而歸,出了北門時,石普才到。他奪下王均的首級,飛馬馳歸成都,將王均在北市梟首(《宋史》作十月己醜,雷有終追斬王均於富順監,生擒其黨六千餘人;但十月無己醜,二十二乙醜也不太像;此處以續通鑒為準)。
十月初八(辛亥),雷有終派去報捷的官員飛馬抵達朝廷,奏報說益州已被平定。宋真宗賜給雷有終錦袍、銀帶、器帛。
同時,宋真宗命令翰林學士承旨宋白等人修撰《續通典》。
十月初九(壬子),綿、漢都巡檢兼澄州刺史張思鈞被削去官籍,流放到封州。七天後(即十六己未),濱州防禦使王榮也被削去官籍,流放到均州(史書都沒講什麽原因,顯然和王均叛亂有關)。
十月十二(乙卯),宋真宗臨幸皇弟趙元份的宮殿探視他的疾病。他還下令讓諸州兼管群牧。
十月二十二(乙醜),宋真宗下詔赦免川峽路的死罪囚犯,任命雷有終為保信留後,秦翰等九人也都得到升遷。平定益州這一戰役,楊懷忠的功勞最大,但卻被石普掩蓋了真相。宋真宗派人調查後了解了事實,於是提擢楊懷忠為崇儀使兼領恩州刺史。有一天,宋真宗跟宰相說:“雷有終近來位居三司,自稱公正能幹和廉潔。前不久兩川盜賊興起,朕因此命令他前往剪除。但聽說雷有終趁著驚擾混亂,貪汙了不少財貨。如果真是這樣,那麽朝廷的恩澤如何普及下民,邊遠的習俗也如何得到改變!言行如此不一,怎能這樣?”
次日,宋真宗任命翰林學士王欽若和知製誥梁顥分別為川、峽安撫使。同時,延州上言,說他們攻破大盧和小盧等十族蕃人,繳獲人畜二十萬。
十一月初一(甲戌),遼聖宗耶律隆緒授北宋夏州反複無常的叛將李繼遷兒子李德明為朔方節度使。
也在這天,宋真宗將環慶副部署徐興削去官籍,發配到郢州安置。次日,靈州副部署孫進也被貶為複州團練副使。同時,鄆州上奏,說他們已堵塞了黃河的決口。
十一月初五(戊寅),朝廷均衡京畿地區內的田稅。十一月初九(壬午),宋真宗下詔讓群臣各盡所言,不用忌諱;並讓常參官像以前那樣輪流入宮應對,沒有參與應對的則允許上呈密封奏事。
門下侍郎兼兵部尚書和平章事張齊賢和李沆並為宰相,但關係很不好。十一月十八(辛卯)是冬至,群臣上朝慶賀。張齊賢喝醉了酒,官帽傾斜,走路瘋癲,差點摔倒在殿上。禦史中丞為此彈劾張齊賢失儀,而張齊賢自己也承認說,因為風寒,想通過飲酒驅寒,所以喝得大醉。他接著磕頭謝罪。宋真宗說:“你身為大臣,如此行為,何以作為群臣的表率?朝廷有明確的憲典,朕不敢徇私。”十一月二十一(甲午),張齊賢罷相,隻守兵部本官。
十二月初五(戊申),宋真宗到近郊狩獵,將親手射中的禽獸獻到太廟。十二月初九(壬子),他下詔讓有司部門另外抄錄轉對章疏一本留中。
十二月十一(甲寅),宋真宗在含光殿大宴群臣。次日,他再次臨幸趙元份的宮殿探視他的疾病。十二月十四(丁巳),他觀賞武藝表演,然後在苑中舉行宴射。
十二月十七(庚申),朝廷取消剛實施不久的京畿均田稅。同時,育吾蕃部派人來進貢犛牛。
十二月二十一(甲子),契丹稅木監使黃顒等率領部屬內附朝廷。宋真宗賜給他們冠帶。
十二月二十三(丙寅),開封府上奏,說監獄空了,已沒有犯人。宋真宗下詔嘉獎。次日,他下詔說:河東和河北邊境的官吏平民,如能砍下邊寇一個首級的給錢五千,生擒的加倍,繳獲馬匹的給布帛二十匹。
這期間,兵部郎中兼兗州知州韓授上言說:“近來幹旱傷害了莊稼。上天或許覺得陛下春秋鼎盛(年輕),兆民安居樂業;擔心萬一聖心忽生驕奢安逸,所以暫時降下災害,用以警儆陛下的睿聰。從前魏鄭公(魏征)曾對唐太宗說:‘貞觀之初,聞善若驚;五六年間,猶悅以從諫;自茲厥後,漸惡直言。’這就是諷勸太宗不要逐漸怠於政事。臣目睹先帝享國長久,卻從未一日曠於萬機。希望陛下固守太祖的宏圖,遵從太宗的遺訓,兢兢業業,無怠無荒。臣又聽說治國的關鍵在於遠離奸佞之人。如今朝廷並無邪佞之徒,然而事情都是從看不見的小事開始,所以應當防範於未然,千萬不要讓小人趁隙而進。居安思危,在治防亂,將是天下的幸運!”疏奏上呈後,宋真宗召韓授回到朝廷,授他為史館修撰。
當初,濮州有盜賊在半夜入城,搶了知州王守信和監軍王昭度。黃州知州王禹偁得知此事後,覺得國家不重視武備,才有盜賊出現在京師附近,因而上奏說:“臣覺得體國經野,是帝王保邦的製度。《周易》說:‘王公設險以守其國,’又說:‘重門擊柝,以待暴客,’《左傳》說:‘預備不虞,古之善教也。’自從五代動亂以來,諸侯各自占據城壘,繕治兵甲,瓜分天下,長達七十多年。太祖和太宗削平僭越的偽朝之後,天下成為一家。當時議政大臣,建議摧毀江、淮諸郡的城池,收回兵馬盔甲,撤銷那裏的武備;至今已達二十多年。朝廷讓書生出掌州政,大郡給二十人,小郡減少五人,充當平常的隨從。他們名義上號稱長吏,其實如同旅行的過客;名義上是郡城,其實就是塊平地。雖然這麽做似乎是尊京師而抑郡縣,也是強幹弱枝的政策,然而並非是中庸之道。
“臣近來在滁州時,正值朝廷征兵進行糧草漕運;那裏關卡和城池無人守禦,隻好讓白衣平民代替主吏開閉城門;而且城池倒塌,鎧仗不全。當臣遷往揚州時,雖說是個重鎮,其實和滁州沒有兩樣。臣曾拿出三十副鎧甲,交給巡警使臣;他們張開弓弩,發現十之四五都已損壞。這都是因為他們不敢擅自修治兵甲,於是上下因循,以至於此。如今黃州的城池和器甲更不如滁、揚二州。萬一水旱為災,盜賊出現,即使想要抵禦,卻哪能辦到!這當然都是因太祖決心要削弱諸侯跋扈的勢力,太宗決心要杜絕藩鎮僭越覬覦的野心,不得不這麽做而已。但是想法救世的措施,時間久了就會產生弊病;而革去弊政的辦法,關鍵在於因時製宜。漢高祖吸取暴秦分封郡縣的失誤,封建他的子弟為諸侯,結果導致七國勢力強盛。文、景二帝於是加以削奪。唐德宗因安史之亂後百姓厭兵,便有貞元年間姑息的政策。唐憲宗目睹齊、蔡的巨大叛賊,便有元和年間討賊的建議。這都是因為懂得見機行事,為社稷的長遠利益著想而迅速改變策略,不可膠柱鼓瑟。
“如今江、淮諸郡,有三大禍患:一是城池墮圮;二是甲仗不完;三是兵不服習。濮州盜賊的出現,可見武備防範有多麽鬆弛。還希望陛下做出決斷,參考大臣的意見,趁此機會加以修治,不必過於緊張。所有江浙、荊湖、淮南、福建等郡,根據民戶的眾寡和城池的大小,全都允許在本城設置守捉軍士三五百人,不用下令出去,隻在城中練習弓馬刀劍。然後逐漸完善城壘,修複甲胄。這樣一來,郡國就有了禦侮的防備,長吏也能免受劫掠的擔憂。”疏奏上呈後,宋真宗嘉許地采納了。
河北和河東地區的強壯(類似民兵),自五代時瀛、霸諸州就有了。這年,宋真宗首次下詔說:“河北民家每二丁三丁籍(注冊)一,四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上籍四,作為強壯。五百人為指揮,設置指揮使。一百人為都,設置正副都頭二人和節級四人。各地設置籍,挑選善射的遞補校長,聽任自己設置馬匹;勝任甲兵的將蠲免戶稅。”很快朝廷又招募勇敢和團結(特種民兵),依附大軍,並為他們建立軍營,由官府發給鎧甲。
這年,高麗、大食國、高州蠻人都來進貢。京畿地區內、江南、荊湖發生幹旱,果、閬二州發生水災。朝廷都派人前往賑濟。
同時,遼聖宗任命四軍都指揮使蕭柳為北女真詳袞。他為政寬猛相濟,所以部屬軍民既畏懼又愛戴他。後來遼聖宗升遷他為東路統軍使。任期滿後,百姓希望他留下複任,遼聖宗也聽從了。
這年,遼國選拔了進士南承保等三人。
鹹平四年(遼統和十九年)即公元1001年春正月初一(甲戌),宋真宗下詔,為天下死罪以下在押囚犯減罪一等,杖罪以下的全都釋放。
正月初八(辛巳),宋真宗臨幸檢校太傅範廷召的府第探視他的疾病。
因朝廷內外官員上密封奏事的很多,宋真宗於正月十一(甲申)下詔讓樞密直學士馮拯和陳堯叟認真審閱後,將其中利害關係上聞。他還下詔,所有趁亂殺傷他人或打劫的益州軍民,除了官吏之外,一律不予追問。次日,他下令西川長吏負責收埋死於戰亂的遺骸。正月十四(丁亥),宋真宗臨幸開寶寺,並在回來時登禦乾天門觀看元宵燈會。
正月十七(庚寅),河南府知府兼武勝節度使李至去世。李至字言幾,是真定人。他母親張氏曾夢見八位仙人自天而降,授給她有字的圖畫,讓她吞下。醒來後她覺得有東西在胸中,沒多久就生了李至。李至七歲時成了孤兒,寄居在飛龍使李知審家。他幼年時沉靜好學,能寫文章。年長後,他文采斐然。進士及第後他出任將作監丞兼通判鄂州,很快又被提擢為著作郎兼直史館。宋太宗親征太原時,命令他監督澤、潞的糧草。他經累遷官至右補闕兼知製誥。太平興國八年(983),他轉任比部郎中,並成為翰林學士。同年冬,他官拜右諫議大夫兼參知政事。
雍熙初年(984),宋太宗加他為給事中。宋太宗想要親征範陽(幽州)時,李至上疏說:“兵者凶器,戰者危事,要使用它們,務必求得萬全。幽州是契丹的右臂,王師前往出擊,對方必定盡力抗拒。攻城的人不少於數萬,而軍糧又得加倍。今日邊境的糧儲很不充足,何況範陽兩旁十分平坦,並無丘陵山阜。離山很遠,自然就很難取得石頭。幽州城牆固若金湯,除非石頭無法打碎。假如朝廷尚未準備充分,還希望進一步加以完善。陛下不如養精蓄銳,尋找戰機再謀略攻伐;放縱他們年把,也為時不晚。如果必須聖心獨斷,定要禦駕親征;那麽京師是天下的根本,陛下可以恭守宗廟,不必離開京國,讓敵人看到自己的優哉閑暇,以此慰撫億兆百姓的仰望;這才是上策。大名府是河朔的咽喉,或許陛下可以暫時到那裏巡幸,揚言說要出兵親征,以此壯大軍威;這是中策。如果老遠地率領軍旅,親自前抵邊陲,那麽北有契丹可憂,南有中原為慮,這將是下策,勢必導致臣下拉著衣袖懇切勸諫,斬斷陛下的馬鞅那樣的狂愚。臣雖不肖,也以不如這二位先賢感到可恥。”
李至因目疾屢次上表情求解除政務,宋太宗於是授他為禮部侍郎,又進秩吏部。朝廷設置秘閣時,任命他為兼秘書監,並精選了三館的圖書放在閣中,讓李至總管。李至每次與宰臣李昉和王化基等人在閣下觀看書籍時,宋太宗總要派使者為他們賜宴,並命令三館學士全都參與。到這時,宋太宗還聽從李至的請求,將秘閣升格,僅次於三館。宋太宗曾臨幸秘閣,用草書寫了千字文賜給秘閣。李至要把禦書銘刻在石碑,宋太宗說:“這千字文是梁武帝從一個破碑上看到鍾繇的書法,命令周興嗣依照韻律寫成,裏麵的道理沒多少可取之處。如果有助於教化,還不如銘刻孝經的文字。”於是書寫了孝經賜給他。李至還推薦了潘慎修、舒雅、杜鎬、吳淑等人出任直館校理。李至請求尋求和購買流失的書籍,有時也獻上新書讓宋太宗禦覽。每當此時,宋太宗總要請他到便殿入座,待他的恩禮非常優厚。淳化五年(994),李至兼判國子監。他上言說:“五經已經出版發行,惟有二傳、二禮、孝經、論語、爾雅七經還不完備。這哪裏符合仁君垂訓的意思?如今翰林直講崔頤正、孫奭、崔偓佺全都勵精強學,博通經義,還希望讓他們重加校對,以備刊刻。”宋太宗聽從了。李至後來又引薦吳淑、舒雅、杜鎬去校正謬誤,李至自己和宰臣李沆總領此事,加以最後裁定。
至道初年(995),趙恒(即後來的宋真宗)剛正式登上儲位,宋太宗就任命李至和李沆並兼太子賓客,並下詔讓太子用師傅的禮儀對待他們。趙恒每次見到他們必先下拜,而李至等人上表,說不敢接受這樣的大禮。宋太宗答複說:“朕考查了古訓,建造承華(即立太子;東宮門叫承華),必選端良加以輔導。憑藉愛卿的宿望,委托你們調護太子,使他懂得謙讓,所以有此特別的禮數。不用粉飾當仁之讓,而應滿足朕知人之心。”李至等人相繼謝恩。宋太宗跟他們說:“太子賢明仁孝,國家的根本可得以牢固。你們應當盡心規勸教誨。如果他行為全都遵從禮法,那麽就應當好好讚助。如果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也必須極力進言。至於禮、樂、詩、書、義,如有可以裨益的,那都是你們平時熟悉的,也不用朕多加言喻了。”
宋真宗即位後,拜李至為工部尚書和參知政事。一日,宋真宗征求他有關靈武(即夏州李繼遷叛亂)的事。李至上疏說:“河湟一帶是夷夏雜居的地方,所以先王都將 那裏置之度外。李繼遷是個異類,騷擾疆場,燃臍不足弭息他的禍患,擢發不足數算他的罪行(燃臍典故出自《後漢書·董卓傳》:呂布斬董卓,屍之於市。天時始熱,卓素充肥,脂流於地。守屍吏然火置卓臍中,光明達曙)。然而聖人之道,務必忍辱負重以安兆民。這是因為所損的小,所益的大。還希望陛下以蒼生為念,不用介意元惡。臣估計被他脅迫的人也已經厭兵很長時間了,如果朝廷舍下他們不予過問,再用厚利招誘,並許諾重爵高位,他們誰還肯執迷不悟而甘願淪落?前不久鄭文寶禁止那裏販賣青鹽,不讓進入漢人地界,又禁止穀麥,不許顆粒進入羌夷。這才導致他們很有意見,而我們卻無所謂。這是一大失策,後悔也來不及了。現在如果再禁止他們交換糧食,恐怕這並非製服敵人,懷柔遠民、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意思。從前唐代宗雖然怪罪田承嗣,卻沒有禁止魏博的食鹽。陛下應當也像那樣,用以安撫邊鄙;讓異族人能夠自由貿易,交換有無,允許他們出售青鹽獲利,也允許他們購買糧食生存。對方雖然是邊遠夷狄,必然也會向往教化,互相告諭。一旦深受皇恩,他們必定舍逆效順。那時李繼遷這小人就將孤立無助,又怎能成為我們的芒刺蜂蜇!如今朝廷不能不放棄靈州,這並非臣一個人的意見。如果將朔方軍轉移到環州,那也是一時的權益之計。有人說靈州是咽喉之地,西北的要衝,怎能輕易放棄,讓敵人所有?其實這是非常不明智的看法,臣不知道他們是怎麽想的。”後來朝廷最終也無法守住靈武。
鹹平元年(998),李至因目疾請求解除政柄,宋真宗於是授他為武信軍節度使。他入宮推辭節度使的任命,但宋真宗沒答應。在任兩年,他改為河南府知府。鹹平四年,他因病請求回歸本鎮,宋真宗也答應了。但詔書剛剛下達,李至就病故了,終年五十五歲。宋真宗追贈他為侍中,下詔讓他兒子李惟良、李惟允、李惟熙等人按禮製限期守孝。
李至曾師從散騎常侍徐鉉,並親手書寫徐鉉和他弟弟徐鍇的文集,放在自己的幾案。他作的五君詠賦,就是為徐鉉及李昉、石熙載、王祐、李穆所作。李至好賢樂善,為學認真;然而剛正嚴厲,簡樸尊貴,士人有點怕他,所以很少登門拜訪。李至為人吝嗇。他幼年時寄居在李知審家裏。當他富貴後,卻趕走了李知審的養子,為李知審省錢。李知審倒也因為李至官至右金吾衛大將軍。
要想知道宋真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