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四:真宗為政之五:樞密使王繼英去世與寇準罷相

(2020-09-25 18:15:05) 下一個

景德二年(遼統和二十三年)即公元1005年十月十一,吏部侍郎兼平章事畢士安病故。

次日,宋真宗趙恒任命度支判官周漸為遼聖宗生辰使,職方郎中韓國華為遼蕭太後正旦使,鹽鐵判官張若穀為慶賀正旦使,派他們出使契丹。

十月二十九(癸卯),澶淵和議規定的貢物由北宋送到遼國邊界。此後每年都如此,習以為常。

十一月初四(戊申),宋真宗下詔,讓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人舉薦勝任學官的十人。

十一月十二(丙辰),宋真宗到太廟祭享,並於次日到南郊圜丘合祭天地,然後宣布大赦。

同時,遼聖宗耶律隆緒命令大丞相耶律德昌拿出宮中戶籍交給橫帳(遼聖宗的主帳)。

十一月十六(庚申),宋真宗在含光殿大宴群臣。十一月二十九(癸亥),他為宰相寇準加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加楚王趙元佐為右衛上將軍,為彭城郡王趙元偓進封寧王,安定郡王趙元稱進封舒王,曹國公趙元儼進封廣陵郡王,為安定郡公趙惟吉加同平章事。

十一月二十九(癸酉),遼聖宗和蕭太後派來的使臣左金吾衛上將軍耶律留寧和左武衛上將軍耶律委演等人抵達東京開封,前來慶賀宋真宗生辰承天節;宋真宗在崇德殿接見他們。耶律留寧等人即將入宮覲見時,館伴使李宗諤援引朝廷不許佩刀的規定。到了上閣門,耶律留寧等人欣然解下佩刀。宋真宗得知後,說:“戎人佩刀是他們的常禮,不需要用規定禁止他們。”當即傳詔聽任他們自便。耶律留寧等人十分感動和喜悅,跟李宗諤說:“聖上對我們可真是推心置腹,足以向遠近表示誠信。”

十二月初六(己卯),宋真宗召輔臣到龍圖閣觀賞契丹送來的禮物及祖宗朝代時他們所獻的東西。此後每次契丹使臣前來,宋真宗總要用綺帛分別賜給中書省和樞密院,用果實和脯臘賜給近臣和三館(昭文館與集賢院和史館)文士。

十二月初八(辛已),宋真宗任命王欽若為兵部侍郎兼資政殿大學士,班次在文明殿學士之下,翰林學士承旨之上。起初,宋真宗見到王欽若的班次竟然在翰林學士李宗諤之下,感到奇怪,便問身邊的人,他們說這是慣例。王欽若也因此向宋真宗訴苦說:“臣先前自翰林學士成為參知政事,卻無罪而被罷免,所以班次比以前的官職還低一等。這等於是被貶官。”宋真宗恍然大悟,當天就把這事改了。資政殿設置大學士就是從這時開始的。王欽若善於迎合人主的旨意,所以宋真宗一看見他就很高興。每次拜他新官,王欽若入宮謝恩時,宋真宗總要問他:“任命這官,愛卿可滿意嗎?”對他就是如此寵遇。

十二月初十(癸未),宋真宗任命高瓊為忠武軍節度使,葛霸為昭德軍節度使。他還召京畿一帶的父老到長春殿應對,賜給他們不同數量的布帛。同時,契丹也派使者前來慶賀明年正旦。

十二月二十一(甲午),右諫議大夫隱士種放自嵩山前來上朝,宋真宗請他到龍圖閣應對。

同時,朝廷首次下詔,發給退休致仕官員一半俸祿。根據唐製,致仕官員除非特敕,通常不給俸祿。宋初朝廷遵循唐製,到這時才有這道詔書。

這年,夏州、西涼府、卭部川蠻都派人到東京入貢。淮南、兩浙、荊湖北路發生饑荒,京東出現大量蝗蟲幼蟲,福建發生颶風,但沒怎麽傷害莊稼。朝廷派人分頭去賑濟各地災民。

景德三年(遼統和二十四年)即公元1006年春正月十四(丁巳),宋真宗親自釋放了那些因拖欠租賦而備關押的囚犯,並派人去賑濟京畿各縣的貧民,讓地方官府收埋野外的遺骸。正月二十四(丁卯),宋真宗下詔給邊境回來歸業的百姓免稅三年。

正月二十八(辛未),北宋首次設置用以調節糧價的常平倉。先前,言政的人請求說:“請在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江淮、兩浙每州根據戶口多少,適量留下自一千貫至二萬貫不等的上供錢,讓轉運使挑選清廉幹練的官員主持這事,專門委托司農寺總領,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不得挪用。每年夏秋兩季根據市價加錢收購糧食;如果糧食太貴則減價出售。等待十年後,如有盈餘,則將本錢還給三司。”宋真宗於是下詔讓三司集體商議。三司請求準許如奏。大楷是每一萬戶每年購入一萬石到常平倉,最多到五萬石。如果三年以上都不用低價出售,那麽則回歸其他糧倉,另外用新收割的穀粟補充常平倉。

二月初一(甲戌),宋真宗臨幸北宅探省他堂兄弟趙德恭的疾病。次日,他下詔派人到京東、京西、淮南、河北去賑濟缺乏糧食的客戶。

二月初三(丙子),代理三司使丁謂等人上言說:“唐朝宇文融曾設置勸農判官,負責檢核戶口和田地作假或亂來等事。如今假如也想設置,臣擔心會更加煩擾百姓。而諸州長吏的本職就應當鼓勵農耕。臣請少卿監、刺史、閣門使以上負責州事的官員,同時兼任管內勸農使;其餘官員及通判,同時兼任勸農使;轉運使和副使,同時兼任本路勸農使。”宋真宗下詔準奏。勸農使的官銜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二月初六(己卯),宋真宗去拜謁宋太宗明德皇後暫時下殯的攢宮,並賜給守宮人緡錢和布帛。二月十一(甲申),宋真宗嚴禁百姓在皇家山陵附近的地方開墾土地。同時,因宋州(今河南商丘)是宋太祖最早的藩鎮,他將宋州升格為應天府。

二月十三(丙戌),宋真宗任命唐朝名臣張九齡的九世孫張元吉為韶州文學。早先,張元吉前來宮闕獻上唐明皇的墨跡及張九齡的真圖和告身,所以宋真宗錄用了他。

同時,朝廷重新設置都大發運使,任命度支員外郎馮亮出任。

次日,樞密使王繼英去世。王繼英是開封祥符人,少年時跟從宰相趙普當差給筆劄。趙普自從卸任河陽節度使,入朝擔任少保閑職時,他的隨從紛紛離去,隻有王繼英反而更加恭謹地事奉他。趙普再次入相後,王繼英就掛名在中書省的五房院。趙恒(即後來的宋真宗)在藩王官邸時,選拔王繼英為導吏兼內知客事。宋太宗召見了他,說:“你先前事奉趙普,朕知道得很清楚。如今事奉朕的親王,尤其應當盡節。”當趙恒成為儲君後,朝廷授他為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謁者。謁者本是宦官的職務,而副率的品秩頗高,並非親王身邊當差的人應出任的。朝廷讓他兼領這二職,其實是執政大臣的失誤。

宋真宗即位後,提擢他為引進使。鹹平初年,他出領恩州刺史兼掌閣門使,不久又升遷左神武大將軍兼樞密都承旨,後來改任客省使。契丹入寇時,王繼英秘密請求宋真宗禦駕北巡。宋真宗聽從了,當即命令王繼英乘坐驛傳前往鎮、定、高陽關,視察行宮的食宿安排,順便宣諭那裏的將士。很快他就出任澶州鈐轄。當大將傅潛因拖延出兵而獲罪時,宋真宗讓王繼英立即從軍中召他回朝,交付禦史官吏處置。很快,王繼英出掌三班,官拜宣徽北院使,和周瑩一同知樞密院事。周瑩出任藩鎮時,王繼英成為樞密院主宰。他辦事小心謹慎,以勤幹機敏著稱。宋真宗對他十分依賴。

景德初年(104),宋真宗授他為樞密使。依照舊製,樞密院使的祖母和母親最多隻能封郡太夫人。宋真宗下詔特加她們為國夫人的封號。王繼英曾在進補軍校時,跟宋真宗說:“依靠攀附和急於進位的那些人,以為臣蒙蔽陛下,不肯為他們引薦。”宋真宗說:“這幫人雖然會拉關係,但也必須有機會立功,才能提擢重用。不能過於貪求僥幸。愛卿不用再說了。”他跟從宋真宗臨幸澶州。契丹請求和議時,宋真宗多方征求意見,王繼英也參預了。翌年南郊祭祀大禮時,宋真宗加他為特進和檢校太傅。這時他病故,終年六十一歲。宋真宗臨喪哭悼,賜給他家白金五千兩,追贈他為太尉和侍中,諡號恭懿。並為了安葬他的祖父,朝廷追贈他妻子賈氏為長樂郡太夫人,錄用他的兒子和女婿以及其門下親吏幾十人。

當初,王繼英幼年就成了孤兒,寄養在外公外婆家。當他富貴之後,他外公和舅舅家有人在外地下殯等待歸葬鄉裏。王繼英上奏,請求派他兒子去辦理這事。結果他自己很快就死了。宋真宗特地下詔讓官府把這事給辦了。王繼英的兒子王遵式、王遵誨、王遵度、王遵範都官至顯宦。

遼人和北宋媾和後,朝廷平安無事。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和平章事寇準因此頗為矜持,有點居功自傲。宋真宗待寇準極為優厚,因此王欽若非常嫉妒他。一天朝會後,寇準先退下,宋真宗目送他出宮。王欽若趁機進言道:“陛下敬畏寇準,是因為他有護衛社稷的大功嗎?”宋真宗說:“是的。”王欽若說:“澶淵之役,陛下並不以為恥辱,反而認為寇準有護衛社稷的大功。這是為何?”宋真宗驚愕然地問道:“這話怎麽說?”王欽若說:“城下之盟,《春秋》以為可恥。現在陛下以萬乘的尊貴,反而卻有澶淵的和議。這不就是城下之盟嗎?還有什麽比這更為恥辱的事!”宋真宗聽了很不愉快。王欽若說:“陛下聽說過賭博嗎?賭博的人把錢輸得快光時,會傾囊而出,稱之為孤注一擲。陛下就是寇準的孤注。這也是夠危險的!”從此宋真宗對寇準的眷顧開始減弱。

寇準在中書省時,喜歡啟用寒俊人士。每次禦史出現空缺時,他總是馬上提名敢直言的人士出任,而其它舉措他也大多十分專斷。同列大臣屢次讓胥吏帶著例簿,讓寇準根據資曆進用,但寇準說:“宰相的職責就是進用賢能,辭退不肖。如果采用慣例,那隻是胥吏的職責而已。”因此對例簿熟視無睹。

二月二十五(戊戌),宋真宗將寇準罷相,改任他為刑部尚書兼陝州知州。同時,他任命參知政事王旦為工部尚書和平章事。王旦入宮謝恩時,宋真宗讓他坐下,跟他說:“寇準用國家的爵賞,過分為自己追求虛譽,沒有大臣的大體。朕罷了他的大權,或許能保全他善終!”

當初,張詠在成都時,得知寇準入相,便跟僚屬說:“寇公是位奇才,隻可惜學術不足罷了。”當他得知寇準出任陝州知州後,剛好從成都回來。寇準後來送他到郊外時,問道:“使君有什麽指教嗎?”張詠慢悠悠地說道:“《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當時沒搞懂他的意思。歸來後,他取出《霍光傳》閱讀。當讀到傳記說霍光“不學無術”時,寇準笑道:“這就是張公暗指我的話!”

寇準罷相次日,宋真宗便任命參知政事馮拯為兵部侍郎,王欽若為尚書左丞,陳堯叟為兵部侍郎,並知樞密院事;任命趙安仁為諫議大夫兼參知政事;任命樞密都承旨韓崇訓和東上閣門使馬知節並為簽署署樞密院事。韓崇訓是已故彰德節度使韓重贇的兒子。

三月初二(乙已),客星(即平常沒看到的新星)出現在東南方。三月初八(辛亥),朝廷蠲免隨州光化縣民眾借貸的糧食。

太常丞任隨上言說:“朝廷雖有幾名諫議大夫、司諫、正言,但隻是屍位素餐而已。還希望陛下挑選賢士,罷黜具臣(備位充數之臣),公布獎賞和懲罰的明文,建立鼓勵和懲處的規定。兩省的諫官,都必須遵照唐朝的先例,確定他們的人數;並優給俸祿,限定遷官的年月,考核他供職的優劣。其中如有人獻替可否,推誠進諫;彌補缺失,勉勵操節;言事有裨於時政,上章不避於天誅;那麽就請朝廷予以甄別提擢,用以鼓勵眾人。其中如有人屍位素餐,貪利無慚;輔弼無方,進諫有缺;專門心懷異議,卻總是當麵諂諛;那麽就請朝廷實行降職罷黜,用以警戒眾人。如此一來,則賢者得到鼓勵,惰者受到刺激;庸者得以退位,懦者也能站立。朝廷之士也就都願意效忠報國。”宋真宗覽奏後十分嘉許,於是在三月十六(己未)下詔說:“諫臣應當盡心獻替可否。賞罰的憲典必須堅決實行。”

這月,朝廷首次命令朝臣提點(即負責和檢舉)開封府界內諸縣鎮的公事;後來又增置一名官員負責提點,讓閣門祗候出任。

夏四月初一(癸酉),宋真宗臨幸秦國長公主府第。她是宋太祖的女兒。四月初四(丙子),宋真宗臨幸開寶寺,接著前往禦龍直班院,觀賞禁軍在那裏教習弓箭大刀。他又臨幸左騏驥院(牧養官馬以供皇帝車輿、賞賜王公大臣與外國使節及騎軍、驛站等使用),賜給扈從官員馬匹,也賜給群牧使等器幣(禮器玉帛)。回來時他臨幸崇文院觀看圖冊書籍,並賜給編修官員不同數量的金銀布帛。

四月初七(己卯),朝廷設置清平和宣化二軍,並於四月十三(乙酉)在雄州設置河北緣邊安撫使和副使及都監。

四月二十(壬辰),宋真宗派六名使者去巡撫益、利、梓、夔、福建等路,犒賞那裏的將吏,慰問當地的父老,審理在押的囚犯,並考察官吏的能否,了解民間的利弊,然後具體奏聞朝廷。當時屯田員外郎謝濤出使益、利二路。當他回來時,舉薦了那裏的官員三十多人。宰相覺得太多,謝濤於是具體陳述了他們的政績,並願意為他們擔保,出錯寧願自己連坐。奉詔出使和舉薦長吏並連坐,就是從謝濤開始的。

四月二十三(乙未),宋真宗聽從種放的請求,讓他回歸終南山。同時,宋真宗再次下詔讓群臣輪流入宮應對。四月二十七(己亥),他派使者去巡撫江、浙二路。

五月初一(壬寅),司天上言,說本日當有日食。宋真宗為此避免在正殿上朝,所以沒有視事,百官則在各自部門辦事。後來日食沒有出現。宋真宗跟宰相說:“這並非因朕的仁德所致。朕隻是為對應分野的百姓沒有因此受災而高興罷了。”

司天又上奏,說出現罕得一見的周伯星。群臣上表稱賀。知雜禦史王濟趁機跟宋真宗上言說:“瑞星確實符合陛下的聖德。然而唐太宗將百姓豐衣足食和年景豐登作為上瑞。臣希望陛下日謹一日,居安思危;那麽就是最大的祥瑞了。”宋真宗嘉許地采納了。

五月初三(甲辰),夏州羌首趙德明派他的兵馬使賀守文來京師入貢。先前,知永興軍府向敏中和鄜延鈐轄張崇貴與趙德明商議訂立誓約,但長久未決。趙德明雖然多次派使者前來修貢,然而一直沒有承諾朝廷要求的七件事,隻是累次上表請求朝廷先賜給他恩命,其他再慢慢商議。當時已有詔書允許趙德明不用讓出靈州,但朝廷後來又賜給向敏中等人一道詔書,告諭趙德明隻要送子弟入宮宿衛(即當人質)就行了,並禁止他們繼續攻劫西路進奉給朝廷的車輛。朝廷還說,蕃部內部如有爭議,也必須聽取朝廷的調和,其他的約定則全都解除。然而朝廷也不讓夏人回圖往來(即商旅往來免以關稅),也不開放青鹽的禁令。

五月初四(乙已),向敏中等人上言說:“這兩件事如果不能如約,恐怕會違背先前的和議。請求朝廷都答應他們。”宋真宗覺得趙德明狡猾奸詐,難以相信,如果專門姑息,必定造成後患。所以他賜給向敏中等人答複詔書,讓他們再認真思考後重新上奏。

五月初五(丙午),宋真宗命令王欽若和陳堯叟一同修撰《時政記》,每隔月十五日送交中書。

同時,度支副使李士衡上言說:“關右(即關西)自從不再禁止解池鹽以來,財政部門將賣鹽的年額錢分配給永興、同、華、耀四個州軍,而永興最多。這給百姓帶來極大不便,請求朝廷減少十分之四。”宋真宗下詔將這全都取消了。

先前,朝廷每年從內庫拿出緡錢三十萬資助陝西軍需。當李士衡出任轉運使時,他說陝西的軍需他可以自理,所以朝廷不再給這筆錢。宋真宗即將臨幸洛陽時,李士衡進獻五十萬斛穀粟,又拿出三十萬斛饋贈京西。朝廷認為他是個理財大才,所以召他回來輔佐三司。

萊蕪監判官歐陽冕請求應舉賢良方正科,而且大言不慚地自薦,把自己比作周公姬旦和堯舜時的皋、夔,還說:“陛下可以讓臣日試萬言,一字不改;日覽千字,一句不遺。”於是宋真宗急忙將他召赴宮闕,讓中書試他五論、三頌、諸詩四十首,共限一萬言。試題出來時,歐陽冕惶恐驚駭,解釋說他止應舉賢良,沒有應舉萬言,請求朝廷寬貸。朝廷將他所上的表章給他看,歐陽冕因此不敢再說什麽。到了晡時(午後三四時),他隻寫成五論和一頌,共三千字。宋真宗禦覽後,讓人責問他表章中吹噓的數字。歐陽冕承認自己急躁狂妄的罪。朝廷於是授他為下州司戶參軍。

這期間,左諫議大夫陳省華去世。陳省華字善則,曾任後蜀主孟昶的西水尉。後蜀平定後,朝廷授他為隴城主簿。他經累遷成為櫟陽令。縣裏的鄭白渠被鄰縣的強族占據。陳省華派人夷平壅遏土壩,讓渠水流到本縣,為百姓帶來好處。後來他改任樓煩令。端拱三年(990),宋太宗親試進士,他兒子陳堯叟(史書也作他兄長的兒子;或許是過繼給陳省華)登上甲科。在殿堂謝恩時,陳堯叟辭氣明辨。宋太宗望著身邊近臣問道:“這是誰的兒子?”參知政事王沔說是陳省華的兒子。宋太宗當即召陳省華來,拜他為太子中允,很快又讓他判三司都憑由司,接著改任鹽鐵判官,又升遷殿中丞。黃河在鄆州決口時,宋太宗命令陳省華兼領州事。很快他成為京東轉運使,超次進拜祠部員外郎兼蘇州知州,被賜予金紫(金魚符和紫衣)。當時蘇州遭遇水災,陳省華招回了流民數千戶,並掩埋了各處的餓殍,得到朝廷的詔書褒美。他接著曆任戶部、吏部二員外郎,後改任潭州知州。陳省華機智善辨,很有吏幹;後來他入朝掌管左藏庫,判吏部南曹,又被提擢為鴻臚少卿。景德初年(1004),他出掌吏部銓選,並代理開封府知府,後來轉任光祿卿。依照舊製,卿監上朝時站立在朵殿(大殿左右側堂),宋真宋(《宋史》作宋太宗,疑有誤)因陳省華代理京府,所以另外設了個位置,升他到兩省五品官員的南麵位置。陳省華因為府事繁多而緊急,請求禁止幕僚和賓友交往。宋真宗答應了。沒多久,他因病請求解任,朝廷於是拜他為左諫議大夫。他兩次上表乞求骸骨(退休),宋真宗沒答應,而是下手詔慰問,還親自找藥方賜給他。這時他去世,終年六十八歲。宋真宗特贈他為太子少師。

陳省華妻子馮氏生性嚴峻,訓導諸子尤其用力,不許他們豪華奢侈。陳堯叟富貴之後,更加孝謹。當他出掌樞密時,他弟弟陳堯佐直史館,陳堯谘知製誥,與陳省華同在北省。陳省華幾個孫子中當官的也有十多人,宗親中登科的又有好幾人。所以陳家的榮盛無人可比。他家來客人時,陳堯叟等人都侍立其側,弄得客人很不自安,大多都很快告辭離去。依照舊製,樞密近臣的母親和妻子封郡夫人。陳堯叟剛出任樞密時,因父親在朝,所以朝廷隻封他妻子,而母親隻是跟從丈夫的邑封。陳堯叟上表辭讓,但朝廷覺得這是舊製,所以沒答應。陳省華去世一年後,宋真宗才封陳堯叟母親為郡太夫人,後來進封滕國。他母親那時八十多歲,還什麽毛病都沒有。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宋真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