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四:真宗為政之二:宋真宗獎賞邊民趙延祚與邊將張凝去世

(2020-09-21 19:03:11) 下一個

景德二年(遼統和二十三年)即公元1005年二月初五,山南東道節度使兼同平章事李繼隆去世。

鹹平末年,河北轉運使劉綜曾上言說:“西漢晁錯曾建議,讓民眾進獻穀粟,並以此授以官爵,這樣一來,塞下的穀粟一定就會足夠。漢文帝聽從了。如今河北諸州集聚了大量兵馬,糧運不但辛勞,費用也很高。還希望朝廷采用西漢的辦法,用以充實軍儲。”後來水部郎中許元豹也上言說:“黃河沿岸州縣為邊軍和市(議價購買)的穀粟數量太少。還希望朝廷允許民眾進獻糧粟,以此授以官秩。”宋真宗趙恒將此事交給三司(鹽鐵與度支和戶部)商議。二月初六(甲申),三司製定了根據貢獻穀粟多少授富人官爵等級的條例奏聞。宋真宗擔心這樣會導致濫用爵賞而有點猶豫。宰相說:“這事都有先例,實行起來並無損害。臣等請求在陝西諸州也照樣推行。”宋真宗聽從了。

次日,他派使者去安撫交州。

二月初八(丙戌),遼國再次在振武軍設置榷場(邊境和鄰國作貿易的場所)。當時遼國發給官員的俸羊(用羊補充俸祿)短缺,門下平章事耶律實嚕請求用贏弱的老羊和皮毛到南部的宋境交易絲絹,彼此互利。

二月十六(甲午),宋真宗下詔,要求邊民如果得到契丹的馬牛,都應當送回去;還要求長吏發給陷身契丹後又歸來複業的漢人資糧。朝廷也鬆弛對邊民的鐵禁。同時,環州上言,說戎狄入寇,但被邊軍趕走,還俘虜了他們的軍主。

二月二十五(癸卯,續通鑒誤作癸醜),宋真宗任命太子中允兼開封府推官孫僅為遼太後生辰使,閣門祗候康宗元為副使。孫僅等人進入遼境,遼國的刺史全都出來迎謁,又令幕職、縣令、父老捧著酒杯到宋使馬前獻酒。民眾用小鬥焚香上前迎謁,負責接待的人還向使者了解他們路上的所須,當即予以供給。遼聖宗耶律隆緒每年都到含涼澱避暑。他在那裏得知宋使前來,當即來到幽州,並屢次召孫僅等人參與宴會,對他們的禮遇非常優厚。孫僅等人告辭回去時,遼聖宗臨別贈送了很多禮器服飾,以及五百多匹良馬。自到郊外慰勞直到餞行宴飲,遼聖宗對宋使都極盡恭謹誠懇。然而禮數有時或許過當,孫僅都會要求予以取消。此後奉詔前往遼國的使者都遵循他的做法,時人紛紛稱讚孫僅做得十分得體。

太子太師呂蒙正請求回歸西京(洛陽)養病,宋真宗下詔同意。二月二十九(丁未),宋真宗在便殿召見他,允許呂蒙正乘坐肩輿(轎子)到殿門外,然後讓他兩個兒子光祿寺丞呂從簡和校書郎呂知簡扶著他上殿,慰勞問候了許久。呂蒙正趁機上言說:“北戎請求和好,自古以來就是上策。如今陛下首先開啟誠意,繼續和他們和好,讓百姓得到休息,帶給天下太平無事。隻希望陛下始終以百姓為念!”宋真宗嘉賞了他,為他兩個兒子都升了官。呂蒙正到了洛陽,住宅裏有園亭花木,每天都和親舊宴會,子孫環列身旁,相繼為他敬酒祝壽,日子過得怡然自得。

同時,宋真宗下詔說:“邊境諸州駐軍如果擒獲北界的奸人,可以審訊了解事情緣由,然後將他們護送到闕下。”宋真宗覺得雖然和遼國通好,但不能不了解對方的動靜,所以還得遵循舊製,時常派出些間諜或偵候。但考慮到間諜或許會被對方捉獲,而歸咎於我,所以自今以後如捉獲對方間諜,應當赦免,不能誅殺,隻要將他們拘留在內地。等待對方有意見時,就可以說他們也一樣這麽做。因此宋真宗下達了這一詔書。

三月初六(甲寅),宋真宗登禦崇政殿,親自禦試禮部奏名的舉人,得到進士濮人李迪以下二百四十六人,又得到特別奏名五舉以上一百一十人。次日,他又禦試諸科,得到《九經》以下五百七十人,又得到特別奏名諸科《三禮》以下七十五人。宋真宗跟宰相說:“糊名校核覆試,主要是為了精確恰當。而考官不明白朕的旨意,過分壓抑等第,想以此表明自己絕無徇私。這真沒多大意思。李迪的禦試最為優異;李諮的也很可觀。聽說李諮幼年時母親被父親拋棄時,他跑到母族,在那裏早晚號泣,請求歸還母親,甚至斷絕葷食,進行祈禱。他又能刻苦為學,自取功名等級。這也極為可嘉。”於是任命李迪為將作監丞,李諮和夏侯麟為大理評事,通判諸州。李諮是新喻人。

先前,李迪和賈邊在考場都很有名氣,然而當禮部奏名時,兩人都落榜。考官取來他們的文章觀看,發現李迪的賦落韻(押韻不行),而賈邊則有句“當仁不讓於師”的話,以師為眾,與注疏不同。考官於是特奏,允許他倆參加禦試。參知政事王旦評議道:“落韻的人隻是因為沒有認真複審詞賦而已。然而舍棄注疏而擅立異論,則行不通。擔心士子今後會放蕩形跡,沒有什麽準則。”因此錄取了李迪而黜斥了賈邊。

當初,安陽人陳貫喜歡談論兵事。鹹平中年,大將楊瓊和王榮戰敗喪師時,陳貫上書說:“前些日子朝廷不斬傅潛和張昭遠,因而致使楊瓊之輩怕死而不怕法令。朝廷如不嚴格製度,今後軍隊將會更為鬆弛。請陛下立法,凡是理應出戰而奔逃的,主校全得處斬。大將戰死,裨校沒有受傷而回來的,應和奔逃同罪。軍隊戰敗和城池被圍,別部理應救援而不前往的,應以無故逗留論處。如此一來,則誅罰分明而士卒激勵。”宋真宗嘉許地采納了。宋真宗打算將他召到學士院試用時,執政大臣認為楊瓊等已被治罪,陳貫的議論有點不切實際。這事也就被擱下了。

陳貫又曾獻上《形勢》、《選將》、《練兵論》三篇,大略意思是:“地有要害。如今北邊雖然已失去古時北方的險要,然而自威虜城往東直到海邊的三百裏地,到處都是沼澤和險地,即所謂天隙天陷,並非敵寇能夠輕易深入的。由威虜往西直到狼山不到百裏,那裏地勢平坦,對戎狄的騎兵有利。這是兵家必爭之地。首先占據則安逸,以後再去則辛勞,所以應當奪取以待。先前李漢超守衛瀛州,敵兵不敢窺視關南尺寸之地。如今將帥大多靠恩澤進位,雖然謹重可信,然而最終和敵軍遭遇時,卻不知道有什麽方略對付他。所以敵寇的兵勢日益張揚,而朝廷損兵折將,已長達二十年。這都是因為選將不當的結果。國家收取天下的材勇以備禁旅,而他們隻是依賴陛下的賜予供給而已,安於休息而長久不懂得作戰。隻能用他們保衛京師,不應當讓他們衛戍邊塞。衛戍邊塞莫如招募當地土人隸屬本軍,再注冊壯丁作為府兵。讓他們北麵抵禦遼兵,西麵抗拒戎狄。這樣一來,他們不但深知敵情,也很熟悉地形,而且樂意戰鬥,沒有驕心。”

宋真宗和遼國簽訂澶淵和議後,陳貫又上言說:“敵寇多次入塞,驅掠了數十萬良民。如今趁著和他們初通友好,朝廷應當拿出內府的金銀布帛,將他們贖回。敵寇貪圖錢利,必定會歸還我們的民眾。那麽黃河以北的百姓,將會對朝廷無比感恩戴德。”這期間,陳貫也參加進士考試,並得到殿試的機會,被賜予同出身。宋真宗記得他的姓名,說:“這就是多次上言談論邊事的那人。”於是提擢他為第二等,賜給他進士及第。

三月初十(戊午),鄭州防禦使魏能因率軍回歸時隊伍不整,被貶為右羽林將軍。三月十二(庚申),朝廷嚴禁邊民進入外境掠奪財物。

三月十七(乙醜),遼聖宗耶律隆緒派人去賑濟黨項部落的饑民。

三月十八(丙寅),宋真宗任命知雄州機宜司趙延祚為雄州北關城巡檢,賜給他白金三百兩。趙延祚家是雄州的大姓,自宋太宗朝以來,就曾拿出家財交給遼國的豪傑,得到他們的動靜後立即報告給州將。因此朝廷授他們官職。這時趙延祚年已七十多,宋真宗召他前來宮闕,征求他對邊事的意見。趙延祚上言說:“如今的修和,遼人首先開啟誠意。國家如果時刻遵守恩信,按理和平必能長久。”又說:“遼國國母的妹妹叫齊妃,和她姐姐關係不好。還有,我國所贈送的金銀布帛,全都歸於遼國家主及其母親,下麵人沒得到什麽好處。還希望自今以後在榷場貿易方麵,稍微給些好處,那麽下民也能獲得些利益,這樣他們必定會倍感欣慰。”趙延祚又曆陳了遼人的風俗與山川的曲折和地理的遠近,以及後晉和後漢時的往事,曆曆有據。宋真宗問他需要什麽,趙延祚說他有親屬寓居在青州,希望便道前往探望。宋真宗答應了。又因已與遼國通好,宋真宗覺得不應再設置機宜司,所以改任趙延祚為巡檢。

宋真宗擔心河北諸州因為罷兵後會導致武備鬆懈,便下詔地方長吏,一旦發現敵樓(城上禦敵的城樓)或營柵有所損壞,必須馬上加以修複。

同時,他任命將作監丞王曾為著作郎兼直史館,賜給他緋色官服。依照舊製,策試史臣文采的事應屬學士和舍人院,但宰相寇準特別了解王曾,所以特意召他來政事堂試文。

三月二十九(丁醜),遼聖宗因已與南朝和好,所以將易州飛狐路招安使改名為安撫使。

夏四月初一,朝廷在瓊林設宴招待進士李迪等人。

四月初九(丙戌),女真和回鶻都派使者到遼國進貢。

四月二十(丁酉),樞密直學士劉師道被貶為忠武行軍司馬,右正言兼知製誥陳堯谘被貶為單州團練副使。先前,劉師道弟弟劉幾道參加進士考試,禮部都已奏名,他也即將被請去殿試。依照近製,應考的都得糊名校別等級,但陳堯谘作為考官,暗中教劉幾道在卷中秘密留下記號。劉幾道進士及第後,有人告發了這事。宋真宗於是下詔將他落第,永不得參預貢舉。宋真宗起初還想寬容,不想徹底追究此事。然而劉師道一再請求為自己辨解。宋真宗於是下詔,讓東上閣門使曹利用、兵部郎中邊肅、內侍副都知閻承翰前往禦史台處理這事。結果劉師道被指責論奏誣妄,所以和陳堯谘同時被貶。

次日,宋真宗臨幸龍圖閣,閱覽宋太宗的禦書,並觀看各個樓閣的圖畫。近臣全都扈從。

四月二十二(己亥),黨項入侵遼國。

也在這天,宋真宗下詔,要求河北諸州修複城池。

工部侍郎兼參知政事王欽若曆來和寇準不和。他從天雄歸來後,兩次上表請求罷免。四月二十六(癸卯),宋真宗專門為他設置資政殿學士的位置,讓王欽若出任,並升遷他為刑部侍郎,班次在翰林學士之下,侍讀學士之上。同時,宋真宗任命簽署樞密院事馮拯為參知政事,取代王欽若。

四月二十七(甲辰),宋真宗任命寧國軍(宣州)留後駙馬都尉吳元扆為武勝軍節度使。

這期間,戎狄入寇環州。宋軍擊敗了他們,還生擒酋首慶,並請求朝廷殺了他。宋真宗下詔赦免他的死罪,隻是將他發配到淮南。

五月初一(戊申),宋真宗臨幸國子監檢閱書庫。他問祭酒邢昺道:“有多少書籍版本?”邢昺答道:“國初時還不到四千,如今有十多萬,經史正義全都齊全。臣少年時習儒,總是見到學生和門徒不能為經史注疏,其實都是因為資料不全。如今版本非常齊全,士人和平民家裏都有。這真是儒者生逢其時的大幸。”

先前,印刷書籍時裁截剩下的紙張都賣了錢,給國子監當作雜用。邢昺請求將這錢歸於三司,補充國用。此後學者的費用不足,國子監老師也覺得經費寥落。

這期間,高陽關副都部署張凝去世。張凝是滄州無棣人,少年時就有武勇,倜儻自任。鄉人趙氏的兒子以材幹著稱,張凝恥居其下,因此挾著勁弓要和他決一勝負。他倆約定在百步之外築個土堆,而張凝一發,箭矢就穿過土堆十來步,撞上一棵大樹後才止住。兩旁觀看的無不歎服。節帥張美為他感到豪壯,安排他在自己帳下。趙光義(即後來的宋太宗)在藩王官邸時,聽說他的名聲,便召他擔任親衛。宋太宗即位後,補任他為殿前指揮使,又稍升他為散祗候班都虞候。淳化初年(約990),因他有材幹,宋太宗授張凝與王斌和王憲並為洛苑使。張凝兼領繡州刺史,還被賜予襲衣(一套官服)和金帶。宋太宗每次頒獎時必定賜給他異等。不久他出任天雄軍駐泊都監,接著移任貝州,後又改任高陽關行營鈐轄和六宅使。

宋真宗即位後,加他為莊宅使,又升遷他為北作坊使。鹹平初年,契丹南侵,張凝率領所部兵設伏於瀛州西麵,出其不意,腹背奮擊契丹兵馬。他親身作戰時,陷入敵兵重圍。張凝兒子張昭遠那時才十六歲,也跟從父親參戰。見到這情景,他單騎疾呼,突入陣中,掖著張凝衝出重圍。遼兵紛紛披靡,不敢動彈。翌年,契丹兵大舉南侵,禦駕臨幸大名府。張凝與大將範廷召在莫州東麵分據要害,斷絕契丹兵的歸路。契丹人在夜裏逃遁,張凝縱兵追擊,將他們所掠的生口和牲畜全都搶了回來。接著他改任鎮、定、高陽關路前陣鈐轄,並升遷趙州刺史。

鹹平四年(1001),宋真宗召他回來,讓他取代潘璘出任邠寧環慶靈州路副部署兼安撫使。當時邊境的偵候多次驚擾,轉運使劉綜害怕軍糧接應不上,便問張凝有什麽辦法。張凝說:“如今應當深入,從敵人那裏奪得資糧。所以不用掛慮。”於是他自白豹鎮率軍深入敵境,生擒賊將,燒毀了三百多敵帳和八萬糧草,斬首五千餘級,繳獲二萬牛馬和器甲,招降九百餘人。慶州蕃族胡家門等人桀驁難製,張凝趁機襲破了他們。又有,熟戶與生羌(常和漢人往來的為熟,否則為生)雜居,常受到生羌的誘脅。張凝帶兵來到八州原、分水嶺、柔遠鎮,招降峇等一百七十多族落,共四千戶。邊境因此獲得安寧。朝廷就地加他為寧州團練使。

景德初年(1004),他升遷本州防禦使,取代楊嗣成為定州路行營副部署,接著改任保州駐泊,又兼北麵安撫使。當時王超任總帥,帶領大軍駐紮在中山。朝臣的看法是應當讓張凝與魏能、田敏、楊延昭分別掌握精騎,待到契丹來時,則深入敵境,牽製他們的軍勢。王超曾請求讓他們四人全都隸屬自己,但宋真宗覺得,設置奇兵本來就是為了驚擾敵人的腹心,如果讓他們受製於大將,那麽就無法責成他們成功,所以下令張凝等人不受王超的節度。當時魏能逗留不進,退保城堡。大家都很氣憤,並責讓魏能,隻有張凝獨自默然無語。有人問他為何,張凝說:“魏能沒什麽才能,而且陰險剛愎。你們都容不下他,而我再說些什麽,隻能使他心裏更不自安。這不是好主意。”宋真宗得知此事後,嘉許他很有見識。

禦駕在澶淵時,張凝率眾抵達易州。後來契丹和北宋簽訂了澶淵盟約後北歸,但在經過的地方照樣侵掠不已。宋真宗於是任命張凝為緣邊安撫使,帶兵跟蹤在遼兵之後。契丹人才不敢放肆搶掠。不久他改任高陽關部署。翌年朝廷論功行賞,宋真宗就地加他為殿前都虞候。

張凝為人忠勇,喜好功名,累任西北軍職,善於訓練士卒,完繕器仗。他將朝廷先後的賞賜大多用以犒師,家裏沒有多少剩餘的資財,在京師也沒有宅第。宋真宗曾跟近臣說:“選用武臣實在是很難。假如沒有多次更換,則不能全麵了解他們的才幹。太宗所提擢的武臣很多,而得到優待的唯有張凝與王斌和王憲等數人。可見先帝頗有知人之明。”這時張凝去世,宋真宗非常悲悼惋惜,並追贈他為彰德軍節度使,派中使護送他的靈柩還京,官府給辦葬事,還厚恤他的家人。可惜他那年輕勇猛的兒子張昭遠再沒什麽故事。

要想知道宋真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