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兩宋係列二:太宗治世之三十九:府州帥折禦卿死於征途與前宰相李昉病故京師

(2020-08-11 20:31:55) 下一個

至道元年(遼統和十三年)即公元995年八月十八,宋太宗趙炅(趙光義)立開封尹壽王趙元侃為皇太子。

九月初三(丙午),西南蕃牂牁各個蠻人部落前來進貢。宋太宗下詔封西南蕃主龍漢嶢為歸化王。

九月二十二(丁卯),宋太宗登禦朝元殿,正式冊命皇太子,朝廷陳列的儀式如同元日的朝會一般。皇太子自東宮穿戴平常衣冠,乘馬來到朝元門外的帷幄停留,在那裏改戴遠遊冠和改穿朱明衣,由三師和三少(即太子太師、太傅、太保和少師、少傅、少保)導從進入宮殿,接受冊寶;太尉率領百官稱賀。皇太子然後更換衣冠,乘馬回到東宮;百官接著身穿常服到東宮參拜道賀。九月二十七(庚午),皇太子在儀仗鹵簿的擁簇下去拜謁太廟五室。

也在這天,清遠軍上言,說反複無常的夏州叛將李繼遷帶兵入寇,但被官軍擊退。

九月十五(戊午),遼聖宗耶律隆緒因南京(幽州)太學生員逐漸增多,特意賜給太學一處水磑莊(磨坊莊園)。

冬十月初一(甲戌),北宋皇太子辭讓,不要東宮僚屬向他稱臣,宋太宗也答應了。

十月初二(乙亥),遼聖宗下詔讓諸道設置義倉,每年秋季祭祀土神的秋社時,百姓從收獲中拿出部分穀粟藏進義倉,社司登記上交的數目,到歉收年時再發放去賑濟饑民。

十月十二(乙酉),宋太宗拿出新製的琴和阮(相傳是西晉阮鹹所製形似月琴的樂器)給近臣看。琴原有七弦,現在增為九弦,分別稱為君、臣、文、武、禮、樂、正、民、心。阮原有四弦,現在增為五弦,分別稱為金、木、水、火、土。宋太宗接著讓待詔朱文濟和蔡裔帶著琴和阮到中書省彈奏新聲,並下詔讓宰相以下官員都來欣賞。朝廷內外為此獻歌和頌詩的有幾十人。

當初,宋太宗想要增加琴和阮的弦數,朱文濟覺得不應增加,而蔡裔則覺得增加的好。當新式琴和阮製成後,宋太宗召朱文濟前來撫琴,但他推辭說自己不會。宋太宗非常生氣,當麵賜給蔡裔緋色官服。朱文濟本來班次在蔡裔之上,這時宋太宗卻讓他單獨身穿綠色官服,想以此刺激朱文濟。但朱文濟始終堅持先前的意見。當宋太宗派中使送他們到中書省撫琴時,朱文濟不得已,但還是隻取琴中七弦撫奏。宰相問他說:“這新曲叫什麽名字?”朱文濟說:“古典《風入鬆》。”宋太宗讚揚他有操守,最終還是賜給他緋色官服。

十月十五(戊子),烏實部落請求向遼國表忠,遼聖宗下詔對他們加以曉諭。

十月十六(己醜,《宋史》作乙醜,疑有誤),陝西轉運使鄭文寶被指控驚擾邊境,被貶為藍山縣令。

十一月十六(己未),宋太宗在便殿檢閱兵馬。有個衛士能挽開重達一石五鬥的勁弓,連發二十支箭矢,還綽有餘力。宋太宗因而跟近臣說:“天下無事,但間隔著也出現一些奇才,全在朕的禦下。”他又命令騎兵和步兵各數百,東西列陣;然後觀看他們挽開強弓勁弩,同時進退,發矢如一,隊列整齊而有節奏。宋太宗說:“這殿庭間隻有幾百人而已,但軍威已經如此可觀;更何況數萬成列的堂堂大陣容!”

同時,宋太宗設置轉運司辦理公事,並挑選朝官及三班官員出任;每路設置二員,平常事情他們可以和轉運使聯署施行,非同尋常的事則允許他們乘坐驛馬入朝奏報。宋太宗覺得遠方的百姓有事不能自已到朝廷上訴,所以設置這一職位。

也在這月,宋太宗召西川招安使王繼恩回來,改任峰州團練使上官正和右諫議大夫雷有終並為西川招安使。

高麗人連年向遼國進貢,遼聖宗這時派翰林學士張幹等人去冊封高麗王王治為高麗國王。王治派十名童子前往遼國學習契丹語。

十二月初一(甲戌),群臣奉表為宋太宗加尊號為法天崇道上聖至仁皇帝,但接連上了五次表章,宋太宗還是不許。

十二月初六(己卯),鐵驪部落向遼國進貢獵鷹和駿馬。

十二月初七(庚辰),北宋製成由秋官正韓顯符負責製造的銅渾儀和候儀。宋太宗下詔在司天監修築台子安放它們。

這期間,永安節度使折禦卿生病。遼國細作探知此事後,招討使韓德威再次被李繼遷所誘惑,因而率眾侵入邊境,想報複子河汊戰役的失敗。折禦卿抱病出兵抵禦。韓德威得知他親自前來,隻好駐兵不敢進發。剛好折禦卿病情加劇,他母親派親信去召折禦卿回去就醫用藥。折禦卿說:“我世代深受國恩,強寇未滅,是我的罪過。如今麵臨強敵,我豈能為了自己方便而放棄士卒!死於軍中,隻是我的本分而已。請轉告太夫人,不用掛念我,忠孝豈得兩全!”說完他悲傷落淚,次日就病故了。

折禦卿是名將折德扆的兒子。折德扆世代居住在雲中,是那裏的大族,父親折從阮自後晉和後漢以來,獨自占據府州(今陝西府穀縣),控扼西北,中原朝廷非常依賴他。折從阮在後周官至靜難軍節度使。他坐鎮府州時,署任折德扆為馬步軍都校。廣順年間,周世宗將府州升格為永安軍,任命折德扆為節度使。當時折從阮鎮守邠寧,所以父子俱領節度鎮。時人以此為榮。

後周顯德中年,折德扆帶兵攻下河市鎮,斬首並軍(北漢兵)五百多級。他入朝時,周世宗任命他弟弟折德願暫時掌管州事。當時周世宗南征,回來進駐通許橋時,折德扆前來迎候拜謁,並請求遷往內地。周世宗因為他曆來深得蕃人的民心,所以沒有同意,而是厚加賞賜後讓他回到府州。折德扆還沒回來,折德願又在沙穀寨打敗五百多並軍,陣斬北漢將領郝章和張釗。宋初,折德扆又在沙穀寨打敗河東(北漢)軍,斬首五百級。建隆二年(961)他來東京(開封)上朝,宋太祖對他恩遇有加,並很快讓他歸鎮。乾德元年(963),他在太原城下打敗北漢軍,並生擒並將楊璘。翌年他就病故,終年四十八歲。宋太祖追贈他為侍中。他有兩個兒子:折禦勳和折禦卿。

折禦勳字世隆。折德扆鎮守府州時,上表奏請他為要職。折德扆去世後,宋太祖任命折禦勳為汾州團練使,暫時兼知府州事。開寶二年(969),宋太祖親征太原時,折禦勳前往行宮謁見,宋太祖於是任命他為永安軍留後。開寶四年,他趁著郊祀來上朝,大禮完畢後就回去了。開寶九年,宋太祖到西洛舉行郊祀,他又來朝見,但因路上生病而沒趕上大禮。宋太祖改任他為泰寧軍節度使,將他留在京師。太平興國二年(977),他在京師病故,終年四十歲。宋太宗追贈他為侍中。

折禦卿年輕時補任節院使。他兄長知州事時,署任他為兵馬都校。折禦勳移鎮泰寧後,宋太宗召他出任閑廄副使兼知府州。宋太宗親征河東時,派折禦卿和尹憲帶領駐軍一同攻打嵐州。他又攻破岢嵐軍,生擒他們的軍使折令圖獻給朝廷,並攻下嵐州,還殺了北漢憲州刺史霍翊,又生擒並將馬延忠等七人。他為此升遷崇儀使。淳化三年(992),他經四遷成為府州觀察使。淳化五年,他官拜永安軍節度使。不久一萬多契丹兵馬入寇,折禦卿在子河汊擊潰了他們,斬首五千級,繳獲戰馬一千匹;契丹軍帶有名號的突厥太尉、司徒、舍利二十多人戰死,折禦卿還生擒一名吐穀渾酋長。此後契丹人很怕折禦卿。宋太宗派使者去問折禦卿道:“西北要害的地方都駐有勁兵,戎狄從哪裏過來的?”折禦卿答複說:“敵兵沿著山峽小徑過來,本來隻想搶掠百姓。臣派細作探知後,派人攔截他們的歸路,因而縱兵出擊,打敗了他們。契丹人馬墜下懸崖山穀而死的到處都是,他們的大將韓德威僅僅逃得性命而已。這都是神靈帶來的,並非臣的功勞。”宋太宗表示嘉許。折禦卿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折禦卿死時才三十八歲。宋太宗得知他的死訊,痛悼了許久,追贈他為侍中,任命他兒子折惟正為洛苑使兼知府州事。折禦卿家世代都是邊將,非常熟悉蕃夷的情況,常想立功報恩。朝廷也因為麟、府二州靠近戎夷,所以倚賴他捍衛一方。自從子河汊大捷以來,遼人喪膽,不敢深入境內。

十二月二十五(戊戌),朝廷將馬步軍都軍頭兼澄州刺史孫讚處斬。宋太宗跟宰相說:“孫讚近來請求前往河西效力。當他與蕃賊交戰時,違背主將命令,結果讓王師損失了一百多人。朕已派使臣就地將他斬首。類似這樣不守軍紀的將領,朕將不予寬貸。這樣偏裨將領和部隊行伍,就不敢不服從軍令!”

當初,每年經過汴河從江、淮一帶要運來三百萬石大米,除非因水旱災害而蠲免租稅,都不少於這數字。這年,江、淮一帶運來的大米多達五百八十萬石。

也在這年,遼國選拔了進士王用極等二人。

至道二年(遼統和十四年)即公元996年春正月初七(己酉),宋太宗親自到太廟祭享,並於兩天後到南郊的圜丘合祭天地,接著大赦天下,也為朝廷內外文武官員加恩。宋太宗因為文物仗衛的盛況,下詔讓有司部門作畫,稱為《南郊圖》。

正月十五(丁巳),遼聖宗蠲免三京及諸州的稅賦。

正月二十五(丁卯),宋太宗廢置諸州司理判官。

二月初一(壬申),退休的司空致仕李昉去世。李昉字明遠,深州饒陽人,父親李超曾任後晉工部郎中兼集賢殿直學士,叔父李右曾任資善大夫。他很早就去世了,膝下無子,便過繼了李昉。李昉也因門蔭補齋郎,接著被選授太子校書。後漢乾祐年間他進士及第,出任秘書郎。宰相馮道引薦他,和呂端一同直弘文館,不久改任右拾遺兼集賢殿修撰。後周顯德二年(955),宰相李穀出征淮南,李昉擔任他的記室。周世宗閱覽軍中的一道章奏時,喜愛那文筆優異和詞理明白,了解到是李昉所作。當他見到相國寺的文英院集時,又發現那是李昉與扈蒙、崔頌、劉袞、竇儼、趙逢,以及李昉弟弟李載所題,而尤其喜歡李昉的詩,因而讚賞道:“朕很久前就知道這人了。”親征淮南回來後,周世宗就提擢他為主客員外郎、知製誥、集賢殿直學士。顯德四年,李昉加史館修撰兼判館事。這年冬季,周世宗再次南征,李昉跟從他抵達高郵。當時陶穀出使江南,內署的詔書和其他文件都由李昉起草,因此周世宗任命他為屯田郎中兼翰林學士。顯德六年春,他因母親去世丁憂離職。周恭帝嗣位後,賜他金紫官服。

宋初,他加中書舍人。建隆三年(962),他改任給事中。翌年,朝廷平定湖湘一帶,李昉奉詔到南嶽祭祀,宋太祖順便任命他為衡州知州。一年多後他接受替代歸朝。陶穀誣奏李昉為自己的親信索求京畿地區的縣令,宋太祖因此十分憤怒,召來吏部尚書張昭,當麵對質這事。張昭是位資深老儒,非常正直。他脫下官帽上前,大聲上奏說:“陶穀欺罔君上。”但宋太祖依然懷疑,因此將李昉支出朝廷,出任彰武軍行軍司馬。李昉因此居住在延州,打算在那裏維生養老。三年後他本當內遷,但李昉不想。宰相舉薦說他是個人才,應該得到重用,所以宋太祖於開寶二年(969)召他回朝,再次拜他為中書舍人。沒多久,他出任直學士院。開寶三年,他負責禮部貢舉。開寶五年,他再次負責貢舉。同年秋季,他參與宋太祖的大明殿宴會。宋太祖見到李昉坐在盧多遜之下,因而問宰相是怎麽回事。宰相說:“盧多遜是翰林學士,而李昉隻是直殿而已。”宋太祖當即正式任命李昉為學士,並讓他位居盧多遜之上。李昉負責貢舉時,他的同鄉人武濟川也參加候選。後來因武濟川在殿試奏對時表現不佳,李昉為此受到牽連,被貶為太常少卿,不久改任判國子監。翌年五月,他再次出任中書舍人兼翰林學士。同年冬季,他負責吏部銓選。當時宰相趙普被盧多遜構陷,盧多遜多次在宋太祖麵前大講他的壞話。宋太祖為此征求李昉的意見,李昉說:“臣不過掌管書詔而已,趙普的所做所為,並非臣能知道的。”趙普很快就被排擠出朝,盧多遜於是成為參知政事。

宋太宗即位後,加李昉為戶部侍郎,並下詔讓他與扈蒙、李穆、郭贄、宋白一同修撰宋太祖實錄。他還跟從宋太祖進攻太原。禦駕停留在常山時,因常山是李昉的故裏,宋太宗特意賜給他羊肉和酒水,讓他召來公侯一道宴飲,盡歡而散;鄉裏的父老及曾經和他交遊過的人也都參與。宴會進行了七天才結束,人們都以此為榮。王師回來後,宋太宗因功拜他為工部尚書兼承旨。太平興國中年,他改任文明殿學士。當時趙普和宋琪居相位已久,朝廷想尋找他們的繼任,而老臣宿舊中沒人超過李昉。因此宋太宗任命他為參知政事。同年十一月,趙普再次出外任職,李昉便和宋琪同時官拜平章事。沒多久,他加監修國史,並提議恢複時政記必須先通過禦覽後才送交有司部門的做法。這種做法就是從李昉開始的。

雍熙元年(984)南郊祭祀時,宋太宗任命李昉和宋琪並為左右仆射,但李昉再三推辭,因此宋太宗給他加中書侍郎。宋軍出討幽薊失利,宋太宗派使者分別前往河南和河東,招募百姓當兵,每八丁取一。李昉等人相繼上奏說:“近來朝廷分別派人到河南和河東的四十多郡登記招募民眾,防備遼人入侵邊境。這的確是不得已之舉。然而河南的民眾曆來隻熟悉農桑,不知戰鬥。一旦招募他們當兵,必定會動搖民心。如果他們嘯聚山林,朝廷更得花精力去剪除他們。如此一來,那麽不但河北的鄉閭將困於兵荒馬亂,而且河南的百姓也會聚集擾亂。何況現在正當春和之際,這樣做更會妨礙耕作。陛下如果覺得已經頒發明詔,難以反悔,那就應當馬上續派使臣,對他們嚴加告誡,在各地征兵時,如果發現人心不安,則必須暫緩,然後密奏朝廷,請求裁決。這樣或許能避免後患。”宋太宗嘉許地采納了他的建言。

端拱初年(988),布衣平民翟馬周擊打登聞鼓上告,說李昉身居相位,當北方有事時,卻沒能做好防備,隻知道賦詩宴樂。當宋太宗親耕皇家籍田的典禮結束後,為此下詔讓學士賈黃中起草製書,將李昉罷相,改任右仆射,並嚴加責備。賈黃中說:“仆射是百官的師長,其實也有宰相的責任。如今李昉自工部尚書改任此職,算不上貶黜責讓。如果以減輕他的政務,讓他多花時間在文學上,盡量勞逸結合作理由,臣覺得更為得體。”宋太宗覺得有理。剛好邊境日益告急,宋太宗下詔讓文武群臣各自進獻抵禦的策略;李昉又引用漢朝和唐朝的事例,極力建議宋太宗委屈自己,和契丹修好,爭取弭兵息民。他的主張得到輿論的稱道。

淳化二年(991),宋太宗再次讓李昉以本官兼任中書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翌年夏,北宋發生旱災和蝗災,接著又長期下雨。當時李昉與張齊賢、賈黃中、李沆同居宰輔,因沒能協調天地和諧(所謂宰相的責任),所以上表待罪,但宋太宗也沒有怪罪他們。淳化四年,李昉因自家接連遭遇生老病死,便請求解除機務,但宋太宗下詔不許,並派張齊賢等人向他宣旨曉諭。李昉隻好起來重新視事。幾個月後,朝廷讓他罷相,改任右仆射。先前,宋太宗召張洎起草製書,授李昉為左仆射,罷免他的相位。張洎上奏說:“李昉位居爕理(即調和陰陽)之任,而陰陽失調,又不能決意引退。陛下如果再讓他身居百官師長的位置,將何以激勵群臣?”宋太宗覽奏後,便讓李昉罷相,隻守本官。

後晉侍中李崧和李昉是同宗也是同鄉。當時人們將李崧的家稱作東李家,李昉的稱作西李家。後漢末年,李崧被殺。到這時,他兒子李璨自蘇州常熟縣令的位置上到京師調任。李昉趁機幫他申訴他父親的冤情,並說:“周太祖已為他昭雪和追贈官爵,歸還他家的田宅,並錄用李璨為官。然而李璨年已接近五十,還埋沒在州縣的職位上。臣以前和他一同遭難,現在怎能獨自得到聖明的恩遇。如果陛下能推崇一視同仁和恩及衰微的原則,那麽李璨家已往的冤情不但能在九泉之下得申,陛下繼絕興廢的恩典也將永光史冊。”宋太宗於是下詔授李璨為著作佐郎。他後來官至右讚善大夫。

翌年,李昉年已七十,宋太宗讓他在特進兼司空位置退休致仕;並讓他在朝會和宴席時,站在宰相的班位;一年四季的賜給也更加優厚。至道元年(995)正月十五,宋太宗到乾元樓觀燈,召李昉前來,賜他坐在自己身旁,並斟滿禦杯讓他飲酒,還親自取來果品給他享用。宋太宗見到京師的繁榮昌盛,便指著前朝的一些坊巷和省署,讓近臣將它們拓廣為大街長廊,並議論道:“晉漢君臣昏庸暗弱,互相猜忌,冤枉並陷害善良的大臣。當時民不聊生,即使想要有所營建改造,哪裏會有閑暇?”李昉說:“晉漢的事,臣全都親自經曆過,豈可和陛下的聖朝同日而語。像今日這樣四海清晏和百姓安康,全都是陛下恭勤為政帶來的。”宋太宗說:“勤政憂民,是帝王的常事。朕不以繁華為樂,隻是以民眾安康為樂罷了。”因而望著侍臣說:“李昉事奉朕,兩次進入中書省,從未有過傷害他人的事,所以今日能夠享受如此恩遇,可真算是善人君子。”這年即至道二年,李昉陪同宋太宗到南郊祭祀。大禮結束後他入宮慶賀,在下拜舞蹈(謁見地王的禮儀)時仆倒在地。台省官吏急忙扶他出宮,他臥病在床幾天後就去世了,終年七十二歲。宋太宗追贈他為司徒,諡號文正。

李昉為人溫和厚道,十分仁恕,不念舊惡,沒有城府。他在位時小心謹慎,雖然沒有顯赫的政績可稱,但行為總是保持大體,不沽名釣譽,貪求恩威。他參知政事時,宋太宗曾問侍臣道:“朕跟唐太宗相比如何?”其他侍臣都交口稱讚,隻有李昉默默無言,不過輕微詠誦了白居易的《七德舞詞》的“怨女三千放出宮,死囚四百來歸獄。”宋太宗馬上改口道:“朕不如他,朕不如他。愛卿的話提醒了朕!”李昉寫文章也羨慕白居易的風格,尤其淺近,容易讓人讀懂。他也喜好接待賓客。江南平定後,南方歸附朝廷的士大夫大多都和他交遊。他特別看重張洎,比較薄待張佖。當李昉罷相時,張洎起草製書,反而對他深為詆毀,而張佖卻朔望(初一和十五)必定會去拜訪李昉。有人跟張佖說:“李公對待先生曆來不怎樣,先生為何還經常去看望他?”張佖說:“我擔任廷尉時,李公正在朝廷秉政,卻從未對我有過任何請托。這就是我之所以敬重他的原因。”

李昉居住的地方有園亭別墅的勝景,所以他經常請故人和親友到那裏飲宴作樂。退休致仕後,他想追蹤洛中九老的往事。當時吏部尚書宋琪七十九歲,左諫議大夫楊徽之七十五歲,郢州刺史魏丕七十六歲,退休的太常少卿致仕李運八十歲,水部郎中朱昂七十一歲,廬州節度副使武允成七十九歲,退休的太子中允致仕張好問八十五歲,吳地高僧讚七十八歲。他們九人商議一齊出遊,但因西蜀發生寇亂,這事也就算了。

李昉曆來和盧多遜關係很好,從來沒對他產生懷疑。但盧多遜卻經常在宋太宗麵前講李昉的壞話。有人將此事告知李昉,但他不信。當他拜相時,宋太宗跟他談起盧多遜的事,李昉還努力為他解釋。宋太宗說:“盧多遜為相時經常詆毀愛卿,說愛卿一錢不值。”李昉這才信了。宋太宗也因此更加看重李昉。李昉在中書省主事時,有人想通過他得到進用。李昉雖然知道他是個可用人才,但照樣嚴肅地拒絕了,而是後來通過正常渠道提攜了他。有些人不足任用,李昉反而總是和顏悅色地對待他們。子弟問他為何如此,李昉說:“任用賢能是人主的事。如果我接受他的請托,那就是私自施恩。所以我嚴峻地拒絕了,使恩典歸於主上。對那些不能任用的,既然最終讓他們失望,如果再不用好言好語相待,那將是取怨之道。”

當初,李昉叔父李沼沒有兒子。李昉母親謝氏懷孕時,指著肚子跟他叔母張氏說:“我要生下男孩就給叔母當兒子。”所以李昉過繼給了李沼。李昉再次拜相時,上表提到這事,請求追贈自己親生父母官爵。宋太宗於是追贈他祖父李溫為太子太傅,祖母權氏為莒國太夫人,父親李超為太子太師,謝氏為鄭國太夫人。

李昉平時有心悸的毛病,每幾年發作一次,發作後總要一年才會痊愈。估計這都是因為他負責製誥三十多年積勞成疾所致。當他身居相位後,更加擔憂畏懼。李昉死後留有文集五十卷。他有四個兒子:宗訥、宗誨、宗諤、宗諒。李宗誨官至右讚善大夫。李宗諒官至主賓客員外郎。

要想知道宋太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