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三年(遼保寧二年)即公元970年秋七月初三(壬寅),宋太祖趙匡胤下詔說:“上訴遭受水旱災害的百姓,夏季不得遲於四月,秋季不得遲於七月。” (《宋史》說七月初六乙巳),朝廷建立報告水旱災害的期限。)
七月十三(壬子),宋太祖下詔說:“吏員人數太多,很難求得朝政的治理。官員俸祿過於菲薄,很難責成他們保持清廉。與其養著這麽多冗員和浪費大筆開支,不如裁減官員和增加俸祿。西川管轄內的州縣官員數目,應當和人口成比例,適當裁減冗員,並在舊俸基礎上每月增給五千。全國其他州縣官員,也必須遵照西川的比例裁減官員人數。”
同時,遼國任命耶律賢適為北院樞密使。遼景宗耶律賢還是藩王時,耶律賢適就在他的幕府辦事。遼穆宗耶律璟無比暴虐。當時耶律賢和大臣韓匡嗣和尼哩來往時,說話涉嫌譏諷朝政。耶律賢適勸耶律賢盡早和他們疏遠或斷絕往來。耶律賢避免了遼穆宗的猜忌,主要是因為耶律賢適的功勞。耶律賢因自己剛即位不久,懷疑諸王也許會萌生非份之想,所以暗中將耶律賢適當作心腹,因此有了這道任命。
七月二十七(丙寅),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去世。當初,南唐主李煜因韓熙載為人盡忠,還能直言,所以想啟用他為相。然而韓熙載任性棄禮,縱情妓妾,以致南唐主為此感到為難。很快韓熙載又被人彈劾,被貶為右庶子,分司南都。韓熙載於是將妓妾全都趕走,隻乘坐一輛馬車上路,並上表請求哀憐。南唐主喜出望外,於是將他留下,很快又恢複他的職位。後來他的許多妓妾也都紛紛歸來。南唐主說:“我拿他也毫無辦法!”當韓熙載病故時,南唐主歎道:“我終究得不到韓熙載為相!”於是親手書寫詔書,追贈韓熙載為平章事。韓熙載家裏沒有多少錢財,棺柩和衣衾都是南唐主賜給的。
七月二十九(戊辰),宋太祖臨幸教船池,接著前往玉津園舉行宴射(飲宴習射的古禮)。八月初十(戊子),他再次臨幸教船池和玉津園。
八月二十二(庚寅),宋太祖任命隰州刺史李謙溥為濟州團練使。李謙溥在隰州十年,敵人不敢侵犯他的境內。他手下有個叫劉進的招收將,勇力絕人。李謙溥待他非常優厚,常派他到邊境巡視,以少擊眾。北漢人對他十分頭疼,因此故意用蠟丸書想離間他和李謙溥。他們故意將那蠟丸放在道上。晉州節度使趙讚得到了蠟丸,將這事奏聞朝廷。宋太祖下令將劉進戴上枷鎖押送到宮闕。李謙溥召他前來責問這事,劉進跪伏在庭院地上,請求處死。李謙溥說:“我以整個家族的四十口人為你擔保。”當即上言說:“劉進被北漢人所嫉惡。這時他們的反間計。”奏折抵達朝廷後,宋太祖恍然大悟,馬上下令釋放了劉進,並賜給他禁軍都校的戎帳和服具。劉進非常感激,願意擊賊自效。
宋太祖曾命令有司部門為洺州防禦使郭進修建宅第,所有的庭堂都用質量極好的磚瓦。有司部門上言說:“這東西隻有親王和公主才能使用。”宋太祖憤怒地說:“郭進控扼西山長達十年,使朕沒有北顧的憂慮。朕看待郭進難道比兒女差嗎!趕快前往監督工程,不要再胡言亂語!”宋太祖就是如此寵信有奇才異能的大將,所以能得到他們的拚死效力。
這期間,南唐主李煜再次寫信勸諭南漢主劉鋹歸附中國,並派給事中龔慎儀前往南漢。劉鋹得到書信後,勃然大怒,於是將龔慎儀囚禁起來,並派人乘坐驛馬答複南唐主,言語非常不遜。南唐主將他的書信轉呈朝廷,宋太祖這才開始決意討伐南漢。
九月初一(己亥),宋太祖任命潭州防禦使潘美為賀州道行營兵馬都部署,朗州團練使鄴城人尹崇珂為副部署,道州刺史王繼勳為行營馬軍都監,並派使者征發十州兵馬在賀州城下會合,討伐南漢。
遼國北府宰相蕭思溫被殺害時,遼景宗因為蕭後的緣故,派人緊急緝拿強盜。九月初三(辛醜),他得到國舅蕭哈濟和蕭哈裏謀殺蕭思溫的實情,將他倆全都殺了,並將他們的弟弟蕭神睹流放到黃龍州,很快也把他殺了。
九月初六(甲辰),宋太祖下詔說:“西京、鳳翔、雄、耀等州,周文、成、康三王,秦始皇,漢高、文、景、武、元、成、哀七帝,後魏孝文,西魏文帝,後周太祖,唐高祖、太宗、中宗、肅宗、代宗、德、順、文、武、宣、懿、僖、昭諸帝共二十七陵,曾被人盜發的,現命令有司部門預備法服和常服各一套,安排棺柩重新安葬,並由所在地方的長吏負責祭祀。”
九月十一(己酉),宋太祖臨幸開寶寺觀看新鑄的銅鍾。九月十八(丙辰),女真國派使者齋定安國王烈萬華前來上表,並進獻地方特產。
九月二十九(丁卯),潘美等人在富州(今廣西昭平)打敗南漢軍,並攻下富州。
先前,南漢舊將大多因有人進讒而被處死,劉家宗室也都被剪滅殆盡;掌管兵馬的隻有一些宦官,城牆和壕塹也都被裝飾成宮館和池沼一般,樓艦和兵器盔甲全都腐朽不堪。當宋軍進駐白霞時,賀州刺史陳守忠派使者到廣州告急,南漢朝廷內外一片震恐。南漢主劉鋹派內太師龔澄樞乘坐驛馬前往賀州宣慰。當時士卒長久在邊境守衛,大多都十分貧乏。他們得知龔澄樞前來,以為朝廷必定會給他們帶來賞賜。然而龔澄樞隻是拿出空詔撫諭大家,南漢兵眾於是軍心解體。宋師前鋒到了芳林,龔澄樞驚惶恐懼,急忙乘坐輕舸逃歸廣州。九月十五(癸醜),宋軍進圍賀州。
南漢主召大臣前來商議,大家都請求派前西北麵招討使潘崇徹帶兵抵禦。潘崇徹自從被罷免兵權以來,內心經常怏怏不樂,因此借口眼病推辭。南漢主憤怒地說:“何必要潘崇徹,伍彥柔難道就沒有退敵的方略嗎!”於是派伍彥柔帶兵增援賀州。九月二十(戊午),宋師得知伍彥柔要到了,便退兵二十裏,暗中派奇兵埋伏在南鄉河岸。伍彥柔夜裏停泊在南鄉,並在黎明時挾帶彈弓登岸,坐在行軍的胡床上指揮戰鬥。突然伏兵猝起,伍彥柔的部眾亂作一團,戰死了十之七八。宋軍生擒伍彥柔,殺了他,梟下他的首級出示給賀州城中的守軍,但城中人依然堅守,宋軍無法攻下。隨軍轉運使王明跟潘美進言道:“漢軍援兵即將前來,我們應當猛攻才行。”諸將還十分猶豫,王明於是率領所部護送輜重的一百多士卒和數千民工,帶著簸箕和鐵鍬,很快就填平了壕塹,直抵城門。城中人大為驚懼,隻好開門迎納。宋軍於是攻克賀州(《宋史》說,十月初三庚辰,宋軍攻克賀州;也許是捷報抵達朝廷的日子)。
。
潘美等人揚言說要順流直趨廣州,南漢主憂心忡忡,束手無策。他隻好加潘崇徹為內太師兼馬步軍都統,派他率領部眾三萬進駐賀江。剛好宋軍徑直前往昭州,潘崇徹因此隻是擁眾自保而已。
冬十月二十四(辛卯),潘美等攻破南漢的開建寨,殺了數千人,並生擒守將靳暉。昭州刺史田行稠棄城遁逃,桂州刺史李承珪也逃回廣州。宋軍於是奪取了昭州和桂州。十一月初五(壬寅),宋軍占領昭、桂二州的捷報抵達朝廷。
宋太祖看了桂陽監每年上繳的白金數目,跟宰相說:“山澤的盈利雖多,但聽說開采白金很不容易。”十一月初八(乙巳),他下詔減少原來白金定額的三分之一,用以寬省民力。
十一月十六(癸醜),右領軍衛將軍石延祚利用監管倉庫的機會和倉吏為奸貪贓,被斬首棄市。
當初,遼國集聚六萬騎兵進攻定州。宋太祖命令判四方館事田欽祚作為定州駐泊都監,領兵三千前往抵禦。他跟田欽祚說:“彼眾我寡,所以你隻用背城列陣,嚴陣以待。敵人一到就和他們開戰,但千萬不要追逐。”
田欽祚與遼軍在滿城開戰。遼國騎兵稍稍退卻,田欽祚於是乘勝追殺到遂城。結果他馬中流矢摔倒,但騎兵王超將自己的戰馬交給田欽祚,於是宋軍複振。雙方自清早一直激戰到午後晡時(三四點),傷亡慘重。夜裏,田欽祚入保遂城,遼人進而包圍了他。幾天後,田欽祚估計城中糧食太少,於是整肅兵馬,打開南門,突圍一角衝了出來。當晚,他們抵達保寨,軍中沒有損失一支箭矢。北邊傳言說田欽祚靠三千兵馬打敗六萬騎兵。
十一月二十六(癸亥),田欽祚的奏折抵達朝廷。宋太祖喜出望外,跟身邊侍從說:“契丹多次入寇邊境。朕用二十匹絹購買一個契丹人頭。他們的精兵十萬人,也不過花費二百萬匹絹,就能把敵兵全都消滅了。”此後北宋更加注重修繕邊備。
十一月二十九(丙寅),宋太祖任命曹州的舉德行(類似於舉孝廉之類)孔蟾為章丘主簿。
也在這月,宋軍攻克連州(《宋史》說十二月初六壬申,潘美等攻下連州;估計是捷報抵達朝廷的日子),南漢招討使盧收率領他的部眾退保清遠。南漢主聽說後,跟身邊侍從說:“昭、桂、連、賀四州,本來就屬於湖南。如今北師奪取了他們,看來也就不再南下了。”
十二月初三(庚午),北宋翰林學士承旨兼戶部尚書陶榖去世。陶穀字秀寶,是邠州新平人,本姓唐,為避後晉高祖石敬瑭的名諱而改姓。他家自北齊直到隋唐都是名門望族,祖父唐彥謙曆任慈、絳、澧三州刺史,有詩人的名聲,自稱鹿門先生。他父親唐渙曾領夷州刺史,在唐朝末年大動亂時被邠帥楊崇本所害。當時陶穀還很年幼,跟隨母親柳氏在楊崇本家。
陶轂十幾歲時就能寫文章,最初任校書郎和單州軍事判官。他曾寫信給宰相李崧,李崧很器重他的文采。當時和凝也是宰相,兩人便一同奏請陶轂為著作佐郎和集賢校理。不久他改任監察禦史,分司西京,接著又升遷虞部員外郎兼知製誥。後晉高祖廢置翰林學士時,讓他兼掌內外製誥。雖然製誥名目繁多,但陶穀書寫的都令晉高祖滿意,文章也被認為當時最優。後晉少帝初年,朝廷賜給他緋袍、靴子、牙笏、黑銀帶。天福九年,少帝加他為倉部郎中。
當初,李崧跟從契丹人北歸。後漢高祖進入京師後,將李崧的宅第賜給宰相蘇逢吉。李崧在西京洛陽還有其他的田宅,蘇逢吉也都強占了。李崧自北邊歸來後,把田宅地契獻給蘇逢吉。蘇逢吉覺得他這麽做是暗示自己霸占他人財產,所以很不高興,而李崧的子弟也多次散布怨言。後來蘇逢吉竟然誣告李崧弟弟李嶼和李嶬等人,將他們關進監獄。李崧怕了,稱病不出。
李崧族子李昉任秘書郎,曾前往探望李崧。李崧問李昉道:“近來朝廷對我有什麽議論嗎?”李昉說:“沒有什麽,隻是陶給事往往在人多的地方極力誣蔑叔父。”李崧歎道:“陶穀當年任單州判官,是我一手將他提拔為集賢校理,沒幾年又提拔他掌管製誥。我哪有什麽地方對不住陶氏的兒子?”當李崧遇害時,李昉曾因公事去見陶穀,陶穀問李昉道:“你認識李侍中嗎?”李昉整了整衣服,恭敬地答道:“他是我遠房族叔。”陶穀說:“李氏的災禍,我出了不少力。”李昉聽了嚇出一身冷汗。
陶穀生性急躁直率。他曾和兗帥安審信一道參加宴會,酒席上發生爭執,結果被安審信所奏。當時朝廷正姑息武臣,陶穀因此被貶為太常少卿。他曾上言說:“臣近來親臨西台,每次見到台司在判決刑獄時,很少能及時決斷;以致連裏弄夫婦間很小的爭執,也長期拖延;街道百姓的死亡和喪葬,也得等台司的判決;甚至奴婢的病亡,也必須台司去檢驗。官吏因此趁機為奸,不斷勒索錢財,以致死人十多天都無法掩埋。希望朝廷申明條例,改革這一弊端。”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很快他就官拜中書舍人。他也曾請求教習樂工和取消二舞郎,以及禁止民眾砍伐桑樹和棗樹當柴燒。朝廷都采納了他的建言。開運三年(947),後晉少帝賜給他金紫官服。
契丹主(即遼太宗耶律德光)北歸時,脅迫陶穀跟隨他回契丹。陶穀逃走,身穿平民的布衣藏匿在僧舍中,裝作行者(漫遊和尚)的樣子。有些軍士懷疑他有詐,每天都有人拿著刀多次脅迫他。陶穀也精通曆數,曾跟同輩說:“西南五星連珠,漢地將會有王者出現。契丹主必定不得歸國。”當耶律德光死時,有彗星的光芒指向北方。陶穀說:“從此契丹人將自相魚肉,永遠不會繼續亂華了。”於是回歸後漢朝廷,並出任給事中。乾祐中年,朝廷讓常參官轉對(輪流入宮應對)。陶穀上言說:“要求朝臣每五日上表,並非舊製。讓百官敘對,未必都有什麽有用的建言。這樣做隻是浪費陛下的時間,對時政沒有裨益。所以臣請求停止轉對。在朝群臣有所見聞和意見,應當允許他們隨時前來宮闕進奏。”後漢高祖聽從了。
陶榖在後周任右散騎常侍。世宗即位後,升遷他為戶部侍郎。他跟從世宗出征太原。當時翰林學士魚崇諒因去迎接母親,沒及時跟上禦駕。陶穀趁機挑撥說:“魚崇諒遲遲不來,有觀望時局的意思。”世宗也有點懷疑。魚崇諒又上表說母親生病,世宗便下詔讓他回歸陝州奉養母親,接著任命陶穀為翰林學士。
世宗曾跟宰相說:“朕觀察曆代君臣治理之道,的確很不容易。又念及唐朝和晉朝(後晉)失德之後,亂臣狡將,僭越竊位的很多。如今中原剛剛平定,而吳、蜀、幽、並尚未歸附,中華的聲教未能遠播。現在必須讓近臣各自進獻策論,宣揚經緯天下的謀略。”於是命令翰林承旨徐台符以下二十多人,各自撰寫為君難而為臣不易的論文,及平定邊境的策略獻上。大部分人的策論都以修繕文德和招撫遠人為主題,隻有陶穀與竇儀、楊昭儉、王樸的策論建議說,朝廷的疆界靠近江、淮,所以應當出兵奪取淮南。世宗自從高平大捷以來,經常訓練士兵,注重武功,一心想著統一天下。閱覽了他的策論後,欣然采納,因此平定淮南的決心更加堅定。顯德三年(956),陶榖升遷兵部侍郎,加翰林承旨。世宗留心農耕,命令工匠雕刻木頭為耕夫、織婦、蠶女的形狀,安放在禁中,並思考廣泛鼓勵農耕和紡織的辦法;陶穀還為這些木刻寫了讚辭進獻。顯德六年,世宗加他為吏部侍郎。
宋初,陶榖轉任禮部尚書,照兼翰林承旨。陶穀在翰林時,和竇儀不和。竇儀很有名望,陶榖擔心他會取代自己,便投靠宰相趙普與趙逢和高錫他們,一道排擠竇儀。竇儀最終沒有入相。乾德二年(964),陶榖出掌吏部銓選兼知禮部貢舉。接著他再次成為南郊禮儀使。祭天大禮的法物(禦用物品)製度大多由陶穀所定。當時宰相範質任大禮使。鹵簿(儀仗)的清遊隊有甲騎的裝束,但範質不清楚具體的製度,便以此請教陶穀。陶穀說:“梁貞明丁醜歲(即貞明三年917),河南尹張全義進獻甲胄三百副和戰馬具裝二百副。甲胄用布包裏,用黃絁為表,用青綠畫為甲文,用紅錦和綠青絁為下裙,用絳韋(深紅去毛皮)為纏帶,配上金銅和玉玦,長短直到膝蓋。甲胄的前胸是人麵二目,背麵則用紅錦騰蛇纏住。戰馬的具裝則是尋常馬甲,隻是在前胸和後臀加個珂拂(如玉的石拂)罷了。但莊宗(後唐皇帝李存勖)入洛時,把這些全都焚毀了。”範質於是命令有司部門依照陶穀說的製作,以此裝備鹵簿清遊隊。又有,皇帝的乘輿和大鑾輦的式樣規模也都長久流失,朝廷也根據陶穀的創意製作,後來的朝代也都繼承應用。明德門建成後,宋太祖下詔讓陶穀寫記辭。乾德中年,宋太祖命令庫部員外郎王貽孫和周易博士奚嶼一同考試品官的子弟。陶穀為他兒子陶鄑向奚嶼請托。陶鄑的書判文字不通,但奚嶼照樣判他合格,補任他為殿中省進馬。很快這事被人揭發,朝廷讓禦史府立案調查,結果奚嶼被貶為乾州司戶,王貽孫被貶為左讚善大夫,陶穀被剝奪兩月俸祿。陶穀後來經累加成為刑部和戶部二尚書。這時他病故,終年六十八歲。
陶穀記憶力很強,也嗜好學習,博通經史;諸子百家和佛教老莊,也全都熟讀。他還收藏書法和名畫,擅長隸書。陶榖為人能言善辨,知識淵博。然而他常為了進取四處奔走。見到有文采的後生他倒也極力讚譽,但對有名望的達官貴人,他卻經常巧言詆毀,極力排擠。他的多方忌妒和酷好名聲大多都是此類。當初,宋太祖將要受禪時,還沒有禪文。陶穀就在旁邊,馬上從懷裏拿出準備好的禪文獻上,說:“已經寫成了。”宋太祖反而因此很看不起他。陶榖曾自稱說:“我的頭骨有非常的法相,正是為了頭戴貂嬋冠而已。”陶榖的文翰冠絕一時,又覺得自己久居朝廷,一心想得到大用,人們也都以此取笑他。然而陶榖為人傾巧媚骨,任翰林承旨時極力排擠竇儀。當魏仁浦在中書時,陶榖自稱出自魏氏,將魏仁浦當作舅父看待,每次見到時,無不望塵下拜。宋太祖曆來不覺得他怎樣,所以在選置宰輔時,從未考慮到他。有一天,陶榖指使他的黨徒因事入宮時,向宋太祖暗示,說陶榖在負責製誥上,作了很多貢獻。宋太祖笑著說:“朕聽說學士起草製誥時,都是撿來前人的舊本,稍加修改。這就是諺語所謂的依樣畫葫蘆而已,有什麽貢獻!”陶榖因而作詩,題寫在翰林院的壁上,言語頗有些抱怨。宋太祖因此決心不用他為相。
陶榖死後,宋太祖命令中使監護他的葬事,追贈他為右仆射。
再說,潘美等人長驅而入,直抵韶州。南漢都統李承渥領兵十來萬進駐蓬華峰下,訓練大象為陣,每隻大象載著十來人,全都手執兵杖。每次作戰時,南漢人總是將象隊安排在陣前,以壯軍威。潘美找出軍中的勁弩手向大象射擊,大象全都逃散,把上頭的士兵掀翻在地,反而踐踏了李承渥的大軍。結果南漢一萬多大軍潰敗,李承渥僅僅逃得自己的性命而已。宋軍接著攻取韶州,生擒南漢刺史辛延渥及諫議大夫鄒文遠。辛延渥派人走小路去勸南漢主迎降宋軍,但南漢觀軍器使李托深反對他的提議。南漢國中一片震恐。南漢主開始下令修建東壕,準備抗拒宋軍。他環顧諸將,發現沒人能夠勝任。宮中老媼梁鸞真推薦自己的養子郭崇嶽,說他可堪大用。南漢主於是任命他為招討使,與大將植廷曉統領部眾六萬進駐馬逕,布列柵寨抗拒宋師。郭崇嶽毫無謀勇,隻知道每天向鬼神祈禱而已。
十二月二十四(辛卯),韶州大捷的奏折抵達朝廷。十二月二十六(癸巳),宋太祖下令增高河堤。
要想知道北宋討伐南漢的結果如何,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