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十:後周盛衰之十一:周行逢湖南當政與後周和南唐在淮甸相持

(2020-05-13 16:29:54) 下一個

顯德三年即公元956年五月初七,後周世宗郭榮留下大將李重進等人繼續攻圍南唐的壽州,自己離開渦口回京師大梁(即開封)。

秋七月初一(辛卯),世宗任命武清軍節度使兼知潭州(長沙)軍府事周行逢為朗州(今湖南常德)大都督兼武平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尉兼侍中。世宗還下製,在武平軍下設置武安和靜江等軍事。周行逢總管湖、湘一帶後,改革了前任的弊端,留心民間的事情,除掉了馬氏對百姓的橫征暴斂,長期成為民害的貪官汙吏都被清除;周行逢還挑選清廉公平的官吏出任刺史和縣令。

郎州是漢人和蠻夷雜居的地區,前任劉言和王逵的舊將大多專橫跋扈,而周行逢照樣依法處置他們,無所寬貸,所以部眾都怨恨而恐懼。曾有個大將和他的十來名黨羽陰謀作亂。周行逢探知後,招來將領們召開大會,當場在座席上拿下,然後曆數他們的罪狀說:“我吃穿得如此粗糙簡樸,充實了州裏的府庫,正是為了你們能過上好日子。我有何處對不起你們,而要造反!今天的大會,就是要和你們訣別!”立即將他們活活打死。座上的將領們無不雙腿戰栗。周行逢說:“你們都沒有罪過,應當自己放心才好。”然後和大家歡飲而罷。

周行逢足智多謀,善於發現隱患,凡是陰謀叛亂或逃亡的將士,周行逢總會事先發覺,然後拿下他們殺了,所以他的部屬凜然聽命。然而他生性猜忌殘忍,經常派人到各州去暗中探察地方長吏。他派到邵州的密探沒要事可以複命,隻是提到刺史劉光委經常宴請部屬飲酒。周行逢說:“劉光委多次聚眾飲宴,是想要對付我!”當即召他回來殺了。親衛指揮使兼衡州刺史張文表深怕獲罪,便請求回歸州治;周行逢答應了。張文表一年四季都給周行逢饋贈很多東西,並恭謹地討好他身邊的隨從,這才得免於禍。

周行逢妻子鄖國夫人鄧氏,長得醜陋而剛強果決,並善於理財。她曾勸諫周行逢,說他用法太嚴,沒有依附他的親信。周行逢憤怒地說:“你個婦人知道什麽!”鄧氏很不高興,因而請求到村裏的房舍去視察田園,趁機不再回到州裏的府舍。周行逢屢次派人去接她回來,但鄧氏不理他。一天早晨,鄧氏自己帶領書僮仆人來到州的府庫交納租稅。周行逢在那裏見了她,說:“我身為節度使,夫人何必如此自己吃苦!”鄧氏說:“租稅是官府財產。你身為節度使,不率先交納租稅,怎能成為部下的表率!況且,你難道不記得當年當裏正時,代人交納租稅以免人家被鞭打的事了?”周行逢想和她一塊回府,鄧氏不肯。她說:“你誅殺太過。我經常擔心一旦有變,村裏的房舍比較容易逃難藏匿。”周行逢既慚愧又憤怒。他的僚屬勸解道:“夫人說話直爽,明公應當采納。”

周行逢的女婿唐德請求補任官吏,周行逢說:“你的才幹不勝任當官吏。我今天可以私自補任你為官,但如果你在任上出事,我則不敢違法寬貸你。那時我們的親戚關係就恩斷義絕了。”最終隻是給了他一頭耕牛和一些農具,把他打發走了。

周行逢年輕時曾犯事而被刻臉黥麵,發配到辰州銅礦當苦工。有人勸周行逢說:“明公臉上有黥文,恐怕會被朝廷使者嗤笑。還請明公用藥水把刻字給抹掉。”周行逢說:“我聽說西漢時有個黥布,照樣是個英雄。我何必為此感到羞恥!”

自前任劉言和王逵以來,朗州屢次起兵。州裏將吏因此積累了很多功勳;為了籠絡當地的蠻夷,州裏也給酋長們封官許願。所以朗州官至三公的檢校官員數以千計。前天策府學士徐仲雅,自從楚王馬希廣被廢以來就閉門不出。周行逢為此很欽慕他,所以署任他為節度判官。徐仲雅說:“周行逢從前是我的手下,我為何要成為他的幕僚!”因此稱病不去。周行逢脅迫脅他,一再要他赴任,並授給他正式的文牒,但徐仲雅還是推辭不去。周行逢勃然大怒,便將他流放到邵州,但後來又召他回來。當周行逢生日時,諸道都派使者前來致賀。周行逢因此顯得有些趾高氣揚,還跟徐仲雅說:“自從我兼鎮三府後,四鄰不是也都怕我了?”徐仲雅說:“侍中境內,太保和司空遍地都是,四鄰能不怕你嗎!”周行逢一怒之下又把他流放到邵州,但終究不能讓他屈服。有個叫仁及的僧侶深得周行逢的信任,軍府事務他也都參預,周行逢還加他為檢校司空。這和尚居然還娶了好幾個妻子,出入州府時前呼後擁,猶如王公。

七月初七(丁酉),後周世宗讓太子賓客盧價在禮部尚書位置退休致仕,並任命給事中李明為大理卿。

七月初十(庚子),盧州行營都部署劉重進上奏,說他在州界打敗淮賊千餘人。七月十七(丁未),濠州行營都部署武行德上奏,說他在州界打敗淮賊二千人。

七月二十(庚戌),太子太保王仁裕去世。王仁裕字德輦,是天水人。他小時候就成了孤兒,所以沒得到師傅訓導,到二十五歲時才有意就學。有個夜晚他夢見自己剖開腸胃,引來西江水浣洗,又看見水中有砂石,上麵都有篆文,於是取來吞了下去。醒來後,他突然豁然開竅,此後變得資性絕高。根據《輿地紀勝》:王仁裕負責貢舉時,他所錄取的進士三十三人,後來都成了一時的知名公卿,其中以李昉和王溥為首。他留有詩詞萬餘首,編成百卷,命名為《紫泥集》、《西江集》、《入洛記》等。《西江集》是因為他曾夢吞西江文石,所以以此為名。王仁裕後來成為兵部尚書和太子少保。

七月二十一(辛亥),宣懿皇後符氏去世。她是魏王符彥卿的女兒。

同時,南唐大將朱元帶兵攻取了舒州(今安徽潛山),後周刺史郭令圖棄城逃走。另一員南唐大將(尚書員外郎)李平則攻取了蘄州。南唐主李璟任命朱元為舒州團練使,李平為蘄州刺史。朱元接著又攻取了和州(今安徽和縣)。

當初,南唐將茶鹽強加在百姓頭上,以此征斂他們的穀粟布帛,稱為博征。南唐又在淮南推行營田,民眾吃盡了這些政策的苦頭。當後周王師來到時,百姓爭著帶著牛肉酒水來迎接犒勞大軍。然而後周將帥毫不體恤百姓,專門從事搶掠,將民眾視如土芥。淮南的百姓全都大失所望,開始相聚在山澤,建立堡壘自固,操起農器當兵仗,堆積厚紙當甲胄。當時人們稱他們為“白甲軍”。後周出兵討伐,但屢次被他們打敗;先前攻取的南唐諸州,大多重新又被南唐占有。

南唐派出的援兵在紫金山紮營,與壽春城中烽火相應。後周淮南節度使向訓奏請,讓廣陵(即揚州)的兵馬前來並力攻打壽春,待到攻克壽春後,再考慮進取。世宗下詔許可。向訓於是封了府庫,交給接管揚州的官員,然後命令揚州牙將分別在城中巡邏,保證官軍對百姓秋毫不犯。揚州民眾非常感動和喜悅,因此當後周大軍撤離時,不少人背著糧草前來為他們送行。同時,滁州守將也棄城離去,全都帶兵趕往壽春。

南唐諸將請求占據險要,去截擊後周軍隊,但老臣宋齊丘說:“如此一來,雙方的怨仇就更深了。”於是命令諸將各自固守,不得擅出擊後周軍隊。因此被圍困的壽春局勢日益急迫。南唐齊王李景達駐軍在濠州(今安徽鳳陽),遙遠地作為壽州的聲援。然而軍政皆出於樞密使陳覺,李景達隻是在文件末尾署名而已。陳覺擁兵五萬,卻毫無決戰的意思。將吏們害怕陳覺,都不敢進言。

八月初二(壬戌),後周世宗讓河陽的白重讚移鎮涇州,涇州的張澤移鎮河中。八月初四(甲子),他任命前鄧州節度使侯章重新為鄧州節度使,任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彰信軍節度使李繼勳為河陽節度使。次日,太仆卿劇可久被他舉薦的官員連累而被罷免。

八月初九(戊辰),端明殿學士王樸和司天少監王處納呈上他們編撰的新曆法《顯德欽天曆》。世宗親自為之寫序,仍交付司天監頒行;世宗還下詔,要求自來年開始實行新曆。

同時,殿前都指揮使兼義成節度使張永德上奏,說他在下蔡打敗淮賊。先前,張永德駐紮在下蔡。南唐主李璟因後周軍隊還在壽州城下,便派大將林仁肇和郭廷謂率領水陸二軍來到下蔡,想去增援壽春。南唐人用裝滿薪草的船隻,乘風縱火,想焚毀下蔡的浮橋。突然風向回轉,大火反而燒向南唐水軍,因此他們不得不敗退。張永德派人製作了一根千餘尺長的鐵索,設置在距浮橋十來步的水麵上,橫向攔住淮河的水流,並將一根根巨木綁在鐵索上。因此南唐兵無法靠近。

八月十九(己卯),後周工部侍郎王敏因舉薦女婿陳南金為河陽記室,而被停職。

九月十七(丙午),世宗任命端明殿學士、左散騎常侍、權知開封府事王樸為尚書戶部侍郎兼樞密副使;他還任命右羽林統軍焦繼勳為左屯衛上將軍;左衛上將軍楊承信為右羽林統軍;左監門上將軍宋延渥為右神武統軍。

冬十月初二(辛酉),朝廷將宣懿皇後安葬在懿陵。十月初四(癸亥),世宗任命右神武統軍宋延渥為廬州行營副部署。

十月初六(乙醜),後周舒州刺史郭令圖因為棄城逃歸,而被貶為虢州教練使。

次日,世宗下詔說:“朝廷各司的職員都是通過奏請得到填補任用的。當執行公務時,都必須靠大家的勤勉;到選拔升遷時,則尤其重視能力和機敏。如果不能謹慎挑選,就會逐漸導致因循守舊。一應各司寺監,今後收錄填補職員,都必須是俊秀人才,行為和言語可嘉可采,書法信劄勝任;以前的行為舉止,也必須沒有謬誤。現勒令本司將檔案送交吏部,檢驗是否人才,考校他們的筆劄。其中選上的人,連同他們考試的書劄筆跡及身份,到中書省過堂。其餘則根據前後的格式敕令辦理,仍然是每年隻允許一次奏請補任。”

十月初八(丁卯),朝廷將宣懿皇後的神主牌位搬入太廟。當時有司部門曾請求,根據禮製為皇後另外修建廟堂。

十月初十(己巳),世宗下詔說:“漳河以北的郡縣,全都允許鹽貨通商。各地擁有鹼鹵的地方,聽任民戶煎煉食鹽。”

十月十三(壬申),世宗任命武平軍節度副使兼知潭州軍府事宇文瓊為武清軍節度使,兼知潭州軍府事務。

十月十四(癸酉),淮南招討使李重進上奏,說南唐入寇盛唐,後周鐵騎都指揮使王彥升等人擊敗了他們,斬首三千餘級。王彥升是蜀人。這期間,後周和南唐在淮甸(淮河流域)形成相持狀態。

同時,退休的太子賓客致仕薛仁謙去世。薛仁謙字守訓,家中世代居住在河東,近世才遷徙到汴梁,如今成為浚儀人。他父親薛延魯曾任唐朝的汝州長史,經累贈成為贈吏部尚書。薛仁謙謹厚廉恪,深通世務,後梁鄴王羅紹威非常器重他,累次署任他幕府職務。後唐莊宗在魏州即位時,授他為通事舍人。後梁開平中年,他曾三次出使淮南的吳國,深得使者的大體。後來莊宗升遷他為衛尉少卿和引進副使;他經累加成為檢校兵部尚書。後唐長興中年,他轉客省使和鴻臚少卿,接著出朝成為建雄軍節度副使,並進階為光祿大夫和檢校左仆射,不久改任光祿少卿。後晉天福初年,晉高祖授他為檢校司空兼河中節度副使,不久他歸朝成為衛尉和太仆二卿。繼母病故後他丁憂離職,居喪製滿後朝廷授他為司農卿。後漢乾祐中年,他以本官退休致仕。後周初年,他改任太子賓客致仕,並加檢校司徒,進封侯爵。這年冬他病故,終年七十八歲。世宗追贈他為工部尚書。當初,薛仁謙跟隨莊宗入汴,發現他的舊第被後梁六宅使李賓占據。當時李賓出門遠行,因而薛仁謙重新得到了自己的舊第。有人告訴他說,李賓的家屬珍藏了很多金銀布帛在他的府第內,薛仁謙立刻讓李賓的親族將那些珍藏都拿走,然後才搬回去。輿論為此讚美他。他兒子薛居正在北宋任門下侍郎平章事。

十月十七(丙子),世宗跟侍臣說:“近代各朝征斂穀粟布帛,大多都沒等到收獲和紡織完畢之後。”因此下詔給三司,自今以後夏稅在六月,秋稅在十月開始征收。民間因此覺得便利。

也在這天,世宗為襄州節度使、守太尉、兼中書令、陳王安審琦加守太師。安審琦鎮守漢上(即山南東道)十多年,這時到大梁來入朝,所以世宗以此表示對他的恩寵。世宗接著讓他回鎮。安審琦上路後,世宗問宰相們說:“你們去為他送行了嗎?”宰相們說:“我們去送他到了城南。安審琦深感聖恩。”世宗說:“近代各朝大多不以誠信對待諸侯,諸侯中雖有想效忠的人,但卻沒有什麽途徑。帝王隻要不失去信用,何患諸侯不肯歸心!”

十月二十三(壬午),張永德上奏,說他在下蔡打敗南唐兵馬。當時南唐重新派水軍攻打張永德。張永德在夜裏派善於遊泳的士兵潛水到他們船下,用鐵鎖固定住戰船,然後縱兵出擊。南唐戰船進退不得,因此淹死了很多人。張永德解下自己的金帶獎賞那些善於遊泳的士兵。

十月二十四(癸未),世宗將右拾遺趙守微杖責一百,發配他到沙門島。趙守微本是個村民,外貌樸野,粗讀了些書,也能寫點文章。前年他徒步到朝廷上書,世宗因為急於取士,便授他為右拾遺。聽說這事的人無不感到驚駭。到這時他的嶽父前來告狀,他的醜行這才暴露,所以世宗放逐了他。世宗喜好拔奇取俊,如有布衣平民前來上書,或官位低下的小臣上言時,他經常超次進用。兵部尚書張昭曾勸諫說:“往昔唐初的劉洎和馬周的確起自徒步上書,太宗最終提擢他們為相。後來朱樸和柳璨也因是下僚上言,昭宗重用了他們。然而太宗重用他們在前,而國家得以興隆;昭宗重用他們在後,而國家因此敗亡。士人就是如此難知。臣還是希望陛下在用人方麵保存舊法,以劉、馬為鑒;以朱、柳為戒;那就行了。”

十月二十五(甲申),世宗宣布任命內外馬步軍都軍頭袁彥為曹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任命殿前都虞候趙匡胤為定國(同州)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上表奏請渭州軍事判官趙普為節度推官。

十月二十九(戊子),右神武統軍張彥超去世。張彥超本是沙陀部落人,平時有所謂郤克之疾(卻克是春秋晉國名將,身體殘缺),時人號稱他為“跛子”。當初,他靠騎射在晉王李存勖(即後來的後唐莊宗)手下任馬直國使,莊宗入汴後,授他為神武指揮使。李嗣源(即後來的後唐明宗)曾把他當作養子。天成中年,明宗提擢他為蔚州刺史。張彥超曆來和石敬瑭(即後來的晉高祖)不和,當石敬瑭出鎮太原時,他在州城投降契丹,契丹人便任命他為雲州節度使。契丹南侵時,張彥超也率領部眾跟隨,成為鎮、魏一帶的禍患。當契丹入汴後,他升遷侍衛馬軍都校,不久契丹主又授他為晉昌軍節度使。後漢高祖入洛時,張彥超飛表輸送款誠,後漢高祖於是讓他改任保大軍節度使。乾祐初年,他奉詔回歸宮闕,隻當個奉朝請的閑職而已。郭威(即後來的後周太祖)自鄴前來平定內難時,後漢隱帝命令張彥超率領騎軍抗拒。劉子陂兵亂時,張彥超率先謁見郭威投誠。廣順中年,高祖授他為神武統軍。這年冬季,他病故在私第。世宗下製追贈他為太子太師。

要想知道後周世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