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八:後漢興亡之九:後漢隱帝即位與李濤罷相

(2020-04-06 15:19:56) 下一個

乾祐元年即公元948年正月二十七,後漢高祖劉暠(即劉知遠)在大梁萬歲殿駕崩。宰相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並在正月三十用後漢高祖的名義下詔處死了前鄴都留後杜重威父子。

二月初一(辛巳),蘇逢吉他們任命皇子左衛大將軍兼大內都點檢劉承祐為特進、檢校太尉、同平章事,進封周王。宣製完畢沒一會,蘇逢吉他們就召文武百官奔赴萬歲殿內,正式為後漢高祖發喪,宣讀大行皇帝遺製,讓周王即皇帝位,成為史上的後漢隱帝。隱帝當時年十八歲。遺製說:“周王承祐可在靈柩前即皇帝位。服紀日月,一依舊製。”當天,朝廷內外舉哀,換上喪服。當初,後漢高祖想更改年號,中書門下進擬“乾和”二字,他則改為乾祐,剛好和隱帝的禦名相符。

再說,後蜀宣徽使韓保貞和牙內指揮使龐福誠帶兵自隴州回歸時,要歸降後蜀的原後晉雄武節度使何重建一道西返。也在二月初一這天,韓保貞等人到了秦州,分兵把守諸門及交通要道,何重建於是前往後蜀。

二月初四(甲申),後漢群臣上表請求隱帝聽政,但隱帝下詔不允。群臣接著四次上表,隱帝這才答應。二月初七(丁亥),隱帝在萬歲殿門東廡下接見群臣,尊母後為皇太後。

二月初九(己醜),徐州節度使王周去世。王周是魏州人,少年時就很勇健,先後在晉王李存勖和兵馬總管李嗣源手下任職。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提拔他為裨校,他也因戰功累曆郡守。後晉天福初年,範延光在魏州反叛。王周跟從大將楊光遠攻打並降服了他。安重榮在鎮州反叛時,他又跟從杜重威討平了他,因功被授任貝州節度使。一年多後,他移鎮涇州。先前,前帥張彥澤在任上嚴苛暴虐,部民逃亡的多達五千餘戶。王周下車伊始,就改革了先前的二十多件弊端,逃亡的民眾開始回歸。晉高祖還賜詔褒揚讚美他。王周後來曆任鄧、陝二鎮。陽城戰役時王周任定州節度使。後晉大軍往來時,他為他們提供後勤供給,從無遺缺。沒多久,他升遷鎮州節度使。王周稟性寬仁,在他治下官吏和民眾都覺得便利。開運末年,杜重威投降契丹,引來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兵臨城下。契丹勸諭他投降。王周哭著說:“我深受國家重恩,不能拚死一戰,反而帶兵投降,今後哪裏還有臉麵到南邊去謁見人主與士大夫?”於是痛飲之後想自盡,但被家人攔住。不得已,他才去見遼太宗。遼太宗授他為鄧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師。後漢高祖平定天下後,讓王周移鎮徐州,加同平章事。這時他因病在徐州去世,隱帝為他取消二日朝會,追贈他為中書令。王周性格寬恕,總是順應民心。他最初在信都任刺史時,州城西的橋壞了,顛覆了百姓運送租賦的車輛。王周說:“橋梁失修,是刺史的過失。”因此賠償了百姓沉進河水裏的穀粟,並拿出私財修複了河橋。在他治下的民眾無不心悅誠服。

朝廷知道成德留後白再榮並非將帥之才,便於二月初十(庚寅)讓前建雄(晉州)留後劉在明取代他,並讓他兼任幽州馬步軍都部署,加檢校太尉。

同一天,工部尚書龍敏病故。龍敏字欲訥,是幽州永清人。他少年時就學習儒學,在鄉裏任假掾。燕帥劉守光為政無道,龍敏逃避到浮陽,剛好保義節度使戴思遠渡過黃河南下,他就跟從了戴思遠。鄉人周知裕在後梁任裨將,龍敏去投奔他。周知裕屢次向朝廷推薦他,但後梁一直沒有調用。龍敏結果多年在都邑混日子。晉王李存勖平定魏博時,龍敏得知故人馮道是晉王的霸府記室,便在河中客居,待到過年時前往太原,住在馮道家裏。河東監軍使張承業當即任命龍敏為巡官,負責監軍奏記。李存勖平定河、洛成為後唐莊宗之後,征他為司門員外郎。因為家貧,他請求出任興唐少尹。一年多後,他因母親去世丁憂離職,退居鄴下。剛好遇上趙在禮占據鄴城,因龍敏是同鄉人,便硬要讓他到府上做事。他又被亂軍逼迫,也不敢抗拒。翌年,趙在禮出鎮浮陽,龍敏重新開始服喪。喪製完畢後,朝廷任命他為戶部郎中,不久改任諫議大夫和禦史中丞。當時龍敏父親龍鹹式年已七十,龍鹹式的父親年已九十多。他供養二尊,朝夕毫無懈怠。龍鹹式因龍敏而尊貴,在秘書監位置上退休致仕。龍敏任兵部侍郎時,曾奉命出使幽州,鄉裏耆舊留他飲宴,盡歡而散。馮贇擔任北京留守時,奏請龍敏為副手。馮贇入掌樞密時,龍敏成為吏部侍郎。

龍敏不很擅長學術,然而外柔內剛,喜歡決斷大事。清泰末年,他跟從後唐末帝在懷州。當時幽州的趙德鈞父子有野心,派去攻打河東石敬瑭的晉安寨旦夕有失陷的危險。末帝無計可施,隻好征求扈從官員的意見。龍敏奏稱:“臣有一計。陛下可以派援兵跟從東丹王李讚華(即耶律倍)經由幽州直趨西樓,那時契丹主必有北顧之憂。”末帝雖然覺得有理,卻不能采用。龍敏又跟末帝的親將李懿說:“你是主上的連姻親戚。社稷如此危急,不能翹足等待。你怎能默不作聲,隻求苟全!”李懿因而解釋說,趙德鈞的幽州兵必定會攻破契丹蕃軍。龍敏說:“我是燕人,非常了解趙德鈞的為人。他不但膽小,也缺乏謀略,所長的隻是堅守城寨,加固壕塹、激勵健兒罷了!一旦見到大敵,你期望他能奮不顧身,摧堅陷陣,那是決不可能的。何況他名位震主,一心都隻為自身著想!我有個聽起來有點狂妄的計策,不知能成與否。如果能行,也是挽救晉安寨的一個辦法。”李懿請他講講看,龍敏於是說:“近來聽說禦駕前僅有五千匹戰馬,如果能在其中挑選壯馬和一千精銳,我願意和郎萬金(郎萬金當時是陳州刺史,一員勇將)二人由介休路出山,夜裏冒充敵騎,沿山進入晉安大寨。一千騎兵中,隻要半數能進入晉安,那麽大寨就安全了。張敬達等人與外界隔絕,不知朝廷援兵的遠近。如果知道大軍就在團柏穀中(當時趙德鈞的幽州兵馬駐紮那裏),即使鐵般障礙他們也能衝得出去,何況敵騎!”末帝聽說後,歎道:“龍敏的決心極為豪壯,然而太晚了。”人們也以為他吹大牛。然而他的慷慨激昂,都是類似這樣。

晉高祖即位後,龍敏以本官兼判戶部,並升遷尚書左丞。後來因父親去世他丁憂離職,服喪完畢後,又恢複本官,很快改任太常卿。開運中年,他奉命出使吳越。先前,朝臣奉命出使錢塘時,必定要對浙帥下拜。龍敏到那裏時,隻是作揖而已,因此得到有見識之人的稱道。出使回朝後,他改任工部尚書。這年即乾祐元年春,他背上長疽。得知後漢高祖晏駕,他在私第扶病起身,換上縞素為主上服喪,十天後就在家病故了,終年六十三歲。隱帝下詔追贈他為右仆射。

二月十二(壬辰),右衛大將軍王景崇的奏折抵達朝廷,說他在大散關擊潰蜀軍,俘虜和斬首三千人。當初,契丹侵犯京師,鳳翔的侯益和晉昌(長安)的趙匡讚分別受命節製岐、蒲二道。他們得知後漢高祖入洛,十分不安。朝廷決定將趙匡讚移鎮京兆,迫使侯益和趙匡讚都向後蜀求援。後蜀派何重建率軍出大散關接應他們。這時,王景崇糾合岐、雍、邠、涇四州的王師打敗了他們。

二月十三(癸巳),隱帝宣布大赦。製書說:“大赦天下,自乾祐元年二月十三日黎明以前,所有罪人,已結案或尚未結案、已發覺或尚未發覺、平常大赦不能原宥的,全都予以赦免。朝廷內外文武臣官一並予以加恩,馬步將士各賜給優厚賞給。並請各地尋訪唐、晉兩朝的宗室子孫,立為二王後。”等等。

吳越內牙指揮使何承訓曾將吳越王錢弘俶的密謀告知權臣胡進思,這時又再次請求吳越王殺了胡進思及其黨羽。吳越王厭惡他的反複無常,並且害怕因此惹禍,便於二月十五(乙未)派人拿下何承訓,殺了他。胡進思屢次請求殺了廢王錢弘倧以絕後患,但錢弘俶不肯。胡進思謊稱根據王命,秘密命令看守廢王的匡武都頭薛溫害死他。薛溫說:“我受命那天,沒聽說這事,所以不敢亂來。”胡進思於是在夜裏派他的黨徒方安等二人翻牆而入。錢弘倧關閉門戶抗拒,並大喊救命。薛溫聽到後,率眾而入,在庭院殺死了方安他們。他接著入宮告知錢弘俶,錢弘俶大驚失色,說:“我兄長今日幸存,全靠你的努力。”錢弘俶畏懼忌怕胡進思,曲意容忍他。胡進思內心也十分憂懼,沒多久,背上長了個大疽死了。錢弘倧因此獲全。

也在二月中旬,後漢隱帝下詔讓王景崇兼鳳翔巡檢使。王景崇帶兵抵達鳳翔時,侯益尚未奉詔前往京師。王景崇派禁兵守住各道大門。有人勸王景崇殺了侯益;王景崇覺得自己雖然接受先帝的密旨便宜行事,但隱帝並不知道這事,也許會懷疑他擅殺藩臣,所以猶豫未決。侯益得知後,沒向王景崇告辭就急忙帶著幾十名隨騎飛奔入朝去了。王景崇很後悔,痛罵了自己。

二月十八(戊戌),侯益到大梁入朝。隱帝派侍臣去問侯益為何要召引蜀軍前來,侯益答道:“我想招誘蜀兵來後,掩殺了他們。”隱帝對他的話忍俊不禁。

後蜀北麵行營招討安撫使張虔釗恨自己出師無功,在二月二十三(癸卯)撤回到興州時,因慚愧和忿恨而死。

二月二十六(丙午),鳳翔巡檢使王景崇派人押送他俘獲的後蜀將校和軍士四百三十八人到宮闕。隱帝下詔釋放了他們,還賜給他們衣服。同時,他任命兵部侍郎張允為吏部侍郎,工部侍郎司徒詡為禮部侍郎。次日,他任命光祿卿李式為尚書右丞,禮部侍郎邊歸讜為刑部侍郎,刑部侍郎盧價為兵部侍郎。

同時,領宋州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史弘肇因母親去世沒上朝,但沒幾天就又上朝參謁。

三月初五(甲寅),隱帝首次登禦廣政殿,群臣前來問候起居。殿中少監胡崧上言說:“請陛下嚴禁砍伐桑樹和棗樹當作柴薪,對經由城門的違法者予以捉捕。”隱帝準奏。

三月初七(丙辰),隱帝進封鄴都留守、太尉、中書令、臨清王高行周為鄴王。他還起複(中止服喪)史弘肇,並為他和北京留守、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劉崇一道加檢校太師、兼侍中。同時,前邢州節度使安叔千以太子太師退休致仕。

三月初九(戊午),隱帝任命右諫議大夫於德辰為兵部侍郎,並於兩天後為河中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李守貞加守太傅,進封魯國公;為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中書令、虢國公安審琦加守太保,進封齊國公;為兗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岐國公符彥卿加兼中書令,進封魏國公;為許州節度使兼侍衛親軍副都指揮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劉信加檢校太師。

三月十三(壬戌),隱帝任命宰臣竇貞固為山陵使,吏部侍郎段希堯為副使,太常卿張昭為禮儀使,兵部侍郎盧價為鹵簿使,禦史中丞邊蔚為儀仗使。

前鳳翔節度使兼西南麵兵馬都部署、檢校太師、兼侍中侯益非常富有。他進京後趁機大肆賄賂執政及史弘肇等人,因此大臣爭相讚譽他。三月十七(丙寅),隱帝因此任命侯益為開封尹,加兼中書令(通鑒作代行開封尹)。隱帝也為西京留守、檢校太師、平章事、莒國公李從敏,夏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李彝殷,並加兼侍中;為青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劉銖,鄆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慕容彥超,並加檢校太師。他還下詔改廣晉府為大名府,改晉昌軍為永興軍(《舊五代史》作承興軍)。

三月十九(戊辰),隱帝為靈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同平章事馮暉加兼侍中;為河陽節度使武行德、滄州節度使王景、華州節度使侯章、晉州節度使王晏,並加同平章事,照樣任檢校太尉。兩天後,他為涇州節度使史懿、潞州節度使常思、同州節度使張彥威、延州節度使高允權,並加同平章事,照樣任檢校太尉。他還將澶州節度使郭從義和邢州節度使薛懷讓自檢校太傅提為檢校太尉;並任命前奉國右廂都指揮使王饒為鄜州留後。

侯益在朝廷大講王景崇的壞話,說他專恣驕橫。王景崇得知侯益成了開封尹,知道事情已變,內心很不自安,並開始怨恨朝廷。剛好隱帝下詔派供奉官王益到鳳翔,征趙匡讚的牙兵前往宮闕。趙匡讚的軍校趙思綰等人非常害怕。王景崇趁機用話刺激。趙思綰在進京路上跟他的黨羽常彥卿說:“小太尉(指趙匡讚)已落入他們的手裏。我們這號人一旦到了京師,一定會和他一道被殺。該怎麽辦?”常彥卿說:“到時隨機應變,你不用再多說了!”

三月二十四(癸酉),王益和趙思綰他們到了長安。永興節度副使安友規和巡檢喬守溫出城迎接王益一行,並在客亭設宴接待他們。趙思綰上前跟他們說:“壕寨使已決定在城東的館舍住下。現在將士們的家屬都在城中,我想讓他們各自入城,帶上家屬到城東住宿。”安友規等人覺得可行。當時趙思綰等人都沒有鎧甲兵仗。進入西門後,有個州校坐在門旁,趙思綰馬上奪了他的劍把他殺了。他的黨徒於是大喊大叫,手持木棍,殺了十來名守門人,然後分派黨羽守衛諸門。趙思綰進入州府,打開武庫取了鎧甲兵器分給他的徒眾。安友規等人得知這事,全都逃走了。趙思綰於是占據州城,召集城中的無賴少年,得到四千餘人。於是他們修繕城池和城樓矮牆,十來天功夫,戰守的用具全都齊備。

同時,王景崇暗示鳳翔的官吏和平民上表,奏請讓王景崇負責軍府事務。朝廷為此事感到頭疼。三月二十五(甲戌),隱帝任命王景崇為邠州留後,讓他走便道立即赴任。隱帝並改任靜難(邠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王守恩為永興軍節度使,加檢校太師;改任滑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尉郭謹為邠州節度使;任命前鎮州留後兼檢校太傅白再榮為滑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改任保義(陝州)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趙暉為鳳翔節度使;任命前河中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白文珂為陝州節度使。同時,殿中監任延皓遭到北京留後劉崇指控,被朝廷流放到鄜州。

同時,虢州優伶靖邊庭殺了團練使田令方,驅掠著州民去投奔趙思綰。他們到了潼關,潼關守將帶兵出擊,他的部眾全都四處潰逃。

當初,遼太宗耶律德光北歸時,到了定州,任命義武節度副使邪律忠為節度使,改任原節度使孫方簡為大同節度使;孫方簡因此十分怨恨。他又怕到契丹入朝後會被扣留,便拖延著不肯受命,還率領他的黨徒三千人去保衛狼山故寨,扼守要害。契丹人派兵攻打,但無法攻克。沒多久,孫方簡派使者到後漢請降。隱帝恢複了他的原職,讓他防禦契丹。

耶律忠得知後漢已占領鄴都,因此經常擔心定州的漢人會鬧事變。隱帝又下詔任命成德(鎮州)留後劉在明為幽州道馬步都部署,讓他出兵奪取定州。他還沒帶兵上路,耶律忠和契丹大將麻荅等人就焚燒搶掠了定州,然後驅趕著居民棄城北去。孫方簡自狼山率領數百部眾,回來占據了定州,又奏請他弟弟孫行友為易州刺史,孫方遇為泰州刺史。每次契丹入寇,他兄弟都奔馳前來救援,所以契丹人也很怕他們。於是後晉末年失陷於契丹的河北州縣,又重新回到漢人手裏。

麻荅逃回契丹,遼太宗耶律兀欲責備他失守城池。麻荅不服,反駁說:“這都是因為朝廷征用漢官,才導致叛亂而已。”遼太宗讓人下毒鴆殺了他。

三月二十七(丙子),隱帝正式任命劉在明為成德節度使,加檢校太師,部署如故。他還將鄧州節度使劉重進、相州節度使王繼宏、安州節度使楊信,一同自檢校太傅提升為檢校太尉;為貝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傅李殷加檢校太尉;為定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尉孫方簡和府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傅折從阮,並加檢校太師。

蘇逢吉等人作為宰相,經常提遷或補任官吏。樞密使楊邠覺得這樣做浪費國用,所以經常壓抑他的奏請,蘇逢吉等人因此很不高興。

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和同平章事李濤上疏說:“如今關西紛擾,外禦才是急事。兩位樞密使都是國家的佐命功臣,官位雖貴而家中並不富裕。陛下應當將要害大鎮交給他們。樞密使的機務就在陛下眼前,容易裁決。蘇逢吉和蘇禹珪自先帝以來就一直得到信任,樞機的事務都可以交給他們。”楊邠和樞密副使郭威得知後,去謁見太後哭訴,並聲稱:“臣等跟從先帝艱難中奮起。如今天子聽取他人的讒言,想將我們拋棄到朝外。何況關西正出大事,臣等豈能忍心自取安逸,不顧社稷的安危。如果臣等的確不能勝任,那麽也乞求讓臣等留到先帝下殯山陵後再說。”太後聽了非常生氣,以此責備隱帝,說:“國家的勳舊大臣,你怎能聽信他人的讒言就驅逐他們!”隱帝說:“這都是宰相的意見。”於是歸罪宰相。李濤說:“這道奏折是臣獨自書寫的,其他宰相並未參預。”

三月二十八(丁醜),隱帝罷免了李濤的參知政事,勒令他回歸私第。先前,李濤所在的中書省裏,廚釜無故響了四次。沒多久,李濤就被罷免了。

要想知道後漢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