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八:後漢興亡之八:後漢高祖駕崩與朝廷處死杜重威

(2020-04-05 12:59:18) 下一個

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即公元947年十二月三十,吳越權臣胡進思廢黜了吳越王錢弘倧,另立他弟弟錢弘俶為主。

乾祐元年即公元948年正月初一(辛亥),後漢高祖劉知遠不接受朝賀(顯然因為長子病故)。正月初五(乙卯),他下製說:“大赦天下,改天福十三年為乾祐元年。自正月五日黎明以前,罪人除了十惡五逆之外,罪無輕重,全都予以赦免。”

後漢高祖因晉昌(長安)節度使趙匡讚和鳳翔節度使侯益與後蜀兵共同為寇,感到非常頭疼。剛好回鶻人到大梁入貢,還訴苦說他們被黨項人阻擾,請求朝廷派兵接應。後漢高祖於是下詔,派左衛大將軍王景崇和將軍齊藏珍率領數千禁軍赴援,順便讓他們對付關西的叛亂。

晉昌節度判官李恕長久在契丹燕王趙延壽的幕府任職,深得趙延壽的信賴,甚至家事也都征求他的意見;後來趙延壽讓他去輔佐兒子趙匡讚。趙匡讚打算歸降後蜀時,李恕勸諫道:“燕王入遼,哪裏是他自己願意的!如今漢家新得天下,正一心招懷藩鎮。如果趙公謝罪歸朝,必能保住富貴。一旦狼狽入蜀,照理很難萬全。俗話說‘蹄涔不容尺鯉(馬蹄踩出的小坑連一尺長的鯉魚都無法容下)’。儻若對方不能相容,趙公將後悔莫及。趙公如能聽納,我請求率先入朝,為趙公申明情理。”趙匡讚於是派李恕奉表到大梁,請求入朝。王景崇等人尚未出發,李恕就到了。後漢高祖問李恕道:“趙匡讚為何決定依附蜀國?”李恕答道:“趙匡讚覺得自己接受了胡虜的官職,父親又在胡虜的宮庭,所以擔心陛下未能明察,所以隻好歸附蜀國,以求苟免罷了。臣以為國家必定會慰問安撫,所以他派臣前來祈求陛下的哀憐。”後漢高祖說:“趙匡讚父子,本來都是我們的人,隻不過不幸陷身胡虜而已。如今趙延壽正墮入遼人的陷阱,朕怎忍心再加害趙匡讚!”當即鼓勵他到大梁入朝。

侯益也上表請求在二月四日聖壽節前來為皇帝上壽。王景崇等人臨行前,後漢高祖召他們到臥內,下達敕令給他們說:“趙匡讚和侯益的內心是怎麽想的,還不太清楚。你們到了那裏,如果對方已經到京師入朝,那麽就不用過問。如果他們還在拖延觀望,那就根據形勢便宜行事。”

正月初九(己未),後漢高祖更改禦名為劉暠。

正月十一(辛酉),他下詔說:“諸道行軍副使和兩使判官都不得奏薦官員。帶使相(平章事頭銜)的節度使允許奏薦掌書記、支使、節度推官;不帶使相的節度使允許奏薦掌書記和節度推官。防禦團練判官和軍事判官等人聽任奏薦。帶使相的節度使允許奏薦州縣官員三人;不帶使相的允許奏薦二人;防禦、團練、刺史允許奏薦一人。” 等等。

同時,他任命前威勝(鄧州)節度使燕國公馮道為守太師,進封齊國公。

正月十二(壬戌),吳越王錢弘俶將前吳越王錢弘倧搬遷到衣錦軍的私第,並派匡武都頭薛溫帶領親兵衛護,並暗中告戒他說:“如果有非同尋常的命令(即害死之類),肯定都不是我的意思。你應當以死抗拒。”

後漢高祖自從長子魏王劉承訓去世以來,因為過於悲痛,於正月十四(甲子)身體開始感到不適。

正月二十(庚午),他任命前宗正卿石光讚為太子賓客,太仆卿趙上交為秘書監。

趙匡讚沒等到李恕回來複命,就已經離開長安前往大梁。正月二十六(丙子),他入宮晉見,後漢高祖當即任命他為左驍衛將軍。

王景崇等人到了長安,得知後蜀兵馬已經進入秦川。因為兵力太少,他征發晉昌本道及趙匡讚的牙兵千餘人,共同抗拒後蜀。王景崇擔心趙匡讚的牙兵會逃亡,便想在他們臉上刻字,還稍微露了點風聲。軍校趙思綰首先請求在自己臉上刻字,作為部下的表率。王景崇很高興。齊藏珍私下跟他說:“趙思綰非常凶暴,很難控製。不如殺了他。”但王景崇不聽。趙思綰是魏州人。

後蜀將領李廷珪率軍即將抵達長安時,得知趙匡讚已經到大梁入朝,便想帶兵回歸。王景崇率軍截擊,在子午穀打敗李廷珪。後蜀大將張虔釗到了寶雞,因為諸將不能取得共識,隻好按兵不進。侯益得知李廷珪西還,便趁機關閉壁壘抗拒蜀兵。張虔釗勢單力孤,隻好帶兵連夜逃遁。王景崇率領鳳翔、隴、邠、涇、鄜、坊數州官兵追殺,在散關打敗蜀兵,俘虜了後蜀將士四百人。

正月二十七(丁醜),後漢朝廷為已故尚書左丞韓祚追贈司徒。

同一天,後漢高祖病危。樞密使楊邠忌妒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兼忠武節度使劉信,馬上讓他回藩鎮。劉信連向主上麵辭的機會都得不到,淚如雨下地離去了。後漢高祖召來宰相蘇逢吉、楊邠、侍衛馬步都指揮使史弘肇、副樞密使郭威四人,入宮接受顧命,說:“朕的氣息十分微弱,不能多說話。承祐還幼弱,後事都托付給愛卿們了。”又說:“一定要防備杜重威。”當天,他就在萬歲殿駕崩,享年五十四歲。

後漢高祖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暠,本名劉知遠,祖先本是沙陀部落人。他四代祖劉湍在他即位後被追尊為明元皇帝,廟號文祖,陵號懿陵(根據《五代會要》,劉湍是漢明帝劉莊第八子淮陽王劉昞的後裔;這顯然和劉氏祖先是沙陀人有矛盾);高祖母隴西李氏,被追諡為明貞皇後。他曾祖父劉昂被後晉朝廷追贈為太保,後漢高祖追尊他為恭僖皇帝,廟號德祖,陵號沛陵(根據《五代會要》,懿陵和沛陵其實並無陵園,隻是遙申朝拜而已);曾祖母虢國太夫人楊氏,被追諡為恭惠皇後。他祖父劉僎被後晉朝廷追贈為太傅,後漢高祖追尊他為昭獻皇帝,廟號翼祖,陵號威陵;祖母魯國太夫人李氏,被追諡為昭穆皇後。皇考(父親)劉琠,曾在晉王李克用手下任列校;後晉朝廷追贈他為太師,後漢高祖追尊他為章聖皇帝,廟號顯祖,陵號肅陵;皇妣(母親)吳國太夫人安氏,被追諡章懿皇後。安氏在唐昭宗乾寧二年(895)乙卯年二月四日在太原生下劉知遠。

劉知遠幼年時身體虛弱,不很好動,嚴肅莊重,沉默寡言。年長後,他麵帶紫色,眼白很大。劉知遠最初在晉王李克用手下的兵馬總管李嗣源麾下任職。李嗣源與後梁大軍在德勝對峙時,石敬瑭(即後來的晉高祖)在戰役中被後梁人襲擊,馬甲的連革斷了。劉知遠將自己的坐騎給石敬瑭,取來斷裂的馬革鋪上,自己跨上那馬,在石敬瑭背後保護他後退。石敬瑭既感動又為他驕傲。李嗣源即位成為明宗後,石敬瑭出任北京留守。因劉知遠先前有護援的功勞,石敬瑭便奏請他到自己的麾下,署任他為牙門都校。應順(934)初,石敬瑭出鎮常山時,明宗召他趕赴宮闕。明宗很快就死了,後唐閔帝李從厚不久也逃離京城,在路上遇到石敬瑭。兩人於是一道進入衛州,在郵舍過夜。閔帝身邊的人想謀害石敬瑭。根據《通監考異》引用《漢高祖實錄》說:當夜,閔帝埋伏兵甲,想和扈從禦駕的朝臣一道謀害石敬瑭;並裝作屏退侍從,要和石敬瑭一塊坐在庭廡,然後趁機殺他。劉知遠探知這個陰謀,於是秘密命令禦士石敢袖裏藏著把鐵鎚站立在石敬瑭身後。不久伏兵殺出。石敢很有勇力,擁著石敬瑭進入一間密室,用巨木塞住門口。石敢拚死攔住伏兵的劍鋒,結果很快就被殺了。劉知遠解下佩刀,趁著黑夜,什麽都看不清楚,抓起放在地上尚未點燃的葦炬奮擊伏兵。伏兵看不見,以為飛來的是一支支短匕首,所以紛紛逃散。劉知遠躲在一堵長牆下,聽見石敬瑭的親將李洪信跟人說:“石太尉死了。”劉知遠隔牆跟李洪信喊話說:“太尉安然無恙。”於是翻過牆出來和李洪信的士兵會合,共同護衛石敬瑭,然後殺了參與密謀的人,將閔帝交給衛州刺史王弘贄。正由於劉知遠的努力,石敬瑭才避免了一場大災難(通鑒的說法頗有出入;《實錄》很可能美華劉知遠)。

清泰元年(934),石敬瑭重新出鎮河東。清泰三年夏,後唐末帝李從珂讓他移鎮汶陽(鄆州)。劉知遠勸石敬瑭起兵抗拒,並參與密謀。石敬瑭舉義時,節度使府內外對他都非常依賴。石敬瑭還任命他為北京(太原)馬步軍都指揮使。後來契丹主遼太宗耶律德光率領全軍來救援,在晉陽城下擊潰了後唐主帥張敬達的部眾。當時有降卒千餘人,石敬瑭打算將他們安置為自己的親衛,但劉知遠把他們全都殺了。石敬瑭即位成為晉高祖後,加劉知遠為檢校司空,讓他出任侍衛馬步都指揮使,代理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很快晉高祖又改任他為陝州節度使,出任侍衛親軍馬步都虞候。晉高祖到洛陽登基,遼太宗送他到上黨時,指著劉知遠跟晉高祖說:“這位都軍十分勇猛,除非有什麽大事,不能輕易拋棄他。”晉高祖入洛後,讓劉知遠負責京師的巡警。結果都邑肅然,沒人膽敢違犯法令。

天福二年(937)夏四月,晉高祖加他為檢校太保,並於八月改任他為許州節度使,照樣負責禁軍。天福三年夏四月,晉高祖又加他為檢校太傅。冬十月,他任命劉知遠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並在十一月讓他移鎮宋州,加檢校太尉。十二月,晉高祖又加他為同平章事。當時劉知遠和杜重威的加恩是在同一道製書。劉知遠覺得自己有佐命大功,而杜重威隻不過是個外戚,並無大功,因此以和他同製為恥而憤然不樂,懇切推讓,四次上表不肯接受,並杜門不出好幾天。晉高祖非常憤怒,召宰相趙瑩等人商議要罷免他的兵權,聽任他回歸私第。趙瑩等人覺得不行,晉高祖於是派端明殿學士和凝到他的府第宣旨勸諭,劉知遠這才受命。天福五年三月,他改任鄴都留守兼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同年九月,他奉詔趕赴宮闕,晉高祖還臨幸他的府第。天福六年七月,晉高祖改任他為北京留守兼河東節度使。天福七年正月,晉高祖為他加侍中。當時天下大鬧蝗災,而蝗蟲偏偏沒飛進河東地界。那年六月,晉高祖在鄴宮駕崩,少帝石重貴即位,加劉知遠為檢校太師,並於天福八年三月,進位他為中書令。

開運元年(944)正月,契丹南下,遼太宗率領大軍直抵澶州(今河南濮陽),並派蕃將偉王帶兵進入雁門。朝廷任命劉知遠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劉知遠在忻口擊潰偉王的契丹兵。很快他又奉詔起兵前往土門。大軍到了樂平時,剛好契丹兵撤退,因此他率軍退回。同年三月,少帝封他為太原王,並於七月讓他兼任北麵行營都統。開運二年四月,少帝封他為北平王。開運三年五月,朝廷加他為守太尉。那月,劉知遠殺了吐穀渾首領白承福等五族共四百人,讓吐穀渾別部王義宗統領吐穀渾殘餘部眾。同年九月,契丹犯塞,劉知遠親自率領牙兵到朔州南陽武穀擊潰了他們。十一月,遼太宗率領蕃漢大軍由易、定二州直抵鎮州,後晉主帥杜重威等駐軍在中渡橋抵禦。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等人帶領全軍投降契丹。十七日,相州節度使張彥澤接受契丹的命令,攻陷京城,然後將少帝遷移到開封府。劉知遠得知後大為驚駭,分兵把守邊境,以備寇患。

翌年即天福十二年春正月初一(丁亥),遼太宗進入東京大梁,並於二月初一(丁巳)下製改晉國為大遼國,大赦天下,稱會同十年。那月,劉知遠派牙將王峻奉表去見遼太宗,遼太宗賜詔褒美,還稱劉知遠為兒子,又賜給他一根表示殊榮的木枴。王峻回到太原後,劉知遠才知道契丹政治混亂,於是有了建國的打算。同時,秦州節度使何重建歸附後蜀。二月十二(戊辰),河東行軍司馬張彥威與文武將吏等,覺得中原無主,而劉知遠的威望日益興隆,又是人心所向,便上箋勸進,但劉知遠謙讓不允。此後群官三次上箋,諸軍將吏和道士僧侶及父老鄉親,也都相繼請求,劉知遠這才應允。二月十五(辛未),劉知遠在太原宮受冊,即皇帝位,成為後漢高祖。他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根據《五代史補》,劉知遠曾在晉高祖石敬瑭麾下任職,而他兩人都因太原而有了天下。先前,豫章有個叫上藍的和尚,精於術數,自後唐末年就寫了讖文說:“石榴花發石榴開。”輿論認為“石榴(石劉)”即後晉和後漢的稱謂。“石榴”也意味著這兩個朝代享祚都不超過二世。

《舊五代史》的史臣評價後漢高祖說 :在昔皇天降禍,諸夏無君。漢高祖肇起並、汾,遄臨汴、洛,乘虛而取神器,因亂而有帝圖,雖曰人謀,諒由天啟。然帝昔蒞戎藩,素虧物望,洎登宸極,未厭人心,徒矜拯溺之功,莫契來蘇之望。良以急於止殺,不暇崇仁。燕薊降師,既連營而受戮;鄴台叛帥,因閉壘以偷生。蓋撫禦以乖方,俾征伐之不息。及回鑾輅,尋墮烏號,故雖有應運之名,而未睹為君之德也。 大意是:先前皇天降禍,中原無君。後漢高祖在並州和汾水一帶起兵,進逼汴州和洛陽;趁虛奪取皇位神器,因亂而有帝王寶座。雖說是人謀,其實也是天命。然而後漢高祖昔日位居藩鎮,曆來缺乏名望。自從登基以來,也尚未得到人心。他光矜持自己拯救民眾的功勞,卻不能滿足百姓複蘇的希望。這也是因為急於停止征戰,所以無暇尊崇仁義。幽州的降卒被他大批屠殺,而鄴都的叛帥卻得以苟且偷生。因為他撫禦無方,導致征戰不息。當他回鑾京師時,很快又留下烏號而乘龍仙逝(傳說黃帝死時乘龍仙逝,下麵的小臣也想跟去,結果將他的烏號弓給拉了墮入在地;所以墮烏號意味帝王仙逝)。所以他雖有應運而生的名義,人們卻沒來得及見到他為君的仁德。

後漢高祖死後,蘇逢吉等人秘不發喪。正月三十(庚辰),他們用皇帝的名義下詔稱:“杜重威父子利用朕的小病,誹謗議論,動搖軍心。現將他連同兒子杜弘璋、杜弘璉、杜弘璨全都處斬。晉公主(他妻子)及其內外親族,一律不予追問。”朝廷還將杜重威的屍體在集市剁碎,市民爭著吃他的肉,官吏也無法禁止。須臾功夫杜重威的屍體全被吃光了。

杜重威的祖先是朔州人,近世才搬家到太原。他祖父杜興曾任振武牙將;父親杜堆金在晉王李克用手下為先鋒使。杜重威少年時在後唐明宗手下任職,自護聖軍校出任防州刺史。他的妻子即晉高祖石敬瑭的妹妹,她經累封成為宋國大長公主。天福初年,晉高祖讓杜重威掌管禁軍,遙授他為舒州刺史。天福二年(937),張從賓作亂,占據汜水,晉高祖派杜重威與候益率軍打敗了他,杜重威因功出任潞州節度使。他接著和楊光遠一道在鄴都降服範延光,為此改任許州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軍副指揮使,很快又加同平章事。沒多久,他移鎮鄆州,並升遷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當鎮州節度使安重榮反叛時,宰相馮道和李崧屢次推薦,說杜重威很有才能,於是晉高祖任命他為都指揮使兼隨駕禦營使,而不是劉知遠。朝廷命令杜重威出兵抵禦鎮州兵馬,杜重威率軍在宗城打敗安重榮。安重榮逃奔常山,杜重威接著又攻拔了常山城,砍下安重榮的首級獻到宮闕下。晉高祖於是授他為成德軍節度使。杜重威將安重榮的家產及常山官府的財物,全都歸於自己,晉高祖明明知道這事,也不追問。赴任後,杜重威又對轄區百姓橫征暴斂,稅外加賦,境內吃盡了他的苦頭。

後晉少帝即位後,與契丹斷絕友好。遼太宗於是連年伐晉,杜重威隻是閉壁自守。鎮州屬下城邑相繼失陷,全境生靈塗炭。杜重威位居方麵大員,卻從未派出一兵一騎去救援城邑。經常隻有幾十名契丹騎兵,驅趕著成千上萬的漢人經過鎮州城下,如入無人之境。杜重威隻是登上城牆觀看,毫無出兵相救的意思。開運元年(944)秋,少帝加他為北麵行營招討使。開運二年,他率領大軍南下新州、滿城、遂城。遼太宗自古北口回軍,追蹤王師。杜重威等人狼狽退卻,到了陽城時,被契丹軍圍困。剛好遇上大風狂猛,軍心憤激,大將符彥卿和張彥澤等人率軍四出,敵眾大為潰敗。諸將想要追殺敵兵,杜重威說:“遇到賊寇,保住性命就算幸運了,還希望得到他們的孩子不成(通鑒說,他說還想搜索他們的衣囊不成)!”於是收軍飛奔退歸常山。先前,杜重威在州內搜括借貸百姓的金錢布帛,官吏和平民都吃盡了他的苦頭,人心普遍怨恨他。加上境內凋弊,十室九空;杜重威因次不想留在鎮州,接連上表請求歸朝,沒等到朝廷答複就當即上路。朝廷因鎮州是邊塞重鎮,主帥擅離職守,所以擔心一旦契丹大舉入侵,國家將失去防禦。然而對他也無可奈何,當即派馬全節代替他,並很快改任杜重威為鄴都留守。後來鎮州軍糧跟不上,少帝派殿中監王欽祚到本州和市(議價)購買糧食。他發現杜重威私第裏藏有十多萬斛穀粟,便登記在冊後奏聞。朝廷給他數萬匹絲絹,補償他穀粟的價值。杜重威還勃然大怒,說道:“我並非反逆,朝廷怎能籍沒我的家產!”開運三年冬,少帝下詔派杜重威與李守貞等人率軍經略瀛、鄚二州。王師到了瀛州城下,後晉騎將梁漢璋與契丹交戰,不幸戰死。杜重威當即回軍,駐紮在武強。他得知遼太宗率軍南下,便往西直趨鎮州。到了中渡橋,他與契丹大軍隔著滹沱河紮營。十二月八日,後晉將領宋彥筠和王清等人率領數千部眾渡過滹沱河,在北岸布陣。因為敵眾我寡,杜重威見死不救,結果王清他們被敵兵打敗。當時契丹遊軍已到了欒城,官軍和外部的聯係被隔絕,因而軍心不穩。杜重威暗中派人前往契丹的敵帳,安排心腹。遼太宗非常高興,許諾他成為中原的皇帝。杜重威平庸暗弱,也深信不疑。一天,他在主帳內埋伏了甲兵,召諸將前來會商,告訴他們打算降敵的意思。諸將雖然全都愕然。但因主將叛變,大家也都俯首聽命,於是在投降表章上連署姓名。杜重威然後命令中門使高勳奉表前往契丹主帳。後晉將士解除兵甲時,放聲慟哭。當天,在降軍的帳營上出現大霧。契丹給杜重威披上帝王的赭袍出示給諸軍,很快又加他為守太傅,照樣擔任鄴都留守。遼太宗繼續南下時,命令杜重威帶領後晉降軍跟從。到了東京,他讓後晉降軍駐紮在陳橋。將士饑寒交迫,難以忍受痛苦。杜重威每次上街,都被市民破口大罵,他也隻能低頭而已。契丹下令搜括科率(額外征稅)京城百姓的金錢布帛,不分將相或官府民間,全都一樣。杜重威和李守貞各自被迫上交一萬緡錢。他向遼太宗抱怨說:“臣等帶領十萬漢軍投降了皇帝,還免不了配借(攤派),臣內心有所不甘。”遼太宗笑著免了對他的科率。不久群盜砍斷澶州的浮橋,遼太宗因此讓杜重威回到藩鎮去維持治安。翌年三月,遼太宗北去。他到了相州城下,杜重威和妻子石氏到牙帳去進貢後才離去。

後漢高祖到了宮闕後不久,改任杜重威為宋州節度使,加守太尉。杜重威怕了,便關閉鄴都城門抗拒朝命。後漢高祖下詔派高行周率軍攻討。杜重威派兒子杜弘遂等人到鎮州向契丹主帥麻荅(即滿達勒)請求救援,讓杜弘遂當人質。麻荅於是派蕃將楊兗赴援。但沒多久,鎮州漢軍便起來造反,驅逐了麻荅。楊兗到洺州時得知此事,隻好撤回。十月,後漢高祖親征,禦駕到了鄴城之下。他派給事中陳觀等人奉詔入城,許諾杜重威說,一旦歸命,將繼續重用他,但杜重威不肯接納。幾天後,後漢高祖親自督領諸軍攻城,但沒有攻克,王師死傷了萬餘人。後漢高祖隻好聽取高從周的建議,在城下駐軍了幾十天。城中糧盡,隻能屑麹餅給軍士吃,官吏和平民紛紛翻牆出降,個個都餓得麵無人色。這時,杜重威派牙將來到行宮請降,接著又讓節度判官王敏奉表請罪。後漢高祖賜優詔敦勉他,依然保留原來的許諾。杜重威當即讓兒子杜弘遂和妻子石氏出城迎候後漢高祖,自己繼踵出降,並身穿素服待罪。後漢高祖讓他恢複衣冠,召見了他,當天就下製授他為檢校太師、守太傅、兼中書令。鄴城士人和庶民這時已餓死了十之六七。先前,契丹派幽州指揮使張璉率領部下二千餘人守衛鄴都。當時燕軍也有一千五百人在京師。後漢高祖到宮闕時,有人誣告燕軍謀反,後漢高祖因此派人將他們全都殺死在繁台之下。大家都為他們喊冤。有少數幸存的逃到鄴都,將這事詳細告知張璉,所以張璉等人害怕重蹈覆轍,便和杜重威一道固守城池,毫無背叛的念頭。後漢高祖也後悔先前的過失,累次下令宣諭,許以不死。張璉等人在城上揚言說:“繁台的大屠殺,燕軍將士有何罪過?既然沒有生的希望,我們隻能拚死守城。”張璉的部隊在被圍困期間,杜重威對他們十分照顧,盡力姑息他們。燕軍驕悍,經常欺淩官吏和平民,還公然搶奪人家的子女和金帛。當杜重威請求歸命時,張璉等人要求朝廷發誓。後漢高祖於是下詔,允許張璉等人回歸本土。當出降時,後漢人卻將張璉等幾十名將領全都殺了,隻把什長以下的士兵放歸幽州。燕兵即將出境時,大肆搶掠後才離去。後漢高祖派三司使王章和樞密副使郭威,去收捕杜重威的部下將吏,把他們都殺了,並籍沒他們的財產,連同杜重威的私財,然後分給將士。

杜重威後來的下場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他的兒子杜弘璉官至陳州刺史。杜重威有個奴仆叫黨進,為人淳樸謹慎。年齡大了,杜重威還讓他跟其他的婢妾一道侍奉他。杜重威敗後,後周太祖郭威得到了黨進,並任命他為鐵騎都虞候。杜重威的後代後來饑寒交迫,黨進常拿出自己的俸祿支持他們。不少士大夫自愧不如。這是後話。

要想知道後漢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