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九:郭威建周之十三:司天監趙延乂病故與湖南王逵殺害劉言

(2020-04-30 20:48:08) 下一個

廣順三年即公元953年秋七月初一(戊寅),後周徐州上言,說那裏的豐縣村民在井中發現一條龍,馬上就大雨瓢潑,衝壞和淹沒了城邑。

七月初六(癸未),後周太子賓客馬裔孫去世。馬裔孫字慶先,是棣州商河人。後唐末帝即位時,起用他為翰林學士、戶部郎中、兼知製誥,還賜給他金紫官服。未滿一年,末帝改任他為中書舍人兼禮部侍郎,也都帶內職(即翰林)。他很快便官拜中書侍郎平章事。馬裔孫為人純樸儒雅,然而生性較遲緩,不太轉環。他因太快登上相位,所以對朝廷舊事都不太熟悉。當初,馮道卸任同州,入朝官拜司空。按照唐朝慣例,沒有職事的大臣不拜三公。當時朝廷對馮道的任命很草率。製命出來後,有人說:“三公是正宰相,理應參知大政。”有人又說他理應受冊。眾口紛紜。太常卿盧文紀又想在祭祀時讓馮道掃除太廟,馮道得知後說:“司空掃除太廟,也是職責範圍,我也沒什麽好害怕的。”後來知道這不符合禮製也就作罷。劉昫任仆射時,因他性格剛烈,被群臣嫉恨;大家於是支持讓右常侍孔昭序評論行香的順序。於是孔昭序進言說:“常侍是侍從的大臣,行立理應在仆射之前。”奏疏上呈後,末帝交給禦史台確定。同光以來,李琪和盧質相繼擔任仆射,盧質性格輕率超脫,不能保持師長的大體,所以孔昭序這麽說。馬裔孫因群臣不喜歡劉昫和馮道,便想稍稍壓抑他們,因此要求台司必須檢核常例。台司官吏便說:“這事沒有先例。但根據南北班位,常侍理應在前。”很快就遇到國家忌日,但官次排列未定。馬裔孫於是根據台司的報告說:“既然已有援據(援引依據),那就足可遵行。請各示本官。”劉昫非常憤怒,揮袖而退。此後馬裔孫每天都要求台司製定常規。秘書監崔居儉跟南宮同列說:“如果聽從孔昭序的話,等於是朝廷的人都不懂得道理。仆射是群臣的師長,即使中丞大夫站在班次也得對仆射修敬。常侍班次在南宮六卿之下,更何況仆射。以前即使資曆很深的騎省官員(即散騎常侍),看到南宮二侍郎(即門下和中書侍郎)猶如仰望霄漢。這幫癡人的舉止,實在太讓人笑話了!”大家聽到崔居儉的話後,議論才稍稍平息。文士因此哂笑馬裔孫的決定裏有“援據”二字,其實卻毫無根據。中書省百職,馬裔孫曆來很不熟悉,因此無法判決,隻是署名而已。他又很少接見賓客,所以當時人們叫他作“三不開”,即口不開、印不開、門不開。當石敬瑭(即後來的晉高祖)在太原起兵,後唐末帝巡幸懷州時,馬裔孫在洛陽留守。沒多久,幽州的趙德鈞父子有野心,官軍討伐太原的營寨陷入危急,君臣無計可施。不久馬裔孫自洛陽來朝,群臣議論道:“馬相此次前來,必有扭轉安危的良策。”到了後,他隻是進獻綾三百匹,卻沒有任何良策好獻。晉高祖即位後,將他廢歸田裏。

馬裔孫喜好名氣,仰慕韓愈的為人,尤其不在乎佛教。但當他廢居裏巷時,常追感後唐末帝對他的厚遇,便到長壽僧舍閱讀佛書,希望死後能報答末帝的知己。一年多後,在研究佛經黃卷中,他見到《華嚴》和《楞嚴》的詞理豐富,因此特別欣賞,並開始抄錄,相形於歌詠,稱之為《法喜集》。他又纂寫諸經要言,寫成一部《佛國記》,總共數千言。有人嘲笑他說:“馬公生平以傅奕和韓愈為高識,為何先前倨傲而後來謙恭?到底是佛討好馬公呢?還是馬公討好佛?”馬裔孫笑著答道:“還是佛討好我多些。”李崧在後晉拜相時,啟用李專美為讚善大夫,讓馬裔孫作為賓客退休致仕。不久李專美轉任少卿,馬裔孫也成為太子詹事。後晉和後漢的公卿都覺得馬裔孫喜歡寫文章,都欣然待他。後周太祖即位後,就地加他為檢校禮部尚書和太子賓客,分司在洛陽。他總是閉關修養,隻是從事謳吟著述。他嗜好八分書(隸書的一種);在書寫酬答的書信時,他必定要用親劄炫耀自己的墨跡。馬裔孫去世前不久,曾看到一條白虺(傳說中的毒蛇)爬在庭院裏的一棵槐樹上。要將它趕走時那白虺又不見了。馬裔孫從賦鵬(估計指李白的大鵬賦)中得到靈感,寫了《槐蟲賦》以表明心誌。這年秋七月他在洛陽病故,後周太祖下詔追贈他為太子少傅,並取消視朝一日。

馬裔孫當初任河中從事,因事入朝,在一間邏店過夜。那地方有個邏神祠,他在夜裏夢見神仙召他前往,待他以優禮,還親手授他一大一小兩支筆。醒來後他感到非常奇異。當他成為翰林學士時,馬裔孫覺得當時得到鴻筆就是預兆。很快他又兼知貢舉,便私自跟人說:“這都是那二筆的回應。”當到中書省辦事時,堂吏奉上兩支筆;他熟視了良久,發現那筆的大小和當年做夢時看到的一模一樣。他死後十來天,有個叫靈語的侍婢,說話的聲音和氣度突然變得和馬裔孫一樣,處理家事也都很有倫理。當時人們都感到奇異。

七月初七(甲申),鄴都留守王殷上奏請求入朝覲見,總共上了三次表章。後周太祖郭威隻好答允。但他懷疑王殷並非誠心,剛好北邊又上奏提到契丹的事機,太祖便又派使者去勸止他不用前來。

七月初九(丙戌),後周太祖讓左金吾上將軍安審信作為太子太師退休致仕。次日,他任命右金吾上將軍張從恩為左金吾上將軍,前鄧州節度使張彥成為右金吾上將軍。七月十二(己醜),他任命虎捷左廂都指揮使兼永州防禦使韓通為陝州留後。

七月十三(庚寅),太府卿兼判司天監趙延乂去世。趙延乂字子英,是秦州人。他曾祖父趙省躬因精通術數成為通州司馬,後來遇到戰亂到西蜀避難;他祖父趙師古曾任黔中經略判官;父親趙溫珪曾任西蜀司天監。趙溫珪長於袁、許(隋唐的袁天罡和秦漢的許負)的術數,也精通推步(推算曆法)。前蜀王建時,他深蒙寵待;然而王建向他了解事情的得失時,稍有點差錯,就立即責讓他。因此他臨終時跟兒子說:“術數雖是家世的行業,然而我仕蜀以來,幾乎因為術數而死。你們如果能靠其他途徑出頭,也是個好辦法。”趙延乂年輕時以家傳術法仕蜀,因為門蔭成為奉禮部翰林待詔。前蜀滅亡後他來到洛陽,時年三十歲。天成中年,他得到在前蜀的舊職。趙延乂世代都是星官,加上精通三式(黃老道家模擬大道運行的工具),尤其長於袁、許的鑒人之術。清泰中年,他曾和樞密直學士呂琦一同在內廷過夜,呂琦趁機私下秘密問他後唐的皇運。趙延乂說:“來年是厄會之期(即眾災會合),過了那再談論這事。”呂琦追問不已,趙延乂隻好說道:“保衛邦國在於刑政,保衛皇祚在於福德。就刑政而言則術士不敢多說;然而觀察執政諸公,罕有才能卓絕和很有福德的。下官這麽說確實有過於憂慮朝政的僣越。”那年,他兼任衛尉少卿。後晉天福中年,他取代馬重績為司天監。契丹進入京師後,他跟隨他們前往鎮州。當時契丹的麻荅(即滿達勒,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堂弟)為帥。當後漢高祖平定兩京後,控鶴都將李筠與諸校密謀劫掠鎮州武庫的兵器,然後驅逐契丹人。他們猶豫未決,便去征求趙延乂的意見,而他利用術數表示讚成。契丹人離去後,他回歸京師,官秩如舊。廣順初年,後周太祖加他為檢校司徒,本官如故。太祖還多次召他去應對。根據《歐陽史》,太祖自魏州帶兵進入京師,召趙延乂問道:“漢祚如此短促,是天數嗎?”趙延乂說:“帝王安撫天下,靠的是仁德和恩澤,而漢法過於嚴酷,刑法枉濫,天下人無不喊冤。這才是它滅亡的原因。”當時太祖正派人帶兵包圍蘇逢吉和劉銖的宅第,想要將他們滅族;聽到趙延乂的話後感到悚然,因此寬宥了他們的家族。趙延乂善於交遊,通達機變,兼有術數,人們都很喜歡他。廣順二年(952),太祖授他為太府卿,兼判司天監事。那年夏初,火星入犯靈台(即太微垣)。趙延乂自稱說這是星官所忌,又說自家會遭災。沒多久果然他兒子死了,很快妻子也去世,接著他自己也患病。故人前來探視,他舉手說:“多謝諸位親人,死災無非逃避。”很快就病故了,終年五十八歲。朝廷追贈他為光祿卿。

七月十四(辛卯),後周太祖任命前西京副留守盧價為太子賓客。七月十八(乙未),他任命禦史中丞邊光範為禮部侍郎,刑部侍郎張煦為禦史中丞,尚書禮部侍郎徐台符為刑部侍郎,照兼翰林學士承旨兼。

次日,退休的太子太師致仕安審信去世。安審信字行光,是後漢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的堂兄。他父親安金祐世代都是沙陀部的偏裨,名聞邊塞。安審信善於騎射。他叔父安金全在後唐天成初年曾任振武節度使,補為牙將。很快他兄長安審通成為滄州節度使,起用安審信為衙內都虞候。安審信接著曆任同、陝、許三州馬步軍都指揮使。石敬瑭(即後來的晉高祖)在太原起兵時,後唐末帝命令張敬達帶兵攻打,而安審信率先帶領部下兵馬逃入並州,歸附石敬瑭。石敬瑭因他是故人,得到他非常高興。安審信的妻子和兩個兒子都在京師,全被末帝殺了;末帝隻是寬免了他的老母而已。契丹人降服了後唐官軍的晉安寨後,石敬瑭任命安審信為汾州刺史兼檢校太保,出任馬步軍副部署。晉高祖入洛即位時,授安審信為河中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安審信生性反複無常,十分猜疑忌妒。他在蒲中時,每次朝廷派人前來告諭時,隻要使者的隨從稍微多些,他總要暗中嚴加防備,以防止他們對付自己。很快他又曆任許、兗節度使,每到一處總以聚斂財富為己務,當地百姓都吃盡了他的苦頭。當朝廷計劃大舉北伐時,讓各地藩侯都成為將帥,安審信也成為馬步軍右廂都排陣使,很快又改任華州節度使。後漢初年,他移鎮同州,不久入朝成為左衛上將軍。後周初年,他轉任右金吾上將軍。這年夏四月,後周太祖登禦乾元殿舉行大典。安審信因為沒入朝站立班位,結果被禦史彈劾,但太祖下詔赦免了他。當時安審信久病,神情恍惚,聽說台司彈劾他,居然揚言說:“入朝偶爾晚些,也不是什麽大過,那裏用得著彈劾!我最終將進奉二萬緡錢,將這些隻會乞討的兒輩全都趕出朝廷。”沒多久,他因病請退。太祖授他為太子太師,讓他退休致仕。同年秋他病故,終年六十歲。朝廷追贈他為侍中,諡號成穆。

七月二十(丁酉),後周太祖下詔說:“京兆、鳳翔府、同、華、邠、延、鄜、耀等州所管轄的州縣軍鎮,近來因唐末藩鎮不同的習俗,雖然經過了不少歲月,也得不到改革。政策不一,何以教民?婚嫁和田產的紛爭訴訟,征收賦稅和征用徭役,理應是縣令僚佐的職責。擒拿奸人和捕捉盜匪、庇護轄區的民眾,理應是軍鎮警察的職責。今後將吏必須各守職分,振作精神履行職責。如果疏忽自己的職責,則必須受到處罰。州府不得派監征軍將到屬縣。”

七月二十一(戊戌),衛尉少卿李溫美被貶為房州司戶參軍。李溫美在奉使祭海時,取便道回他在壽光縣的老家,結果被縣吏馮勳上告,所以朝廷罷黜了他。供奉官武懷讚因為貪汙購買馬匹的錢而被處以斬首棄市。七月二十五(壬寅),後周太祖任命鴻臚少卿趙修己為司天監。

八月初二(己酉),後周太祖臨幸南莊。八月初九(丙辰),他將內衣庫使齊藏珍除名,發配沙門島。齊藏珍奉詔去修繕河堤,但不但不到工程所在地部署辦事,卻私自到附近縣衙留宿。當人們向他報告堤防危急時,他安寢不動,結果導致黃河決堤,所以才被貶斥。

這期間,南唐大旱,井水和泉水全都幹涸,淮水淺到可以涉水過河。饑民渡過淮水北上逃荒的相繼不斷。後周濠、壽二州發兵阻攔他們,但災民和官兵搏鬥,照樣北逃。後周太祖得知後說:“他們一樣也是朕的臣民,讓他們過淮河來買米。”南唐人於是開始修築倉庫,從北方購買了很多糧食供給軍隊。八月十二(己未),後周太祖下詔,隻允許南唐百姓帶著牲畜前來買米,用船隻和車輛前來運載的則不許。

八月十三(庚申),邢州節度使劉詞移鎮河陽。次日,後周太祖任命龍捷左廂都指揮使兼閬州防禦使田景鹹為邢州留後。八月二十(丁卯),黃河在河陰決堤,京師也一直下雨不止。朝廷因此賜給諸軍將士不同數量的柴薪和飼草。

八月二十六(癸酉),後周太祖任命翰林學士兼戶部侍郎王溥為端明殿學士。

次日,潭州王逵的奏折抵達朝廷。他奏稱說:“朗州劉言與淮賊通連勾結,派指揮使鄭珓率領所部兵士,想要兼並本道。鄭珓為軍眾劫持,逃回武陵。劉言陰謀以朗州投降唐人,又打算進攻潭州。他的部眾不從,因此將他廢黜幽禁。臣已到朗州安撫了那裏的軍府。”王逵還請求將節度使府治遷移到潭州。當天,後周太祖派通事舍人翟光裔前往湖南宣撫,並答應王逵的所請,下詔勒令劉言回歸私第,委托王逵得便安置他。王逵回到長沙時,讓代行潭州事務的周行逢負責朗州事務,又派親信潘叔嗣到朗州殺了劉言。

劉言本是朗州的牙將。起初,馬氏舉族被南唐俘虜,朗州無帥,大眾於是推舉列校馬光惠為武平軍留後。馬光惠署任劉言為副使。後來馬光惠荒淫僣侈,軍心不服,將士於後周廣順二年(952)秋起來廢黜了他,推舉劉言代替馬光惠為留後。劉言接任後,往北派使者奉表給後周太祖,也往東向南唐主李璟表示款誠,並請求被正授節度使的旄鉞,但李璟不肯。當時南唐大將邊鎬占據湖南,暗中派人帶著金銀布帛去說誘武陵谿洞的各個蠻人部落,想和他們合勢進攻朗州。剛好李璟下詔征劉言趕赴金陵。劉言怕被扣留,因此不從詔命,並在那年冬十月三日,與節度副使王逵、行軍司馬何敬真、都指揮使周行逢等人共同率領舟師襲擊潭州(長沙)。十月九日,他們攻拔益陽寨,殺了淮軍數千人。十月十三日,他們抵達潭州城下。當晚,邊鎬帶領部眾棄城東走,王逵和何敬真於是占據了該城。劉言接著派牙將張崇嗣奉表給後周太祖,並說潭州在兵戈之後,已被焚毀殆盡,請求將節度使府遷移到朗州。後周太祖答允,並下詔將朗州升格為大都督府,在潭州之上。

這年春正月,後周太祖下製任命劉言為檢校太師、同平章事、朗州大都督,武平軍節度使,管轄武安和靜江等軍事;又任命王逵為武安軍節度使,何敬真為靜江軍節度使,同為檢校太尉;任命周行逢領集州刺史兼武安軍節度行軍司馬。劉言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這月,後周各地州郡紛紛奏稱,說他們那裏陰雨連綿,淹沒田稼,還損壞了城郭廬舍。

九月初二(己卯),後周太子少保盧損去世。盧損的祖先是範陽人,近世遷居到嶺南。他父親盧穎遠離家鄉,在京師當官。盧損少年時就習文,在後梁開平初年進士及第,隻是性格剛介,以高情遠致自詡。他與任讚、劉昌素、薛鈞、高總同年及第,但他們互相看不起而對罵,所以時人稱那年的進士榜為“相罵榜”。當任讚和劉昌素位居要害部門時,因盧損不想和他們同流,所以關係不好。當時左丞李琪曆來看不起劉昌素的為人,反而經常善待盧損。李琪有個妹妹眼睛不好,長年嫁不出去,便將她許配給盧損。盧損仰慕李琪的名聲而接納了她。當李琪成為輔相時,極力提拔了盧損。後梁貞明中年,盧損經累遷官至右司員外郎。後唐天成初年,他由兵部郎中兼史館修撰轉為諫議大夫。盧損屢次上書言事,但因詞理淺陋,不被名流接受。清泰中年,盧文紀為相,暗中和盧損一道參議時政。當初,長興中年,李從珂(即後來的後唐末帝)鎮守河中。盧損曾擔任加恩使副出使河中。當末帝即位後,起用盧損為禦史中丞。拜任那天,盧損指責以前的憲司(即禦史)不能振舉綱領,導致風俗頹壞,並大肆逐條上奏,其中有“平明放鑰,日出守端”的話,結果遭到士人的嗤笑鄙夷。不久,他錯誤理解赦書,錯放了罪人,因此被免職。後晉天福中年,他重新出任右散騎常侍,後轉秘書監。朝廷對他大失所望,他當即上章辭位。晉高祖於是授他為戶部尚書,讓他在該位置退休致仕,退居潁川。當時少保李鏻年將八十,還善於負氣導引。盧損因李鏻如此高齡,又有道術,所以非常羨慕。他覺得潁川靠近城市,便遷居到陽翟,在那裏割草種藥,身穿山野衣服,逍遙於林圃之間;出則柴車鶴氅,自稱具茨山人。晚年他與同輩五六人,在大隗山中疏通泉水,開鑿土坯,作為隱居住所,發誓不複出山。許久之後,他齒發不衰,似有所得。這年秋季他病故,時年八十多歲。朝廷追贈他為太子少傅。

後周太祖自入秋以來得了風痹疾,影響他的飲食和行走。術士說他應當散財禳災。後周太祖因此想祭祀南郊,又覺得自後梁以來,郊祀常在洛陽,所以猶豫不決。執政大臣說:“天子所在的都城都可以祭祀百神,何必一定要到洛陽!”於是,朝廷開始在大梁修築圜丘和社稷壇,並修建太廟。九月十六(癸巳),後周太祖派宰相馮道到洛陽去接來太廟和社稷的神主牌位。

九月二十(丁酉),深州上言說:“樂壽縣兵馬都監杜延熙被衛戍士兵所害。”先前,齊州保寧郡士兵駐紮在樂壽。當契丹入寇樂壽時,右保寧都頭劉彥章(通鑒作劉漢章)等人殺了杜延熙作亂,陰謀響應契丹。鄭州開道指揮使張萬友也駐紮在樂壽,然而不和劉彥章他們同流合汙。朝廷得知此事後,緊急派遣供奉官馬諤去了解此事。馬諤於是和張萬友出兵生擒了劉彥章等十三人,將他們處斬,其餘亂兵逃奔齊州。

這月天氣經常陰晦,有些樹木重新萌芽。同時,東自青、徐,南至安、複,西至丹、慈,北至貝、鎮,全國各地都發大水。

也在這月,南漢主劉晟封他兒子劉繼興為衛王,劉璿興為桂王,劉慶興為荊王,劉保興為禎王,劉崇興為梅王。南漢還宣布大赦。

要想知道五代十國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