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八:後漢興亡之十二:前相李崧冤死與反叛三鎮失去外援

(2020-04-09 11:41:36) 下一個

乾祐元年即公元948年十月二十八,荊南節度使南平王高從誨病故,他兒子高保融開始掌管留後事務。

當初,後漢高祖劉知遠進入大梁(今河南開封)時,太師馮道和太子太傅李崧都還陷身在契丹人控製的真定(今河北正定)。後漢高祖將馮道在大梁的宅第賜給宰相蘇禹珪,將李崧的宅第賜給宰相蘇逢吉。李崧宅第裏埋藏的珍寶及洛陽的另外府邸全都被蘇逢吉占有。當李崧歸朝時,覺得自己當年依附契丹,形跡可疑,現在勢孤力危,所以在事奉後漢權臣時,總是小心謹慎,十分謙恭,還經常稱病,閉門不出。然而他的兩個弟弟李嶼和李嶬(《舊五代史》作鳷),與蘇逢吉的子弟都在朝廷任職,時常趁酒醉口出怨言,說:“你們奪了我家的宅第和家產!”蘇逢吉因此非常嫉惡李家。沒多久,李崧將兩京宅第的地契獻給蘇逢吉,蘇逢吉覺得他有所暗示,更加不高興。翰林學士陶轂(《舊五代史》作陶蒨)先前得到李崧的引薦任用,這時卻為了巴結蘇逢吉,開始大說李崧的壞話(根據《宋史-陶轂傳》:李崧怕得罪蘇逢吉後,稱病不出。李崧族子李昉曾去看望他,李崧問李昉道:“近來朝廷上對我有什麽議論嗎?”李昉說:“沒什麽,隻聽說陶給事往往在很多人麵前誣蔑叔父。”李崧歎道:“陶轂原來隻是單州判官,是我親自提拔他為集賢校理,沒幾年就開始執掌詔命。我有何處對不起陶氏子弟!”)。當李崧遇害後,李昉曾因公事去拜訪陶轂。陶轂問李昉道:“你可認識李侍郎?”李昉整理了衣裳恭敬地回答道:“不過是遠房堂叔而已。”陶轂說:“李氏的災禍,我出了不少力。”李昉聽到這話,渾身冒汗。陶轂是邠州人,本姓唐,為避晉高祖石敬瑭的名諱而改姓。

後漢的法律本來就很嚴苛,而侍衛都指揮使史弘肇又尤其殘忍。他寵任孔目官解暉,凡是被關進軍獄的人,他總是讓解暉隨意使用酷刑,囚犯無不被屈打成招。當三鎮反叛連兵時,群情震動,民間有時因為訛傳而互相驚駭。史弘肇掌管禁兵,派人巡邏京城,一旦捕獲罪人,則不問情節輕重,依法該如何處置,全都不經請示就專擅殺戮。有時對囚犯決口斷舌,抽筋折脛,沒有一天不殺人。雖然京城奸盜消失,然而冤死的人很多,也都不敢申辨或上訴。

李嶼的仆人葛延遇,幫李嶼販賣東西,經常欺瞞隱匿。李嶼發現後,鞭打他,要他償還貪汙的錢財,催得很緊。葛延遇有次在蘇逢吉的仆人李澄家裏過夜,便將李嶼催債的事告訴他。於是他倆一晚上就同謀,到上頭誣告李嶼謀反。蘇逢吉得知這事後,將葛延遇他們的狀紙出示給史弘肇。蘇逢吉當天就派胥吏去召李崧到府第,故作鎮定地談到葛延遇告變的事。李崧還將幼女托付給他,蘇逢吉接著讓人將李崧關進侍衛監獄。臨行前,李崧惱怒地說:“自古從未有過不亡之國,不死之人。”李嶼後來也被關押,並在獄中被屈打成招,承認說:他與兄長李崧和弟弟李嶬、外甥王凝及家僮共二十人,陰謀趁著先帝下葬山陵時發動事變,縱火焚燒京城作亂。還說他們又派人帶著蠟丸書信進入河中城,和叛將李守貞勾結;又派人去召引契丹兵。供狀呈上後,蘇逢吉取筆將“二十人”改為“五十人”。十一月初九(甲寅),隱帝下詔誅殺李崧兄弟和他們家屬,以及供辭所牽連的人,全都陳屍在大梁集市。朝廷還厚賞葛延遇等人。時人無不為李崧他們喊冤。此後士大夫家人無不害怕奴仆,往往被他們脅製。

李崧是深州饒陽人,父親李舜卿曾任本州錄事參軍。李崧幼年時就很聰敏,十幾歲即能寫文章,家人都感到驚奇。二十歲弱冠時,本府署任他為參軍。他父親曾跟宗族親人李鏻說:“大醜生時,形狀奇特,氣味也異常,前途應該不錯。希望不至於被埋沒,全賴我兄教誨和激勵他。”大醜即李崧的小字。後唐同光初年(約923),魏王李繼岌任興聖宮使,兼領鎮州節度使。李崧作為參軍在他幕府辦事。當時推官李蕘掌管文書,李崧見到他起草的文字不通,曾私下跟掌事呂柔說:“令公是皇子,天下人的希望。至於他的書信往來,章表論奏,多少必須文理合宜。李侍禦起草的文字,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呂柔說:“你可以代他試試看。”呂柔得到李崧所作的文字後,出示給盧質和馮道,他們都十分稱道。於是魏王提擢他為興聖宮巡官,單獨掌管奏記。後唐莊宗進入洛陽後,授他為太常寺協律郎。王師伐蜀時,李繼岌出任都統,任命李崧為掌書記。前蜀平定後,樞密使郭崇韜被宦官誣陷,李繼岌因此殺了郭崇韜父子。外間還不知道這事。李崧跟李繼岌說:“大王為何做出如此危險的事?即使容不下郭崇韜,等回到洛陽再殺他也不晚。如今孤軍在外五千裏,沒有咫尺的詔書,便殺了朝廷重臣,真不是辦法。”李繼岌說:“我也很後悔。”李崧召來三四個書吏,登上閣樓,去掉梯子,取來黃紙秘密地偽造了一道詔書,讓都統印發了許多份。次日,魏王將詔書宣告諸軍,軍心這才稍稍穩定。當自西蜀回朝後,明宗已經即位,任圜作為宰相兼判三司,啟用李崧為鹽鐵推官,賜給他緋色官服。他很快又因母親去世丁憂回歸鄉裏。服喪完後,鎮州主帥範延光奏請他為掌書記。範延光出任樞密使時,李崧官拜拾遺,在樞密院當值,不久又升遷補闕、起居郎、尚書郎,照樣兼任內職。長興末年,他改任翰林學士。清泰初年,他官拜端明殿學士和戶部侍郎。

長興三年(932)冬季,契丹入侵雲中,後唐朝廷想派重將鎮守太原。當時石敬瑭任六軍副使,因皇子秦王李從榮行為不軌,所以懇求外任,深切盼望能得到這道任命。而大臣們因石敬瑭正手握兵柄,難以啟齒。一日,明宗非常氣憤大臣們對誰到太原沒發表意見,樞密院的範延光和趙延壽等人無言以對。他們退歸本院後,共同討論這事,正打算讓康義誠出任。當時李崧資曆最淺,但他站起來請求道:“朝廷重兵多在北邊,必須派重臣為帥。依我所見,非石太尉不可。”剛好明宗讓中使來催促,眾人便順從了他的建議。次日,石敬瑭接受了出鎮太原的任命後,讓心腹向李崧致意說:“壘浮圖須與合卻尖(修建佛塔關鍵在建好塔尖;意即關鍵時他起了作用)。”可見他非常感激李崧。到清泰末年,石敬瑭舉兵進入洛陽,李崧和呂琦都躲到伊闕的百姓家裏避難。沒幾天,已成為晉高祖的石敬瑭召李崧回來出任戶部侍郎,兼判戶部,並在個把月後,拜他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與桑維翰一道兼任樞密使。桑維翰後來出鎮相州;沒多久,朝廷廢除樞密院,將樞密院的事歸於中書省,晉高祖為此加李崧為尚書右仆射。李崧跟從晉高祖巡幸鄴都。不久他因丁外憂(父親或祖父去世)離職,晉高祖下恩製起複(中止服喪)他,但李崧上了四道表章,懇切請求服完喪期;晉高祖還是下優詔不允。他再次上章,晉高祖幹脆就不答複了。李崧不得已隻好回來視事。後晉少帝嗣位後,重新起用桑維翰為樞密使,讓李崧兼判三司。沒多久,他取代桑維翰任樞密使,與馮玉一道掌管機密。少帝開運末年,李崧和馮玉都輕信契丹的詐術,派兵出征瀛、鄭一帶。中渡橋的慘敗,後晉算是落入了契丹的奸謀。契丹主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進入京師時,契丹重臣漢人趙延壽和張礪平時稱道李崧的才幹,所以遼太宗善遇於他,任命李崧為太子太師兼樞密使。遼太宗曾跟身邊的人說:“我攻破南朝,隻為了得到李崧一人而已。”李崧接著跟從契丹北歸,耶律德光死後,他留在鎮州。

後漢高祖平定汴、洛後,將李崧的宅第賜給宰相蘇逢吉,宅第中珍藏的東西也都被蘇逢吉占有。那年秋季,鎮州漢人驅逐了契丹主帥麻荅(即滿達勒),李崧與馮道和和凝等十多人這才回歸朝廷。後漢授他為太子太傅。李崧對朝廷的權貴,卑躬屈膝,從未忤逆他們,但最終還是不免被害。李崧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根據《東都事略-王溥傳》,後周世宗曾問王溥道:“漢相李崧送蠟彈書信去勾結契丹,還記得裏麵是怎麽說的?”王溥說:“李崧要真做了這事,還肯給別人看?這隻是蘇逢吉輩陷害他罷了。”後周世宗因此優贈李崧官爵。李崧和徐台符是同窗,關係很好。乾祐三年(950)秋,徐台符夢見李崧,跟他說:“你的沉冤橫禍,我已經向皇帝申訴了。”當蘇逢吉和史弘肇伏誅時,在跟當年李崧遇害的同一個集市梟首。沒多久,葛延遇和李澄也被殺。李崧和李昉不但同宗,而且同裏,時人稱李崧為“東李家”,李昉為“西李家”。到宋朝時,李崧兒子李璨自蘇州常熟縣令赴調。李璨為他父親伸冤,並說後周太祖已為他昭雪和贈官。朝廷因此歸還他的田宅,還為李璨升官。然而李璨那時已年近五十,還在州縣任職。宋太祖於是下詔授李璨為著作佐郎。他後來官至資善大夫。這都是後話。

朝廷殺了李崧一家後,後漢隱帝劉承祐還下詔說:“稔惡圖危,難逃天網;虧忠負義,必速神誅。李崧頃在前朝,最居重位,略無裨益,遂至滅亡。及事契丹,又為親密,士民俱憤,險佞可知。先皇帝含垢掩瑕,推恩念舊,擢居一品,俾列三師。不謂潛有包藏,謀危社稷,散差人使,潛結奸凶,俯近山陵,擬為叛亂。按其所告,鹹已伏辜,宜正典章,用懲奸逆。其李崧、李嶼、李嶬一家骨肉,及同謀作亂人,並從極法。”等等。

十一月十五(庚申),大行皇帝的靈駕離開大梁,前往山陵。次日,荊南的奏折抵達朝廷,說節度使高從誨病逝。

史弘肇尤其厭惡文士,常說:“這幫文士看不起人,總把我們當作士卒。”史弘肇兼領歸德(宋州)節度使,委托親信官吏楊乙收取下屬官府的盈利。楊乙仗勢驕橫,全境上下怕他就像怕史弘肇一般。節度副使以下看到他無不恭恭敬敬,而楊乙也都把他們當作下屬看待。他每月都要科率(額外征稅)一萬緡錢給史弘肇,宋州的士人和平民吃盡了他的苦頭。

當初,沈丘人舒元和嵩山道士楊訥,都作為遊客去拜謁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李守貞反叛,被後漢朝廷派兵攻打時,讓舒元改姓朱,楊訥改姓李名平,走小路奉表向南唐求救。南唐諫議大夫查文徽和兵部侍郎魏岑請求出兵接應李守貞。

南唐主李璟於是命令北麵行營招討使李金全帶兵救援河中,讓清淮節度使劉彥貞為副使,查文徽為監軍使,魏岑為沿淮巡檢使,駐軍在沂州的邊境。李金全與諸將正在吃飯時,候騎前來報告,說在澗北發現幾百後漢士兵,都很羸弱,請求派兵襲擊。李金全下令道:“敢提過澗的人立斬!”到了日暮,澗北的後漢伏兵四起,金鼓之聲十餘裏外都能聽到。李金全因此問道:“早先能和他們作戰嗎?”當時南唐士卒都厭惡戰爭,沒人有鬥誌。而且河中路途遙遠,跟他們實在沒什麽關係。十一月二十一(丙寅),南唐兵退保海州。

南唐主寫信給後漢隱帝,向他致歉,並請求重新互通商旅,還請求後漢赦免李守貞。但後漢朝廷沒有答複他。

十一月二十七(壬申),後漢將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劉暠(即劉知遠)安葬在睿陵,廟號高祖。

十二月初三(丁醜),隱帝起複荊南節度副使、檢校太傅、代行峽州刺史高保融,授他為荊南節度使、檢校太尉、同平章事、渤海郡侯。

十二月初七(辛巳),南漢主劉晟任命內常侍吳懷恩為開府儀同三司兼西北麵招討使,讓他帶兵出擊楚國,進攻賀州。楚王馬希廣派決勝指揮使徐知新等人帶兵五千救援。但徐知新尚未抵達,南漢人就已攻拔賀州,並在城外挖鑿了很大陷阱,上麵用竹席蓋住,加上泥土,下麵放了機關。吳懷恩還派人自塹壕中挖穿洞穴通往陷阱。徐知新等人到了後,帶兵攻城。南漢派人自洞穴中引發機關,結果楚兵全都陷入陷阱。南漢出兵趁機攻殺,因此而死的楚兵數以千計。徐知新等人逃遁回歸,結果被馬希廣給處斬了。南漢兵接著攻陷昭州。

十二月初八(壬午),後漢隱帝穿戴袞服皇冕登禦崇元殿,授予六廟寶冊,並讓正使宰臣蘇禹珪和副使大府卿劉皞奔赴西京洛陽舉行冊禮。同時,兗州上奏,說淮賊(南唐)先前在沂州界建立營柵,打算為李守貞牽製後漢軍勢;但已於前月十七日回歸海州。

占據鳳翔反叛的王景崇累次上表,向後蜀告急,後蜀主孟昶命令山南西道節度使安思謙再次出兵救援。也在十二月初八,安思謙自興元(漢中)帶兵進駐鳳州,並請求後蜀先運送四十萬斛軍糧前來,他才可以帶兵出境。後蜀主說:“觀察安思謙的用意,他是不肯為朕進取了!”然而還是照樣征調興州和興元的數萬斛大米運去給他。

十二月十四(戊子),安思謙進駐散關,派馬步使高彥儔和眉州刺史申貴出擊並攻破了後漢的箭安都寨。兩天後,安思謙又在玉女潭打敗後漢軍隊。後漢兵退駐寶雞,安思謙則進駐模壁。

也在十二月十六(庚寅),後漢派人帶著後漢高祖的神主牌位前往西京太廟。同時,淮南的南唐主李璟寫信給隱帝,說:“先前因為河府的李守貞求援,又得知貴大國沿著淮河駐軍,所以本國也在境上部署軍隊防備。昨天得知貴大國收軍,本國緊接著也徹去了防備。現請求依舊互通商旅。”朝廷沒有答複。

次日,群臣上表,請求將三月九日隱帝的誕聖日定為嘉慶節,隱帝準奏。延州節度使高允權上奏,說他得到都頭李彥和李遇等人的報告,說:“退休的太子太師致仕劉景岩與鄉軍指揮使高誌,結集草寇,想利用臘辰(即臘八節)奪取州城。臣很快就派使臣與指揮使李勳和李聊帶領士兵去巡檢偵邏。劉景岩果然帶兵出戰,但當即就被擊敗。臣很快就捕獲了劉景岩,已將他斬首。”

隱帝下詔說:“劉景岩年已衰暮,身處退閑,卻毫無知足之心,竟然大肆苞藏禍心,結集黨徒,窺伺藩鎮。所賴上將輸送忠款,三軍齊心協力,盡除醜類,克殄渠魁。劉景岩次子前德州刺史劉行琮已被實行極法,長子渭州刺史劉行謙和孫子邢州馬軍指揮使劉崇勳,特予赦免。”劉景岩是高允權妻子的祖父,告老退休,住在延州的別墅。劉景岩最早事奉高氏為牙校,也曾出任延州主帥,甚得民心。劉景岩因高允權是他聯姻的晚輩,所以看不起他。高允權總是嫉妒他的強盛。這時他誣陷並殺害了劉景岩一家,奪走他的數萬家財,然後謊稱他謀反,以此奏聞朝廷。隱帝也無法辨明是非,又忙著討伐三鎮的反叛,隻好順著高允權。

這期間,後蜀雄武節度使韓保貞兵出新關,並於十二月十八(壬辰)駐軍在隴州的神前。後漢兵不肯出戰,韓保貞也不敢進逼。

負責征討鳳翔叛軍的後漢鳳翔節度使趙暉向主帥郭威告急,郭威親自率軍赴援。當時李守貞派節度副使周光遜、裨將王繼勳、聶知遇守衛河中城西。郭威告戒大將白文珂和劉詞說:“賊兵如果不能突圍,終將被我們擒獲。但萬一他們得以出城,那麽我們就無法再停留在這裏。成敗的機會,就在這裏了。賊兵的驍銳盡在城西,我離開後他們必定會奮力突圍。你們得謹慎地嚴加防備!”郭威到了華州,得知後蜀軍隊沒了糧食,全都撤退,於是當即返回。韓保貞聽說安思謙退去,也率軍退保弓川寨。

後蜀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和同平章事徐光溥被指控用輕薄的豔辭挑逗前蜀安康長公主。十二月二十三(丁酉),後蜀主罷免了他的相位,讓他隻守禮部尚書本官。

這年冬季,大梁一帶經常有大霧,白天也十分昏暗。大霧往往到日暮才散。

要想知道後漢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