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七:後晉之亡之六:貝州失陷吳巒就義與馬家渡後晉打敗契丹

(2020-03-06 18:15:56) 下一個

天福九年即公元944年春正月初一(甲戌),當晚一陣浮雲掩住北鬥的魁星。次日,滄、恒、貝、鄴派人飛馬告急,說契丹前鋒趙延壽和趙延昭率領五萬騎兵入寇,馬上就要抵達甘陵(貝州)。他們是青州節度使楊光遠召引來的。趙延昭是契丹幽州留守趙思溫的兒子。

先前,朝廷因貝州是水陸要衝,所以在那裏積聚了很多穀粟,作為大軍多年的儲蓄,以防備契丹入侵。貝州軍校邵珂,生性凶狠悖謬,永清(貝州)節度使王令溫罷黜了他,使人替代,不再起用。邵珂閑居在城中。他兒子後來殺人,他用重賄剛將這事擺平不久,很快又被州吏恐嚇,隻好又拿出全部財產想堵住他的口舌。此後邵珂更加心懷怨恨,便秘密派人跑到契丹,跟他們說貝州穀粟很多而守兵薄弱,容易攻取。剛好王令溫到大梁入朝,執政大臣覺得前複州防禦使吳巒曾有堅守雲中的功勞,便讓他乘坐驛馬前往貝州,代理州事。吳巒到任後,推誠置信地安撫士兵。當時天氣嚴寒,他想法讓沒有冬衣的軍士都穿上了禦寒衣服。他平生廉潔節儉,身上並無資用,隻好拆了自己的帳幕給軍士作衣服。這時契丹大舉入寇,而吳巒是個書生,手下沒有親信的爪牙。邵珂於是自我請求,說願意為他效死。吳巒於是讓他帶兵守衛南門,自己率軍堅守東門。契丹主遼太宗耶律德光親自帶兵進攻貝州,吳巒全力抵禦。次日契丹人在城池四周陳列攻城器具,第二天遼太宗親自率領奚族步兵及渤海夷人等四麵進攻。吳巒率眾將幹柴投進敵軍的夾城中,接著又投擲火炬,將敵兵的雲梯和衝車全都燒毀殆盡。正月初六(己卯),契丹再次攻城,四麵合圍。郡中壯丁全都登城守衛。很快邵珂就自南門招引敵騎同時入城。吳巒堅守東門,還不知道這事。身邊隨從跟他說:“邵珂背叛了!”吳巒看到城中已亂,隻好騎馬回到公館,跳井自殺就義。

吳巒字寶川,是汶陽盧縣人,少年時就好學,靠經業參加鄉試及第。後唐長興初年(約930),他擔任沙彥珣的從事,經累遷成為大同軍節度判官。石敬瑭起兵時,契丹人入援太原。沙彥珣當時占據雲中,騎牆顧望。當契丹回邊塞時,沙彥珣出城迎謁,但很快就被契丹人所擄。當時吳巒在城中。他跟部眾說:“豈有禮義之人而稱臣於異姓的道理!”當即與雲州將吏閉門拒守。契丹人非常憤怒,開始攻城,但半年都無法攻下。石敬瑭即位成為晉高祖後,寫信給契丹,契丹人這才解圍而去。晉高祖召吳巒回歸宮闕,授他為徐州節度使。他經兩遷成為右諫議大夫,後來轉為複州防禦使,幾年後罷歸朝廷。吳巒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朝野士大夫和庶民得知吳巒的事後,無不甚為歎惜。

契丹於是攻陷貝州,屠殺了近萬軍民。

正月初七(庚辰),後晉少帝任命歸德(宋州)節度使高行周為北麵行營都部署,河陽節度使苻彥卿為馬軍左廂排陣使,右神武統軍皇甫遇為馬軍右廂排陣使,陝府節度使王周為步軍左廂排陣使,左羽林將軍潘環為步軍右廂排陣使。同時,太原上奏,說契丹入侵雁門,包圍了忻、代二州。恒、滄、邢三州也都上言,說契丹兵馬大湧而至。

去年全國餓死的人多達數十萬。少帝這時下詔,要求各地地方長吏將他們的屍骨掩埋。

成德節度使杜重威派幕僚曹光裔去見青州節度使楊光遠,為他陳述禍福利害。楊光遠於是讓曹光裔入朝上奏,聲稱:“楊承祚逃歸隻是因為母親生病而已。現在既然承蒙朝廷的恩宥,楊光遠將舉族感恩。”朝廷信了他的話,便派使者和曹光裔一道前往青州慰撫曉諭他。

這期間,南唐主李璟任命侍中周宗為鎮南節度使,任命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張居詠為鎮海節度使。

南唐主決定要傳位給齊、燕二王。翰林學士馮延己等人因此想隔絕南唐主和朝廷內外大臣的聯係,好專製擅權。正月初八(辛巳),南唐主下敕說:“齊王李景遂將參決朝政,百官除了樞密副使魏岑和查文徽能夠直接向朕奏事之外,其餘除非召對不得入見。”國人得知後大為驚駭。給事中蕭儼上疏極力奏論反對,但南唐主沒有答複。侍衛都虞候賈崇叩打閣門求見,說:“臣事奉先帝三十年,看他延請接待甚至被疏遠的百官,從來都是孜孜不怠;即使這樣也有下情不通的時候。陛下剛即位不久,所任用的到底是什麽人,而要突然謝絕群臣的求見?臣老了,再也見不到陛下的顏麵了。”因而痛哭嗚咽。南唐主這才感悟,立即收回了先前的敕令。

南唐主在宮中修建高樓,召來侍臣觀賞,大家無不驚歎壯美。蕭儼說:“可惜樓下沒井。”南唐主問他什麽意思。蕭儼答道:“因此比不上景陽樓罷了。”隋軍當年攻破南陳的金陵,陳後主與寵妃張麗華和孔貴妃躲進景陽樓邊的井中,後來被隋軍俘獲。南唐主因此非常憤怒,將蕭儼貶到舒州,並讓觀察使孫晟派兵看守他。蕭儼跟他說:“我因直言諫諍獲罪,並非有其他野心。當時在先帝顧命之際,你幾乎導致社稷危亡(孫晟曾提議由太後臨朝聽政),罪過難道不比我重?今日怎麽反而派人看守我!”孫晟非常慚愧和恐懼,當即遣散了看守。

同時,後晉少帝派使者帶著書信給遼太宗。但那時契丹已進駐鄴都,使者無法通過,隻好無功而返。

正月初九(壬午),少帝下詔,定於本月十三日禦駕北征;還任命侍衛馬步都指揮使景延廣為禦營使,前靜難(邠州)節度使李周為代理東京留守。當天,高行周率領前軍先行出發。當時用兵的方略和號令全都出自景延廣,宰相以下百官都無所參預。景延廣趁機頤指氣使,淩侮諸將,即使天子也無法節製他。

正月十二(乙酉),少帝的車駕離開東京。正月十四(丁亥),滑州上奏,說契丹大軍已到了黎陽。少帝於是任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守貞為前軍都虞候。河北局勢危急,諸州求救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次日,少帝抵達澶州。貝州節度使王令溫的弟弟王令崇自契丹過來,哭訴他的整個家族都失陷在已被契丹占領的貝州州治甘陵。少帝隻好改任前貝州節度使王令溫為鄧州節度使。

正月十八(辛卯),鄴都留守張從恩派人在夜裏從城牆上縋繩而下,抄小路向朝廷奏報說:遼太宗率領鐵騎三四萬在元城建立牙帳,趙延壽則進駐南樂。遼太宗還任命趙延壽為魏博節度使,改封他為魏王。趙延壽每天都率領騎軍到鄴城下挑釁,然後退走。

同時,契丹人也入寇太原,但被北京留守劉知遠和大同節度使白承福合兵二萬擊退。

正月二十一(甲午),少帝任命劉知遠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恒州節度使杜重威為副使,定州節度使馬全節為都虞候;屬下職員和將校一並委托招討使便宜行事,據才任用。次日,大霧中有白虹相遇。占卜的人說:“這是所謂的海淫,下頭必將有場惡戰。”少帝於是下詔,讓全國各地將官府和民間的馬匹送來資助騎軍。

正月二十三(丙申),契丹大軍進攻黎陽。少帝派右武衛上將軍張彥澤等人率領三千勁騎前往抵禦。

正月二十五(戊戌),後蜀主孟昶再次讓將相遙領節度使。

正月二十六(己亥),後晉少帝又派譯詔官孟守忠帶信給遼太宗,請求重修舊好。孟守忠自敵帳回來時,帶回遼太宗的回信,說:“既成的局勢已不能改變了。”

正月二十八(辛醜),太原上奏,說官軍和契丹的偉王在秀穀開戰,斬首敵兵三千級,生擒五百人,俘獲敵將十七員。賊兵逃散到鴉鳴穀,王師已進軍追剿。

同時,殷國(即福建建州)鑄造天德通寶大鐵錢,一錢相當一百舊錢。

南唐主李璟派使者帶信給閩主王曦及殷主王延政,指責他們兄弟不該大動幹戈。王曦複信,引用周公誅殺管叔和蔡叔,以及唐太宗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先例。王延政則回信斥責南唐主奪了楊氏的吳國。南唐主非常憤怒,於是和殷國絕交。

天平節度副使兼鄆州知州顏衎派觀察判官竇儀上奏說:“博州刺史周儒在州城投降契丹,又與楊光遠通使往來,還招引契丹自馬家口渡過黃河,生擒了左武衛將軍蔡行遇。”當時侍衛步軍都指揮使郭謹守衛汶陽。他派蔡行遇率領數百騎兵前去赴援,結果蔡行遇在蘆葦中遇到伏兵,突然衝了出來。蔡行遇和他們轉鬥了數合,結果部下全都逃遁,蔡行遇自己則被俘獲。他負了重傷,不能騎馬,契丹人用畚箕將他抬到契丹將領的幕帳。竇儀跟景延廣說:“胡虜如果渡過黃河,和楊光遠合兵一道,那麽河南就危險了。”景延廣也覺得是這樣。竇儀是薊州人。

二月初一(甲辰),少帝命令前保義節度使石贇去守衛麻家口,前威勝節度使何重建去守衛楊劉鎮,護聖都指揮使白再榮去守衛馬家口,西京留守安彥威去守衛河陽。沒多久,周儒引領契丹大將麻答自馬家口渡過黃河,在東岸紮營,並開始進攻鄆州北津,以此響應楊光遠。麻答是遼太宗的堂弟。次日,少帝派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兼義成節度使李守貞、神武統軍皇甫遇、陳州防禦使梁漢璋、懷州刺史薛懷讓帶兵一萬人,沿著黃河水陸並進,去救汶陽(即鄆州)。李守貞是河陽人;梁漢璋是應州人;薛懷讓是太原人。

二月初三(丙午),後晉先鋒指揮使石公霸與契丹人在戚城北麵遭遇,結果被契丹大軍包圍。高行周和符彥卿當時正在林下休息,得知賊兵前來,非常驚駭愕然,馬上督軍前進。契丹兵眾非常強盛,王師被圍困了數重。高行周等大聲呐喊,圓瞋雙目,率軍奮擊契丹兵馬,死傷了很多人。根據《宋書-符彥卿傳》,契丹騎兵數萬,後晉諸將都不敢當其鋒芒。隻有符彥卿獨自率領數百騎兵猛擊,後晉軍才堅持住了。根據《宋史-高懷德傳》,後晉軍非常危急時,高行周的兒子高懷德左右開弓射擊,縱橫左衝右突。敵兵紛紛披靡,他挾著父親衝出重圍。

先前,景延廣命令諸將分地堅守,不許互相救援。這時,高行周派人飛馬向景延廣告急,請求增兵。景延廣拖延逗留,然後請求少帝作決定。少帝當即親自帶兵去救援,契丹人這才解圍離去。少帝登禦戚城古台,在那裏置宴慰勞高行周等三將。他們都向少帝哭訴,歸咎景延廣,說救兵怎麽來得如此遲緩,讓他們幾乎不免於難。

二月初五(戊申),李守貞等人率軍來到馬家口。契丹人讓一萬步兵去修築壁壘,將騎兵散布在外,然後叫其餘數萬士兵退駐黃河西岸。契丹人用數千艘船將他們過渡到對岸。後晉大軍趁機發起猛攻,契丹騎兵不得不退走。後晉大軍於是進攻並占領了他們的壁壘。契丹大敗,騎兵騎馬跳進黃河,結果淹死在河裏的多達數千人,後晉俘獲和斬首的敵兵也有數千人。起初,西岸的數萬契丹士兵還擊鼓呐喊,高揚旗幟,為東岸士兵製造聲勢。當見到東岸兵馬潰敗時,他們無不失聲痛哭,然後逃去。從此契丹不敢再入侵東部。這場勝仗,後晉大軍俘獲戰馬八百匹,生擒敵將七十八名,部眾五百人,並將他們全都送往少帝的行在斬首。

二月初八(辛亥),定難(夏州)節度使李彝殷上奏,說他帶兵四萬自麟州渡過黃河,入侵契丹境內,以牽製契丹的勢力。次日,少帝任命李彝殷為契丹西南麵招討使。同時,易州刺史安審約上奏,說他帶兵和契丹人在北平交戰,賊兵退保祁溝關,王師砍斷他們的橋梁後回來。

當初,遼太宗得到貝州和博州時,都盡力撫慰當地居民,還為一些人封官並賜給服章。當契丹在戚城及馬家口戰敗時,他非常憤怒,因此將征服地方的百姓都殺了,將俘虜的軍士也給殘忍地燒烤死了。因此後晉人無比憤怒,全都努力奮戰。

二月初十(癸醜),博州的殘兵敗將從契丹那邊逃回。周儒投降契丹時,契丹人俘虜了他的士兵,準備將他們獻給遼太宗的幕帳。他們被押送到半路時,趁著守兵在夜裏睡覺,其中一名軍士解開自己的桎梏,然後幫其他士兵鬆開繩索,奪取敵人的戈矛,並將前來援助的二百多契丹士兵都殺了,然後逃歸南方。可惜到了黃河邊上,因沒渡船,他們隻好遊泳過河,結果大部分都被淹死,幸存的隻有六十七人。當天,太陽出現黃白兩暈,二道白虹夾著紅日而行。

楊光遠率領青州兵馬想往西去會合契丹。二月十五(戊午),少帝下詔讓石贇分兵進駐鄆州,防備他逃竄。少帝還下詔派劉知遠帶領所部兵馬自土門出恒州攻擊契丹,又下詔讓他帶兵到邢州會合杜重威和馬全節。劉知遠帶兵進駐樂平,但按兵不進。

二月十六(己未),滄州上奏,說賊兵三千人護送他們掠奪的人口的財寶等,由長蘆進入契丹境內。官軍輕騎前往截擊,斬首和俘獲了千餘人,其餘契丹士兵都丟下人口和輜重逃走。

次日,宰臣馮道等人兩次上表,請求少帝放鬆樂禁,繼續聽取懸樂,但少帝沒有答應。當時少帝自從服喪一年之後,就在宮中演奏細聲女樂。自從親征以來,他每天都讓身邊侍從召來邊境上的蕃人軍校,演奏三弦胡琴,再用羌笛作和,還擊節鳴鼓,讓舞女更替著跳舞,作為娛樂。他常跟侍臣說:“這不算是音樂。”所以馮道等人幹脆奏請恢複音樂,但少帝又下詔拒絕。

二月十九(壬戌),楊光遠率軍包圍棣州,刺史李瓊帶領州兵反擊,楊光遠戰敗後丟棄並焚毀了兵營,逃回青州。同時,冀州上奏,說他們在城下打敗賊兵。還說他們看到有人抬著棺材,便向契丹降兵打探;他們說:“戚城之戰,上將金頭王中了流矢而死。這就是他的棺材。”

次日,少帝任命前威勝(鄧州)節度使何重建為東南麵馬步軍都部署,讓他率軍進駐汶陽(鄆州)。

早先,後晉階州和成義軍指揮使王君懷率領所部千餘人反叛,投降了後蜀,並請求擔任鄉導,幫後蜀奪取階州和成州。二月二十一(甲子),後蜀軍隊入寇階州。

當時契丹假裝放棄元城兵寨,其實在頓丘故城埋伏了精銳騎兵,等待後晉王師和恒、定二州的軍隊前來進攻。鄴都留守張從恩屢次奏稱胡虜已經逃去。大軍想要進兵追擊,但遇到大雨無法前進。契丹人埋伏了十天,人馬饑餓疲憊。契丹前鋒趙延壽說:“晉軍都在黃河邊上,害怕我軍鋒銳,一定不敢前來。不如直接進軍城下,四麵合攻,奪下他們的浮橋,那麽就能平定天下。”遼太宗聽從了。於是在三月初一(癸酉),遼太宗親自帶領十來萬大軍來到澶州城北,東西橫貫州城的兩隅。後晉守軍登城眺望,竟然望不到敵兵的邊際。

當天,高行周的前軍在戚城的南麵,趙延壽和趙延昭率領數萬騎兵在王師的西麵,遼太宗親自帶著精騎在王師的東麵。兩軍接戰,自午時直打到晡時(午後三至五點),互有勝負。至晡時,遼太宗率領精兵衝著後晉中軍而來,少帝也親禦禁軍列為後陣,並派東西翼渡過黃河,作為偃月之勢。遼太宗望見後晉旗幟鮮豔,士馬嚴整,軍隊十分強盛,便跟身邊隨從說:“楊光遠聲稱晉兵一半已經餓死,如今為何還這麽強壯!”於是派精騎左右衝突,想破壞後晉的陣容,但後晉軍隊巋然不動,反而萬弩齊發,飛矢蔽地。契丹開始退卻。剛好有些逃亡的士兵去告訴遼太宗說:“南軍東麵人少,沿著黃河的營柵也不堅固,容易攻取。”遼太宗於是率領精騎去進攻後晉的東側。王師敗走,契丹騎兵開始追擊。當時有大約一千多夾馬軍士在河堤間修理水寨,旗幟也沒有露出堰埭。契丹人望見他們,都以為是後晉伏兵,所以追騎也就停下了。一陣子後,契丹又來進攻,王師再次退卻。後晉將領李守超帶著數百騎兵帶著短兵器直起反擊,敵兵稍稍退卻。戰場上死傷的人馬不可勝數,堆積的斷箭殘鏃厚達數寸。雙方苦戰直到日暮,契丹人鳴金退軍,在三十裏之外紮營。護聖指揮使協霸在戰役中投降契丹,朝廷夷滅了他的家族。護聖第二軍都指揮使安重懷、指揮使烏韓七、監軍何彥超等人臨陣畏怯,丟掉了自己的兵仗,也都依軍法被處斬。

三月初三(乙亥),遼太宗帳內一名小校偷了遼太宗的坐騎來投奔後晉,還說:“契丹主已傳下了木書,要收軍北撤了。”但景延廣懷疑有詐,照樣堅閉壁壘,不敢率軍追殺。同時,齊州上奏,說青州的賊兵入寇明水鎮。

三月初十(壬午),禮部尚書盧詹去世,少帝追贈他為太子太保。盧詹字楚良,是京兆長安人。唐天祐中年,他擔任河中從事。後唐莊宗即位後,提擢他為員外郎兼知製誥,並升遷他為中書舍人。天成中年,明宗拜他為禮部侍郎兼知貢舉。他接著曆任禦史中丞、兵部侍郎、尚書左丞、工部尚書。盧詹性格剛直,議論政事時不避權貴,所以執政大臣經常對他感到厭惡。天福初年,晉高祖拜他為禮部尚書,分司洛下,與右仆射盧質和散騎常侍盧重都在西都洛陽,多次互相來往。他三人都嗜酒,也喜好遊山玩水,塔廟林亭花竹之地,他們無不同往,以酣飲為樂,人們對他們也毫無非議,洛中朝士都把他們稱作“三盧會”。盧詹常聽天由命,從不鑽營錢財。這時他在洛陽病故。盧詹家裏沒有值錢的東西,喪事的用具也都付不起。少帝得知後,賜給他家布帛百段,粟麥百斛,才能勉強讓他家人辦了葬事。

遼太宗自澶州往北撤回。他把部隊分為兩軍,一軍由滄、德二州北上,另一軍由深、冀二州回歸。契丹人在經過的地方燒殺搶掠,在方圓一千裏的地方內,民眾和財產幾乎蕩然無存。三月十二(甲申),遼太宗的車帳經過貝州,將趙延昭留下擔任貝州留後,並把俘獲的民戶遷徙到內地。同時,麻答攻陷德州,生擒後晉刺史尹居璠。

要想知道後晉和契丹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