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運三年即公元946年十月十四,後晉少帝石重貴任命鄴都留守杜重威為北麵行營都指揮使,率軍北伐,想奪取幽州。十月二十五,吳越王錢弘佐派統軍張筠和趙承泰帶兵三萬,水陸並進,去救援福州的李達。
十一月初一(戊子),少帝任命給事中盧撰為右散騎常侍;任命尚書兵部郎中兼侍禦史和知雜事陳觀為左諫議大夫。陳觀因祖父名諱為“義”,請求改官,少帝很快就改授他為給事中。十一月初三(庚寅),少帝為樞密使、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平章事馮玉加尚書右仆射;任命皇子鎮寧軍節度使石延煦為陝州節度使,陝州留後焦繼勳為鳳翔留後,前定州留後安審琦為邠州留後,右仆射和凝為左仆射。
十一月初七(甲午),少帝為兩浙節度使吳越國王錢弘佐起複(中止服喪)舊任。
十一月初十(丁酉),少帝下詔,加北征兵馬都監李守貞為代理幽州行府事務。
十一月十二(己亥),杜重威等人率軍來到瀛州,城門洞開,靜若無人。杜重威他們懷疑有詐,不敢進城。聽說契丹將領高謨翰先前已帶兵潛出城外,杜重威這才派馬軍都排陣使梁漢璋率領二千騎兵追擊(《舊五代史》說派他去收複淤口關)。他與契丹五千騎兵在浮陽北界(通鑒作南陽務)遭遇,苦戰了一整天,最終因眾寡懸殊而戰敗,他自己也被流矢所中,戰歿於陣。
梁漢璋字國寶,是應州人,少年時靠勇力在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手下任職,曆任突騎和奉德指揮使。晉高祖即位的第二年(937),他遙領欽州刺史,並於翌年加檢校司空,改任護聖都指揮使。天福七年(942),他升遷檢校司徒,遙領閬州團練使。天福八年,他出任陳州防禦使;跟從少帝澶州回來帶著檢校太保頭銜出任鄭州防禦使,出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很快又成為永清軍兵馬留後,接著少帝正式任命他為節度使。那年,少帝下詔讓他率領一千騎兵去衛戍冀州。不久杜重威北討,少帝下詔任命梁漢璋為北麵馬軍都排陣使,這時他戰死,終年四十九歲。梁漢璋熟悉戎馬,累有軍功,然而當他成為藩郡長吏時,每到一處都喜好聚斂財富,毫無政績可紀。當他出鎮甘陵時,頗有蕩平契丹的壯誌;隻是因帶著一支偏師,突然遇到勁敵,所以遭到失敗。也在這月,他兒子梁海榮進獻梁漢璋的坐騎及器仗給朝廷,少帝十分傷感,因此追贈他為太尉。
梁漢璋有個弟弟梁漢瑭,也以善用長槊著名。天成中年,他擔任魏府效節軍使,參與進攻定州叛將王都的戰役。梁漢瑭督領所部一軍首先進入定州城,俘獲王都及蕃將托諾的許多名馬。當時範延光鎮守常山,想得到他的駿馬,而梁漢瑭不給。後來梁漢瑭駐軍在趙郡時,範延光利用奏事的機會誣陷並殺了他。時人都為他感到冤枉。這是旁話。
杜重威他們得知梁漢璋戰死後,急忙帶兵南撤。當時束城等數縣都請求歸降後晉,杜重威等人反而焚燒了那裏的廬舍,劫掠當地的婦女後回去。
十一月二十一(戊申)是冬至,少帝登禦崇元殿接受朝賀。
十一月二十二(己酉),吳越大軍來到福州,自罾浦從南麵潛入州城。南唐軍隊則進據東武門。福建節度使李達和吳越兵共同抵禦,但出師失利。自此以後,福州城跟外部的聯係完全斷絕,城中日益危弊。
南唐主李璟派信州刺史王建封帶兵幫助攻打福州。當時南唐永安節度使王崇文雖然名義上是元帥,而重臣陳覺、馮延魯、魏岑等人爭權用事,來幫助進攻福州的泉州節度使留從效和王建封又剛愎自用,不肯賣力,各自爭功,進退不能同步協調。因此將士軍心無不渙散解體,一直無法攻下福州城。
南唐主任命江州觀察使杜昌業為吏部尚書兼判省事。先前,杜昌業自兵部尚書兼判省事出任江州主帥。從江州回來後,他審閱了帳簿文冊,拍案歎道:“還不到數年,就把費用消耗了一半。這樣做豈能持久!”
再說,契丹主即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大舉入寇,自易、定二州直趨恒州。杜重威他們來到武強,得知這事後,帶兵自貝、冀二州南撤。彰德節度使張彥澤當時在恒州,帶兵和他們會合,說明了可以打敗契丹人的理由。杜重威他們於是重新回到恒州,任命張彥澤為前鋒。十一月二十七(甲寅),杜重威等人抵達中渡橋。契丹已經占據了那橋,張彥澤率領騎兵和他們爭奪,結果契丹焚毀了中渡橋後撤退。後晉軍隊與契丹軍隊隔著滹沱河紮營。
起初,契丹見到後晉大軍蜂擁而至,自己在爭奪中渡橋時又無法取勝,便很怕後晉軍緊急渡過滹沱河,與恒州官軍合勢攻擊他們,便開始討論是否帶兵撤回。當他們聽說後晉軍隊正修築壁壘,打算作持久之計,便不打算撤離了。
這期間,後蜀施州刺史田行皋反叛,後蜀主孟昶派供奉官耿彥帶兵討伐他。
杜重威雖然作為皇家貴戚擔任主將,然而生性懦怯。因為偏裨將領都是節度使,所以他隻知道天天迎合他們的意思,置酒作樂,很少商談軍事。
磁州刺史兼北麵轉運使李轂勸杜重威和李守貞說:“如今大軍離恒州隻有咫尺之遙,彼此的炊煙都能望見。如果多放些三股木在水中,在上頭堆上柴薪,再撒上沙土,立刻就能修成一座浮橋。我們再秘密和城中約定,舉火為號互相接應,然後招募將士在夜裏砍殺進胡虜的兵營,表裏合勢,胡虜必將遁逃無疑。”諸將也都讚成,獨獨杜重威不肯,反而派李轂往南到懷、孟二州去督運軍糧。
契丹讓大軍擋在後晉官軍之前,同時暗中派將領蕭翰和通事劉重進帶領一百騎兵和一些羸弱士卒,沿著西山,涉過滹沱河,繞到後晉軍隊背後,截斷後晉的糧道及歸路。砍柴的民眾遇到他們也全被他們強掠一空。有人逃了回來,誇張契丹兵眾的強盛,因此後晉軍中非常恐懼。蕭翰等人到了欒城,城中一千多衛戍兵沒料到他們會過來,狼狽地投降了。契丹俘獲了後晉民眾後,都在他們臉上刻了“奉敕不殺”四字,然後將他們放歸南麵。運糧的民工在路上遇到契丹兵,全都拋棄車輛驚慌地逃散。蕭翰是遼太宗的舅舅。
十二月初一(丁巳),李轂自己秘密上疏給朝廷,詳細談到大軍危急的局勢,請求禦駕臨幸滑州,讓歸德節度使高行周和武寧節度使符彥卿扈從,並派兵守衛澶州和河陽,防備胡虜的猛烈攻勢。他派軍將關勳飛馬將奏折送到大梁。
十二月初三(己未),杜重威的奏折抵達朝廷,少帝才知道大軍駐紮在中渡。當晚,關勳來到大梁。次日,杜重威再次上奏請求朝廷為他增兵。少帝下詔讓剩下的幾百守衛宮廷的禁兵也去了。同時,他任命前司農卿儲延英為太子賓客,並下詔讓徐州節度使符彥卿進駐澶州。當初,符彥卿雖任行營職務,但少帝被人挑撥,將他留下,讓他去衛戍荊州口;這時才想到啟用他。
也在這天(《舊五代史》作次日辛酉;此處以通鑒為準),少帝又下詔調發河北(包括鄴都)及滑、孟(河陽)、澤、潞、邢、洺各州的五十萬石軍糧到中渡前線。因為地方催促得很急,各地民怨鼎沸。第二天即十二月初五(辛酉),杜重威又派部從張祚等人前來親口奏報軍前事宜,向朝廷告急(《舊五代史》說次日博野縣都監張鵬又來入奏前線形勢;不知是否就是通鑒說的張祚)。張祚他們回去時,在路上被契丹捉獲。自此以後朝廷和前線就斷了音訊。
當時宮廷的宿衛禁兵都在前方行營,朝廷人心惶惶,不知道該怎麽辦。開封尹桑維翰因國家危在旦夕,便求見少帝,要談論政事。少帝正在宮苑中調試鷹隼,推辭不見。桑維翰又到執政大臣那裏想提出自己的見解,執政大臣對他的意見不以為然。桑維翰退下後,跟自己的親友說:“晉氏的宗廟將無人祭祀了!”
少帝想禦駕北征,但被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彥韜給諫止了。十二月初六(壬戌),少帝下詔任命高行周為北麵都部署,符彥卿為副使;讓高行周也率軍去幫助符彥卿衛戍澶州。他還任命西京留守景延廣去衛戍河陽,並張揚聲勢(《舊五代史》將高行周他們的任命放在四天後,還說任命邢州節度使方太為都虞候,率領後軍進駐黃河邊上,防備敵騎的衝擊;沒提到景延廣)。當時中渡寨被契丹蕃軍隔絕,探報不通,朝廷非常恐慌,所以派高行周他們相繼領兵守扼津要,並作為中渡的聲援。
奉國都指揮使王清跟杜重威進言說:“如今大軍離恒州隻有五裏,我們守在這裏幹什麽!待到這座孤單的軍營沒了糧食,我們勢必不戰自潰。我請求率領二千步卒擔任前鋒,奪橋開道。明公可以率領諸軍繼後。一旦得以進入恒州,就不用擔憂了。”杜重威答應了,便派王清和步軍左廂都指揮使宋彥筠同時進軍。王清的部隊十分精銳,一出擊就占領了敵兵控製的浮橋。契丹人抵擋不住,開始稍稍撤退。諸將請求率大軍繼後,但杜重威不肯。結果宋彥筠被契丹打敗,自己遊到河岸得免一死。王清獨自率領麾下在滹沱河北岸布陣力戰,和契丹互有傷亡。王清屢次派人向杜重威求救,杜重威竟然沒派出一騎一卒去救援。王清跟他的部眾說:“上將手握重兵,卻坐視我們的急困而不來救援。他這必定是有異誌野心。我們隻能以死報國而已!”部眾被他的大義感動,沒人後退。到了日暮,他們還戰鬥不息。契丹不斷有新兵跟上,而王清一個援兵都沒有,直到自己和士兵全都戰死為止。從此各路官軍全都失去了士氣。
王清字去瑕,是洺州曲周人,他父親王度家裏世代都是農民。王清少年時靠勇力和正派忠厚著稱於鄉裏。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兼領行台時,設置步直軍,王清前往應募,逐漸升為小校。同光初年(約923),他跟從後唐大軍在黃河邊上作戰有功,被賜予忠烈功臣。明宗即位後,自天成初年直至清泰末年,王清曆任嚴衛和寧衛指揮使,朝廷還加他為檢校右散騎常侍。天福元年(936),晉高祖在洛陽即位,加他為檢校刑部尚書,改賜扈蹕忠孝功臣。天福三年,他跟從楊光遠在鄴都平定了範延光之亂後,改任奉國軍都虞候。天福六年,襄州安從進反叛,他又跟從高行周討伐他,但近年也無法攻下。一天,王清請求率先登城,讓諸軍跟在後頭。剛好城裏有人內應,後晉官軍於是攻拔了襄陽城。王清因受了重創,晉高祖下詔褒獎慰撫他。天福七年,朝廷改賜他為推忠保運功臣,加金紫光祿大夫,領溪州刺史。天福八年,晉高祖下詔派他率領所部兵馬進駐鄴都。天福九年春,契丹南下,包圍了他的州城。王清和張從恩帶兵堅守,少帝派人飛馬送蠟詔勉諭他,並賜給他一座宅第。契丹人撤退後,他因守城的功勞,升遷軍職。開運二年(945)春三月,他跟從杜重威北征,解了陽城之圍,因此加檢校司徒。那年秋七月,少帝下詔派他和義成節度使皇甫遇運糧進入易州。十一月,他跟從杜重威收複瀛州。得知契丹大舉南下時,杜重威率領諸軍沿著滹水西下,準備退保常山。當到了中渡橋,契丹人已經駐紮在北岸。自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雙方一直對峙。王清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他在北岸戰死時終年五十三歲。契丹人很快就在那戰場,用戰死的後晉將士屍體修築了一座京觀(為炫耀武功用敵兵屍體封土而成的高塚)。當漢高祖劉知遠即位時,派人鏟平了那京觀,並追贈王清為太傅。那年,王清兒子王守鈞在本邑義化的一出產業裏,招魂安葬了父親,這是後話。
十二月初八(甲子),契丹大軍遠遠地將後晉兵營包圍,杜重威他們跟外界完全斷絕了聯係,軍中糧食也快耗盡。杜重威與李守貞和宋彥筠密謀投降契丹,杜重威還暗中派心腹到契丹牙帳,要求得到重賞。遼太宗騙他說:“趙延壽威望曆來很淺,恐怕他不能在中國稱帝。你如果前來歸降,我就讓你為帝。”杜重威非常高興,便下決心投降了。十二月初十(丙寅),杜重威在牙帳埋伏了甲兵,然後召諸將前來,拿出投降表章給他們看,要大家署名。諸將無不驚駭愕然,但沒人膽敢公開反對,隻是唯唯聽命。杜重威於是派門使高勳帶著降表去見契丹,遼太宗賜給他詔書,加以慰撫接納。當天,杜重威命令軍士在營外列陣,將士們無不踴躍,以為要跟契丹決戰。杜重威親自告諭大家說:“如今糧食耗盡,我們沒有其他路途好走,所以隻能和你們大家共求生計。”因此命令他們脫下盔甲。軍士全都失聲痛哭,聲振原野。杜重威和李守貞於是在部眾中散布說:“主上失去仁德,信任奸邪,猜忌自己的將帥。”得知這事的人無不對他們恨得咬牙切齒。遼太宗派趙延壽身穿皇帝的赭袍到後晉兵營慰撫士卒,還跟他說:“他們都是你的部屬了。”杜重威以下的將校都到他的馬前拜謁。趙延壽也將一襲赭袍給杜重威披上,讓後晉將士看,其實不過是戲弄他而已。契丹接著任命杜重威為太傅,李守貞為司徒。
也在十二月初十,定州節度使李殷的奏折抵達朝廷,說上月二十八日夜裏,他率領捉生四百人前往曲陽嘉山下,遇到契丹敵軍車帳,殺了他們千餘人,還繳獲二百匹馬。
杜重威投降後,奉迎遼太宗來到恒州城下,告諭順國節度使王周,說自己已經投降契丹。王周也出城投降。十二月十二(戊辰),遼太宗進入恒州,接著派兵襲擊代州。代州刺史王暉也在州城投降。
先前,契丹屢次進攻易州,刺史郭璘堅守抗拒。遼太宗每次經過易城下,總是指著城上歎道:“我能吞並天下,卻被此人扼住!”當杜重威投降後,遼太宗派通事耿崇美前往易州,勸誘郭璘的部眾,他的部眾也都投降。郭璘無法製止,最終被耿崇美所殺。
郭璘是邢州人,最初在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手下,逐漸升為軍校。天福中年,他成為奉國指揮使,接著曆任數郡刺史。開運中年,他移領易州。契丹攻打易州時,郭璘率領並激勵士眾,和他們同甘共苦,契丹始終無法攻克。他還帶著州兵出擊胡虜,多次獲利。朝廷十分嘉許,就地加他為檢校太保。漢高祖劉知遠即位後,下詔追贈他為太傅。這是後話。
易州失陷後,義武節度使李殷和安國(邢州)留後方太也都投降了契丹。遼太宗任命孫方簡為義武節度使,麻答為安國節度使,客省副使馬崇祚暫時代理恒州事務。
契丹翰林承旨兼吏部尚書張礪向遼太宗進言說:“如今大遼已得到天下,中國的將相應當啟用中國人擔任,不能用北方人或陛下的左右近習。如果政令失當,那將導致人心不服,即使得到了,也會很快失去。”但遼太宗不聽。他接著帶兵自邢、相二州南進,杜重威率領後晉降兵跟從。遼太宗派張彥澤率領二千騎兵先去攻取大梁,並且負責安撫京師的官吏和平民,還任命通事傅住兒為都監。
十二月十三(己巳),方太的奏折抵達京師,說本月六日,契丹與王師在中渡交戰,王師失利,奉國都指揮使王清戰死。次日,少帝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仍然到沙台去射兔。
要想知道少帝的後來,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