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六:石氏建晉之十八:南漢主劉?病故與晉高祖石敬瑭駕崩

(2020-02-22 12:51:57) 下一個

天福七年即公元942年四月二十一(甲戌),晉高祖石敬瑭下詔,讓皇子齊王石重貴到前河府節度使康福的府第,帶著教坊樂師在那裏舉行宴會,招待在京的前任和現任節度使。

前慶州刺史米廷訓被指控奸汙他妻兄的女兒。四月二十五(戊寅),晉高祖下詔,削奪他的所有官爵,將他發配到麟州。這月,有十六個州郡奏稱他們那裏出現蝗災。

這期間,南漢高祖劉?臥病不起。他覺得兒子秦王劉弘度和晉王劉弘熙全都驕橫專恣,而小兒子越王劉弘昌則孝謹而有智慧和見識,便與右仆射兼西禦院使王翷商量,打算將劉弘度派去出鎮邕州,劉弘熙出鎮容州,然後立劉弘昌為太子。製命即將頒布時,剛好崇文使蕭益入宮探望南漢主的病,南漢主便征求他的意見。蕭益說:“立嫡都是立長子,違背這一原則必定會導致動亂。”南漢主這才作罷。

四月二十四(丁醜),南漢主駕崩。南漢高祖劉?為人善於辨察,有很多權謀,喜好自我矜大,經常將中原的天子稱為“洛州刺史”。嶺南地帶是奇珍異寶集聚的地方,所以他窮奢極侈,宮殿全是用金玉珠翠裝飾。他用刑殘酷,有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等駭人聽聞的刑法;有時他放了很多毒蛇在水中,將犯人投進水裏,稱作水獄。同平章事楊洞潛勸諫,但南漢主不聽。晚年時他尤其猜忌,覺得士人大多隻為自己的子孫考慮,所以專任宦官,因此南漢國中宦官大為盛行。

南漢主死後,秦王劉弘度即皇帝位,更名為劉玢;讓劉弘熙輔政,改元光天;尊母親趙昭儀為皇太妃。

同時,遼太宗耶律德光因為後晉招納吐穀渾人,因此派使者前來責難。晉高祖非常憂慮,不知該怎麽辦才好。五月十六(己亥),他因此開始生病。

同一天,中書門下上奏說:“時下正值炎夏,事情應當盡量簡省。一應每五日問候陛下起居的百官,還希望讓一名押班宰臣帶領百官依班次問候起居,兩名應對官員則封付閣門使引進。本官將跟隨百官退下,不用另外煩擾陛下出來接受群臣謝恩。請假、省親、搬家、婚葬、病損的朝廷內外文武官員一並隻需門見門辭(即在閣門外遙拜和告辭)。諸道進奉的物品,不用在殿前排列;引進使隻用將進奉使引至殿前,奏稱‘某等進奉’即可。奏畢,便可讓進奉使出宮。進奉專使可在朝見那天,由班首一人致詞,附帶問候起居。刺史和行軍副使及諸道馬步軍都指揮使以下,派人前來宮闕的,也一並門見門辭。州縣官員入朝謝恩那天,由甲頭一人致詞,不用逐個申告官職謝恩。供奉官和殿直等人,如果當值及理應在殿前排立,即可入閣問候起居;如沒有當值或不用在殿前排立的,則不用每日前來問候起居。請陛下委托宣徽使點檢,必須經常保持整齊。”晉高祖準奏。當時晉高祖身體不適,視朝有一定困難,所以中書門下才有這道奏折。

同時,左威衛上將軍衛審餘去世,晉高祖追贈他為太子少保。五月二十二(乙巳),他尊皇太妃劉氏為皇太後。她是晉高祖的生母。

再說,南唐丞相兼太保宋齊丘不再主管尚書省後,便不再上朝拜謁。南唐主李昪派壽王李景遂前往慰問,許諾讓他出鎮洪州。宋齊丘這才開始入朝。

南唐主和他飲宴,酒酣時,宋齊丘說:“陛下中興靠的是臣的努力,怎麽現在就忘了!”南唐主憤怒地說:“你作為遊客成為朕的謀士,如今身為三公,也應知足了。怎麽反而跟人說朕長得烏喙,就像句踐那樣(漢趙曄的《吳越春秋》說:夫越王為人長頸烏喙、鷹視狼步,可以共患難而不可共處樂),難以和他共安樂。有這事嗎?”宋齊丘說:“臣的確說過。臣為遊客時,陛下不過是個偏裨將領而已。今日陛下可以殺了臣。”次日,南唐主書寫親筆手詔,向他致歉說:“朕的性子褊急,子嵩平時很清楚。少年時我們十分相親,老來反而相怨,這怎麽行!”

五月二十三(丙午),他任命宋齊丘為鎮南節度使。

同時,晉高祖臥病不起。一天早晨,他召宰相馮道單獨前來應對。晉高祖讓幼子石重睿出來拜見他,又讓宦官抱著石重睿,放到馮道的懷中,意思是要馮道輔佐他,並立他為嗣主。

五月二十四(丁未),晉高祖改任工部侍郎韋勳為刑部侍郎,並於五天後任命左散騎常侍李光廷為秘書監,給事中蕭願為右散騎常侍,左諫議大夫曹國珍為給事中,太常卿裴坦為左諫議大夫。這月,五個州郡奏稱那裏發大水,十八個州郡奏稱出現旱蝗。

六月初五(丁巳),晉高祖任命兗州節度使桑維翰為晉昌軍節度使,前許州節度使安審琦為兗州節度使。同時,襄州都部署高行周上奏,說反叛的襄州節度使安從進的觀察判官李光圖出城請降,已將他送來宮闕。

六月十三(乙醜),晉高祖在保昌殿駕崩,享壽五十一歲。晉高祖石敬瑭是太原人,本是春秋時衛大夫石碏和漢丞相石奮的後裔。漢朝衰亡時,關中三輔大亂,石氏的子孫流浪到西部邊陲,所以有些人居住在甘州。他的四代祖石璟在唐元和中年追隨沙陀軍都督朱耶氏自靈武前來歸附朝廷,唐憲宗十分嘉許,讓他隸屬河東陰山府出任裨校。石璟後來因邊功經累遷官至朔州刺史,並在天福二年被追尊為孝安皇帝,廟號靖祖,陵名義陵。他的妻子秦氏也被追諡為孝安元皇後。石敬瑭的三代祖石郴很早就死了,追贈左散騎常侍,追尊為孝簡皇帝,廟號肅祖,陵名惠陵。他妻子安氏被追諡為孝簡恭皇後。石敬瑭祖父石翌曾任振武防禦使,追贈尚書右仆射,追尊孝平皇帝,廟號睿祖,陵名康陵。他妻子米氏被追諡為孝平獻皇後。石敬瑭父親石紹雍,番名叫臬捩雞。他善於騎射,有經遠大略,先後在晉王李克用和李存勖手下任職,累立戰功,與名將周德威不相上下,曆任平、洺二州刺史,死在任上,追贈太傅,追尊為孝元皇帝,廟號憲祖,陵名昌陵。他妻子何氏被追諡為孝元懿皇後。

石敬瑭就是石紹雍的次子,在唐景福元年(892)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太原的汾陽裏。他出生時有白氣貫穿庭院,人們都非常驚異。年長後,他性格沉穩恬淡,不苟言笑,喜歡閱讀兵法,敬佩李牧和周亞夫的為人行事。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任代州刺史時,內心非常器重他,將愛女嫁他為妻。晉王李存勖聽說他善於射箭,便提擢他在自己身邊。李嗣源請求讓他隸屬自己的部隊,晉王也同意了。後來李嗣源跟從晉王征戰,命令石敬瑭率領親騎,號稱“三討軍”,把他當作心腹。

天祐十二年(915),晉王並有河北的地盤,在鄴都開設幕府。後梁派上將劉鄩帶兵五萬進駐莘縣。天祐十三年二月,劉鄩帶兵突然來到清平,在城下和晉軍開戰。晉王從甘陵率軍過來,兵馬尚未列陣,劉鄩就掩殺過來。石敬瑭率領十來名騎兵,橫著長槊深入敵陣,東西馳突,無人敢當,最終帶著全部人馬歸來,無一傷亡。晉王為他感到豪壯,撫摸著他的背說:“將門出將,這話一點不假。”因而頒賜他器皿布帛,還親自給他奶酥吃。這在當時被認為是特異恩典,石敬瑭也因此知名。翌年,劉鄩在莘縣的西北布陣,李嗣源跟從晉王與梁軍激戰。戰役持續了很久,塵埃四起。石敬瑭和李嗣源都失陷在陣內。石敬瑭挺身躍劍,反複轉戰,後來還行進了數十裏,將劉鄩的後梁軍隊一直追逐到故元城東麵。當天,劉鄩軍士兵傷亡過半。

天祐十五年,晉軍攻拔楊劉鎮。梁將賀瑰設伏在無石山,李嗣源被賀瑰所迫。石敬瑭作為後殿,打敗梁軍五百多騎兵,凱旋而歸。十二月,晉王與梁軍在胡柳陂決戰,號稱十萬大軍。總管周德威帶領左軍,混雜著燕人。結果前鋒失利,周德威戰死。晉王率領步眾五千,固守高陵以避開敵軍的精銳。李嗣源獨自負責右翼,埋伏在土山之下。他問石敬瑭道:“梁人首先取勝,旌旗十分嚴整。我們有什麽辦法能夠挫敗他們?”石敬瑭說:“臘月後如此嚴寒,一出手都會把指頭凍斷。他們大多都是步兵,容易前進,卻難以撤退。我們不如就在這裏吃吃喝喝,慢慢困死他們。況且他們有人騎馬有人徒步,氣勢不等。我們一擊就能攻破他們,我覺得我們必勝無疑。”李嗣源說:“我也這麽認為。”天快黑時,梁軍在平野列陣,五六萬人組成一個方陣,並讓麾下遊騎逼迫晉軍。石敬瑭說:“敵人即將遁逃了!”於是請求李嗣源命令士卒收整甲胄,放寬並卷起來,然後命令左射軍三百人鳴放箭矢,飛馬馳騁,逐漸占據優勢,又靠數千騎兵合圍敵軍。到了夜裏,後梁旌旗全都倒了,一角首先潰散,其它三麵也接踵潰敗。梁軍的牙竿相互撞擊,猶如火爆的響聲,留下的屍體和丟棄的兵甲不可勝計。於是後梁軍勢力削弱,晉王接著進駐德勝渡。

天祐十八年十月,石敬瑭又跟從李嗣源在德勝渡與梁軍作戰,打敗梁將戴思遠,殺了二萬多人。翌年,他又帶兵在胡盧套和梁軍交戰。晉軍稍稍退卻。石敬瑭親眼見到敵兵鋒芒銳利,於是拔劍開辟道路,保護李嗣源撤退。敵兵望見,都不敢前來襲擊。

天祐二十年十月,他跟從李嗣源到楊村寨偵查敵情,部曲都不披甲。很快敵軍出其不意地趕來,掩殺李嗣源,刀刃幾乎戳到他的背脊。石敬瑭手持戰戟突進,一下子就將好幾個凶猛梁將打下馬來,解救了李嗣源的危難。同年,晉王李存勖在鄴都即位,成為後唐莊宗,改元同光。他派李嗣源越過黃河,孤軍深入去奪取鄆州。鄆人最初沒有發覺。石敬瑭帶領五十騎兵跟從李嗣源涉過濟水,突進東門而入。鄆兵前來抵禦,石敬瑭身中刀刃,依然翼衛著李嗣源,在大道上布陣,嶷然不動。幸好後繼的騎兵趕到,於是攻拔並占據了中城。既而後唐平定汴州,滅了後梁,完成了莊宗的一統天下。談論李嗣源部屬的功勞,石敬瑭和李嗣源養子李從珂的功勞最大。但石敬瑭在莊宗朝官位並不顯赫,都是因為他不喜好自我矜伐的原因,隻有李嗣源心知肚明。

同光四年(926)二月,趙在禮占據鄴都為亂,莊宗派親信大將元行欽前往招討,但一時無法攻下。朝廷群臣議論紛然,覺得非讓李嗣源出征不可。莊宗於是任命李嗣源為統帥。石敬瑭也跟從同行。到了魏州,諸軍發生事變,叩住馬首請求李嗣源到河北稱帝獨立。李嗣源聽從部將霍彥威的勸說,準備到洛陽向天子解釋。於是他假裝許諾亂兵。諸軍將士也擔心事情不成,所以逃散的人很多,真正全軍追隨李嗣源的,唯有常山一軍而已。李嗣源往西進駐魏縣,石敬瑭暗中跟他說:“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大王如果一定要入朝向天子解釋,就必須果斷前往。我願意率領三百騎兵首先直趨汴水,以探明虎口。如果沒出現意外,請大王率領大軍速進。大梁是天下的要害,一旦占據那裏,就可以得到自我昭雪。豈有上將與三軍談論兵變,以後又拱手讓人宰割的道理!大王危在旦夕,不能如此恬然自得。”李嗣源到了相州,立刻分出三百驍騎交付石敬瑭,派他由黎陽渡過黃河,自汴州西門入城,趁機占據大梁城。當李嗣源進入汴梁後,莊宗親自統領王師也到了大梁城的西北五裏地。他聽說李嗣源已經占領汴梁,登上高坡歎道:“朕不行了!”此後跟從莊宗的士兵全麵潰散,很多人前來歸附李嗣源。李嗣源很快便命令石敬瑭帶兵作為前鋒,直趨汜水關。不久莊宗就在洛陽遇難而死。

就在那月,李嗣源進入洛陽。他嘉獎石敬瑭的大功,將他自總管府都校提拔為陝府兵馬留後。李嗣源即位成為明宗後,改元天成,並在五月加石敬瑭為光祿大夫和檢校司徒,出任陝州保義軍節度使。到年底明宗的朝政就得到大治。天成二年(927)二月,他加石敬瑭為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衛副使,進封開國伯,增加食邑四百戶。那月,石敬瑭趕赴宮闕,出掌六軍諸衛事務。八月,明宗增加他的食邑到八百戶,實封一百戶,旌揚他的政績。十月,明宗臨幸汴梁,任命石敬瑭為禦營使。禦駕停留在京水時,探馬飛報說汴州節度使朱守殷反叛。明宗命令石敬瑭統領親軍倍道星行,兩晚後就抵達浚城,一戰便攻拔了汴州。很快明宗就任命石敬瑭為宣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兼六軍諸衛副使,進封開國公,增加食邑五百戶,賜他為耀忠匡定保節功臣。翌年四月,禦駕回到洛陽,明宗下製加他為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唐尹、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五月初三(丁未),明宗加他為駙馬都尉。

長興元年(930)二月,明宗舉行南郊大禮後,加石敬瑭為檢校太尉,增加食邑五百戶,很快又下詔讓他回歸鄴都。當時鄴都的繁榮富庶稱冠天下,而地方習俗卻獷野驃悍,民間很多訴訟。石敬瑭讓百姓將狀紙投到府門,親自一一閱覽。然而一年多後,狀紙堆滿他的案幾,沒有及時得到處理的刑獄案子很多,時論以此對他有所非議。九月,東川節度使董璋反叛,朝廷任命石敬瑭為東川行營都招討使,兼知東川行府事。十月,他自魏博率軍西征。長興二年春,因為川路艱險,糧運不繼,明宗下詔班師。四月,他重新兼任六軍諸衛副使。六月,他改任河陽節度使,仍然兼領禁兵兵權。

當時,皇子秦王李從榮奏稱:“臣見到北麵頻繁奏報,說契丹族將他們的帳篷移近邊塞,吐穀渾和突厥已經入侵邊境地盤。國家衛戍兵馬雖多,但沒有統帥。陛下應盡早任命一員大將,去安定雲、朔一帶。”明宗說:“你們好好商量著辦吧。”李從榮與諸大臣又上奏說:“將校之中,唯有石敬瑭和康義誠二人可以勝任。”石敬瑭曆來不想擔任禁軍副使,當即上奏說:“臣願意北行。”明宗說:“愛卿能為朕北行,事情還怕不成?”明宗於是當即下詔讓他北上,但依然保留他六軍副使的職位。石敬瑭卻又拖延推辭。十一月初二(乙酉),明宗跟侍臣說:“雲州奏稱,契丹自幽州將帳篷遷移到那裏,說是放牧,但到了冬天還不肯退回。他們的禍患怕會加深。”樞密使範延光奏稱:“臣等已議定讓石敬瑭或康義誠北行。然而最後的定奪,還必須由陛下裁決。”石敬瑭上奏說:“臣雖然沒有多少才幹,但豈敢逃避責任?進退惟命是從。”明宗說:“愛卿為朕北行,這也是眾人的意見。”因此定了下來。兩天後,明宗加他為兼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兼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軍總管,改賜竭忠匡運寧國功臣。次日,明宗在中興殿為石敬瑭餞行。石敬瑭高舉酒觴為明宗上壽,說:“臣雖然卑微膽怯,隻是在邊事上豈敢不盡忠盡力?但臣遠離陛下的玉階,隻怕無法隨時向陛下秉報,也難以再見到陛下。”石敬瑭接著兩次下拜,向明宗告辭。明宗也很傷心,淚下沾衿。身邊侍從都為他倆如此悲傷感到奇怪。果然這次成為他二人的訣別,此後再也沒彼此相見。十二月,明宗就駕崩了。石敬瑭在太原得知此事,痛哭了許久,就像失去自己的父母一般。應順元年(934)正月,閔帝李從厚即位,加石敬瑭為中書令,並給他增加食邑。

石敬瑭生性簡儉,從不以聲色滋味自我燕樂。每次辦完公事退下後,他總要召來幕僚賓客討論民間疾苦以及刑政得失。他明察而難以冒犯,很多事情都親自決定處理。有個客店主婦控告一名住店軍士,說她在門前曬穀子,結果被那軍士的馬給吃光了。那軍士真誠地自我辯護,但卻拿不出證據。石敬瑭跟負責訴訟的官吏說:“兩人各持己見,如何判斷?可以殺了這馬,看肚子裏是否有穀粟。有則軍士得死,沒有則婦人得死。”於是真的殺了那馬,結果發現馬腸裏沒有穀粟,因此殺了那婦人。境內為此肅然,沒人再敢靠欺騙弄事。三月,他移鎮常山。他曆任藩鎮,以孝治為先。見到百姓父母被兒子們欺淩,他必定會將兒子們繩之以法,甚至殺戮。他勤於吏事,官府庭院沒有遲滯未決的案件。常山下屬有個叫九門的城邑,有人要將自己的地賣給居住在其他地方的兄長,但價錢談不攏。這人便要把地賣給他人。他人則必須要那兄長立字據,而那兄長堅決不肯,於是告到縣令那裏。縣令覺得弟兄都沒道理,便將他們送到官府。石敬瑭判案說:“人們不講大義,都是因為牧長新到,教化尚未普及;我十分慚愧。但就道理而言,兄長舍不得良田,弟弟要想得到好價錢。兄長順著就對了,拚命阻擾就很不對頭。兄長如此不講道理,必須重重鞭笞。可以把田賣給出價最高的人。”縣裏上下都佩服他的明斷。

當岐陽(即風翔)兵亂,推舉潞王李從珂為天子時,閔帝緊急下詔召石敬瑭趕赴宮闕,想將社稷托付給他。閔帝自洛陽出走,投奔衛州,在路上遇到帶兵南下的石敬瑭。石敬瑭便和閔帝進入衛州。當時閔帝身邊隨從陰謀陷害石敬瑭。石敬瑭發覺後,拿下了閔帝的隨騎百餘人。閔帝知道事情完了,便和石敬瑭痛哭訣別。石敬瑭派刺史王宏贄將閔帝安排在一間公舍後離去,結果閔帝很快就被潞王暗中派人殺害。石敬瑭以後一直為此事感到內疚愧心。

清泰元年(934)五月,已即位成為末帝的李從珂再次任命石敬瑭為太原節度使和北京留守,兼任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清泰二年夏,石敬瑭進駐忻州。朝廷派使者來送夏衣,傳詔加以安撫曉諭。後來石敬瑭軍中有人高呼萬歲,多達四次。石敬瑭害怕士兵動亂,當即將挾馬將李暉以下三十多人處斬示眾,這才平息了潛在的不安。

清泰三年五月,末帝改任石敬瑭為鄆州節度使,進封趙國公,並改封他為扶天啟運中正功臣。很快末帝又降詔催促他赴任。石敬瑭內心開始懷疑末帝的動機,便召僚佐商議說:“我再次受任太原那天,主上當麵跟我宣布說:‘朕將國家北門交給愛卿,這一生都不會討論改任的事。’如今忽然降下這新的任命,莫不是因為去年被忻州亂兵逼迫,主上開始猜疑我了?又有,今年千春節時,公主(他妻子)入朝覲見;告辭時,主上跟公主說:‘你歸心似箭,難道急著去和石郎一到造反嗎?’對我的猜疑不是很明朗了嗎?如今天子重用皇後家族,委任奸臣,沉湎荒惑,萬機停塞,賞罰失當,不滅亡還更待何時!我自應順中年少主(即閔帝)出逃那天,就目睹他失去人心,不能挽救朝廷危亡局勢,心中憤然已達三年之久。如今我本無異誌,朝廷卻要自啟禍端;我不能就這樣毫無作為地死在路上。何況太原是險固之地,積累的穀粟很多。如果他寬待於我,我自然也會事奉於他。如果他一定要出兵犯我,我則外告鄰藩,北結強敵。興亡的曆數,皎皎在天。今天我想上表稱病,看看他有什麽打算。你們覺得如何?” 掌書記桑維翰和都押衙劉知遠都讚成他的密謀,於是石敬瑭決定抗拒末帝的詔命。

根據《玉堂閑話》,石敬瑭在太原時,曾私下跟賓佐們說:“近來白天午睡時,忽然夢見似乎近年在洛京時的事:和天子在路上並駕齊驅。經過舊日的府第時,天子請我到他的府第。他謙讓了四次,後來不得已隻好催馬促轡進去了。到了廳堂下馬,登上台階,麵朝西坐下時,天子已驅車離去了。這夢就是如此。”僚佐們都不敢回答。那年冬季,果然就發生了他起兵問鼎的事。顯然石敬瑭早有圖謀不軌的野心,所以托夢迷惑部眾。

朝廷因石敬瑭不肯奉詔,便降旨削奪他的所有官爵,當即下詔,派晉州刺史兼北麵副招討使張敬達領兵將石敬瑭包圍在晉陽。石敬瑭馬上派桑維翰前往各道求援,派節度判官趙瑩向契丹求救。末帝的幽州節度使趙德鈞也派人到契丹。桑維翰接著也到契丹告急,遼太宗於是派人回信答應幫忙,並定於仲秋赴援。六月,振武西北巡檢使安重榮帶領部曲數千人(通鑒作五百人)進入太原城。七月,代州屯將安元信率領一支部隊,與西北麵先鋒指揮使安審信帶的五百騎兵也來到太原。八月,懷州彰聖軍使張萬迪等各率千餘騎來降。這月,張敬達率眾猛攻太原,石敬瑭親當矢石抵抗。河東人心雖然牢固,但軍糧逐漸枯竭。九月十五(辛醜),遼太宗率眾自雁門南下,旌旗和騎兵隊伍連綿不絕五十多裏。石敬瑭接著在契丹的幫助下奪取了政權,成為後晉高祖。這些事情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根據《五代史補》,石敬瑭當年娶了明宗女兒,宮中都稱他為石郎。當他即將在太原起兵時,京師夜間出現不少狼群,還經常逃入宮中。末帝李從珂十分頭疼,並下令讓善射的禁兵分頭捕逐,稱作“射狼”。有時在路上遇到宮人,末帝會問:“你從哪裏過來?”宮人會說:“看射狼。”沒多久,石敬瑭果然來了,而“射狼”聽起來就像“石郎”。

根據《五代史闕文》:後梁開平初年,潞州行營使李思安奏稱:函關縣穰鄉的百姓在砍樹時,那樹倒下,自動分為兩半,中間有六個字,形同左書(類似隸書):“天十四載石進”。梁太祖將它收藏在武庫,當時人們都不清楚是什麽意思。當晉高祖即位時,有見識者的人說:“天”字取“四”字邊上的兩畫加到旁邊,即“丙”字;“四”字去掉中間兩畫加“十”字,即“申”字。晉高祖即位那年是“丙申”年。進和晉同音,而石就是晉高祖的姓。但該文作者認為,天佑二十年是癸未年,那年後唐莊宗建號,改元為同光元年。到了清泰三年丙申年,而那年晉高祖即位,改元天福元年。自未至申,共十四載。所以有見識的人認為“天十四載石進”指的是天祐滅後十四載石氏以後晉興業,這再清楚不過了!而拆字解讖說什麽丙申,太牽強俯會了。

《舊五代史》的史臣評論說:晉高祖即位之前隻是沉穩剛毅而已。當他為君後,起早貪黑,勤於政事,禮賢下士,從諫如流。他還仰慕黃老的教化,喜愛清淨的風尚,用粗綢為衣,以麻繩為履,所以能保住他的社稷,壽終正寢。然而他剛起兵時,依靠強鄰的增援,契丹自此之後勢力膨脹,黎民百姓也因此遭殃受罪。傳到他的嗣君,最終兵連禍結,導致都城失守,舉族成為俘虜。這等於是決開海堤救火,怎能逃避淹死的結局?飲用鴆水止渴,最終隻能自取滅亡。謀略的錯誤,竟然一至於此!假使不靠契丹的外援之力,而是自己滿足皇天的曆數,那麽以他的睿智仁德,和給民眾帶來的恩惠,晉高祖即使未必比得上先前的聖帝,但至少也算得上是仁慈恭儉的明主。

要想知道晉高祖死後後晉的事,請看下個係列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