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五:後唐之亡之五:首鼠兩端康義誠伏誅與石敬瑭改任河東帥

(2019-11-05 16:26:52) 下一個

清泰元年即公元934年四月初六(乙亥),率軍進入洛陽的潞王李從珂即位成為史上的後唐末帝。四月初九(戊寅),被廢黜的後唐閔帝李從厚在衛州遇害。

四月十五(甲申),後蜀大將張業趁著後唐動亂,帶兵進入興元和洋州。

四月十六(乙酉),末帝穿戴袞服和皇冕登禦明堂殿,文武百僚身穿正式朝服就位。朝廷宣製,改應順元年為清泰元年,大赦天下,平常大赦不能原宥的也都赦免了。

四月十八(丁亥),末帝任命宣徽北院使郝瓊為宣徽南院使,暫且負責樞密院;任命前三司使王玫為宣徽北院使。他還任命隨駕牙將宋審虔為皇城使,劉延朗為莊宅使;鳳翔節度判官韓昭允為左諫議大夫,出任端明殿學士;觀察判官馬裔孫為翰林學士;掌書記李專美為樞密院直學士。

次日,侍中兼河陽節度使、判六軍諸衛和親軍都指揮使康義誠伏誅。康義誠字信臣,是代北三部落人。他少年時靠騎射事奉晉王李克用,後來又跟從李克用兒子晉王李存勖進入魏博,補任突騎使,經累遷成為本軍都指揮使。同光末年,他跟從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出討鄴城。結果發生軍亂,亂兵逼迫李嗣源為主,但李嗣源不肯。康義誠進言說:“主上不憂慮社稷的安危,不思念戰士的勞苦,沉湎於禽獵和聲色以及酒樂。如今聽從大家的則都有歸屬,想要守護操節則都將敗死。”李嗣源聽從了他,因此將他當作心腹。李嗣源即位成為明宗後,加他為檢校司空,兼領富州刺史,照樣總領突騎。很快他又轉為捧聖都指揮使,出任邠州刺史。明宗臨幸汴梁,平定朱守殷之亂後,改任康義誠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兼領江西節度使。禦駕回到洛陽後,明宗授他為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和河陽節度使。《太平廣記》記載了個小故事:長興中年,康義誠曾讓軍中大兵在他大宅看院子。那人曾有小過,也遭到鞭笞責備。忽然有一天,康義誠可憐他年老,並問他姓氏。那人說:“姓康。”後來詳細了解了他的鄉土和親族以及子孫,才知道原來就是自己的生父,因此相持而泣。聽說的人莫不感到驚異。長興末年,明宗加他為同平章事。

秦王李從榮成為天下兵馬元帥時,氣焰十分囂張。大臣都很害怕,紛紛請求出外任職。康義誠因為得到明宗的信任和恩遇,無以退避,隻好讓他兒子靠弓馬事奉秦王,希望以此自保。明宗身體不適時,秦王示意康義誠成為他的內助。康義誠雖然曲意承奉,但內心也並不真誠。當執政的朱弘昭和馮贇等人懼怕遭禍,而與康義誠商量對策時,他隻是敷衍地說:“我隻是一名將校,不敢參預議政。隻是聽從相公的驅使而已。”當秦王被殺,明宗崩駕,閔帝即位時,朝廷加他為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六軍諸衛事。沒多久,鳳翔起兵,官軍失利。康義誠怕了,便請求帶兵出征,其實是想率領麾下諸軍向潞王投降,以此希望活命而已。後來又與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議事時發生爭論,朱洪實因而厲聲指責康義誠苞藏禍心。閔帝也搞不清楚,不能明辨是非,反而殺了朱洪實。當康義誠率軍到了新安,諸軍爭先恐後地趕往陝州,解甲向潞王迎降。康義誠帶著部下數十人見潞王請罪,潞王雖然知道他的奸回,但沒有立即處決他,到這時才將他推出興教門外斬首,還夷滅了他的家族。

當天,末帝下詔說:“樞密使朱弘昭、馮贇、宣徽南院使孟漢瓊、西京留守王思同、前邠州節度使藥彥稠,共相朋黨煽動,妄舉幹戈,互興離間骨肉的陰謀,幾乎構成社稷傾亡的大禍。必須對他們公開殺戮,以快群情。並削奪他們的所有官爵。”除了藥彥稠,其他人都已死了。次日即四月二十(己醜),藥彥稠伏誅。

藥彥稠是沙陀三部落人,幼年時靠騎射事奉李嗣源,經累遷官至列校。李嗣源即位成為明宗後,藥彥稠領澄州刺史和河陽馬步都將。他跟從王晏球到定州出討王都,平定王都後,他出領壽州節度使和侍衛步軍都虞候。剛好河中指揮使楊彥溫作亂,藥彥稠改任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出任河中副招討使,帶兵討平了楊彥溫。沒多久,黨項人劫持回鶻入朝使,明宗下詔讓藥彥稠進駐朔方,就地出討黨項的反叛士兵。他派兵搜索盜賊,收回了回鶻所進貢的駝馬和寶玉,生擒了他們的首領後回來。很快明宗就授他為邠州節度使。他又派兵製置鹽州,趕跑了蕃戎,還擒獲吐蕃士庶千餘人,並遣送他們各回鄉裏。他接著受詔與延州節度使一道進攻夏州,但累月不克,隻好罷兵歸鎮。閔帝嗣位後,他與王思同一道進攻鳳翔,成為副招討使。禁軍潰散時,藥彥稠想要沿河而遁,但被軍士擒獲獻給潞王,到這時伏誅。後漢高祖即位後,追贈他與王思同並為侍中。這是後話。

四月二十一(庚寅),末帝釋放了被俘的禁軍將領王景戡和萇從簡。他們當時被迫跟隨討伐李從珂的主帥王思同出征鳳翔。

同一天,鳳翔上奏,說西川(即後蜀)的孟知祥僣稱大蜀,改年號為明德。有司部門上言說:“皇帝在五月朔日(初一)登禦明堂殿受朝。五月三日是夏至,應祭祀皇地祇(即地神);而前二日則應奏告獻祖(莊宗李克用祖父李國昌)室,所以不用坐朝。近來正旦和冬至,當天如有祭祀活動,則次日才上殿受朝。如今祭祀在五鼓之前,到天亮時禮儀即完畢,而登禦大殿則在天亮之後。臣請求按先例實行。”末帝下詔說:“日出後登禦正殿,並不妨礙祭祀活動。應當依照常年慣例。”史館上奏說:“凡是詔書和公事處置,以及臣下奏議,還希望命令近臣記錄後交付本館。”末帝下詔,讓端明殿學士韓昭允和樞密直學士李專美記錄抄送。次日,末帝任命左諫議大夫盧損為右散騎常侍。

有司部門千方百計地聚斂民間錢財,也僅得到六萬緡,遠遠不夠末帝當時許諾給他屬下軍士的錢數。末帝非常憤怒,把那些交不出錢的人都關進軍巡使監獄,還逼迫官吏晝夜督責,弄得監獄人滿為患,甚至有人因此上吊和跳井自殺。而軍士們照樣在市肆遊逛,全都麵有驕色。市民聚在一起痛罵他們道:“你們這號人為主子賣力作戰,立功的確也很不容易。但反而讓我們鞭胸杖背,還得拿出錢財當獎賞。你們居然還如此揚揚自得,難道就不愧對天地嗎!”

當時,朝廷竭盡左藏儲存的舊物及諸道的貢獻,甚至太後和太妃都把自己的器服和簪珥都拿了出來,也才湊夠二十萬緡。末帝非常頭疼。李專美在夜裏當值,末帝責備他說:“愛卿號稱有才,卻不能為朕謀劃這事,留著這才幹什麽用!”李專美謝罪道:“臣才資駑劣,陛下提擢信任過分了。然而軍賞不足,並非臣的責任。臣私下覺得自長興末年以來,賞賜盛行,士卒也因此變得驕橫。接著又大興山陵修建,加上出師征戰,庫藏也因此幹涸枯竭。即使有無窮的財富,終究也不能滿足驕橫士卒的貪心;所以陛下在危困之中拱手而得到天下。國家的存亡,並不專門在於厚賞,也在於修繕法度,建立綱紀。陛下如不改變覆車之轍,臣擔心如此徒然地困擾百姓,存亡也未必可知。如今財力就這些了,陛下應當根據現有的數量平均分給,又何必一定要兌現當初的諾言!”末帝深以為然。

四月二十三(壬辰),末帝下詔,在鳳翔投誠的禁軍將士中,首先投誠的楊思權和尹暉等人各賜兩匹駿馬和一隻駱駝及七十緡錢,其他下至軍人各賜二十緡錢;在京的禁軍士兵各賜十緡錢。軍士貪得無厭,還在抱怨,甚至製造歌謠說:“去卻生菩薩,扶起一條鐵。”他們覺得閔帝仁厚軟弱,像個活菩薩;而末帝剛正嚴厲,像條鐵龍;開始有了悔不當初的意思。

四月早些日子,太常卿盧文紀為明宗上諡號為聖智仁德欽孝皇帝,廟號明宗。宰臣馮道建議請改“聖智仁德”四字為“聖德和武”。宰臣劉煦負責撰寫諡號冊文,宰臣李愚則撰寫哀冊文。四月二十七(丙申),朝廷將聖德和武欽孝皇帝安葬在徽陵,廟號明宗。末帝穿戴喪服護送靈車直到山陵,還留在那裏過夜。

次日,末帝捧著明宗的神主牌位進入太廟。第二天,山陵使、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馮道上表請求末帝聽政,但末帝沒答應。

五月初一(庚子),末帝登禦文明殿接受朝賀。五月初六(乙巳),末帝任命左龍武指揮使安審琦為左右捧聖都指揮使,右千牛上將軍符彥饒為左右嚴衛都指揮使。次日,他任命端明殿學士韓昭允為樞密使;莊宅使劉延朗為樞密副使;代理樞密事長安人房暠為宣徽北院使;

末帝和成德軍節度使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都部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駙馬都尉石敬瑭都是靠勇力和善鬥在明宗身邊侍奉。然而他倆內心互相競爭,曆來不買對方的帳。末帝即位後,石敬瑭不得已入朝拜謁。當明宗下葬山陵後,他不敢提起歸鎮的事。當時石敬瑭因為久病,身子羸弱。太後及他妻子魏國公主屢次為他說話;而末帝鳳翔的將佐大多則勸末帝將他留下。惟有韓昭胤和李專美覺得趙延壽還在汴梁,朝廷不應當猜忌石敬瑭。末帝也見到他骨瘦如柴的樣子,所以也沒把他太當回事,便說:“石郎不但是朕的近親,而且小時候和朕就一同經曆艱難。如今朕成為天子,除非石郎朕還能托付什麽人!”所以也在五月初六,他任命石敬瑭為北京(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加檢校太師、兼中書令,照樣兼任都部署。末帝還進封汴州節度使、檢校太師、兼侍中、駙馬都尉趙延壽為魯國公,以此安撫他。

五月初八(丁未),階州刺史趙澄投降後蜀。

五月初九(戊申),中書門下上奏,說根據太常禮院的建議,明宗的神主牌位應在本月二十日祔入太廟,宰臣將攝理太尉負責這事。剛好宰臣馮道在休假,五月十八日又是宰臣李愚的私人忌日,得在家致齋(即齋戒),而宰臣劉煦又上奏說:“中書根據近年的敕令,在祠祭行事官致齋期間,唯有祭祀大事時才能出門,其餘全暫不參與。又有,宰臣在行事致齋期間,不押班,也不赴內殿問候起居,不掌管大印。臣因兼判三司公事,所以祭祀、國忌、行香,都請求予以特免。”末帝也準奏。因為三位宰臣都有事,末帝隻好下詔讓禮官參議斟酌。有司部門上言說:“李愚因私人忌日,在家致齋。各個私人忌日,遇到大朝會入閣宣召時,平素都必須奔赴朝參。如今祔廟事大,忌日屬於私事,請依照大朝會宣召的先例。”末帝準奏。

同時,末帝任命陝府節度使康思立為邢州節度使,同州節度使安重霸為西京留守,羽林右第一軍都指揮使兼春州刺史楊思權為靜難(邠州)節度使。次日,末帝勒令左監門衛將軍孔知鄴和右驍衛將軍華光裔同時停職。當時末帝派孔知鄴到應州祭告祖廟,但他稱病推辭;末帝又改派華光裔,他也說自己從馬上摔下傷了腿腳。所以末帝將他們全都罷免了。

也在五月初十(己酉),叛降後蜀的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和武定節度使孫漢韶舉族遷往成都。

五月十一(庚戌),末帝李從珂任命司空兼門下侍郎和平章事馮道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出任匡國(同州)節度使;任命天雄軍節度使範延光為樞密使,封齊國公。

末帝在鳳翔起兵時,將李曮(即長久統治鳳翔的已故岐王李茂貞兒子李繼儼)的家財和甲兵全部用來供應軍需。將要離開時,鳳翔百姓又攔在馬前,請求重新任命天平(鄆州)節度使李曮出鎮鳳翔。李從珂當時也許諾了。所以也在五月十一,末帝改任李曮為鳳翔節度使。次日,他任命嚴衛都指揮使尹暉為齊州防禦使。

五月十五(甲寅),末帝任命侍衛馬軍都指揮兼順化軍節度使安從進為河陽節度使,照樣掌管禁軍。太常卿盧文紀上奏說:“臣等為明宗的廟室斟酌獻舞曲,請求命名為《雍熙之舞》。”末帝準奏。

五月十八(丁巳),末帝任命皇子銀青光祿大夫兼檢校工部尚書李重美為檢校司徒和守左衛上將軍。自此,諸道節度使、刺史、文武臣僚,相繼都加了檢校官的頭銜,或者晉爵封邑,慶祝末帝登基。次日,他任命隴州防禦使相裏金為保義(陝州)節度使。當初,李從珂移送檄文告知藩鄰,隻有相裏金派判官薛文遇往來計事,所以末帝用節度使職位獎賞他。末帝還為宣徽北院使兼檢校工部尚書房暠加檢校司空,代行左威衛大將軍,照兼宣徽使;任命樞密使兼左諫議大夫韓昭允為刑部尚書,照兼樞密使。

五月二十(己未),出現太白晝見(金星出現在白天)的天象。同時,末帝為樞密副使劉延朗加左領軍大將軍。次日,他又為左仆射、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李愚加特進和太微宮使及宏文館大學士;為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判三司劉煦加門下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監修國史、判三司。

當初,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任北麵招討使,平盧節度使房知溫任副都部署,李從珂則作為別將在房知溫手下任職。他倆曾因喝酒忿爭,拔刃相對。當李從珂舉兵進入洛陽時,房知溫暗中和行軍司李衝密謀抗拒他。李衝請求先奉表給他,觀察形勢後再說。李衝回來後,說洛中已經安定。房知溫非常恐懼,便於五月二十三(壬戌)到洛陽入朝謝罪。末帝待他非常優厚。房知溫對朝廷的進貢也很豐盛。

同時,南吳國鎮南節度使兼守中書令東海康王徐知詢去世。

五月二十四(癸亥),秦州上奏,說西川的孟知祥出軍逼迫並攻陷成州。同時,末帝任命宣徽南院使兼右驍衛大將軍郝瓊為左驍衛上將軍,宣徽使如故;任命前義州刺史張承祐為武勝軍留後。五月二十九(戊辰),末帝任命前右龍武統軍王景戡為右驍衛上將軍。

六月初一(庚午),末帝將侍衛捧聖軍改為彰聖,嚴衛軍改為寧衛。

六月初三(壬申),他封吳嶽成德公為靈應王,禮秩同五嶽相等。李從珂剛發跡時,曾派使者去祭祀吳嶽以求祐護,所以即位後以此作為報答。中書門下也秉承他的旨意上奏說:“天寶十載正月,朝廷封吳山為成德公,與沂山、會稽、醫巫閭同時加封。至德二載十二月,朝廷改吳山為嶽,祠享和官屬一同於五嶽。如今國家想要祈禱靈應,必須特示殊禮。臣等商量後,請求加封吳嶽為靈應王。”末帝準奏。同時,他進封幽州節度使趙德鈞為北平王,青州節度使房知溫為東平王。

次日,他任命前鄜州節度使索自通為右龍武統軍。六月初五(甲戌),他為皇子左衛上將軍李重美加檢校太保和同平章事,任命他為鎮州節度使兼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

同時,文州都指揮使成延龜舉州叛附後蜀。

南吳權臣徐知誥將要接受禪讓,但又擔心昭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臨川王楊濛反對,便指使人誣告楊濛藏匿亡命之徒和擅造兵器。六月初七(丙子),他降封楊濛為曆陽公,並將他幽禁在和州,命令控鶴軍使王宏帶兵二百看守他。楊濛是南吳主楊溥的兄長。

六月初八(丁醜),末帝下詔,委托各地長吏親自重申過問天下在押罪人,盡速予以疏理判決。

六月十一(庚辰),末帝臨幸至德宮,順便也去了大臣房知溫、安元信、範延光、索自通、李從敏的宅第。

六月十三(壬午),他任命退休的檢校太子太傅致仕王建立為檢校太尉、兼侍中、鄆州節度使;任命前宋州節度使安元信為檢校太尉、兼侍中、潞州節度使。

次日,三司使劉煦上奏說:“全國民戶,自天成二年(927)檢括確定秋夏田稅以來,至今已有八年。近來相繼有百姓前來宮闕訴說田稅不均,朝廷因此累次實行蠲免,逐漸失去稅收定額。還希望陛下派朝臣下去全麵檢核視察。”末帝沒有答複。

六月十五(甲申),末帝為已故皇子亳州刺史李重吉和皇長女尼姑惠明大師李幼澄舉行哀禮,穿戴喪服;群臣也前來閣門奉表慰問。末帝起兵不久,李重吉和李幼澄都被閔帝派人殺害。

次日,末帝任命戶部侍郎韓彥惲為絳州刺史,左武衛上將軍李肅為單州刺史;並於第二天為襄州節度使趙在禮加同平章事。

六月二十五(甲午),末帝任命武勝軍留後張承祐為華州節度使;皇城使宋審虔為壽州節度使兼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右衛上將軍劉仲殷為宋州節度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兼壽州節度使皇甫遇為鄧州節度使;前華州節度使華溫琪為太子太傅,讓他在該位置退休致仕。

六月二十八(丁酉),左神武統軍周知裕去世,末帝追贈他為太傅。周知裕字好問,是幽州人,年輕時在燕帥劉仁恭手下任騎將,劉仁恭奏請他為媯州刺史。不久,他改任德州刺史。天祐四年(907),劉守光平定滄州後,讓他幼子劉繼威任留後,讓大將張萬進和周知裕輔佐他。劉繼威年幼,在張萬進家裏奸淫婦女,結果被張萬進殺了。次日一早,張萬進召周知裕前來,把這事告訴他。張萬進於是自稱留後,署任周知裕為景州刺史。剛好張萬進向後梁投誠,周知裕在此前先投奔了汴梁,並得到梁太祖的厚待。梁太祖特置歸化軍,任命周知裕為指揮使。凡是自河朔一帶歸附後梁的將士,都隸屬於他的部下。後梁與後唐莊宗在黃河邊上交戰時,梁軍摧堅挫銳,惟有仗恃歸化一軍。然而在長達十年裏,他的官位不及郡守。同光初年(923),莊宗進入汴梁,周知裕跟隨後梁主帥段凝在封丘解甲投降。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當時任總管,在郊外受降。他見到周知裕非常高興,遠遠地招呼他說:“周歸化今天成為我的人,還有什麽比這更令人高興的事!”因而讓諸子將他當作兄長看待。莊宗對周知裕尤其撫慰憐愛,因此他遭到其他將校的妒忌。有個叫唐從益的壯士,趁著打獵暗中向他射擊,周知裕逃遁獲免。莊宗於是殺了唐從益,將周知裕外派出任房州刺史。魏王李繼岌伐蜀時,召他為前鋒騎將。明宗即位後,改任他為絳州刺史,又改為淄州刺史和宿州團練使。周知裕熟悉軍旅,勤於農耕,在各個州郡任職時,總是鼓勵農桑,很有政績,得到朝廷的嘉許,也因此他得以升遷安州留後。淮上風氣厭惡病人,甚至父母有病,也都不去省視,甚至還有人將生病的父母安排在他室,偶爾去問訊時,也隻是用長竿子挑著食物給他們,然後就離去。周知裕心裏感到厭惡,便召鄉裏頑皮心狠的人加以教導,使他們知道父子骨肉的恩情;因此這一惡劣風氣稍稍得到改革。長興末年,他入宮成為右神武統軍。這時他在任上病故。

這月,京師大旱,非常炎熱,光渴死的就有百餘人。

要想知道後唐末帝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