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六:石氏建晉之二:晉高祖入洛滅唐與處死財臣張延朗

(2019-11-26 09:53:53) 下一個

清泰三年亦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閏十一月初九,後唐招討副使楊光遠殺害了招討使張敬達,在晉安大寨向契丹投降。閏十一月十二,後晉和契丹聯軍在團柏擊潰幽州節度使趙德鈞的後唐兵馬。閏十一月十九,趙德鈞父子在潞州投降契丹。閏十一月二十四,晉高祖石敬瑭率軍抵達河陽,後唐防線全麵崩潰。次日,晉軍進到能望見洛陽煙火升起的地方;前鋒將校請求晉高祖向洛陽進發。

閏十一月二十六(辛巳),後唐末帝李從珂走投無路,隻好與曹太後、劉皇後、皇子雍王李重美,及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等人攜帶著傳國寶,登上玄武樓,在辰時(早晨七至九時)自焚而死。

後唐末帝自焚當晚,晉高祖進入洛陽,停留在自己的舊第。後唐士兵全都解甲待罪,晉高祖慰勉後將他們全都釋放了。晉高祖命令劉知遠部署京城,劉知遠讓漢人軍隊回到兵營,將契丹人全都安排在天宮寺居住。城中肅然,沒人膽敢違犯號令。避亂逃竄的士大夫和平民幾天後也都回來恢複了自己的行業。

閏十一月二十七(壬午),有些朝臣到晉高祖在洛陽的舊第謁見,晉高祖下詔讓禦史府催促百官入見,並赦免事奉後唐朝廷的文武兩班臣僚,唯獨令人將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三司張延朗收捕,交付禦史台,其餘一無所問。當初,晉高祖在河東時,遭到朝廷的忌妒。張延朗不想讓河東有太多的積蓄,所以除了必須留給節度使府的之外,他將河東其他的財政收入全都收走。晉高祖因此很恨他。

當天,百官在宮門外謝恩。

兩天後,晉高祖的禦駕進入皇宮。他登禦文明殿接受朝賀,還使用唐朝的禮樂,並下製說:“大赦天下,所有曾接受偽命的朝廷內外各色職掌官吏,一律不予追問。惟有偽廷賊臣張延朗、劉延皓、劉延朗等三人,奸邪害人,貪婪弄權,罪既滿盈,理難容貸。除此三人已實行敕命處置之外,中書侍郎兼平章事馬胤孫、樞密使房暠、宣徽使李專美、河中節度使韓昭胤等四人,雖然身居重位,但並不詭詐,也不追隨他們,所以一並赦免罪行,隻是予以除名。”

後唐外戚前樞密使劉延皓躲藏在龍門的廣化寺,幾天後自縊身死。樞密副使劉延朗將要逃奔南山,但被捕獲後殺了。晉高祖也將張延朗處斬。

劉延皓是應州渾元人,祖父劉建立和父親劉茂成都因軍功成為邊將。劉延皓即劉皇後的弟弟。李從珂鎮守鳳翔時,署任劉延皓為元隨都校,奏請加他為檢校戶部尚書。清泰元年(934),末帝李從珂任命他為宮苑使,並加檢校司空,很快又改任他為宣徽南院使和檢校司徒。清泰二年,他升遷樞密使和太保,帶著檢校太傅的頭銜出任鄴都留守。劉延皓禦軍無方,被屯將張令昭驅逐,逃跑到相州,所以末帝很快下詔將他停職。他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劉延皓最初靠後戚身份自藩邸出入禁宮,為人還算溫和忠厚,深得人們的讚美。所以末帝嗣位以後,讓他位居近密。然而到大鎮出任節度使後,他一改常態,變得貪婪暴虐,掠人錢財,搶人園宅,還集聚歌僮整夜飲酒作樂,而對三軍的供給很不及時,招致鄴都內外人們的怨恨,因此才被張令昭驅逐。當時執政大臣因劉延皓失守鄴都,所以請求朝廷實行舊章,對他嚴厲處置。末帝因劉後的緣故,隻是將他罷免而已。這也是清泰朝政的弊病之一。

劉延朗是宋州虞城人也。李從珂鎮守河中時,他任鄆城馬步都虞候,後來成為李從珂的心腹。李從珂出鎮鳳翔時,署任他為孔目吏。李從珂在鳳翔抗命時,為捍禦朝廷征討作準備。劉延朗負責官府和民間的穀粟布帛,做了許多應急措施。當西師接納降兵,李從珂率軍赴洛時,軍需都沒什麽欠缺,他因此得到李從珂極大的讚賞。清泰初年(934),末帝李從珂任命他為宣徽北院使,很快又因劉延皓出鎮鄴都,改任他為副樞密使。他經累遷官至檢校太傅。當時房暠任樞密使,隻是高枕閑眠,屍位素餐而已。朝廷的啟奏封授全都由劉延朗決定,因此他十分得誌。凡是自外鎮入京的藩侯郡牧(通常因任滿等待改任),都必先賄賂劉延朗,然後才談論對朝廷的進貢。賄賂多的人往往得到內地的任命,賄賂少的則不但任命得晚,還經常被派往邊藩,所以諸將屢有抱怨,末帝也不能明察。當晉高祖入洛時,劉延朗準備逃往南山。經過自己的私第時,他指著豪宅跟隨從的幾個人說:“我有三十萬貫錢財堆積在裏麵,不知將來被何人所得。”他就是如此愚暗。

張延朗是汴州開封人,最初在後梁當官,自租庸吏成為鄆州糧料使。後來成為後唐明宗的李嗣源攻克鄆州時,得到張延朗,仍然讓他擔任糧料使。不久後李嗣源移鎮宣武和成德,任命他為元從孔目官。長興元年(926),後唐首次設置三司使,明宗拜張延朗為特進和工部尚書,出任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兼判戶部度支事,並下詔讓張延朗任三司使。末帝即位後,授他為禮部尚書,兼中書侍郎、平章事、判三司。張延朗兩次上表謝辭說:

“臣承蒙陛下的雨露恩典,提擢為台衡大臣,兼有選部的官銜,並掌管財政重任。更何況中書省是文章之地,陶冶之門。臣自己揣量,哪有能力擔此重擔!所以相繼陳上表章,不斷表示真誠,請求陛下的睿恩,以免讓朝論譏笑。沒想到禦批累次下降,聖旨不肯更改;決定將此官職,交給未必勝任的微臣。所以臣強收眼淚,壓抑惶恐;重新思考如何事奉陛下,仔細盤算盡忠之路。臣私下覺得位高則危至,寵極則謗生;君臣難保始終,分義難防毀譽。臣如果為保住這一重任,忘記至公;因徇私情而避免是非,苟且偷安而鞏固富貴;那麽臣將內欺心腑,外負聖朝。這樣如何能報答君父的大恩,如何能希望子孫的延慶。臣如果一心實行王道,惟有堅守國章;任人必根據實才,處事須依照正理;斷然無視權勢,堅決杜塞佞幸;那麽臣就可以振舉宏綱,彌縫大化,幫助陛下施展寬容的恩澤,彰揚國家得到治理的風尚。然而這樣一來,進讒的奸邪必然要多方詆毀,憎嫉的妒者豈能沒有謗議?也許擔心陛下未必全都清楚,眾多誹謗也難以辯明;如果不能拔除根源,那麽寶玉將沾上瑕疵。即使臣的內心能夠容忍,恥辱可以消除,但依然擔心山林草澤的人們,會評論陛下的聖製;冠履軒裳的朝士,會輕慢皇上的朝廷。

“臣又覺得財政之司,掌管經費,錢利和財權二務,職責在於征收。想要養育四海的貧民,沒什麽比減輕租賦更重要;贍養六軍的勁兵,又得依靠豐年的儲蓄。利害關係相隨,征取和給與難以斟酌。如果罄山采木,竭澤求魚,那麽地方官吏的教化則無法實行,國家根本的傷殘也就更為嚴重;這樣隻會激怒百姓,褻瀆皇風。更何況諸道所征收的租賦,數額雖多,但時常遭逢水旱災害,或者遇到蝗蟲霜凍,所以其間征到的租賦有減無增;各地又申報逃戶和拖欠,以至軍隊儲備和官員俸祿,經常緊於供給;夏季稅收和秋季租賦,總是難以繼續。何況如今內外倉庫,大多都是罄空;遠近百姓,經常聽說饑歉。臣覺得朝廷還在增添軍隊名額,增加將官士兵。不合時宜的廣購糧食很難辦到,跟以前的差別變得更大。因此臣擔心年度的開支有缺,國家的財政可憂。還希望陛下節省例外的花費,取消各項的開支,用以儉省;不再增添冗官的食祿,暫且停止招募新兵;對付緊急,去掉繁瑣,用以減輕經費的負擔,去掉奢侈,務從節儉,逐漸達到府庫的豐盈。那時則含屈的知道皇恩,反叛的順從王化。如能長期弭息兵革,就可期待國家富庶。

“臣又聽說治民注重清廉,為政務必簡易。簡易則煩瑣苛刻一並除去,清廉則偏袒朋黨無處可施。如果選擇優良州牧,委任正派士人,那麽境內黎民必能獲得休息;官府倉庫也杜絕侵蝕。還希望陛下告誡現任官吏,別忘了安撫民俗。陛下選擇將來主事的宰臣,更必須認真求賢。儻若都得到適當人選,那麽農夫將不再受苦;民眾一旦得到治理,那麽國家又有什麽憂慮!隻要是奉公善政的,朝廷應當不惜重酬;昧理無功的,千萬不要頒給厚俸。更加彰揚有道,加上杜絕徇情。還希望陛下念及臣先前披露的進言,憐憫臣對後患的驚恐;體察臣的愚直,杜絕對方的讒邪。臣即須隻要求滿足陛下的天心,不用堤防眾人的口舌。這樣臣也許能以萬一報答陛下的聖明。”

末帝下優詔答複他,召他前來便殿,跟他說:“愛卿的論奏深刻切中了時弊,懇切的進言,的確救了朕的過失。國家財政的事重,天天都得和愛卿商量,所以不用過分擔憂。”張延朗因此不得已而接受了任命。

張延朗頗有心計,善於處理繁忙事務。石敬瑭在太原時,朝廷對他十分猜忌,不想讓河東有太多的積儲,所以除了留給節度使的租賦之外,張延朗將其他稅收都取走。石敬瑭因此懷恨在心,張延朗也因此遇害。當晉陽起兵時,末帝商議要率軍親征,然而朝議紛紜,末帝不能果斷決定。張延朗獨排眾議,請求末帝率軍北上,有見識的人都讚同他的意見。

晉高祖殺了張延朗後,開始尋找三司使的人選,但一時很難找到合適人才。晉高祖這才非常後悔殺了他。

晉高祖的大赦詔書還說:“應當命令中書門下為少帝(即閔帝李從厚)追尊定諡,擇日禮葬;皇妃孔氏也應舉行追冊祔葬。所有天下節度使和刺史下屬賓客和郡職及將校等(通鑒作首先歸順的朝廷內外臣僚),全都委托中書門下各與改轉官階或資曆。北京管轄內的鹽鐺戶(即以煮鹽為業的太原地區民戶),理應逐年交納鹽利。近來根據偽朝命令,每鬥須令民戶折算後交納白米一鬥五升,導致百姓極為艱苦。自今以後應令民戶根據交納食鹽的數目,每鬥按照市場實價製定錢數,根據民戶的方便,折算後交納斛鬥。洛京管轄內逐年所配給民戶的食鹽,自來年起每斤特予減價錢十文。一應諸道商稅,仰賴各地將省司理應收稅的條例,張榜貼在本院前麵。榜內設置的名目,都必須收稅。”

十二月初一(乙酉),晉高祖前往河陽,為即將歸國的契丹大將太相溫及其率領的契丹兵餞行。同時,他追廢後唐末帝為庶人。

十二月初三(丁亥),晉高祖下製任命司空馮道為守本官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任命步軍都指揮使符彥饒為滑州節度使,河陽節度使萇從簡為許州節度使,澤州刺史劉凝為華州節度使。他還任命皇子石重乂為河南尹。十二月初六(庚寅),他任命滑州節度判官石光讚為宗正卿。

曹州刺史鄭阮貪婪殘暴,指揮使石重立趁亂殺了他,並族滅他的家人。

十二月初七(辛卯),晉高祖任命後唐舊相姚顗為刑部尚書。當時自秋季以來一直不下雨,冬季也沒雪,所以晉高祖命令群臣到各地祈禱求雨。

當初,朔方節度使張希崇為政很有威信,得到漢人和夷狄的熱愛。他還興建屯田,用以節省漕運。張希崇在鎮五年後請求內遷,後唐末帝便任命他為靜難(邠州)節度使。晉高祖與契丹修好後,又擔心契丹人重新奪取靈武,便於十二月初九(癸巳)再次任命張希崇為朔方節度使。

同時,晉高祖任命鄧州節度使皇甫遇為定州節度使。他還下詔本朝的文物製度和起居入閣,都必須依照後唐明宗朝的事例施行。

當初,成德節度使董溫琪貪婪殘暴,積儲了財產巨萬,將牙內都虞候平山人秘瓊當作腹心。董溫琪後來與幽州節度使趙德鈞都淪落到契丹。這期間,秘瓊竟然將董溫琪的家人全都殺了,埋在同一個坑裏,然而奪取了董溫琪的財產。他還驅逐副使李彥琦,殺害都指揮使胡章,自稱留後,上表謊稱軍隊發生動亂。

同時,同州小校門鐸也殺了節度使楊漢賓,焚燒並劫掠州城。

十二月十二(丙申),晉高祖為明宗皇後曹氏(和末帝一同自焚而死)在長春殿舉哀,為她的死取消三日朝會。他還下詔封已故東丹王李讚華為燕王,派前單州刺史李肅安排將他歸葬契丹的事宜。同時,晉高祖任命右拾遺吳涓為左補闕,出任樞密院學士。

也在這期間,代州刺史張朗帶領他的部眾到洛陽入朝。

十二月十五(己亥),晉高祖任命汴州節度使李周為西京留守,任命前河中節度使李從璋為鄧州節度使。同時,磁州上奏,說那裏的草寇攻城,三天後才退走。

要想知道晉高祖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