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五:後唐之亡之十四:晉高祖率軍南下與後唐末帝自焚身死

(2019-11-24 19:29:24) 下一個

清泰三年亦天福元年即公元936年閏十一月初九,後唐招討副使楊光遠殺害了招討使張敬達,在晉安大寨向契丹投降。閏十一月十二,後晉和契丹聯軍在團柏擊潰幽州節度使趙德鈞的後唐兵馬。閏十一月十九,趙德鈞父子在潞州投降契丹。

閏十一月十九,晉高祖石敬瑭將要離開上黨南下。契丹主即遼太宗耶律德光舉酒預祝他說:“我為了大義遠道而來。如今大事已成,我如果繼續南下,河南百姓必定會大為驚駭。你應當自己帶領漢兵南下,人們一定不會有太多的恐懼。我命令太相溫(《舊五代史》作蕃將大詳袞,是音譯,所以很靠近)帶領五千騎兵護送你到河梁,要帶著多少人南渡黃河則隨你的意思。我暫且留在這裏,靜待你的音訊,有緊急則下山救你。如果你平定了洛陽,我就回北邊去了。”說罷拉著晉高祖的手和他淚別,久久不舍得離去。遼太宗還解下白貂裘衣親自給晉高祖披上,贈送他良馬二十匹,戰馬一千二百匹,並說:“我們的子孫,世世代代都不要相忘。”又說:“劉知遠、趙瑩、桑維翰都是創業功臣,沒有大過,千萬不要拋棄他們。”

當初,張敬達出師後,末帝派左金吾大將軍曆山人高漢筠守衛晉州。張敬達死後,建雄節度副使田承肇率眾到州府攻打高漢筠。高漢筠開門請田承肇入府,私下從容地跟他說:“我和你都深受朝廷的寄托,為何如此相逼?”田承肇說:“隻是想奉戴明公為節度使。”高漢筠說:“我老了,道理上不能成為亂兵首領。死生任憑田公處置。”田承肇示意身邊隨從殺了高漢筠,軍士們將刀劍丟到地上,說:“高金吾是累朝的宿德,為何要殺害他!”田承肇隻好致歉說:“隻是和明公玩笑罷了。”因此聽憑高漢筠回歸洛陽。晉高祖在路上遇到他,高興地說:“朕一直擔憂愛卿會被亂兵所傷。今天見到愛卿非常高興。”

步軍都指揮使符彥饒和馬步軍都指揮使張彥琪逃回到河陽,私下告訴末帝說:“如今胡兵大舉南下,河水又淺,人心已經離析,這地方是守不住了。”閏十一月二十二(丁醜),末帝命令河陽節度使萇從簡和趙州刺史劉在明守衛河陽南城,接著砍斷浮橋,帶領從官回歸洛陽。他還派宦官秦繼旻和皇城使李彥紳到昭信節度使李讚華的宅第把他殺了。李讚華即原來契丹的東丹王。當天晚上,末帝回到東上門。小黃門在禦駕前頭鳴鞘(揮動鞭梢發聲)開路,然而一路上民眾都索然無聲。

閏十一月二十四(己卯),晉高祖率軍抵達河陽北麵,萇從簡出城迎降,並為晉軍安排好了過河的船隻。彰聖軍拿下劉在明投降。晉高祖釋放了他,還讓他回到鎮所(《舊五代史》說晉高祖於次日即庚辰抵達河陽)。

同時,末帝命令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和步軍都指揮使符彥饒、河陽節度使張彥琪、宣徽南院使劉延朗率領一千多騎兵到白馬阪布置陣地。有五十多騎兵渡過黃河投奔晉軍。諸將跟宋審虔說:“何處不能作戰,誰肯留在此地?”於是撤了回來。次日,末帝又和四將商議,想再向河陽進軍,而將校全都暗中送信去向晉高祖表示款誠。晉高祖擔心末帝往西逃跑,便派一千契丹騎兵扼住澠池。

閏十一月二十四,晉高祖率軍抵達河陽,後唐防線全麵崩潰。次日,晉軍進到能望見洛陽煙火升起的地方;前鋒將校請求晉高祖向洛陽進發。

閏十一月二十六(辛巳),後唐末帝李從珂走投無路,隻好與曹太後、劉皇後、皇子雍王李重美,及馬軍都指揮使宋審虔等人攜帶著傳國寶,登上玄武樓,在辰時(早晨七至九時)自焚而死。

末帝李從珂本姓王氏,是鎮州人,母親是宣憲皇後魏氏。他於唐昭宗光啟元年(885)正月二十三日在平山出生。景福中年,晉王李克用的騎將李嗣源(即後來的明宗)攻城略地到了平山,遇到魏氏,把她給擄走。李從珂當時十來歲,明宗養他為自己的兒子,給他起名小字為二十三。李從珂幼年時就謹慎寡言,年長後,身高七尺餘(約兩米二),麵頰方圓,個頭魁梧,相貌雄偉,並以驍勇果敢著稱,李嗣源非常喜愛他。在太原時,他曾和石敬瑭因擊球一同進入趙襄子的廟宇。見到他的塑像屹然站立在那裏,私下非常神往。他跟從李嗣源征討時,以拚死力戰知名。晉王李存勖曾說:“阿三(即李從珂)不但和我同年,敢打硬戰也跟我類似。”晉王和後梁大軍在胡柳陂交戰時,兩軍都打得不可開交。李從珂護著晉王奪下土山,摧毀兩軍的堅強陣容,晉軍因此複振。當時李嗣源不知情,先渡過黃河離開戰場。晉王很不高興,後來問他道:“你應當為我戰死,渡河要跑到哪裏去?”李嗣源隻好等待治罪,但晉王因為李從珂跟從作戰有功,所以也就不追究李嗣源。

天祐十八年(921),晉王在黃河邊上紮營,準備出討鎮州,留下大將符存審在德勝寨守衛,沒讓他跟從晉王出征。後梁人以為晉王已經北上,便出動所有兵眾攻打德勝。晉王命令李嗣源和符存審作為兩翼抵抗,自己帶領中軍前進。梁軍退卻,李從珂率領十來名騎兵混雜在梁軍中撤退。到了梁軍壘門時,他大聲呼喊,砍下許多首級,並用斧頭砍斷壁壘的瞭望櫓後歸來。晉王大聲讚歎道:“壯哉,阿三!”賜給他一器皿的好酒。

同光元年(923)四月,李從珂跟從李嗣源襲破鄆州。九月,已即位成為後唐莊宗的李存勖在中都打敗梁將王彥章,然後急趨汴州。李嗣源率領前軍,李從珂率領勁騎跟從,晝夜兼行,率先攻下汴城。莊宗慰勞李嗣源道:“恢複唐朝社稷的,都是愛卿父子的功勞。”同光二年,莊宗任命李從珂為衛州刺史。當時有個叫王安節的人,是唐昭宗朝宰相杜讓能的宅吏。王安節年輕時就善於做生意,又從奇士那裏學得相麵術。他因有事到李從珂的私邸見他,退下後跟人說:“這人真有北方天王的相貌,當為天子,但如何終結我就不清楚了。”同光三年,李嗣源奉詔北禦契丹,因為家人都在太原,便奏請李從珂為北京(太原)內衙指揮使。莊宗很不樂意,因此改任李從珂為突騎都指揮使,派他去衛戍石門。同光四年,魏州軍亂,李嗣源接著趕赴洛陽。當時李從珂在橫水,馬上率領部下軍士由曲陽和孟縣直趨常山,和王建立會合,然後倍道兼行,渡過黃河南下。李嗣源的軍勢為此大振。

天成初年(926),成為後唐明宗的李嗣源任命李從珂為河中節度使。翌年二月,明宗加他為檢校太保和同平章事,又在十一月加他為檢校太傅。長興元年(930),明宗加他為檢校太尉。先前,李從珂和樞密使安重誨在常山時,因為喝酒爭吵;李從珂一拳擊向安重誨的腦門,打在他的梳櫛上。安重誨跑走,才獲免受傷。李從珂雖然為這事後悔謝罪,然而安重誨始終懷恨在心。當李從珂出鎮河中時,安重誨知道他經常因狩獵出入城池,便偽造中旨,命令河中牙將楊彥溫利用他出城之際,閉門不肯接納他歸來。那年四月五日,李從珂到黃龍莊看馬,楊彥溫果然關閉城門拒絕他回城。李從珂得知此事,急忙回來,問楊彥溫為何這麽做。楊彥溫說:“隻想請相公入朝,此城你是進不得了。”李從珂停留在虞鄉,將這事奏聞朝廷。明宗下詔讓李從珂回朝,然後派大將藥彥稠帶兵討伐楊彥溫,並命令他要生擒楊彥溫,當麵質問。十一月,藥彥稠收複河中,但楊彥溫已死。明宗因藥彥稠不能生擒楊彥溫,所以非常憤怒。幾天後,安重誨借口李從珂失守河中,暗示宰相們論奏,要對他加以軍法處置。明宗為此很不高興。安重誨又自己論奏這事,明宗說:“朕任小將校時,家裏的衣食不足,全賴這孩子挑石灰和收馬糞,養活全家。如今朕貴為天子,卻不能庇護一個兒子!你要實行朝廷憲典,朕也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你們可以趕快退下,讓他回到私第閑坐好了。”於是下詔讓李從珂回歸清化裏第,不再參預朝請。李從珂依然害怕安重誨多方陷害,所以每天隻是朗誦佛書,暗中祈禱而已。

長興二年,安重誨獲罪,明宗馬上授李從珂為左衛大將軍。沒多久,他重新出任檢校太傅、同平章事、行京兆尹和西京留守。長興三年,他進位太尉,移鎮鳳翔節度使。長興四年五月,明宗封他為潞王。

閔帝李從厚即位後,加他為兼侍中。後來李從珂兒子禁軍控鶴都指揮使李重吉被支出擔任亳州刺史,女兒尼姑惠明又被召入後宮,潞王就感到很不對頭。應順元年(934)二月,閔帝改任潞王為太原節度使。當時朝廷也不降製書,隻是口頭宣授而已。潞王得知後,召賓佐將吏商議,大家都說:“主上年幼,並未親理政事,軍國大政全都交給朱弘昭等人。大王一旦回京,必無自全的可能。”判官馬胤孫說:“君命召回,應當即刻上路。諸君這些不吉利的話,不是什麽好主意。”當夜,潞王讓李專美起草檄文請求諸道的支援,以清君側為名。朝廷命令西京留守王思同率軍出討。三月十五日,官軍大規模集中在鳳翔城下。次日,大將督促部眾攻城,潞王登上城牆哭著跟官軍將士們說:“我不到二十歲就跟從先帝南征北伐,出生入死,金瘡滿身,終於得到了社稷。跟從我出陣作戰的軍士很多。如今朝廷信任賊臣,殘害骨肉。況且我有何罪!”因此失聲痛哭,聽到的人都為他感到悲哀。羽林都指揮使楊思權跟部眾說:“大相公是我的主公。”於是率領所部官軍自西門入城歸附,嚴衛都指揮使尹暉也率軍自東門入城。討伐潞王的官軍於是全線崩潰。三月十七日,潞王科率(額外征稅)鳳翔居民的家財用以犒賞軍士。當天,潞王整眾東征,並於三月二十日抵達長安。副留守劉遂雍在西京城投降,也科率京兆居民的家財犒賞西軍。三月二十三日,西軍進駐靈口,王思同被殺。次日,潞王進駐華州,收捕藥彥稠入獄。三月二十五日,西軍抵達閿鄉,王仲皋父子迎候拜謁,但潞王下令把他們都殺了。三月二十六日,西軍抵達靈寶,河中節度使安彥威歸降待罪,潞王原宥了他,讓他回歸鎮所。陝州節度使康思立也不得已而奉迎西軍。三月二十七日,西軍進駐陝州,下令告諭京城。次日,禁軍頭領康義誠軍前兵士相繼來降,康義誠也前來軍門請罪,潞王赦免了他。朝廷諸軍紛紛前來歸附,潞王在路旁殺了也來歸附的宣徽南院使孟漢瓊。當夜,閔帝與帳下數百親騎出元武門逃去。潞王接著在四月十六(乙亥)在洛陽即位成為後唐末帝。末帝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晉高祖進入洛陽後,在大火的灰燼中找到末帝的遺骨,並於翌年三月下詔將遺骨安葬在徽陵的封丘中。末帝在位共二年,終年五十二歲。根據《五代史闕文》:末帝從覃懷(即河陽)回京時,京師父老在上東門外迎候末帝,末帝垂泣不止。父老上奏說:“臣等聽說前唐時中國有難,帝王大多臨幸西蜀以圖進取。陛下何不暫且前往西川?”末帝說:“本朝兩川節度使用的都是文臣,所以玄宗和僖宗能到西蜀避寇。如今孟氏已在那裏稱帝,朕怎能到那裏去!”於是痛哭著回到大內,最終舉族自焚。

《舊五代史》的史臣評價說:“末帝負神武之才,有人君之量。由尋戈而踐阼,慚德應深;及當寧以居尊,政經未失。屬天命不祐,人謀匪臧,坐俟焚如,良可悲矣!稽夫衽金甲於河壖之際,斧眺樓於梁壘之時,出沒如神,何其勇也!及乎駐革輅於覃懷之日,絕羽書於汾晉之辰,涕淚沾襟,何其怯也!是知時之來也,雕虎可以生風;運之去也,應龍不免為醢。則項籍悲歌於帳下,信不虛矣!” 大意是:末帝負有神武的才幹,也有帝王的器量。他因興起兵戈而即位,的確為此十分內疚;然而登基身居尊位後,為政並無過失。隻能怪天命不能佑護,人謀並非良善;結果自焚而死,豈不可悲!當年身在黃河邊上,身臥金甲浴血奮戰;進入梁軍壁壘,手起斧落砍倒眺樓;他出沒入神,何其勇猛!到了禦駕停留在覃懷之際,失去大軍音訊在汾晉之時,他落淚沾襟,又何其怯懦!所以知道,時來運轉時,雕刻的老虎可以風生雲湧;好運不再時,真正的應龍也不免成為肉醬。所以項羽在垓下四麵楚歌,不隻是傳說而已!

末帝將要自焚時,劉皇後派人在皇宮堆滿幹柴,想一把火燒了宮室。皇子李重美諫道:“新天子到後,必定不會露宿街頭。將來他又要大肆征用民工重修宮室,我們不是死了還給百姓留下怨恨嗎?有什麽用處!”皇後這才作罷。王淑妃跟曹太後說:“事情非常緊急,太後應當暫時躲避藏匿,等待姑夫(即末帝的妹夫晉高祖石敬瑭)。”太後說:“我的子孫和他們的婦女一下子落到如此境地,我怎忍心獨自活著!妹妹你自己勉力而為吧。”王淑妃於是和許王李從益躲在球場,因此獲免一死。

後唐末帝自焚當晚,晉高祖進入洛陽,停留在自己的舊第。後唐士兵全都解甲待罪,晉高祖慰勉後將他們全都釋放了。晉高祖命令親信大將劉知遠部署京城,劉知遠讓漢人軍隊回到兵營,將契丹人全都安排在天宮寺居住。城中肅然,沒人膽敢違犯號令。避亂逃竄的士大夫和平民幾天後也都回來恢複了自己的行業。

閩人得知後唐末帝的死訊,紛紛感歎道:“潞王到底何罪,天下人從未聽說過。他都死了,那麽我們的君主該有什麽樣的下場!”

要想知道晉高祖後來的事,請看下個係列的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