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泰三年即公元936年秋季,反叛後唐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向契丹求救,向其主遼太宗耶律德光稱臣,並請求把他當作父親看待,還答應割讓盧龍及雁門關以北諸州給契丹。遼太宗因此許諾待到仲秋即傾動全國兵力赴援。九月初,遼太宗率領五萬騎兵,號稱三十萬,自揚武穀南下,路上連綿的旌旗不絕五十多裏。九月十一(丁酉),契丹大軍進入雁門,並於次日抵達忻州。代州刺史張朗和忻州刺史丁審琦閉城自守。胡虜騎兵經過城下,對他們既不誘降,也不脅迫。丁審琦是洺州人。
九月十五(辛醜),遼太宗率軍來到晉陽(《遼史》說契丹在兩天前即己亥抵達太原),在汾河北岸的虎北口布陣。他先派人跟石敬瑭說:“我想今天就打敗賊兵,行嗎?”石敬瑭派人飛馬告訴他說:“南軍十分強盛,不可輕敵,請等到明日商議作戰也不晚。”河東的使者還沒到,契丹大軍就已經和後唐騎將高行周和符彥卿開戰了。石敬瑭於是派親信大將劉知遠出兵助戰。後唐太原四麵兵馬都部署張敬達和副將楊光遠和安審琦帶領步兵在城西北山下布陣。契丹派出三千輕騎,也不穿甲胄,直接衝擊後唐軍陣。後唐兵覺得他們贏弱,爭相追擊。到了汾曲,契丹人涉水過河。後唐士兵沿著河岸前進,結果契丹的伏兵自東北衝出,將後唐兵馬截為兩段。到了晡時(午後三四點),後唐騎軍將要轉移陣地時,契丹大軍排山倒海般湧來。涉水過河到北岸的後唐士兵大多都被契丹人所殺,在南岸的騎兵則跑回到晉安寨。契丹於是縱兵追擊,後唐兵大敗,拋棄兵仗後被殺的步兵死了近萬人,隻有騎兵獨全。黃昏時,張敬達等人收集殘餘部眾退保晉安,契丹人也帶兵回歸虎北口。石敬瑭得到後唐降兵千餘人,劉知遠竟然勸石敬瑭將他們全都殺了。
當晚,石敬瑭從北門出去拜見遼太宗。遼太宗拉著石敬瑭的手,感歎相見恨晚,還談起父子的大義。石敬瑭問道:“皇帝遠道而來,士兵和馬匹都很疲倦。但馬上就和唐軍作戰,反而大獲全勝。這是為何?”遼太宗說:“最初我自北邊過來,以為唐軍必定會截斷雁門各道通路,在險要的地方埋伏兵馬。那樣我就無法前進了。後來我派人偵察,發現都沒有。所以我長驅深入,知道大事必定能成。兩軍相接,我方士氣正盛,彼方士氣方沮;如果不趁此機會猛擊,一旦陷入曠日持久的爭戰,那麽勝負就未必可知了。這就是我之所以急戰而勝的原因,不能光用勞逸等平常理論分析局勢。“石敬瑭十分歎伏。
九月十六(壬寅),石敬瑭帶兵會合契丹人包圍晉安寨,在晉安南麵紮營,長達百餘裏,寬五十裏,還設置了很多鈴索(綁著銅鈴的繩索)和吠犬,敵兵無法靠近,更甭想通過。張敬達等人還有五萬士卒和一萬馬匹,但四處顧望,卻不知往哪裏突圍,從此便不再出營。石敬瑭和契丹人本來沒有聯係,自從他被後唐末帝逼迫之後,派心腹何福用刀錯作為信物,一句話就讓遼太宗親自趕來救難,迅若閃電,這難道不是天意!
九月十八(甲辰),張敬達派去向後唐末帝李從珂報告敗訊的使者抵達京師,此後就和朝廷斷了音信。末帝大為恐懼,急忙派彰聖都指揮使符彥饒率領洛陽步騎進駐河陽,並下詔派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範延光率領魏州二萬大軍由青山直趨榆次,派盧龍節度使和東北麵招討使中書令北平王趙德鈞率領幽州兵馬由悄孤(《舊五代史》作飛狐路)出兵到契丹軍的後頭,派耀州(《舊五代史》作輝州)防禦使潘環聯合西路衛戍兵馬由晉、絳一帶從兩乳嶺前往慈、隰二州、一道去救援晉安寨。同時,末帝任命前絳州刺史韓彥惲為太子賓客。
同時,遼太宗將主帳遷移到柳林。契丹遊騎過了石會關,但卻沒看見後唐兵馬。
次日即九月十九(乙巳,通鑒作兩天後即丁未),末帝下詔,定於本月二十二日臨幸北麵軍前,打算禦駕親征。皇子雍王李重美勸道:“陛下眼病還沒好,不能遠涉風沙。臣雖然年輕,但願意代替陛下北行。”末帝本來也不想親征,聽了這話後很高興。但宰相張延朗和劉延皓(先前已被罷官,史書沒提他何時又被啟用)及宣徽南院使劉延朗都勸末帝親征。末帝不得已,隻好在九月二十二(戊申)率軍離開洛陽。他跟宰相盧文紀說:“朕一直聽說愛卿有宰相的業績,所以力排眾議,首先啟用了愛卿。如今禍難如此嚴重,愛卿的好計謀都到哪裏去了?”盧文紀隻是下拜謝罪而已,不能回答。
次日,末帝派劉延朗作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符彥饒的監軍奔赴潞州,作為大軍的後援。諸軍自從鳳翔推戴末帝以來,驕橫強悍,不肯賣力。符彥饒害怕他們作亂,所以不敢用軍法約束他們。當天,禦駕路經徽陵,末帝親自前往拜謁祭奠,並在河陽過夜。他內心害怕親征,便在當晚召群臣前來商議進取方略。盧文紀迎合末帝的旨意,說:“國家的根本大半都在河南。胡兵忽來忽往,不可能久留。晉安大寨十分牢固,何況朝廷已征發三道大軍前往救援。河陽是天下的要津,禦駕應當留在這裏鎮撫南北,再派近臣前往督戰。如果還不能為晉安大寨解圍,那時再親征也為時不晚。”張延朗也想利用這一機會讓樞密使、忠武節度使、隨駕諸軍都部署、兼侍中趙延壽解除樞密使職務,因而附和說:“盧文紀說的有理。”末帝征求其他人的意見,大家都不敢有異議。澤州刺史劉遂凝是後梁名將劉鄩的兒子。他暗中和石敬瑭聯係,所以也上表說禦駕不應越過太行。末帝於是跟近臣商量,該派誰北上。張延朗與翰林學士須昌人和凝等人都說:“趙延壽父親趙德鈞帶領盧龍兵馬前來赴難,應當派趙延壽去和他會麵。”九月二十四(庚戌,《舊五代史-晉高祖紀》作次日即辛亥),末帝派趙延壽帶兵二萬前往潞州。
次日,末帝抵達懷州。並任命右神武統軍康思立為北麵行營馬軍都指揮使,讓他率領扈從騎兵趕赴團柏穀。康思立是晉陽的胡人。末帝很擔憂晉安大寨的安危,再次征求群臣的意見。吏部侍郎永清人龍敏請求立前來中原避難的契丹王子李讚華(遼太宗兄長)為契丹主,讓天雄和盧龍二鎮分兵護送他回契丹,自幽州直趨西樓;同時朝廷再移送檄文宣揚這事,那時遼太宗必定會有內顧之憂。朝廷接著挑選招募軍中精銳出擊,這也不失為解圍的一個良策。末帝深以為然,然而執政大臣們擔心未必能行,所以這建議也就不了了之(根據《遼史-義宗傳》,原東丹主李讚華雖在異國,但常思念他在契丹的親人,派往問安的使者不絕。明宗養子李從珂即位後,李讚華曾密報遼太宗說:“李從珂弑君,大王何不出兵討伐!”所以他在契丹南下上起了很大作用。後唐君臣也許多少知道點他的陰謀,所以龍敏的建議最終沒被采納)。
末帝的憂慮和沮喪形於神色,隻好靠早晚酣飲和悲歌度日。有些朝臣勸他北上親征時,他就說:“愛卿千萬別提了,石郎已讓我心膽墮地!”末帝晚年居然變得如此膽怯和疲憊。
冬十月初二(丁巳)夜裏,彗星出現在虛危星宿,尾長尺餘。
十月初七(壬戌),末帝采用用張延朗的謀略,下詔大規模招募全國各地將吏及民間馬匹;又征發百姓當兵,每七戶出征夫一人,自備鎧甲兵仗,稱作“義軍”,定於十一月集中,並命令陳州刺史郎萬金負責訓練他們戰陣。朝廷共得到二千多匹馬,五千多征夫。其實都毫無用處,反而嚴重騷擾了百姓。
十月十三(戊辰),末帝因代州刺史張朗屢次擊殺敵眾,超次授他為檢校太保,以此獎勵他。
當初,幽州節度使趙德鈞暗中懷有異誌,想趁亂奪取中原,因此自己要求帶兵去救晉安寨。末帝命令他自飛狐路跟踵契丹大軍的背後,並搶掠他們的部落。趙德鈞請求率領由契丹降兵組成的銀鞍契丹直三千騎,由土門路西入。末帝答應了。趙州刺史兼北麵行營都指揮使幽州人劉在明早先帶兵衛戍易州。趙德鈞經過易州時,命令劉在明率眾跟隨他。趙德鈞到了鎮州,讓成德節度使董溫琪兼領招討副使,邀請他和自己偕行。趙德鈞又上表聲稱兵少,說必須會合澤潞的兵馬,於是自吳兒穀直趨潞州。十月十八(癸酉),他率軍抵達亂柳。當時範延光受詔率領所部二萬兵馬駐紮在遼州。趙德鈞又請求和魏博軍會合。範延光知道趙德鈞會合諸軍的目的難以預測,因此上表,聲稱魏博兵已進入賊人境內,無法倒過來南行數百裏去和趙德鈞會合。這事才算了了。
這期間,南漢主劉?任命宗正卿兼工部侍郎劉浚為中書侍郎和同平章事。劉浚是唐昭宗時兵部尚書劉崇望的兒子。
十一月初三(戊子),末帝任命趙德鈞為諸道行營都統,依舊擔任東北麵行營招討使。他還任命趙延壽為河東道南麵行營招討使,劉延朗為副使(通鑒說劉延朗的任命是在初六即辛卯),翰林學士張礪為判官。兩天後,末帝任命範延光為河東道東南麵行營招討使,宣武節度使兼同平章事李周為副使。
趙延壽在西湯遇上他的養父趙德鈞,便將他的兵馬全部交給了他。末帝因為端明殿學士呂琦曾在幽州當過幕僚,所以命令他帶著都統的官告(任命書)去賜給趙德鈞,並犒賞幽州軍士。呂琦到了後,私下轉告他末帝對他的委托和信任。趙德鈞說:“主上既然將兵權交給我,我豈敢不惜一死!”趙德鈞誌在兼並範延光的軍隊,便再次奏請與範延光會合。末帝下詔勸諭範延光,但範延光不肯。趙德鈞幹脆逗留不進。末帝下詔書屢次催促他,趙德鈞於是帶兵北進,駐紮在團柏穀口。
十一月初八(癸巳),南吳主楊溥下詔,讓權臣齊王徐知誥設置齊國百官,以金陵府為西都。
前後唐坊州刺史延州人劉景岩多財而好俠,交結了很多豪傑,家裏有兵丁和甲仗;人們都佩服他的強盛,他的權勢也傾動州縣。彰武節度使楊漢章荒於為政,失去夷人和漢人的民心;剛好又遇上朝廷征募馬匹和義軍,楊漢章率領步騎數千人準備到期集中,先在野外閱兵。劉景岩暗中指使人搗亂,鼓動說:“契丹非常強盛,你們將有去無回。”大家都怕了,於是殺了楊漢章,奉戴劉景岩為留後。末帝不得已,隻好於十一月十二(丁酉)任命劉景岩為彰武(延州)留後。
早些時候,遼太宗跟石敬瑭在營中會麵,對他說:“我三千裏前來赴難,事情必須成功。觀察你的才器和相貌,以及見識和膽量,我覺得你真是中原的主人。天命有屬,時不可失。我想征徇蕃漢群臣的意見,冊命你為天子。”石敬瑭連續四次辭讓,但將吏也一直勸進,他最後還是答應了。遼太宗令人起草冊書,立石敬瑭為大晉皇帝,還親自解下衣冠授予他,並派人在柳林修築祭壇。當天即十一月十二(丁酉),遼太宗冊命石敬瑭為大晉皇帝。石敬瑭因此即位成為史上的後晉高祖。登基當天,晉高祖石敬瑭答應割讓幽、薊、瀛、莫、涿、檀、順、新、媯、儒、武、雲、應、寰、朔、蔚十六州給契丹,並許諾每年給他們運送三十萬匹布帛。
十一月十五(庚子),趙德鈞上奏給後唐末帝,說大軍抵達團柏穀,前鋒殺了契丹軍五百騎。同時,範延光上奏,說他率軍抵達榆次,契丹軍退入河東川界。潘環也上奏,說他在隰州打退契丹軍。十一月十七(壬寅),趙德鈞再次奏稱,他率軍出了穀口,契丹軍逐漸後退,遼太宗現在駐紮在柳林寨。
十一月二十四(己亥),晉高祖石敬瑭登禦北京(太原)崇元殿,下製說:“現改長興七年為天福元年,大赦天下。十一月九日天亮以前,一應在京及諸州各色罪犯,以及曾接受偽命的職掌官吏,和在押囚徒,已結案和尚未結案的,已發覺和尚未發覺的,罪無輕重,即使平常大赦不予原宥的,全都赦免。所有明宗朝實行的敕命法製,仰賴各地加以遵守執行,不得改易。在京的鹽貨,原來由官府專買專賣,自今以後不再禁斷,聽任民戶隨便貿易。並要求太原府,不許再開場購買鹽貨。酒曲每斤減價三十文。”
同時,晉高祖還任命節度判官趙瑩為翰林學士承旨、守尚書戶部侍郎、知河東軍府事;任命節度掌書記桑維翰為翰林學士、守尚書禮部侍郎、權知樞密使事;任命觀察判官薛融為吏部郎中兼侍禦史知雜事,太原縣令羅周嶽為左諫議大夫,節度推官白水人竇貞固為翰林學士,軍城都巡檢使劉知遠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客將景延廣為步軍都指揮使,太原少尹李玘為尚書工部侍郎。景延廣是陝州人也。晉高祖還立晉國長公主為皇後。
遼太宗雖然駐軍在柳林,他的輜重和老弱都還在虎北口。每天晚上他都隨時做好準備,以備倉促間遁逃。而趙德鈞想利用契丹人奪取中原,所以到團柏穀都個把月了,依然按兵不動。他離晉安才百多裏,卻始終不跟那裏的後唐軍隊聯係。趙德鈞累次上表為趙延壽請求成德節度使,還說:“臣如今率軍遠征,幽州勢孤力單,所以想讓延壽鎮守鎮州,也好便於接應。”末帝回答說:“趙延壽正帶兵擊賊,哪有閑暇前往鎮州!待到賊兵平定,定將滿足愛卿的請求。”但趙德鈞還不斷要求。末帝憤怒地說:“趙德鈞父子堅決要求得到鎮州,到底什麽意思?如果他真能打退契丹蕃戎,要取代朕的位置,朕也心甘。如果玩忽賊寇,要弄君上,隻怕到時犬兔俱斃。”趙德鈞聽說後很不高興。
要想知道後唐末帝和後晉高祖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