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五代係列五:後唐之亡之十:後唐老將安從信病逝與末帝讓石敬瑭移鎮鄆州

(2019-11-14 12:50:02) 下一個

清泰二年即公元935年十一月初九(庚子),後唐末帝李從珂任命左驍衛上將軍郝瓊為左金吾上將軍,光祿卿王玟為太子賓客;他還任命徐州節度使張敬達為晉州節度使,照樣兼任大同、振武、威塞、彰國等軍兵馬副總管。十一月十六(丁未),他任命秘書少監丁濟為太子詹事。

閩國皇城使兼判六軍諸衛李倣專製朝政,暗中豢養敢死勇士。剛即位的閩主王昶和拱宸指揮使林延皓等人想對付他。林延皓等人假裝投靠李倣,而李倣待他們很好,毫不懷疑。十一月二十一(壬子),李倣入朝,林延皓等人在內殿埋伏了數百禁兵,拿下並殺了他,還在朝門將他梟首。李倣所部一千多士兵手持白梃攻打應天門,但無法攻克。他們於是焚燒啟聖門,奪下李倣的首級投奔吳越國。

閩主於是下詔,揭露李倣弑君及殺害閩王弟弟王繼韜等人的罪行,然後告諭閩朝內外。閩主接著任命建王王繼嚴暫管六軍諸衛,任命六軍判官永泰人葉翹為內宣徽使和參知政事。葉翹博學多識,質樸正直,閩主父親閩惠宗當初提擢他為福王友,王昶把他當作師傅禮遇,他對政事也多有裨益,宮中稱他為“國翁”。王昶嗣位後,驕橫放縱,不和葉翹商議國事。一天早上,王昶正在視事,葉翹身穿道士服裝穿過宮廷,急匆匆地出去。王昶召他回來,下拜說:“軍國事情繁忙,長久沒有和葉公應對,是孤的過錯。”葉翹頓首磕頭說:“老臣輔導無方,致使陛下即位以來沒有一件令人稱道的事。臣願意乞求骸骨,退休致仕。”王昶說:“先帝將孤托付給葉公。政令不善,葉公應當極力諫言,為何棄孤而去!”於是厚賜他金銀布帛,對他慰撫勸諭,令他複位。

王昶元妃梁國夫人李氏是同平章事李敏的女兒。王昶嬖幸李春燕,待李夫人十分菲薄。葉翹諫道:“夫人是先帝的外甥女,用重禮聘娶的。陛下為何因為新愛而拋棄了她!”王昶很不高興,於是疏遠了他。沒多久,葉翹又上書言事,王昶在他奏折的末尾批道:“一葉隨風落禦溝。”於是將葉翹放歸永泰。他後來在家鄉因年老壽終。

再說,後唐末帝嘉獎金州防禦使馬全節保全金州的功勞,召他前來宮闕。權臣樞密副使劉延朗向他索賄,馬全節沒給他什麽。劉延郎於是想隻任命馬全節為絳州刺史,結果導致群臣議論沸騰。末帝得知後,於十一月十四(乙卯)任命馬全節為橫海(滄州)留後。

同時,渤海國派使者前來朝貢。

十二月初七(戊辰),後唐嚴禁使用鉛錢。十二月十一(壬申),末帝任命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書兼樞密使韓昭允帶著檢校司空和同平章事的頭銜出任護國(河中)節度使。兩天後,他讓宗正少卿李延祚在將作監位置退休致仕。

十二月十六(丁醜),末帝根據湖南的請求,追贈已故武安軍州節度使、累贈太傅劉建峰為太尉。劉建峰原是已故楚王馬殷的上司。

次日,太常奏稱:“來年正月一日是上辛(每月上旬辛日),本司將到圜丘祭祀昊天上帝。依照禮製大祠時不上朝。”末帝下詔說:“祭祀在天亮之前,朝廷儀仗在日出之後,兩事並不相妨。還應當依照常年接受朝賀。”

十二月二十一(壬午),末帝任命翰林學士承旨兼戶部侍郎程遂為兵部侍郎;翰林學士兼工部侍郎崔棁為戶部侍郎;翰林學士兼中書舍人和凝為工部侍郎,全都照兼翰林。十二月二十四(乙酉),末帝任命前秘書監楊凝式為兵部侍郎。

十二月二十八(己醜,通鑒作四天前即乙酉),末帝任命前匡國(同州)節度使兼同平章事馮道為司空。當時已經長久沒有正拜三公(即司徒、司空、司馬),朝議弄不懂司空到底有什麽職責,而宰相盧文紀想讓他掌管祭祀的掃除。馮道得知後說:“司空負責掃除,也是職責,我有什麽好害怕的。”後來盧文紀也覺得很不適當,也就不再提起這事了。

同一天,末帝任命尚書右仆射劉煦為左仆射,太子少師盧質為右仆射,兵部侍郎馬縞兼任國子祭酒。

這期間,閩主賜洞真先生陳守元名號為天師,對他非常信任和器重;甚至連更易將相,處以刑罰,官員選舉等大事,都要和他商議。陳守元受賄請托,而閩主卻對他言無不從。所以陳守元門庭若市。

清泰三年即公元936年春正月初一(辛卯),末帝登禦文明殿接受朝賀,仗衛如同正式場合。

也在正月初,南吳國大丞相徐知誥開始建大元帥府,讓他的幕僚分別掌管吏、戶、禮、兵、刑、工部及鹽鐵。

正月初五(乙未),百濟派使者來後唐貢獻地方特產。正月初八(戊戌),末帝臨幸龍門佛寺祈雪。正月十三(癸卯),他任命給事中兼樞密院直學士呂琦為端明殿學士;六軍諸衛判官兼尚書工部郎中薛文遇為樞密院直學士。正月十五(乙巳),利用元宵節夜裏京城張燈結彩,末帝微服出行,到樞密使趙延壽的宅第。正月十七(丁未),末帝封皇子河南尹兼判六軍諸衛事李重美為雍王。

正月二十三(癸醜)是末帝的生日千春節,他設置酒席。晉國長公主上壽完畢,告辭回歸晉陽。末帝喝醉了,跟她說:“何不暫且留下,為何要匆忙回歸?難道想和石郎一同造反嗎!”她丈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得知後,更加恐懼。

正月二十九(己未),末帝任命前司農卿王彥鎔為太仆卿。

二月初八(戊辰),末帝為吐穀渾和寧朔兩府留後李可久加檢校司徒。李可久本姓白氏,前朝賜他姓李。二月初十(庚午),監修國史姚顗,史官中書舍人張昭遠和李祥、直館左拾遺吳承範等人呈上他們修撰的《明宗實錄》三十卷。末帝給他們不同的賞賜。同時,他任命大理卿竇維為光祿卿,前許州節度判官張登為大理卿。二月十七(丁醜),他任命太常卿李鈴為兵部尚書,兵部尚書梁文矩為太常卿。二月二十(庚辰),末帝任命前鄜州節度使皇甫立為潞州節度使,並於次日任命前均州刺史仇暉為左威衛上將軍,還為保順軍節度使鮑君福加檢校太尉和同平章事。

二月二十七(丁亥),末帝因昭義節度使安元信去世取消朝會。安元信字子言,是代北人,父親安順琳曾任降野軍使。安元信作為將族子弟,善於騎射,年輕時就事奉河東帥李克用,跟從他平定黃巢和蔡州的秦宗權。唐僖宗光啟中年,吐穀渾酋長赫連鐸入寇雲中,李克用派安元信率軍抵禦,但安元信在居庸關戰敗。李克用生性嚴峻急躁,所以安元信不敢回來,隻好投奔定州。定州主帥王處存待他十分優厚,起用他為突騎都校。乾寧中年,王處存兒子王郜嗣位。當時梁軍攻打河朔三鎮,河東晉軍疲於奔命。梁將張存敬率軍突然來到定州城下,定州平時沒有防備,王郜因此非常懼怕,隻好帶領家族投奔太原,安元信也跟他前往。李克用待他如初,起用他為鐵林軍使。梁將氏叔琮進攻河東時,別將葛從周自馬嶺進入河東地盤。安元信率軍埋伏在榆次,挫敗了他的前鋒。梁將李思安進攻上黨時,晉軍打算在高河堅壁,但被梁軍緊逼。梁軍別將秦武尤其勇猛,難以匹敵。安元信和他交鋒,居然打死了他。於是梁軍解圍而去,城壘得以建立。李克用將自己的坐騎和精細鎧甲兵仗賜給他,升遷他為突陣都將。李克用兒子李存勖嗣晉王位後,安元信跟從他去救上黨,攻破梁軍的夾寨,收複澤、潞二州,並因功出任檢校司空和遼州刺史;晉王還賜給他玉鞭和名馬。柏鄉戰役,黃昏時戰鬥正酣,安元信負了重傷,晉王親自臨陣為他敷藥。那年,他改任檢校司徒和武州刺史,出任內衙副都指揮使兼山北諸州都團練副使。他跟從晉王平定魏博,接著改任博州刺史。與梁軍在德勝渡對壘時,安元信任晉軍右廂排陣使。沒多久,他出任大同軍節度使。後來成為後唐莊宗的李存勖平定河南後,改任安從信為橫海軍節度使。當時契丹侵犯邊塞,安元信與霍彥威跟從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進駐常山。安元信仗恃軍功,經常當著李嗣源的麵用成敗勇怯戲侮霍彥威,霍彥威也不敢回答。李嗣源說;“成由天地,不由於人。當年氏叔琮圍攻太原時,安公又談得上什麽勇猛!如今國家皇運興起,才致使我們得到富貴。”安元信這才起身致歉,從此不再戲弄霍彥威。明宗即位後,因安元信曾任內衙都校,尤其厚待他,加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安從信移鎮徐州。後唐討伐荊南(即五代南平國)的高季興時,襄帥劉訓拖延軍期,明宗改任安元信為山南東道節度使,取代劉訓。一年多後,他改任歸德軍節度使,就地加兼侍中。明宗身體不適時,他請求入朝。末帝即位後,任命他為潞州節度使,加檢校太尉。這時他因病在上黨去世,終年七十四歲。末帝追贈他為太師。晉高祖石敬瑭即位後,因安元信老將的名望,令禮官定諡號為忠懿。這是後話。安從信有六個兒子,長子安友權曆任諸衛大將軍。次子安友親曾任滁州刺史,死在任上。

三月十一(庚子),中書門下上奏說:“依照朝廷內外官員在閣門拜辭或晉見謝恩的規定:諸州判官和軍將到宮闕進奉時,必須依照舊例在閣門晉見和在閣門拜辭。今後隻讓他們入朝晉見,依舊在閣門拜辭。新任命的諸道判官和書記以下官員沒有入朝謝恩的規定,所以既不用入謝,也不用拜辭。被替代的官員到京也沒有朝見的規定。今後兩使判官允許入朝拜謝,赴任時隻用在閣門拜辭即可。書記以下官員則依照舊例。朝臣文五品和武四品以上的官員依照舊例允許入朝拜謝,以下的官員則沒有入謝的規定。如今請求依照天成四年(929)正月敕令,凡是升任朝官的都允許入朝拜謝。諸道都押衙、馬步都指揮、虞候、鎮將、諸色場院,則沒有入謝和拜辭的規定,一並隻用進呈榜子,免去入謝和拜辭。得到替代的官員來到宮闕,也沒有朝見的規定。在京的鹽曲稅官、兩官巡則允許入朝拜謝。新任的鹽曲令、錄允許入朝拜謝,次日即在閣門拜辭,兼有口敕加以警誡和勉勵。文武兩班派往外地吊祭的,以及派去告廟祠祭的,隻在正殿拜辭,不必進入內殿。諸道進奏官到宮闕晉見,得假時隻用進榜子在閣門拜辭。”末帝準奏。

三月十二(辛醜),代理福建節度使王昶上奏,說他父親節度使王延鈞去年十月十四日去世。當時,王延鈞父子雖然在閩地稱帝,但依然向後唐稱藩,所以有此奏折。

三月十五(甲辰),末帝任命右神武統軍楊漢章為彰武軍節度使。三月十七(丙午),他任命翰林學士兼禮部侍郎馬胤孫(《舊五代史》作馬裔孫)為中書侍郎和同平章事。馬胤孫生性謹慎懦弱,中書事務大多都被拖延遲滯。他又很少接待賓客,時人把他稱作“三不開”,即不開口、不開印、不開門。

石敬瑭將他在洛陽及諸道的財產全都搬回到晉陽,借口說是為了幫助軍費,但人人都知道他有異誌野心。末帝夜裏和近臣私下談到這事,說:“石郎是朕的至親,朕不會懷疑他。但外頭的流言不止,萬一因此和他失和,該怎麽解開這矛盾?”近臣們都拿不出主意。

端明殿學士兼給事中李崧退下後跟同僚呂琦說:“我們深受皇恩,豈能跟眾人一般,全都在旁觀望!你有什麽好辦法嗎?”呂琦說:“河東(即石敬瑭)如有異謀,必定勾結契丹作為外援。契丹太後因為她兒子李讚華在中國,所以屢次請求和親。隻是因為他們要求朝廷送回舍利荝剌他們(當年在幽州被節度使趙德鈞生擒),而朝廷沒有答應,和親才未成而已。現在如果真能將舍利荝剌他們送歸契丹,和親就能成功。每年再送給他們禮幣約十來萬緡錢,他們一定欣然承命。如此一來,即使河東想要蠢蠢欲動,也將無能為力。”李崧說:“我也是這麽想的。然而錢穀都出自三司,必須再和張相商量。”於是他倆將這計劃告知宰相張延朗。張延朗說:“照學士的計劃,不但可以製止河東,也能節省邊防費用的什分之九。沒有比這更好的主意了。如果主上聽從,盡管讓老夫負責這事,想法在庫財之外弄點錢財對付就行了。”另一個晚上,這二學士又秘密向末帝進言。末帝非常高興,稱讚他們的忠誠。他倆便私下起草寫給契丹的書信,等待末帝的正式詔書。

不久,末帝將他們的謀略告知樞密直學士薛文遇。薛文遇說:“以天子的尊嚴,卻要屈身去侍奉夷狄,不也很恥辱嗎!又有,胡虜如果依照以前的先例要求娶陛下的公主,陛下將如何拒絕他們?”趁機背誦唐朝詩人戎昱寫的有關昭君詩句:“安危托婦人。”末帝因此改變了主意。一天,他緊急將李崧和呂琦召到後樓,非常憤怒地指責他們說:“你們都很清楚古今的事情,想輔佐人主帶來太平。如今怎能出這樣的餿主意!朕隻有一個乳臭未幹的女兒,你們難道就想將她拋棄到沙漠去?而且還要將養育士兵的錢財送到胡虜庭院,用意安在?” 李崧和呂琦二人嚇得汗流浹背,說:“臣等一心都在竭盡愚誠,用以報國,絕不是為胡虜考慮。希望陛下明察。”下拜謝罪了無數次,末帝還對他們責罵不已。呂琦氣力有些接不上,下拜少了些。末帝說:“呂琦強悍,還肯將朕當作人主嗎!”呂琦說:“臣等獻上的謀略不好,希望陛下就此治罪,多拜又有何用!”末帝的盛怒稍微消了些,不要他們再拜,各賜給一杯酒後讓他們出去了。此後群臣再不敢重提和親的計策。三月二十八(丁巳),末帝改任呂琦為禦史中丞,疏遠了他。

次日,末帝李從珂將禦史中丞盧損貶為右讚善大夫,知雜侍禦史韋稅貶為太仆寺丞,侍禦史魏遜貶為太府寺主簿,侍禦史王嶽貶為司農寺主簿。當初,延州保安鎮將白文審得知岐下兵興(即李從珂在鳳翔起兵),擅自殺了支持李從珂的郡人趙思謙等十多人。後來他已經服罪,朝廷又讓禦史台追查審訊,但尚未有結果。剛好去年五月十二日大赦,除十惡五逆、放火殺人之外全都釋放。盧損輕易就為白文審卸下枷鎖釋放。末帝勃然大怒,收捕白文審,殺了他。台司聲稱是根據大赦釋放的,不得追領祗證(追究過去)。中書則反駁說,大赦的德音隻說“不在追窮枝蔓”,而沒有“不得追領祗證”六字,並指責盧損他們擅改敕語。大理寺斷案,認為盧損他們失誤而放出罪人,所以有了這些貶黜。也在這月,師子門外出現蛇鼠相鬥,鼠生而蛇死。

同時,南吳國大元帥徐知誥任命他兒子副都統徐景通為太尉兼副元帥,任命都統判官宋齊丘和行軍司馬徐玠為元帥府左右司馬。

也在這期間,閩主王昶改元為通文,立賢妃李氏為皇後,尊皇太後為太皇太後。

夏四月初一(己未),後唐末帝任命左衛上將軍王景戡為左神武統軍,右領軍上將軍李頃為華清宮使。

楚國的靜江(桂州)節度使兼同平章事馬希杲很有政績,監軍裴仁煦卻在楚王馬希範麵前大講他的壞話,指責他收買民心,馬希範因此對他非常猜疑。四月初,南漢大將孫德威侵犯蒙、桂二州,馬希範命令他弟弟武安節度副使馬希廣代理軍府事務,自己率領步騎五千前往桂州。馬希杲怕了。他母親華夫人親自到全義嶺去迎候馬希範,向他謝罪說:“希杲為治無方,致使寇戎入侵境內,還麻煩殿下親自曆經險阻。這都是妾的罪過。妾願意削去封邑,為殿下灑掃掖庭,用以為希杲贖罪。”馬希範說:“我好長時間沒見到希杲,聽說他為政和操行都非常優異,所以來看看而已,沒有其它目的。”南漢兵馬自蒙州撤退後,馬希範將馬希杲移鎮朗州。

也在四月,荊南的高從誨派使者奉箋去見徐知誥,勸他在江都即帝位。

四月初十(戊辰),後唐末帝讓太子詹事盧演在工部尚書位置退休致仕。三天後,他任命中書舍人兼史館修撰張昭遠為禮部侍郎,前滄州節度使李金全為右領軍上將軍。這月,有隻熊跑到京城去追人。

當初,河東節度使、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檢校太師、兼中書令、駙馬都尉石敬瑭想試探末帝的意思,累次上表說自己身體羸弱多病,乞求解除他的兵權,讓他遷移到其他鎮所。末帝與執政大臣商議後,決定同意他的請求。讓他移鎮鄆州。但房暠、李崧、呂琦等人都極力勸諫,覺得不行。末帝猶豫了很久。司天監趙延乂也說,發現星辰失度,朝廷應當保持安靜。因此末帝暫緩了這事。

五月初二(庚寅)夜裏,李崧有急事出外,薛文遇單獨當值。末帝和他商議河東的事,薛文遇說:“諺語說:‘當道築室,三年不成。’這事應由陛下的聖意決斷;群臣各為自身打算,怎肯盡言!以臣觀察,河東移鎮也反,不移也反,隻是早晚罷了。不如先下手對付他。”先前,術士預言,說國家今年會得到賢能輔佐,為末帝獻上奇謀,以平定天下。末帝覺得這指的就是薛文遇,因此聽了他的話後,非常高興,說:“愛卿的話正合朕的心意,也出了朕心裏的怨氣。不管成敗,朕下決心了。”當即下達詔書,交付學士院讓他們起草改任石敬瑭到鄆州的製令。

要想知道後唐末帝和石敬瑭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