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順元年即公元934年二月下旬,後唐閔帝李從厚任命西京留守王思同為討伐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的統帥,並於三月初率領護國節度使安彥威與山南西道節度使張虔釗、武定節度使孫漢韶、彰義節度使張從賓、靜難節度使康福等人聯合出討鳳翔。
三月十五(乙卯),後唐宗正寺上奏說:“根據先例,各個皇陵派有令、丞各一員。近來的慣例則是另外委托本縣縣令兼任。但因為河南洛陽是京邑,縣令兼任山陵令丞不很方便。”閔帝於是下詔特置陵台令、丞各一員。
也在三月十五這天,諸道兵馬大規模集中在鳳翔城下,並開始攻城,還攻克了東西關城,城中死了很多人。次日,官軍再次攻城,誌在必取。鳳翔城的塹壕很淺,守備也很薄弱,軍心動搖,局勢危急。潞王登上城牆哭著跟外軍說:“我不到二十歲就跟從先帝,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滿身都是金創,才建立了今天的社稷。你們以前跟從過我,都親眼見過這些事。如今朝廷信任讒臣,猜忌骨肉,我有何罪,反而受誅!”因而失聲痛哭。聽到的人也都為他感到悲哀。
張虔釗性格褊執急躁。他負責主攻城池西南,用白刃驅使士卒登城。士卒無不憤怒,破口大罵,倒戈反攻他。張虔釗躍馬逃走,才得免一死。右羽林都指揮使楊思權趁機喊道:“大相公(即李從珂;他是已故明宗的養子,也是長子)是我的主人。”於是帶領諸軍解下甲胄,拋棄兵器,向潞王投降。他們自西門入城,楊思權拿了幅宣紙進給潞王,說:“希望大王攻克京城那天,任命臣為節度使,而不要什麽防禦使或團練使。”潞王當即在宣紙上書寫“思權可寧節度使”七字交給他。王思同還不知道這事,依然催促士卒登城。嚴衛右廂都指揮使尹暉也大喊道:“城西軍隊已經入城受賞了。”士卒們也都拋棄甲胄和兵器投降,兵器擲地的響聲震動大地。中午,亂兵全都入城,外軍也都潰散。王思同等六節度使全都逃走。潞王於是派兵劫掠城中將吏和士民的財產,用來犒賞亂軍,甚至連鍋釜等也都估了價後賞給亂兵。三月十七(丁巳),王思同和副部署藥彥稠等人逃回長安,西京副留守劉遂雍閉門不納。他們隻好又逃往潼關。劉遂雍是後梁名將劉鄩的兒子。
同時,潞王建了大將的旗鼓,整治軍隊,然後率眾東進,將孔目官虞城人劉延朗當作心腹。潞王最初還擔心王思同等人會並力據守長安抗拒他。到了岐山時,得知劉遂雍拒絕接納王思同,非常高興,馬上派使者前往慰撫。劉遂雍拿出府庫的所有錢財,放在城外,看到軍士過來就賞給他們一定錢財,讓他們繼續上路。所以潞王來時,前軍都已賞遍,全不再進城。
三月十九(己未),閔帝任命前金吾大將軍李肅為左衛上將軍,出任山陵修奉上下宮都部署。
三月二十(庚申),潞王來到長安,劉遂雍出來迎接拜謁,並征斂百姓的錢財當作獎賞。
同一天,西麵步軍都監王景從等人自軍前回到洛陽,上奏說:“本月十五日,大軍進攻鳳翔。十六日,嚴衛右廂都指揮使尹暉率軍從東麵入城,右羽林都指揮使楊思權率軍從西麵入城,山南軍全都潰散。”朝廷內外大為驚駭。閔帝不知該怎麽辦,跟禁軍首領康義誠等人說:“先帝拋棄萬國時,朕正在外守衛藩鎮。當時成為嗣君,不過是你們決定的罷了,朕實在無心與人爭國。既然繼承了大業,朕因年齡幼小,將國事全都委托給你們。朕於兄弟間不至於有什麽阻隔冤仇。你們以社稷大計為理由要出兵討伐,朕怎敢違背你們的意思!軍隊剛出征時,你們全都自誇自擂,認為賊寇不足平定。如今事至於此,到哪裏轉移這災禍?朕應當和身邊的人親自前往鳳翔,迎接兄長前來主持社稷。將大位讓給他,朕自己回歸藩鎮,在道理也說得過去。如果他不肯赦免朕的罪過,朕也心甘情願。”
宰臣朱弘昭和馮贇大為恐懼,不敢回答。康義誠想帶著宿衛禁兵出城迎降,把這當作自己的功勞,便說:“西師驚慌潰散,不過是因為主將失策而已。如今侍衛諸軍還很多,臣請求親自前往扼住路上的要衝,招集離散士兵以圖後效。希望陛下千萬不要過於擔憂!”閔帝派使者去召石敬瑭,想讓他帶兵抗拒西軍。但康義誠一再請求自己前往。
閔帝於是召見侍衛都將以下的將士,加以慰撫曉諭,說:“先帝拋棄萬國,朕於兄弟之中,並無心爭立,突然被召來主持國喪,他們便將社稷交給朕。現在果然遭到岐陽兄長(即潞王李從珂)的猜嫌。你們先前跟從先帝千征萬戰,今日的事,能不痛心!現在朕據有府庫,將錢財全都頒賜給你們,你們勉力而為吧!”於是拿出府庫的銀子絲絹及錢幣犒勞他們。當時朝廷正忙著修建明宗的山陵,又來了這一賞賜,府藏為之一空。閔帝還許諾一旦平定鳳翔,每人再賞二百緡;如果府庫錢財不足,將用宮中的服飾器玩補充。軍士更加驕慢,無所忌憚,背著賞賜的東西,在路上揚言說:“到了鳳翔後還再搞一份。”
同時,朝廷派殿直楚匡詐到宋州去殺被幽禁在那裏的潞王兒子李重吉。楚匡祚用大棒打死李重吉,侵占了他的家財,又殺了潞王的女兒尼姑惠明。
當初,馬軍都指揮使朱洪實得到秦王李從榮的親厚。當朱弘昭成為樞密使後,朱洪實將他當作宗族兄長事奉。李從榮帶兵到天津橋時,朱洪實首先率軍為宣徽使孟漢瓊出擊李從榮,康義誠因此 對他懷恨在心。
三月二十一(辛酉),閔帝親自來到左藏庫給將士發放金銀布帛。同時,康義誠和朱洪實開始爭論用兵的好處和壞處。朱洪實想靠禁軍固守洛陽,說:“朝廷出軍討逆,累次征發兵馬。如今聽說一個小小的挫敗,就沒有一人一騎前來。不如率領禁軍占據城門自固,這樣他們也不敢徑自上前。然後我們就能慢慢考慮進取方略,可以獲得萬全。”康義誠怒道:“朱洪實說這話,是要造反!”朱洪實說:“你自己想要造反,才說別人要造反!”聲色逐漸變得嚴厲。閔帝得知後,召他們前來問訊。他二人在閔帝前爭辯得麵紅耳赤,閔帝也無法分辨誰是誰非,最後竟因為康義誠的逼迫,還是殺了朱洪實。軍士更加憤怒。後來康義誠果然帶著禁軍迎降潞王,所以朱洪實的死,後人都覺得冤枉。
朱洪實出身不詳,以武勇累曆軍校。明宗長興中年,他任馬軍都指揮使。秦王李從榮成為元帥後,因朱洪實驍勇果敢,尤為寵信他,年關時給他的賞賜總是多過諸將。當朱弘昭成為樞密使後,氣焰更為囂張,朱洪實因此將他當作宗族兄長事奉,兩人也氣味相投。朱弘昭要殺秦王,將他的密謀告訴朱洪實,朱洪實也不推辭。當時康義誠因兒子在秦府做事,所以總是首鼠兩端。當秦王帶兵威脅端門時,朱洪實被孟漢瓊驅使,率先帶領騎兵自左掖門出宮驅逐秦王。此後康義誠暗中對他懷恨在心。閔帝嗣位後,朱洪實仗恃自己領軍的功勞,總是和康義誠意見相左。朱洪實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次日,潞王李從珂率軍到了昭應。聽說前軍已經擒獲王思同,潞王跟身邊的人說:“王思同雖然失策,然而他盡心事奉王室,也可嘉許。”他還看著部屬趙守鈞,跟他說:“王思同是你的故人,你可以到路上迎接他,順便表達我對他的撫慰之意。”
三月二十三(癸亥),潞王抵達靈口。前軍將王思同帶上,潞王責備他說:“賊臣傾覆我的國家,殘害我的骨肉,並非我弟弟的過錯。我在岐山起兵,隻為了誅殺一二個賊臣而已,你卻為何首鼠兩端,多方誤我。今日的大罪,難道免得了嗎!”王思同說:“我是行伍出身,由於先帝的提擢,才位至節度大將,秉旄仗鉞,累曆重藩。我經常慚愧自己沒什麽功勞以報朝廷的大恩。我並非不知道依附大王,攀龍附鳳,馬上就能得到富貴;幫助朝廷,扶衰救弱,隻會自取禍殃。隻是害怕身死之日,我沒有臉麵到九泉之下去見先帝罷了。失敗後用血釁鼓(將敗將的血塗在鼓上),我也死得其所。請盡早就死!”潞王為之動容,說:“王公不用再說了,先歇著去吧。”並想寬宥和起用他。然而背叛他的楊思權那幫人恥於再見到王思同。潞王經過長安時,尹暉搶走了王思同的家產及妓妾,所以尤其怕見到王思同。他二人多次跟潞王的心腹劉延朗說:“如果留下王思同,我害怕會失去軍心。”劉延朗於是趁著潞王喝醉時,沒有預先請示,就擅自殺了王思同及其妻子和兒子王德勝。
王思同是幽州人,父親王敬柔曆任瀛、平、儒、檀、營五州刺史。王思同母親即燕主劉仁恭的女兒,所以王思同最初在劉仁恭帳下當軍校。後來劉守光到大安山攻打他父親劉仁恭,王思同便率領部下歸降太原,那年他才十六歲。河東帥李克用任命他為飛騰指揮使。他跟從李克用兒子晉王李存勖平定山東,累次率領諸軍作戰。
王思同秉性豁達超逸,略有文化,也喜歡作詩,與人唱和時,還自稱薊門戰客。晉王兒子魏王李繼岌待之若子(古代養子經常跟父親年齡相似)。當時宦官內養呂知柔在興聖宮侍奉魏王,頗為專權用事,王思同十分不滿。呂知柔作了首終南山詩,末句有“頭”字,王思同作和道:“料伊直擬衝霄漢,賴有青天壓著頭。”他作的詩句都類似如此。每次從征,王思同總在興聖(即曾任興聖宮使的魏王李繼岌)帳下。然而莊宗的同光朝中,他隻當上鄭州刺史。後來成為明宗的李嗣源在軍中時很了解他,即位後,便起用他為同州節度使,沒多久又將他移鎮隴右。王思同喜好文士,不論賢良不肖,他必定要將他們接到賓館住下,還饋贈很多禮物,每年在這上頭要花費數十萬。他在秦州多年,邊境民眾得到不少恩惠,華人和夷戎也都得以安寧。長興元年(930),他到洛陽入朝,在中興殿覲見。明宗問他秦州的邊事,王思同答道:“秦州與吐蕃接壤,吐蕃部落經常違犯法度。臣設法招懷,沿著邊置建立了四十多座營寨,控製了要害地方。每次蕃人前來互市或到邊境飲食時,臣總讓他們上交器械。”於是用手在地圖上指劃秦州的山川要害及控扼的險要地方。明宗說:“人們說王思同不怎麽管事,真不管事豈能了解得這麽清楚!”當時兩川反叛,明宗便想起用他,並要將他留在身邊,所以授他為右武衛將軍,並於那年八月改授他為西南麵行營馬步都虞候。九月,他升遷京兆尹和西京留守。伐蜀戰爭時他擔任先鋒指揮使。石敬瑭率軍進入大散關時,王思同仗恃勇猛首先進入劍門。但因為大軍沒及時跟上,他又被東川董璋的兵馬趕出了劍門。當石敬瑭班師回朝時,王思同因曾占領劍門,所以因功移鎮山南西道。
長興三年,兩川交兵。明宗擔心兩川一旦落到一人手裏,朝廷就難以控製,於是下達密詔給王思同,讓他分析形勢,該出師時就果斷用兵。但很快董璋就敗了。同年八月,他重新出任京兆尹兼西京留守。當時潞王李從珂出鎮鳳翔,和他鄰境。當潞王抗拒朝旨時,寫信給秦、涇、雍、梁、邠諸帥,要和他們一道出兵洛陽以清君側,並送上小伶女十人,帶著五弦琴妓去見王思同,想以此打動他。潞王又命令軍校宋審溫到長安,如果王思同不從命,當即想法除掉他。他還派推官郝詡(《舊五代史》作郝昭)和押牙朱廷乂帶著書信和檄文邀請王思同一道起兵。朝廷派來討伐潞王的副部署藥彥稠來到長安,王思同正在宴請他時,潞王送來的女妓和使者剛好來到。王思同於是將他們關進監獄。藥彥稠請求他殺了宋審溫,將郝詡他們押送到宮闕。當時王思同已派兒子入朝言事,朝廷對他表示嘉許,因此任命王思同為鳳翔行營都部署,帶兵進駐扶風。三月十四日,他和張虔釗等人在岐下(即鳳翔)會合,城下集中了很多雲梯和衝車,並於次日開始攻城。王思同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潞王醒來後發現王思同遇害,對劉延朗十分生氣,嗟歎痛惜了好幾天。
也在三月二十三這天,閔帝任命康義誠為鳳翔行營都招討使,其餘如故。他還不知道王思同已經被俘,任命他為副招討使。閔帝接著任命安從進為順化軍節度使,出任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他下詔將左右羽林軍四十指揮改為嚴衛,將左右龍武和神武軍改為捧聖。
次日,陝州上奏,說潞王已到了潼關,並殺害了西麵都部署王思同。
同一天,潞王抵達華州,俘獲並囚禁了藥彥稠。次日即三月二十五(乙醜),潞王抵達閿鄉。朝廷先後派出的諸軍,遇到西軍全都迎降,無一人出戰。
同時(《舊五代史》誤作乙亥),閔帝下詔宣諭西麵行營將士,說等到平定鳳翔時,每人賞錢二百貫。如果府庫不足,將以宮闈服飾器玩增給。
三月二十六(丙寅),康義誠率領侍衛禁兵離開洛陽。同時,閔帝下詔任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安從進為京城巡檢。但安從進已得到潞王的書信檄文,暗中安排了自己的心腹。
當天,潞王來到靈寶。護國節度使安彥威和匡國節度使安重霸全都投降,惟有保義節度使康思立還打算固守陝城,等待康義誠的援軍。先前,衛戌陝西的捧聖五百騎兵,倒戈成為潞王的前鋒。他們到了陝城城下,向城上守軍喊道:“十萬禁軍已奉戴了新帝,你們寥寥數人還能幹什麽!隻不過白白連累一城軍民為你們肝腦塗地罷了。”於是陝城的捧聖士卒爭著出迎,康思立無法禁止,不得已也隻好出迎西軍。
次日,潞王來到陝州。他的僚佐勸潞王說:“如今大王即將到了京畿,聽說主上的乘輿已經逃離。大王應當在這裏稍作停留,先移送書文去慰撫京城的士大夫和庶民。”潞王聽從了,於是移送書文曉諭洛陽的文武士庶,惟有朱弘昭和馮贇兩個家族不在赦免之內,其餘的人千萬不用憂疑。
同時,康義誠率軍到了新安,所部將士自相結夥,百什為群,丟棄甲兵,爭先恐後地前往陝州投降,連綿不絕。康義誠到了幹壕,麾下才剩下數十人。他遇到潞王的偵察侯騎十多人,康義誠當場解下所佩的弓劍作為憑信,通過這些侯騎向潞王請降。
三月二十八(戊辰),閔帝得知潞王已到了陝城,康義誠的禁軍也全都潰散,憂慮驚駭得不知所為,急忙派使者去召朱弘昭,想和他商量到哪裏去。當時將軍穆延輝在朱弘昭的宅第。朱弘昭跟他說:“主上緊急召我,是要治我的罪。我該怎麽辦?我的兒媳是先帝的女兒,應盡快讓她回宮,不要讓她受到大禍 的牽連。”中使相繼來到,朱弘昭抽出寶劍大哭,到後庭想要自刎,但被家人極力勸止。中使催得很急,朱弘昭說:“沒想到窮途末路,一至於此!”最後走投無路,他隻好跳井自殺。安從進得知朱弘昭的死訊,便派禁軍到馮贇的宅第殺了他和他整個家族,然後將朱弘昭和馮贇的首級獻給潞王。
朱弘昭是太原人,祖父朱玟和父親朱叔宗都是太原府牙將。朱弘昭在李嗣源(即後來的明宗)的藩鎮任典客。天成元年(926),他作為文思使出曆東川副使。天成二年,他出任左衛大將軍和內客省使,並於翌年轉宣徽南院使。明宗親自祭祀南郊時,朱弘昭成為大內留守,加檢校太傅。不久他出鎮鳳翔。剛好朝廷命令石敬塘率師伐蜀,但長久沒有進展,因此樞密使安重誨請求自己西行。到了鳳翔時,朱弘昭在他的馬首迎接拜謁,還請他在府署住下,帶著妻兒圍著安重誨羅拜,捧著酒杯為他祝壽。朱弘昭同時秘密派人跟石敬瑭說;“安公親自前去犒勞大軍。我看他的舉止十分唐突,如果讓他到了前線,恐怕軍心迎合,那麽大軍將不戰自潰。你應盡速抗拒,那樣他必不敢前行,將士也能得到萬全。”石敬瑭聽說後非常恐懼,當天就燒了兵營撤軍回去。安重誨得知後,不敢西進,隻好東還。再次經過鳳翔時,朱弘昭已經變臉,拒而不納。安重誨獲罪伏誅那年,朱弘昭入朝出任左武衛上將軍和宣徽南院使。長興三年(932)十二月,他取代康義誠為襄州節度使。翌年,秦王李從榮出任大元帥,屢次揚言一些難聽的話,搞得執政大臣都很害怕,紛紛想外出躲避他。樞密使範延光和趙延壽早晚求見,哭著請求卸任,但明宗很生氣,沒有答應。趙延壽讓他妻子興平公主入宮替他說話,範延光也通過孟漢瓊和王淑妃替他進言,所以他倆都得免於難。沒多久,趙延壽出鎮汴州。明宗召朱弘昭從襄陽回來,取代趙延壽為樞密使,並加同平章事。十月,範延光出鎮常山,明宗讓三司使馮贇和朱弘昭對掌樞密事務。明宗病危時,他們與康義誠和孟漢瓊同謀殺了秦王。閔帝即位後,朱弘昭以為自己有廢立大功,所以專權用事。當閔帝大赦後廣為施恩,朱弘昭首次自平章事超加中書令。他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他曆來猜忌潞王,最終導致禍敗。
馮贇是太原人,後唐閽者(守門人)馮璋的兒子,為人狡黠,得到李嗣源(即明宗)的喜愛。李嗣源任節度使時,任命馮贇為進奏官。明宗即位後,即升他為客省使兼宣徽北院使。他還曆任河東忠武節度使兼三司使。明宗病重時,大臣難得入見,而孟漢瓊和寵妃王淑妃用事,朱弘昭及馮贇並掌機務,大事都取決於此四人。馮贇後來的事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馮贇母親剛死,所以母子的屍體都被拋在路上,他的妻兒也被殺。馮贇有個三歲的兒子,他的故吏張守素將他藏匿,才免於一死。
閔帝見到朱弘昭等人都不來,便想逃奔魏州。他派人去召孟漢瓊,讓他先到魏州預先做好迎駕安排。但孟漢瓊也不應召,反而自己騎馬跑到陝州去了。
當初,閔帝在藩鎮時,非常親信牙將慕容遷。當他即位後,任命慕容遷為控鶴指揮使。閔帝將要北渡黃河時,暗中和他商量,想讓他率領所部兵馬守衛玄武門。當晚,閔帝率領五十隨騎出了玄武門,同時跟慕容遷說:“朕暫且巡幸魏州,再慢慢考慮興複的事。你接著帶領有馬的控鶴禁軍前來跟從朕。”慕容遷說:“臣不論生死,都將跟從大家(即陛下)。”假裝效忠。然而閔帝出了宮城後,慕容遷當即關了宮門,並不從行。慕容遷是平素閔帝親信的禁衛將領,臨危如此,因此被人們厭惡。
要想知道後唐閔帝的命運如何,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