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三年即公元932年十一月初三(辛巳),後唐明宗李覃任命三司使兼左武衛大將軍孟鵠為忠武(許州)節度使,前許州節度使馮贇為宣徽南院使兼判三司,讓宣徽北院使孟漢瓊掌管院事。孟鵠本是刀筆小吏,因和樞密使範延光是鄉裏,關係密切,所以數年間就官至節度使。明宗雖然知道他上升太快,然而不想違背範延光的意願。
次日,史館奏稱:“本館前一段發現,大中(847)以來,直至天祐,宣宗以下四朝的實錄尚未纂修。本館奏聞陛下,謹讓朝廷下旨給各地,讓他們收購募集野史及任命文書,報上朝廷。敕命雖已頒布數月,卻未曾見到一部圖書上貢。這都是因為北方許多州城,長久經曆戰火,導致史料滅絕,難以訪求。臣擔心歲月漸久,親身經曆史事的人相繼過世,耳目不接,將永遠成為欠缺的曆史,而這過失也在本司。臣念及江南諸藩和湖南遭受的損壞有限,至於閩、越,還都是勳臣賢人。兵戈騷擾於中原,藩臣卻還保存於外府。那一帶固然很多奇異人士,應當還保留了很多史書資料。臣希望陛下為兩浙、福建、湖廣下達詔旨,委托他們在本道采訪宣宗、懿宗、僖宗、昭宗以上四朝野史,及各朝日曆、銀台事宜、內外製詞、百司沿代保留的簿籍,不限卷數,全都抄錄上呈。如果能從民間得到,或隱士撰寫而成,即令各列姓名,朝廷將商議如何給予封爵獎賞。”
十一月初五(癸未),明宗因退休的左仆射致仕鄭玨去世而取消朝會。鄭玨是唐昭宗朝宰相鄭綮的侄孫,他父親鄭徽曾任河南尹張全義的判官。光化中年,鄭玨進士及第。他早先屢試不中,張全義將鄭玨推薦給有司部門,他才得以及第。鄭玨於是曆任弘文館校書、集賢校理、監察禦史,到後梁時成為補闕和起居郎,不久召入翰林,經累遷出任禮部侍郎,照兼翰林。鄭玨文章華麗,誌趣雍容,自策名到登朝,都是因為張全義的努力。梁末帝貞明中年,他官拜平章事。莊宗進入大梁後,將他貶為萊州司戶,但沒多久,他就被量移(酌量近移)為曹州司馬。張全義向權臣郭崇韜推薦他,莊宗差點又要拜他為相,但不久還是讓他出任太子賓客的閑職。明宗即位後,任圜自西蜀歸來。樞密使安重誨不想讓任圜獨自成為宰輔,便提議讓一位有朝望的人跟他分任宰相。大臣孔循說,鄭玨在貞明時就長久在中書為政,而且生性敬畏謹慎,是位長者,詞翰華麗,是個極好的人選。安重誨於是奏請他和任圜一道為相。不久,鄭玨因年老多病,耳朵不好,承擔不了中書的重任,便四次上表請辭。明宗十分愛惜他,好一陣後才答應,於是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代行尚書左仆射,在該位置退休致仕,還賜給他在鄭州的一區莊園。明宗自大梁回洛陽時,還派中使去安撫慰問,賜錢二十萬,食羊一百口。他這時病故。明宗追贈他為司空。
當初,鄭玨應進士考試,十九年後才登第,名次為第十九人。自從登第後,第十九年成為宰相。他在堂兄弟中排行又是第十九。當時人們感到奇異。
十一月初七(乙酉),明宗因為契丹胡寇逐漸進逼北邊,帳篷都已經設在雲州境上,便催促宰臣們從有威望的大臣中確定河東主帥的人選。明宗女婿河陽節度使兼六軍都衛副使石敬瑭想要出任,而樞密使範延光和趙延壽想用前襄州節度使康義誠,因此長久不能決定。代理樞密直學士李崧覺得非石太尉不可,範延光說:“我也累次上奏用他,但主上要留他宿衛禁宮。”剛好明宗派中使催促,宰臣們才聽從了李崧的建議。兩天後,明宗正式任命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兼大同、彰國、振武、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並加他兼侍中。
十一月十一(己醜),明宗加樞密使趙延壽為同平章事。他還下詔給在京臣僚,不許進獻慶賀冬至的馬匹和其他禮物。十一月十六(甲午)冬至,明宗登禦文明殿接受朝賀。
同時,南吳任命諸道都統徐知誥為大丞相和太師,加領得勝節度使。但徐知誥辭去了大丞相和太師的名位。
十一月二十一(己亥),後唐明宗為河中節度使李從璋加檢校太傅,任命右散騎常侍楊凝式為工部侍郎,並於次日任命秘書監盧文紀為工部尚書,工部尚書崔居儉為太常卿,工部侍郎鄭韜光為禮部侍郎。
十一月二十七(乙巳),雲州上奏,說契丹主(即遼太宗耶律德光)在黑榆林南麵的納喇泊建造攻城器具。明宗為了緩和關係,反而派使者去賜給契丹主銀器和彩帛。
大同節度使張敬達在要害的地帶布置兵馬,契丹人最終不敢南下,隻好撤軍回去。張敬達是代州人。
蔚州刺史張彥超本是沙陀人,曾是明宗的養子,和石敬瑭矛盾很深。得知石敬瑭成為蕃漢總管後,他舉城投靠契丹,契丹因此任命他為大同節度使。
石敬瑭到了晉陽,任命部將劉知遠和周瑰為都押衙,將他倆當作心腹;軍事委托給劉知遠,財政委托給周瑰。周瑰是晉陽人。
十二月初一(戊申),供奉官丁延徽和倉官田繼勳被指控擅自取走倉粟數百斛,被一並斬首棄市(暴屍街市)。教坊伶官敬新磨因為受賄而被人告發,明宗命令禦史台征還他得到的錢後,將他鞭撻。十二月初六(癸醜),明宗臨幸龍門,觀看民工修築伊水的石堰,賜給他們酒食。後麵數日,有司上奏說:“民工服役的十五日期限已滿,但工程尚未完畢。請求增加五日徭役。”明宗說:“不但現在天氣寒冷,而且不能失信於小民。”當即決定停止這工程。
次日,因太子賓客歸藹去世,明宗取消朝會。歸藹字文彥,是吳郡人,曾祖歸登,祖父歸融,父親歸仁澤,都位至各部尚書和觀察使。歸藹進士及第,到朝廷任職後,遍曆三署。天祐元年(904)七月,唐昭宗在文思殿宴請汴帥朱全忠。朱全忠進來時,有些官員還坐在廊下,沒有起身表示恭敬。朱全忠勃然大怒,笞打了通引官何凝。並很快讓唐昭宗下製,將金紫光祿大夫、行禦史中丞、上柱國韓儀貶為棣州司馬,當時任侍禦史的歸藹也因此被貶為登州司戶。後唐同光初年,他出任尚書右丞,後升遷刑、戶二部侍郎,最終作為太子賓客退休致仕。這時他病故,終年七十六歲。
十二月十一(戊午),明宗正式任命前宣徽使朱宏昭為襄州節度使;任命康義誠為河陽節度使,出任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十二月十六(壬戌),明宗任命吏部侍郎姚顗為尚書左丞,尚書左丞王權為禮部尚書,兵部侍郎藥縱之為吏部侍郎;還任命翰林學士兼中書舍人程遜為戶部侍郎,照兼翰林。十二月二十一(戊辰),明宗到近郊狩獵,射中一頭奔跑的鹿。這年冬季無雪。
也在這年,南漢主劉?封他兒子劉耀樞為雍王,劉龜圖為康王,劉弘度為賓王,劉弘熙為晉王,劉弘昌為越王,劉弘弼為齊王,劉弘雅為韶王,劉弘澤為鎮王,劉弘操為萬王,劉弘杲為循王,劉弘暐為思王,劉弘邈為高王,劉弘簡為同王,劉弘建為益王,劉弘濟為辯王,劉弘道為貴王,劉弘昭為宜王,劉弘政為通王,劉弘益為定王。沒多久,他改任劉弘度為秦王。
長興四年即公元933年春正月初一(戊寅),明宗登禦明堂殿接受朝賀,仗衛如同儀式。當天下了近一尺的大雪。
正月十一(戊子),明宗加皇子秦王李從榮為守尚書令兼侍中,照樣任河南尹,掌管六軍諸衛事。兩天後,他任命端明殿學士兼尚書兵部侍郎歸義人劉煦為中書侍郎和平章事。
正月十七(甲午),他在正殿任命使者去冊封已故福慶長公主孟氏為晉國雍順長公主,並派太常卿崔居儉前往西川舉行冊命典禮。她是西川節度使孟知祥的妻子。同時,突厥內附朝廷。正月二十三(庚子),明宗任命前河東節度使李從溫為鄆州節度使。
這期間,有些閩人說在真封宅見到真龍。閩王王延鈞於是將他的住宅更名為龍躍宮。他接著前往寶皇宮接受冊命,預備了盛大儀衛,入府即皇帝位,國號為大閩,宣布大赦,改元龍啟,並更名為王璘。他追尊父親和祖上,建立五廟;任命僚屬李敏為左仆射和門下侍郎,自己兒子節度使王繼鵬為右仆射和中書侍郎,並為同平章事;還任命親信吳勖為樞密使。後唐冊禮使裴傑和程侃剛好這時抵達海門,閩主王璘便任命裴傑為如京使;程侃堅決要求回歸北方,但閩主不許。閩主因為自己國家弱小和地方偏僻,經常謹慎地對待四鄰,因此境內還算安寧。
二月初二(戊申),西川節度使孟知祥用墨製任命副使趙季良等人為五鎮節度使。
涼州大將拓跋承謙及當地父老上表,請求朝廷任命留後孫超為節度使。明宗問使者道:“孫超到底是什麽樣的人?”使者答道:“張義潮(唐宣宗大中五年即851年他率領河西十一州歸附唐朝)在河西時,朝廷派天平軍(即鄆州)二千五百人去衛戍涼州。自黃巢之亂以來,涼州與朝廷被黨項人隔絕,鄆州人也逐漸都死光了。孫超和城中人都是他們的子孫。”
二月初七(癸醜,《舊五代史》作朔為誤),明宗在便殿詢問範延光朝廷內外現有的馬數,範延光答道:“共有三萬五千匹。”明宗歎道:“太祖(即晉王李克用)在太原時,騎軍不過七千,先皇(即莊宗李存勖)自始至終馬匹也才上萬。如今朕有鐵馬如此之多,卻不能統一九州。這都是朕在養兵練將方麵做得不夠。朕老了,這些馬匹該如何處理!”範延光上奏說:“臣常思考這事,國家養馬的確太多。花在一名騎士身上的費用,可以贍養五名步兵;三萬五千騎兵相當於十五萬步兵。如果無處施展,則虛耗國力,臣擔心日子久了,難以維持下去。”明宗說:“正像愛卿說的那樣,肥了騎士而窮了百姓,有什麽好處!”
二月初九(乙卯,《舊五代史》作兩天後即丁巳),明宗任命靜江(即湖南)節度副使、檢校太尉、兼侍中馬希範為武安和武平節度使兼中書令;虔州(今江西贛江)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馬希振為洪州節度使;鄂州節度使馬希廣為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出任桂州節度使;盧州節度使兼武安軍副使姚彥章為檢校太尉和同平章事。
二月十一(丁巳),明宗為已故潞州節度使兼檢校太保康君立追贈太傅。康君立是晉王李克用的大將,在唐昭宗乾寧元年(約894)九月被李克用一氣之下殺了。明宗這時因為念舊的緣故,下詔追贈他為太傅。
二月十二(戊午),定難(夏州)節度使李仁福去世。李仁福世代都是夏州牙將,本是拓拔氏族人。唐乾符中年,拓拔思恭任夏州節度使。廣明年間黃巢動亂時,唐僖宗在蜀地避難,下詔任命拓跋思恭為京城西北收複都統。他參預討伐黃巢,立有大功,所以唐僖宗賜他姓李,所以拓跋仁福也以李為姓。李思恭死後,他弟弟李思諫繼立。後梁開平元年(907),梁太祖授李思諫為檢校太尉兼待中。開平二年,李思諫去世,三軍擁立他兒子李彝昌為留後。梁太祖很快就起複(中止服喪)他,正式授予節度使的旄鉞。開平三年春,牙將高宗益等人作亂,李彝昌遇害。當時李仁福是蕃部指揮使,本州軍吏迎立他為帥。同年四月,梁太祖下製授李仁福為檢校司空,出任定難軍節度使。沒多久,晉王李克用派大將周德威會合邠、鳳的五萬大軍一同攻打夏州,李仁福固守月餘,直到後梁援軍前來,周德威這才遁去。梁太祖非常高興,超次授他為檢校太保和同平章事。李仁福自後梁貞明和龍德年間,及後唐同光中年,經累遷官至檢校太師、兼中書令,封朔方王。這時他在任上去世。明宗不久後追封他為虢王。他死後兩天,軍中立他兒子李彝超為留後。
二月十三(己未),明宗為宋州節度使安元信加兼侍中。同時,濮州進獻重修河堤的地圖,沿河的地名曆曆可數。明宗看了後,感慨地說:“朕輔佐先朝平定天下,光在這堤塢之間就經曆了大小數百戰。”又指著一處山丘說:“這裏就是朕當年的擐甲台。當年的事如同昨日,眨眼間就十年過去了,怎不令人悲歎!”
二月十七(癸亥),他任命西川節度使孟知祥為劍南東、西兩川節度使,封蜀王。
同時,三司奏稱:“本司有諸道鹽鐵轉運使的衙門職稱,諸如都押衙、正押衙、同押衙、通引、衙前虞候、子弟。如今臣想將他們列為三司職名。”明宗準奏。
二月二十四(庚午),明宗任命禦史中丞崔衍為兵部侍郎,右諫議大夫龍敏為禦史中丞。
三月初三(己卯),明宗臨幸龍門。同時,彰武(延州)節度使安從進上奏,說夏州節度使李仁福病故,他兒子李彝超自稱留後。
先前,河西諸鎮都說李仁福暗中和契丹人勾結。朝廷擔心他真的和契丹連兵,會並吞河西,南侵關中。這時得知李仁福病故,便於三月初七(癸未,《舊五代史》作三月十二戊子),任命他兒子四州防遏使李彝超為彰武(延州)留後,改任安從進為定難留後,並命令靜塞(邠州)節度使藥彥稠帶兵五萬,以宮苑使安重益為監軍,護送安從進赴任。安從進是索葛人。
三月初七(甲申),鎮州上奏,說行軍司馬趙瑰、節度判官陸浣、元從押衙高知柔等人因為受賄和枉法殺人,全被斬首棄市(暴屍街市)。節度使李從敏因此被罰一季度的俸祿。
三月初八(乙酉),明宗根據孟知祥的請求,正式任命兩川的五鎮節度使:西川節度副使兼知武泰軍節度兵馬留後趙季良為檢校太保、黔南節度使;西川諸軍馬步都指揮使兼知武信軍節度兵馬留後李仁罕為檢校太傅、遂州節度使;西川左廂馬步指揮使兼知保寧軍節度兵馬留後趙廷隱為檢校太保、閬州節度使;西川右廂馬步都指揮使兼知寧江軍兵馬留後張知業為檢校司徒、夔州節度使;西川衙內馬步都指揮使兼知昭武軍兵馬留後李肇為檢校太保、利州節度使。
次日,明宗賜給宰相李愚絹百匹、錢十萬、鋪陳物十三件。當時李愚生病,明宗命令近臣翟光鄴前往慰問,結果發現他的寢室蕭然四壁,病榻上隻鋪著破弊的毛氈而已。翟光鄴詳細匯報了這事,所以才有了這道特賜。
三月十一(丁亥),明宗下敕曉諭夏、銀、綏、宥四州的將士和吏民,說:“夏州是貧窮的邊塞,李彝超年齡太輕,不能捍禦外敵,所以讓他改任延安。你們聽從詔命,則有李從嚴和高允韜那樣得到富貴的福氣;違抗朝命,則有王都和李匡賓那樣遭到滅族的災禍。”
次日,明宗任命左衛上將軍盧文進為潞州節度使,右龍武統軍張溫為雲州節度使。
三月十四(庚寅),明宗任命鳳翔行軍司馬李彥琮為鹽州防禦使。當時,範延光等人上奏,請求依照夏州的編製設置鹽州,所以有了這道任命。
三月十七(癸巳),明宗任命右威衛上將軍安重霸為同州節度使。三月二十三(己亥),他任命左龍武統軍符彥超為安州節度使。同時,明宗下詔蠲免京兆、秦、岐、邠、涇、延、慶、同、華、興元十州長興元年(930)和二年拖欠的夏秋稅務,及營田莊宅務課利,原因是這些州的百姓曾用車輛運送供應軍隊的糧料。
三月二十八(甲辰),明宗為已故晉國夫人夏氏追冊為皇後。有司上諡號為昭懿,明宗同意。
夏四月初二(戊申),李彝超奏稱:“臣奉詔授任延州留後。本已接受朝廷恩命,然而三軍百姓擁戴阻隔,因此臣無法赴任。”明宗派閣門使蘇繼顏帶著詔書去催促李彝超赴任。
李彝超不肯奉詔。他派兄長李阿王守衛青嶺門,並召集境內黨項諸胡用以自救。藥彥稠等人進駐蘆關。李彝超讓黨項劫掠官軍的糧運及攻城器具,官軍隻好自蘆關退保金明。
要想知道李彝超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