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通十年即公元869年十一月,南詔國大舉進寇巂州,並殺了忠武都將顏慶師,接著於十二月二十九攻陷嘉州。
鹹通十一年即公元870年春正月初一(甲寅),群臣為唐懿宗李漼上尊號為睿文英武明德至仁大聖廣孝皇帝。唐懿宗為此大赦天下。他還下製任命尚書右仆射杜審權為檢校司徒、河中尹、絳慈隰節度觀察處置等使。
再說,西川民眾得知蠻人賊寇即將到來,都爭著跑進成都。當時成都隻有子城,也沒有護城壕,每人所占的地方不過一席地多點,下雨時都得用畚箕或木盆頂在頭上遮雨。城裏又缺水,隻好從摩訶池裏的泥土裏擠出水來沉澱後喝。
西川的將士沒有作戰經驗,節度使盧耽於是召來彭州刺史彭州人吳行魯,讓他代理參謀,和前瀘州刺史楊慶複共同修繕城防守備,選用將校,分配職事,建立戰棚,設置炮台,製造器械,加嚴巡邏。先前,西川將士大多都是掛名,也沒有軍餉。到這時,官府到處張榜招募驍勇人士,補任實職,還給他們足夠的軍糧,因此應募的人蜂擁而至。楊慶複於是鼓勵他們說:“你們都是軍中子弟,年輕能幹,平時也沒機會出人頭地。如今蠻人賊寇入侵欺淩我們,也正是你們爭取富貴的時機,能不勉力嗎!”新兵們全都歡呼雀躍。楊慶複於是將兵仗器械排列在庭院,讓他們各自選取,大顯身手。他還讓新兵們兩兩對打,角鬥取勝,然後根據他們的勇敢或怯弱決定進退,就這樣得到精兵三千人,號稱“突將”。
正月初五(戊午),蠻人大軍來到眉州。盧耽派同節度副使王偃等人帶著書信去見蠻人管事的大臣杜元忠,要和他們盟約講和。蠻人回複說:“我們的行止全憑自己的高興。”
南詔兵馬接著進軍定邊的北麵邊境新津。盧耽派同節度副使譚奉祀寫信給杜元忠,問他前來的意圖。蠻人扣留了譚奉祀,不讓他回去。盧耽派使者向朝廷告急,並請求朝廷派使者和南詔國構和,以緩解一時的禍患。朝廷任命知四方館事兼太仆卿支詳為宣諭通和使。蠻人覺得盧耽對待他們畢恭畢敬,也因此逗留盤桓了一段時間,而成都的軍事守備也得以粗略完成。
正月十一(甲子),蠻人長驅北上,攻陷雙流。正月十七(庚午),盧耽派節度副使柳槃去見蠻人,杜元忠交給柳槃一封書信,說:“這是我們通和之後,驃信國王和軍府相見的禮儀章程。”根據他們的禮儀,驃信酋龍將以王者自居,整封信的言辭極為傲慢。杜元忠又派人帶著彩色帳幕到城南,聲稱要裝飾蜀王廳讓驃信酋龍居住。
正月二十(癸酉),朝廷廢除了定邊軍,再次將定邊軍管轄的七州歸西川節度使管理。
當天,南詔大軍抵達成都城下。前一天,盧耽已派先鋒遊弈使王晝到漢州去請求援軍,並且催促他們。當時興元(即漢中)有六千士兵,鳳翔的四千人也已到了漢州。剛好定邊節度使竇滂也帶著忠武、義成、徐宿的四千人從導江來到漢州,想靠援軍保護自己。正月二十四(丁醜),王晝帶著興元、資州、簡州的士兵三千多人進駐毗橋。在那裏他們和南詔的前鋒遭遇,結果出師不利,隻好退保漢州。當時成都天天都在盼望援軍的到來,而竇滂因為自己的地盤失守,便想要西川相繼失陷,好讓他們分攤自己的罪責。所以每次援軍從北邊過來時,他總勸他們說:“蠻人的部眾多於官軍幾十倍,官軍遠來疲弊,不敢匆忙進軍。”將領們都信了他,因此也都狐疑不進。
成都十將(將校官名)李自孝暗中和蠻人勾結,想燒了城東倉庫作為內應,幸好城裏人發覺,拿下後把他殺了。後麵幾天,蠻人果然開始攻城,但因為成都城裏長久沒有內應響應,也就放棄了。
二月初一(癸未),南詔大軍用雲梯和衝車四麵進攻成都。城上守軍用鉤繯套住雲梯和衝車,把它們拉近,然後投擲灌滿油脂的火把燒了它們。攻城的蠻人全被燒死。盧耽讓楊慶複和攝左都押牙李驤各自率領突將出戰,殺死殺傷南詔士兵二千多人。日暮時,他們燒了南詔大軍的三千多攻城器械後凱旋而歸。蜀人平時怯弱,但這些突將新近得到楊慶複的獎勵和提拔,並貪圖厚賞,因此勇氣倍增。沒有被派去出城作戰的,都無比憤慨鬱悶,爭著要求出去奮擊蠻人。後麵幾天,南詔士兵取下百姓的籬笆,用水泡濕了後彎曲成竹蓬,舉在頭頂攻城。這樣矢石不能穿透,火把也不能燒燃。但楊慶複讓士兵熔化了鐵水澆灌下去,攻城的蠻人又被燒死了(《新唐書》說:二月初二甲申,劍南西川節度副使王建立和南詔蠻人在城北作戰時戰死)。
二月初三(乙酉),支詳派使者和南詔國簽訂和約。兩天後,南詔國收兵請和。二月初六(戊子),他們派使者去迎接支詳。當時左神武將軍顏慶複率領的援軍即將到來,所以支詳也有了底氣。他跟南詔的使者說:“我受詔前來定邊議和。如今你們包圍成都,這和我們原先打算的和談大相徑庭。況且朝廷之所以要議和,就是希望你們不要侵犯成都。如今成都城矢石晝夜相交,這算什麽構和!”南詔國見構和使者沒來,便於二月初八(庚寅)再次攻城。次日,城中出兵反擊,南詔軍隊這才撤退。
當初,西川主帥韋皋招來南詔打敗吐蕃,後來南詔蠻人訴苦說他們沒有盔甲和弓弩,韋皋就讓漢人工匠去教會他們。幾年後,南詔國的盔甲和弓弩都非常精利。又有,東蠻的苴那時、勿鄧、夢衝三個部落因幫助韋皋打敗吐蕃有功,但後來的邊疆大吏對待他們十分粗暴無禮,所以東蠻人深深怨恨唐人,自己甘願歸附南詔,每次都跟從南詔入寇,並為他們盡力。俘獲漢人時,東蠻人總是虐殺了他們。
朝廷終於得知真情,因此將竇滂貶為康州司戶,任命顏慶複為東川節度使,凡是增援西蜀的諸軍,全都接受顏慶複的節製。二月十一(癸巳),顏慶複來到新都,南詔分兵前往抗拒。次日,他們和顏慶複的部隊遭遇,結果被顏慶複打得落花流水,陣亡了二千餘人(《新唐書》也記載了這事)。幾千西蜀百姓爭著手拿割草的芟刀和白棒協助官軍,呼聲震動原野。二月十三(乙未),南詔的步騎數萬重新過來,剛好右武衛上將軍宋威帶著忠武軍二千人來到,當即與各路官軍聯合作戰。結果南詔的蠻軍全麵潰敗,陣亡了五千多人,隻好退保星宿山。宋威接著進軍沱江驛,距離成都三十裏。南詔國派大臣楊定保去見支詳,請求議和,支詳說:“必須先解除成都之圍和撤退兵馬後,才能議和。”楊定保離去後,南詔大軍仍然繼續包圍成都。城中雖然不知道援軍已到,但是見到南詔多次派人前來和談,所以知道援軍必定打了勝仗。二月十六(戊戌),南詔又派人來請和,使者往返了十次,城中也在遲疑不決之後勉強答應了。南詔卻因為朝廷的援軍就在附近,因此更為猛烈地攻城,驃信酋龍以下的大將們無不親自站立矢石之間指揮作戰。二月十八(庚子),官軍到城下和南詔蠻人開戰,奪取了他們的升遷橋。當晚,南詔蠻人自己燒毀了攻城器具逃走了。直到次日天明,官軍才發現城下沒人了(《舊唐書》對成都保衛戰的敘述簡短而不確,而且把這事放在去年即鹹通十年年底,說朝廷任命顏慶複為大渡河製置兼劍南應接等使,宋威為行營都知兵馬使,帶兵數萬,與忠武和武寧的官軍會合,與蠻軍在漢州的毗橋下開戰,取得大捷,解了西川之圍。次日,蠻軍逃走,西川得以平定。這和通鑒的說法大相徑庭。這裏還是采用通鑒的說法,非常詳細具體,估計也比較真實)。
當初,朝廷派顏慶複去救成都,命令宋威進駐綿、漢一帶作為後繼。宋威乘勝先抵達城下,所以在打敗南詔軍的過程中功勞居多,而被顏慶複嫉妒。宋威讓士兵吃飽後打算追殺南詔軍隊,城裏的戰士也想和北軍合勢,齊頭並進。顏慶複送文書給宋威,奪了他的軍權,勒令他回歸漢州。南詔大軍到了雙流,被新穿水攔住,造橋又沒成功,所以顯得非常狼狽。三天後,橋終於修成,他們這才得以逃走,並把新建的橋燒斷了後才離去,盔甲兵器和其他東西丟棄得一路都是。蜀人對他們恨之入骨。黎州刺史嚴師本收拾散卒數千人,堅守邛州。南詔蠻人包圍了兩天,無法攻克,也就舍它而去。
顏慶複開始教會蜀人修築壅門城(即大城外的小城);並穿鑿塹壕,引水灌滿;還在外圍插上木樁作為防禦的鹿角;分別建立營鋪。南詔蠻人知道蜀人有備,此後再不敢侵犯成都。
先前,西川牙將有職無官。當打敗了南詔軍隊後,其中四人因功被授予監察禦史,還正式得到堂貼(中書省的任命憑證)。不過每人得交堂例錢三百緡,苦了沒錢的牙將。
二月二十四(丙午),唐懿宗下製,讓宰相、門下侍郎、吏部尚書曹確兼任尚書左仆射;讓門下侍郎、戶部尚書路岩兼任右仆射;讓中書侍郎於忭兼任戶部尚書;讓平章事劉瞻擔任中書侍郎、參知政事,其餘職務不變。
路岩和駙馬都尉韋保衡上言說:“康承訓討伐龐勳時,逗留不進,又不能除盡龐勳的餘黨,光注重俘虜擒獲,還時不時上表請賞。”二月二十七(己酉,通鑒作正月初八辛酉;這裏暫依《舊唐書》為準),唐懿宗因此下製說:“河東節度使康承訓,是將門的庸人,兵壘的微才;根本不知軍事,卻謬居重位;任上總是憂慮遲疑,事君也是心懷奸邪。朕幾次授予他藩鎮的節鉞,也曾作為執金吾鳴鑼開道。朕以為他十分盡節,所以委以專征重任。前不久徐州不寧,膽敢冒犯朝綱。朕讓他督護諸將,傾翻叛軍的危巢。朝廷罄盡國幣用以支持軍隊,頒發王爵用以獎賞將士,然而他玩忽寇盜,不肯出戰,按兵不前,製定軍法卻不能效法穰苴,申展軍令也和孫子相去甚遠。何況部伍不戰,逗留無謀,人數空自眾多,軍威何以得振?他這樣做隻能使農夫放下鋤頭,工女走下織機,抬頭盼望著天誅,生怕賊兵的到來。自從元凶自行潰敗,張玄稔反戈效忠,彭城的大門洞開,他卻有什麽功勞!而他既已深負皇恩,還貪求財富。愧受榮寵,他苟且得幸於一時;遺留的禍患,卻超過長年累月。因此朕不得不對他施行國典,讓他成為藩王師傅。現改任他為蜀王傅,分司東都。”很快唐懿宗又將康承訓貶為恩州司馬同正,並用驛馬將他快速發配到那裏。
唐懿宗接著任命吏部尚書蕭鄴、吏部侍郎於德孫、吏部侍郎楊知溫為考官;讓司勳員外郎李耀和禮部員外郎崔澹等人負責應宏詞科的考試和選人。他還任命河陽三城節度、孟懷澤觀察使、中散大夫、檢校禮部尚書、孟州刺史、禦史大夫崔彥昭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刑部尚書、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觀察等使;任命兵部侍郎劉鄴為判度支。
左仆射宰相曹確因病求免,唐懿宗於是在三月改授他為檢校司空,以同平章事的頭銜兼任鎮海(潤州)刺史兼浙江西道觀察等使。
四月初六(戊子),唐懿宗下敕說:“去年正屬朝廷用兵之際,所以暫停禮部貢舉一年。今年既然已停止幹戈,貢舉必須仍舊進行。來年應當另許三十人及第:進士十人,明經二十人。但以後不得援引這一先例。”
夏四月二十四(丙午,《舊唐書》將這事放在二三月間,但以通鑒和《新唐書》為準),唐懿宗任命兵部侍郎、翰林學士承旨、扶風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駙馬都尉韋保衡以本官出任同平章事。
徐州亂兵的殘餘還相聚在閭裏成為群盜,散居在兗、鄆、青、齊一帶。唐懿宗下詔讓徐州觀察使夏侯瞳勸諭招安他們。
五月二十六(丁醜),唐懿宗任命邛州刺史吳行魯為劍南西川留後。
這期間,光州民眾起來驅逐了刺史李弱翁,李弱翁逃往新息。左補闕楊堪等人上言說:“刺史為政無道,百姓蒙受冤屈,本應當向朝廷申訴,好將他付諸刑典。民眾豈得群黨相聚,擅自斥逐刺史,亂了上下之分!這一風氣實在不可助長,必須對亂民嚴加誅夷,以懲戒未來作亂的人。”
唐懿宗命令百官商議如何處置徐州事宜。六月二十五(丙午),太子少傅李膠等人上奏認為:“徐州雖然屢次構成禍亂,但未必人人凶頑。這都是由於朝廷用人不當,長吏失職,才導致奸回趁機挑釁作亂。如今使名雖降(即由徐泗觀察使降為團練防禦使),但士兵的名額還在。如果把徐州當作旁支州郡則供給的糧餉不夠,如果將它隸屬別的藩鎮則徐州人心不服。甚至可能導致舊惡相濟,更為猖狂。隻是泗州前一段因為攻守激烈,和徐州已經矛盾很深,所以必須另外安排,也許兩相方便。”唐懿宗下詔同意,決定徐州依舊為觀察使,統轄徐、濠、宿三州;泗州改為團練使,割去隸屬淮南道。
同時,唐懿宗加幽州節度使張允伸為兼侍中。
要想知道唐懿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