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七年即公元833年二月二十八(丙戌),唐文宗李昂任命守兵部尚書李德裕以本官出任同平章事。夏四月初四(辛酉),九姓回紇可汗去世。
四月初六(癸亥),前鳳翔節度使兼檢校司空竇易直去世。竇易直字宗玄,是京兆人。他祖父竇元昌曾任彭州九瀧縣令,父親竇彧曾任廬州刺史。竇易直舉明經後成為秘書省校書郎,再次因判為入等,被授予藍田尉。他累曆右司、兵部、吏部三郎中。元和六年(811),他升遷禦史中丞。入宮謝恩那天,唐憲宗賜給他緋魚袋。元和八年,他改任給事中。同年九月,他出任陝虢都防禦觀察使,並賜給紫色官服。不久他入朝成為京兆尹。萬年尉韓晤貪贓事發時,竇易直讓曹官韋正晤審訊他,結果獲得贓款三十萬。唐憲宗覺得案子尚未徹查清楚,下詔重新審理,結果發現韓梧貪贓三百萬,十倍原來的數字。竇易直因此被貶為金州刺史,韋正晤則被長久流放昭州。元和十三年六月,竇易直升遷宣州刺史兼宣歙池都團練觀察等使。
長慶二年(821)七月,汴州將領李翽驅逐他的主帥李願。竇易直得知後,想拿出官府財物獎賞軍士。有人跟他說:“獎賞無名,恐怕反而會產生禍患。”他這才算了。但軍士已經風聞到了這事。當時江、淮一帶幹旱嚴重,江水很淺,轉運司的錢財布帛堆積在船中,無法往京師漕運。宣州州將王國清指望將這些東西當作獎賞,便刺激州兵作亂。事發前有人告發了他,竇易直於是將王國清收捕下獄。他的數千黨羽大喊大叫地衝入獄中,搶了王國清出獄,並趁機想大肆搶掠。竇易直登上城樓跟將吏們說:“能夠誅殺為亂的有賞。每捉獲一人,賞錢十萬。”軍士們喜出望外,紛紛倒戈反擊亂黨,並捉獲了很多人。王國清等三百餘人全被斬首。同年九月,唐穆宗讓李德裕取代他,並任命竇易直為吏部侍郎。十一月,他改任戶部兼禦史大夫,還掌管度支。長慶四年五月,他以本官同平章事,照樣掌管度支。不久他改任門下侍郎,封晉陽郡公。
寶曆元年(825)七月,他被罷免判度支,接著在大和二年(828)十月罷相,帶著檢校左仆射和平章事頭銜出任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節度使。大和五年,他入朝成為左仆射兼判太常卿事。十一月,他出任檢校司空、鳳翔尹、鳳翔隴節度使。大和六年,他因病請求回到京師。這時竇易直病故,唐文宗追贈他為司徒,諡號恭惠。竇易直自從出仕以來的十年多裏,經常身居散職,也不接受節度使的聘用。當他身居藩鎮大員後,也以公正清廉聞名。在相位上,他也未曾任用親戚黨羽,凡是為朝廷舉薦人才,他也無所回避。然而元和中年時,吏部尚書鄭餘慶曾建議仆射上任的禮儀,不用讓隔品官為他特殊上禮。那時竇易直任禦史中丞,上奏駁回了鄭餘慶的建議。當竇易直成為左仆射後,卻讓隔品官向他舉行致敬之禮。當時的輿論對他有所非議。
四月十六(癸酉),唐文宗任命同州刺史吳士智為江西觀察使;任命吏部侍郎高釴為同州刺史。四月二十三(庚辰),他任命工部侍郎李固言為右丞,中書舍人楊汝士為工部侍郎。四月二十五(壬午,《舊唐書》誤作壬子),唐文宗任命河南尹白居易為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兩天後,他任命江西觀察使裴誼為歙池觀察使,取代沈傳師;任命沈傳師為吏部侍郎。
四月二十九(丙戌),唐文宗派右金吾衛將軍唐弘實出使回鶻,正式冊封回鶻新可汗為愛登裏羅汩沒密施合句祿毗伽彰信可汗。
五月十一(丁酉),唐文宗任命李聽為鳳翔隴右節度使,照樣兼任檢校司徒和太子太保。五月十七(癸卯),興元(即山南西道節度使)節度使李載義來長安上朝。五月二十七(癸醜),唐文宗任命前邛州刺史劉旻為安南都護。
六月十三(己巳,史書誤作乙巳),唐文宗任命李載義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依前守太保、同平章事。先前,回鶻人每次前來入貢,總是在經過的地方大肆暴掠,州縣不敢過問,隻是派兵嚴加防備而已。李載義上任後,回鶻使者李暢前來入貢經過太原時,李載義跟他說:“可汗派將軍入貢是為了加固舅甥的親情,並不是讓將軍來欺淩和踐踏大國。將軍不約束部曲,讓他們成為寇盜,那麽我也可以逮捕殺了他們。千萬不要以為中國的律法是可以隨便忽視的。”於是撤除了防備衛兵,隻派兩個士卒守衛他們的營門。李暢既敬畏又佩服,從此不敢犯令。
六月十六(壬申),唐文宗任命禦史中丞李漢為禮部侍郎,任命工部尚書兼翰林侍講學士鄭覃為禦史大夫。當初,中書侍郎兼平章事李宗閔嫉惡鄭覃在禁中多次言事,便奏請罷免他的侍講職位。唐文宗私下跟宰相們說:“殷侑的經術頗似鄭覃。”李宗閔說:“鄭覃和殷侑的經術誠然可敬,然而他們的議論不足以聽取。”李德裕說:“鄭覃和殷侑的議論,他人不想聽,但隻有陛下想聽。”十多天後,宣令出來,任命鄭覃為禦史大夫。李宗閔跟樞密使崔潭峻說:“一切任命現在都由陛下直接宣布,還用中書幹嘛!”崔潭峻說:“天子已經在位八年了,聽憑他自己行事也沒什麽!”李宗閔臉色灰暗,很不高興,也不再說什麽了。
六月十八(甲戌),唐文宗任命刑部尚書高瑀為太子少保,分司東都。這天京師發生地震。次日,唐文宗即改任李宗閔帶著檢校禮部尚書和同平章事頭銜出任興元尹兼山南西道節度使。李宗閔等於罷相。
六月二十一(丁醜),唐文宗任命左金吾衛將軍李從易為桂管觀察使。兩天後,他任命右神策大將軍李用為邠寧節度使。當時河陽正修建防口堰,動用了民工四萬,這道工程能夠灌溉濟源、河內、溫縣、武德、武陟五縣的五千餘頃農田。
六月二十七(癸未),涇原節度使張惟清去世。兩天後,唐文宗任命前河東節度使令狐楚為檢校右仆射,兼吏部尚書。秋七月初二(丁亥),唐文宗任命右龍武統軍康誌睦為四鎮北庭行軍和涇原節度使,取代張惟清。
七月十六(壬寅),他任命金紫光祿大夫、守尚書右仆射、諸道鹽鐵轉運使、上柱國、代郡公、食邑二千戶王涯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照樣兼領轉運使。兩天後,右丞李固言等人上奏,說仆射到省部上任時,按理不該接受四品以下官員的拜謁。唐文宗下敕旨,要求根據大和四年(830)十一月十六日的敕令行事。
七月二十(乙巳),虢州刺史崔玄亮去世。崔玄亮字晦叔,是山東磁州人。他在貞元十一年(795)進士及第,在節度使府擔任從事。崔玄亮生性高雅淡泊,喜好道術,不樂意趨進競爭,長久在江湖出遊。直到元和初年,他才通過知己的推薦到朝廷任職,經兩次升遷出任監察禦史,後轉侍禦史。不久他出任密、湖、曹三郡刺史。每次升遷品秩,他的神色馬上顯得十分謙讓。大和初年,他入朝成為太常少卿。大和四年(830),他官拜諫議大夫,並在入宮謝恩那天,唐文宗當麵賜給他金紫官服。朝廷推崇他的名望,升遷他為右散騎常侍。翌年,宰相宋申錫被鄭注構陷,冤獄自內宮興起,京師震動驚懼。崔玄亮為首率領諫官十四人,前往延英殿請求應對,和唐文宗往複數百言。唐文宗最初不采納他的諫言,想處決宋申錫。崔玄亮哭著奏請道:“孟軻有言:‘眾人皆曰殺之,未可也;卿大夫皆曰殺之,未可也;天下皆曰殺之,然後察之,方置於法。’如今是至聖的年代,殺一個凡夫庶子,還必須符合法典,更何況無辜要殺一位宰相?臣為陛下可惜天下的法典,其實並不是為了宋申錫。”說完後,俯伏在地嗚咽流淚,唐文宗為此而感悟,宋申錫也得免一死。崔玄亮由此名重於朝。大和七年,他因病請求外任。宰相覺得弘農對他比較方便,朝廷於是授他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虢州刺史。這時他在郡所病故,朝廷內外無不為他的死歎惜。最初崔玄亮登第時,他弟弟崔純亮和崔寅亮也相繼進士及第。蕃鎮幕府聘召時,崔玄亮最為宏達。
崔玄亮去世當天,唐文宗任命左丞楊嗣複為檢校禮部尚書,出任劍南東川節度使;任命戶部侍郎庾敬休為左丞。七月二十四(己酉),因為幹旱,唐文宗下令京城諸司重審和疏理在押囚犯。七月二十七(壬子),他下敕,現任外官兼帶一品正京官的,即使不參知政事,俸料也必須兼給。
宣武節度使楊元卿有病,朝廷商議任命其他人取代。李德裕奏請將昭義節度使劉從諫改任宣武,趁機讓他離開上黨,以免今後和崤山以東的藩鎮連結。唐文宗覺得不行,於是在七月二十八(癸醜)任命左仆射李程為檢校司空,兼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
七月二十九(甲寅),因為幹旱而徙市(古禮:庶人不外出求覓財利以表示憂戚,並將集市遷移到巷中以供急需)。也在這天,被貶的前宰相開州司馬宋申錫病故,唐文宗下詔允許他歸葬家鄉。
閏七月初一(乙卯),唐文宗下詔說:“朕繼承和堅守宏圖大業,庇護和養育黎民百姓,敬業誠懇,戰戰兢兢地上承天意。然而陰陽失和,水旱失時,害我莊稼,降災民庶。罪過在朕,敢忘咎責?從今以後朕將回避正殿,減少禦膳;停止教坊的音樂,減少廄馬的飼料。朝廷百司的廚饌也應當暫時裁減。陰陽鬱積,有傷和氣,應當放出宮女千人。五坊的鷹犬也必須酌量減少或放生。朝廷內外的修建工程,除非急務,一律予以停止。”當時久不下雨,唐文宗內心憂慮煩勞。詔書下達幾天後,果然下了甘霖,人們非常喜悅。
閏七月十一(乙醜),唐文宗任命前宣武軍節度楊元卿為太子太保。七月十四(戊辰,《舊唐書》誤作戊戌),他任命給事中崔戎為華州刺史。閏七月二十九(癸未),他任命太子賓客李紳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出任越州刺史兼浙東觀察使,取代陸亙;任命陸亙為宣歙觀察使。
唐文宗擔憂近世的文士都不精通經術,因此李德裕請求依照楊綰的提議,在進士科目中考試議論時政,而不考試詩賦。李德裕又說:“從前玄宗作為臨淄王平定了內難,自那以後就對宗室成員產生猜疑,不讓諸王出閣。天下的輿論都認為他是變相幽禁自己的骨肉,有虧天倫。假使天寶末年和建中初年時,諸王分散在各個藩鎮,那麽即使不能安定王室,他們也至少可以各自保全性命。他們之所以都被安祿山和朱泚他們殺害,都是因為聚在皇宮裏的緣故。陛下如真能利用冊封太子的機會,下道製書,讓年齡較大和關係較遠的宗室成員出閣,並任命他們為諸州的高級僚佐,讓他們帶著兒女出外婚嫁,那麽百年來的弊病,陛下一下子就革除掉了。海內誰不會因此而歡欣喜悅!”唐文宗說:“這事朕長久以來就覺得不很對頭。如今諸王中哪裏就沒有賢才?隻是無處施展罷了!”
八月初七(庚寅,《舊唐書》作初一甲申,但以《通鑒》和《新唐書》為準),唐文宗登禦宣政殿,冊封皇太子李永。當天他降詔說:“死刑犯一律改判流放;流放以下遞減一等。諸王自今以後將相繼出閣,授予緊望以上的大州刺史僚佐。十六宅諸縣主,委托吏部在候選官員中認真挑選可以匹配的,具名奏聞。皇太子正跟從師傅傳授《六經》;一二年後,當讓他和公卿子弟依照年齡順序進入國學(即齒胄國庠),以振興搖墜的憲典。應當下令讓國子監精選名儒,設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公卿士族子弟,明年以後,如不先入國學學習,將不得參加明經進士的科舉。進士科舉應當先試帖經,並略問大義,選取精通經義的人才為進士及第。卿大夫是下人的景仰,遠方的模仿。如果他們不夠恭儉克己和廉直任人,而希望人們服從他們,固然是不可能的。況且朕不注重珠玉,不穿戴纖華,包括六宮,也都要求務必儉薄。卿大夫能不仿效朕的這一誌向,成為萬民的表率?近年所頒布的製度,都是根據國家的令式;將其中太過分的剔除,因此比較適中。然而士大夫為了自身的方便,安於習俗,因循守舊,尚未革新,以至才有了今天的現狀。百官士族,從今年十月開始,衣服和輿馬,都必須遵照大和六年十月七日的敕令,如有一再違規,將重加黜責。文武常參官及諸州府長官子為父後(嗣子的爵位比父親低)的,現賜勳兩轉。”
然而諸王出閣的事,最終因為在任命他們什麽官職上不好決定而作罷。
八月初十(癸巳),太子太保楊元卿去世。楊元卿的祖父楊子華曾任德州安陵縣丞,父親楊寓曾任申州鍾山縣令。楊元卿少年時孤苦貧窮,但慷慨而有才略。二十歲弱冠時,他還漂蕩在江南嶺南一帶,縱遊放言,人們稱他為狂生。當時吳少誠專擅蔡州,朝廷對他一味姑息。楊元卿以平民身份前往謁見,吳少誠當即署任他為劇縣令,很快又聘他為從事,然後奏請他為試大理評事。他後來也事奉吳少陽,吳少陽奏轉他為監察裏行。吳少陽派他到長安上奏時,宰相李吉甫對他深加慰勉和欣賞。此後他每一兩年都前來京師奏事。楊元卿每次和吳少陽交談時,總是用大義開導他,因此被吳少陽的叛黨構陷,幸賴節度判官蘇肇的保護,他才幸免於難。楊元卿暗中事奉朝廷,在淮西給吳少陽製造了不少麻煩。吳少陽死後,他兒子吳元濟繼立。楊元卿勸他說:“先尚書秉性吝嗇,諸將都不免饑寒。如今必須廣布恩惠才能鞏固明公的地位。府中有多少財物,我非常清楚。我看不如派人前往諸道,用謙卑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以丈人的禮儀拜見群帥,也許可以得到他們的資助,那樣諸將就會心滿意足。我願意帶著明公請求出任留後的表章上聞,那時朝廷怎會不答應?”吳元濟答應了。楊元卿即日就離開蔡州,然後將淮西的局勢和虛實逐條奏聞朝廷,暗中還請求唐憲宗下詔,讓諸道拘留吳元濟的使者。吳元濟發覺,將楊元卿的妻子陳氏並四個兒子全都殺了,將他們當作一對土射靶。蘇肇因為平時保護楊元卿,也同日遇害。唐憲宗接著下詔授任楊元卿為嶽王府司馬,很快升遷太子仆射。
元和十三年(818),唐憲宗授他為蔡州刺史兼禦史中丞,但他沒有赴任,朝廷改授他為光祿少卿。當初,朝廷讓楊元卿和大將李愬商議,打算在唐州東境選擇一個重要且方便的地方,臨時設置代行蔡州。如果有強壯的蔡州百姓前來歸順,便可依照敕令給予優恤,想法讓他們存活。後來唐憲宗召見了他,楊元卿馬上奏請,要借用度支的錢,言事時大多頗不合唐憲宗的意旨。宰相裴度也因為諸將討賊三年,成功就在早晚,如果再將蔡州土地分給楊元卿,恐怕內部會出事,所以取消了先前的任命而改授他為少卿。同年,朝廷平定了淮西,楊元卿奏稱:“淮西有很多珍寶以及犀帶。臣知道都在哪裏,去取一定會得到。”唐憲宗說:“朕討賊的本意是為民除害。如今賊平人安,則是朕求之不得的事。珍寶和犀帶,不是朕想要的,千萬不要再提這事了。”當月,唐憲宗下詔授他為左金吾衛將軍,沒多久又改任他為汾州刺史,後來再次內征他為左金吾衛將軍。
長慶初年,朝廷更換鎮州和魏州的藩臣。楊元卿到宰相那裏深刻地陳述利害關係,並上表具體談到這事。後來唐穆宗感悟到他的先見之明,賜給他白玉帶,很快又授他為檢校左散騎常侍、涇州刺史、涇原渭節度觀察等使,兼任四鎮北庭行軍。楊元卿於是奏請設置屯田五千頃,每屯築牆高達數仞,都修建得非常牢固嚴密,蕃寇突然來到時,都能堅守得住。朝廷因此加他為檢校工部尚書。營田建成後,朝廷又加他使號。他在涇原六年,涇人上奏,要為他立德政碑。朝廷改授他為懷州刺史,出任河陽三城節度觀察等使。大和五年(831),朝廷就地加他為檢校司空,進階光祿大夫,主要是因為他的營田交納穀粟二十萬石,幫助了朝廷的財政。這年,唐文宗改授他為汴宋亳觀察等使。他提出的廢除或設置等措施,都很有裨益,唐文宗也下詔聽從。七十歲那年他得了重病,隻好回歸洛陽。唐文宗下詔授他為太子太保。這時他去世,唐文宗為他取消三天朝會,追贈他為司徒。楊元卿開始時毀了自家效順朝廷,經累授出任藩鎮。然而他生性奸險傾巧,每到一處總是聚斂財富。不過他也善於結交,涇人對他有一定感情,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八月十九(壬寅),唐文宗加幽州節度使楊誌誠為檢校右仆射,並另外派使者去慰勉和曉諭。
八月二十五(戊申),唐文宗任命京兆尹韋長兼禦史大夫,任命刑部尚書高瑀為忠武軍節度使。
要想知道唐文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