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曆史

本人是喜歡曆史的機械工程師,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個人資料
正文

隋唐係列二十:文宗治世之六:溫造屠殺興元新兵與李德裕安撫西川

(2018-08-25 20:22:01) 下一個


大和四年即公元830正月十九(甲午),諸道鹽鐵轉運使王播去世。二月初十(乙卯),山南西道(興元)新招募的新兵被退役時,因不滿而作亂,殺害了節度使李絳及其一家。


二月二十六(辛未),夏州節度使李寰去世。次日,唐文宗李昂任命神策行營節度使董重質為夏、綏、銀、宥節度使。


三月初一(乙亥),唐文宗任命河東節度使李程為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河中尹、晉絳慈隰等州節度使;任命刑部尚書柳公綽為檢校左仆射、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先前,回鶻到長安入貢和互市,經過河東地區時,節度使擔心他們縱兵作亂,總要嚴加防備,還派兵迎接護送,以防萬一。柳公綽上任後,回鶻派梅錄李暢帶著一萬匹馬到長安互市。柳公綽隻派牙將帶著很少隨騎到邊境迎接慰勞;他們到了後柳公綽打開衙門,接受他們的禮謁。梅錄李暢感動得流淚,因此警戒他的部下,在路上不許馳騁遊獵和侵擾百姓。


陘北的沙陀族人曆來驍勇善戰,為九姓和六州胡人所畏服。柳公綽奏請讓他們的酋長朱邪執宜為陰山都督、代理北行營招撫使,讓他們居住在雲、朔塞下,捍禦北方邊境。朱邪執宜與各位酋長到河東拜謁,柳公綽設宴招待他們。朱邪執宜神采嚴整,進退有禮。柳公綽跟自己的僚佐們說:“朱邪執宜外表嚴厲而內心寬厚,說話緩慢而很有道理。真是個福祿齊全的人。”朱邪執宜母親和妻子入見時,柳公綽讓夫人設宴招待她們飲酒,還贈送了他們禮物。朱邪執宜十分感恩,為柳公綽盡力。塞下原有廢棄的十一座營盤,朱邪執宜派人修複了它們,派部落三千人分別守衛。自此混雜胡人再也不敢侵犯邊塞。


三月初三(丁醜),唐文宗任命前河中節度使薛平為太子太保。


再說,新任山南西道節度使溫造來到褒城,遇到興元都將衛誌忠征伐南詔歸來。溫造於是和他秘密商量誅殺亂兵的謀略,讓他的八百士兵作為牙隊,五百士兵作為前軍,進入節度使府,分守諸門。三月初五(己卯),溫造到府牙視事,在牙門犒賞將士。溫造說:“我想了解新兵去留的想法,請新兵都到前麵來。”慰勞完畢後,他讓他們都坐下,然後巡行敬酒。衛誌忠暗中派牙兵包圍了他們,接著一聲大喊:“殺!”結果八百多新兵全被殺死。監軍楊叔元急忙從座席上起身,抱著溫造的靴子乞求饒命,溫造下令將他關押起來。其中親手殺害李絳的新兵被斬成一百段,發號施令的斬成三段,其餘全部斬首。他還用一百個首級祭祀李絳,三十個首級祭祀死於王事的幕僚,其餘屍首全部投入漢江。溫造接著將這事奏聞朝廷。


三月十三(丁亥),他任命衛尉卿桂仲武為福建觀察使。同一天,溫造的奏折抵達朝廷,說殺害李絳的賊首丘崟和丘鑄以及官健等一千人,已全被處斬。三月十五(己醜),唐文宗下詔,將興元監軍使楊叔元發配流放到康州當百姓,並將禁錮他的文書遞交地方官府。


三月二十三(丁酉),監修國史、中書侍郎、平章事路隨進獻他所撰寫的《憲宗實錄》四十卷,唐文宗下優詔答複,並賜給史官等五人不同數量的錦繡和銀器。


三月二十九(癸卯),唐文宗加授淮南節度使段文昌為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江陵尹,出任荊南節度使;任命前太子賓客崔從為檢校右仆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取代段文昌。也在這天,朝廷嚴禁在京畿狩獵。


次日,他任命前荊南節度使崔群為檢校右仆射兼太常卿,任命中書舍人李虞仲為華州刺史,取代嚴休複;任命嚴休複為右散騎常侍。


夏四月初二(丙午),唐文宗任命右散騎常侍兼翰林侍講學士鄭覃為工部尚書。次日,退休致仕的兵部尚書張賈去世。


早先,奚族人入寇幽州。也在四月初三(丁未)這天,盧龍節度使李載義打敗了他們,並於四月十七(辛酉)生擒奚王茹羯獻給朝廷。


四月十三(丁巳),唐文宗將前齊德滄景等州節度使李有裕貶為永州刺史,讓他盡快乘坐驛馬赴任。四月十六(庚申),唐文宗任命尚書左丞王起為戶部尚書兼判度支,取代崔元略;任命崔元略為檢校吏部尚書兼東都留守。次日,出現月掩南鬥第二星的天象。


四月十八(壬戌),唐文宗下詔說:“節儉才能使國用充足,詔令出來就必須執行。先前的史書都已記載,這就是理政的根本。朕自從君臨四海以來,總憐憫百姓長久的困擾,白天忘食,夜晚內疚。雖然取消了文繡的裝飾,仍然缺乏茅茨那樣的節儉。也告諭公卿士人,都寫在詔書條例之中。近來聽說因為積習流弊,奢侈的遺風尚未革除。車輿服飾和宅第府室,都互相攀比豪華靡麗;資產用度和貨物財寶,自然出於貪冒的根源。有司部門不予禁止,奢侈的習氣越演越烈。這都是因為朕的教導沒有到位,使黎民百姓昧於廉恥。這樣如何能通過法令,達到天下大治!朕對此不能忘懷,慚愧感歎,因此下達這一申敕。自今以後,朝廷內外班列和在職人士,各自務必樸素節儉,弘揚這一國風。如有僣越違犯尤其嚴重的,禦史必須糾察。請執政大臣向朝廷內外宣示,讓大家都知道朕的心意。”唐文宗在長慶和寶曆(即穆宗和敬宗)的奢靡風氣之後,銳意改革,親自實行勤儉樸素,以身作則,激勵了官吏和百姓。


四月二十七(辛未),他任命前東都留守崔弘禮為刑部尚書(但他因病沒有上任。唐文宗在十月又恢複了他的東都留守)。同時,鎮州的王廷湊請求修複建初和啟運二陵(唐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其實二陵共塋),唐文宗準奏。


五月初四(丁醜),因為幹旱,唐文宗命令京城諸司重新審理在押囚犯。兩天後,通化南北二門的大鎖打不開,鑰匙進入後,好像什麽東西卡住了。唐文宗下令讓鐵匠破鎖,那時已經接近辰時(早上七八點)。五月十四(丁亥),朝廷將鄆州東平縣改名為天平縣。次日,唐文宗下敕,度支部門每年本要在西川織造綾羅錦八千一百六十七匹,現下令減少其中的二千五百十匹。


守司徒、門下侍郎、平章事、上柱國、晉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三百戶裴度因為年老多病,懇切請求辭去重位。六月初五(丁未),唐文宗改任裴度為守司徒和平章軍國重事。等到他病情減輕時,每三日五日到中書省一趟辦事。


六月二十九(辛未)夜裏,自一更至五更,天空出現大量大小流星,觀看的人都數不過來。次日,唐文宗下詔說:如果發現朝廷諸司刑獄案例堆積而沒有及時處理,尚書左右丞以及監察禦史必須糾察檢舉,奏聞朝廷。這年夏季,舒州江水泛濫。


唐文宗擔心宦官勢力過於強盛,弑殺唐憲宗和唐敬宗的黨徒中還有人在內宮侍從。護軍中尉王守澄尤其專橫,招攬大權和受納賄賂,唐文宗無法製止。他曾暗中和翰林學士宋申錫談到這事,宋申錫請求逐漸消除宦官的威脅。唐文宗覺得宋申錫沉著厚道,忠誠嚴謹,可以依賴,便提擢他為尚書右丞。秋七月十一(癸未),他又下詔,任命朝議郎、尚書右丞、上柱國、賜紫金魚袋宋申錫為正議大夫、行尚書右丞、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七月十三(乙酉),唐文宗下敕說:“先前代行郎中兼知製誥的官員,滿一周年時即正授郎中。從諫議大夫兼知製誥的官員,也應當遵照此例。其餘官員則依照長慶二年七月二十七日的敕令處置。”


同時,朝廷在振武道增置雲伽關,增加了鎮兵一千人。唐文宗還任命吏部侍郎王璠為京兆尹(顯然是名譽職位)兼禦史大夫,取代李諒為桂管觀察使。


這期間,太原鬧饑荒,朝廷為那裏的民眾賑濟了穀粟三萬石。唐文宗還賜給十六宅諸王綾絹二萬匹。


七月二十五(丁酉),守司徒裴度上表謝辭朝廷的冊命,說:“臣此官已經三度受冊,臣實在覺得慚愧。”唐文宗準奏。


八月十五(丙辰),鄜州發生水災,淹沒了居民三百餘家。同時,太原尹柳公綽上奏說:雲、代、蔚三州的山穀間,有石頭化為麵粉,人們都取來食用。八月十八(己未),宣歙觀察使於敖去世。八月二十三(甲子),唐文宗從內庫拿出綾絹三十萬匹,交付戶部當作和糴(高於市價購買糧食,主要用於豐年)的資金。八月二十七(戊辰),唐文宗臨幸梨園亭,並在會昌殿觀賞演奏新樂。


九月初六(丁醜),唐文宗任命大理卿裴誼為檢校右散騎常侍,出任江西觀察使,取代沈傳師;任命沈傳師為宣歙觀察使,取代去世的於敖。他還拿出內庫的綾三千匹,賜給宥州築城的士兵。次日,舒州的太湖、宿鬆、望江三縣發生水災,淹沒了六百八十民戶。唐文宗下詔打開義倉賑貸災民。九月初九(庚辰),他任命吏部尚書王涯為右仆射,照樣兼任鹽鐵轉運使。


當初,裴度征討淮西時,奏請李宗閔為他的觀察判官,李宗閔因此逐漸獲得重用。到這時,他因為怨恨裴度推薦李德裕,便利用裴度因病請求辭職的機會,想把他支出朝外。九月十一(壬午),唐文宗任命守司徒、平章軍國重事、晉國公裴度為守司徒、兼待中,出任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度等於罷相。


同時,唐文宗任命被俘投降的奚王茹羯為右驍衛將軍同正。九月十五(丙戌),他任命前山南東道節度使竇易直為尚書左仆射。兩天後,退休致仕的吏部尚書裴向去世。九月十八(己醜),淮南的天長等七縣發生水災,傷害了莊稼。九月二十六(丁酉),前豐州刺史兼天德軍使渾鐵因貪贓七千貫,被貶為哀州司馬。


冬十月初七(戊申),唐文宗任命東都留守崔元略為檢校吏部尚書,兼滑州刺史、義成軍節度使,取代李德裕(並恢複崔弘禮為東都留守);任命李德裕為檢校兵部尚書,兼成都尹。出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並任命檢校司空和前西川節度使郭釗為太常卿,取代崔群為吏部尚書。早先,郭釗因病請求替代,所以朝廷有了這幾道任命。


西蜀自從南詔入寇以來,十分殘破凋弊,而郭釗多病,沒有閑暇改變現狀。李德裕到任後,派人修建籌邊樓,繪製西蜀地形圖,還親自往南進入南詔,往西抵達吐蕃。他還天天召見熟悉軍旅和邊事的老人征求意見,即使是士兵或蠻夷也請來,向他們了解山川、城邑、道路的險易和廣狹遠近。不到幾個月,他對這些全都了如指掌,似乎曾親身涉曆過一般。


唐文宗命令李德裕修複清溪關以阻斷南詔入寇的道路,如果沒有足夠的泥土,可以用石頭壘徹。李德裕上言說:“通向蠻人地盤的小路很多,堵塞不住。隻能派重兵鎮守,可保無虞。隻要從黎、雅二州招募一萬人,從成都招募二萬人,精加訓練,那麽蠻人就不敢亂動了。邊兵又不宜太多,必須能夠駕馭他們。當年崔旰殺了郭英義,張朏驅逐張延賞,都是鎮兵幹的。”當時北方派來的士兵都回到本道去了,隻有河中和陳許的三千人還在成都。朝廷也有詔書要求他們在來年三月也回本道,蜀人因此害怕南詔再來入侵。李德裕奏請將鄭滑的五百士兵和陳許的一千士兵留下鎮守西蜀,還說:“蜀兵脆弱,最近被蠻寇所困,全都嚇破了膽,不堪征伐和衛戌。如果北兵全部回歸,那將和杜元穎那時沒有兩樣,蜀地無法保住。臣擔心朝臣們會說,蜀地經曆了蠻人入寇以來,自己已經增添了兵馬。先前,蠻寇已經逼近時,杜元穎才開始隨便捉拿市民當兵,得到三千多人,徒有其數,其實都不能使用。郭釗招募北邊的士兵也僅得到百餘人,臣重新招募也才得到二百餘人,此外都是杜元穎的舊兵。臣擔心朝臣又聽說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進’的說法,以為清溪關能夠被堵塞住。臣征求了蜀中老將的意見,他們都說,清溪關旁有三條大路,此外還有無數的小徑,都是東蠻臨時開通的。如果說清溪關可以堵塞,那全是欺罔朝廷的說法。必須在大渡河北岸另外修築一座城池,和黎州連綿相接,派大軍守在那裏才行。況且臣聽說南詔將他們掠走的兩千蜀人以及金銀布帛送去賄賂吐蕃。如果這兩個蠻虜知道了蜀地的虛實,連兵入寇,那將的確成為深深的憂患。說這些話的朝臣,都因為出事跟他們無關,所以隻想每人寫道奏折,留作朝廷的檔案。如果都聽從他們的,哪天西川真的敗了,陛下不能讓臣獨當罪責。”朝廷全都聽從了他的請求。李德裕於是開始訓練士卒,修繕城堡屏障,積累糧儲以備邊防,蜀人因此略覺放心。


十月二十六(丁卯),禦史中丞宇文鼎上奏說:“今月十三日,宰臣宣旨,今後群臣在延英殿奏事時,必須在前一日將奏折遞進。臣覺得尋常的公事,沒有時間當麵論述,陛下隻要見到表章,就清楚說的什麽。假如臨時忽有公務,文字不足以具體表達,而陛下就在咫尺之外,卻無法敘述。再等到奏折呈上後才說,一下子幾個早晨就過去了,有些緊急的事怕就來不及處理。還希望陛下重新賜予宣示,限定呈上奏折的必須在卯時(早上五點)之前;如在卯時之後,允許直接聽取。這樣自然人人都會遵守,禮數也很適當。”唐文宗聽從了。


十一月初一(辛未)夜裏,出現熒惑(火星)靠近左執法星的天象。十一月二十三(癸巳),唐文宗任命左丞康承宣為兗、海、沂、密等州節度使。同時,淮南發生大水災以及蟲霜,都傷害了莊稼。


十二月初一(辛醜),滄州節度使殷侑請求取消景州,改為景平縣。


十二月初九(己酉),義成軍節度使崔元略去世。崔元略是博陵人,他祖父是崔渾之,他父親崔儆在貞元年間官至尚書左丞。崔元略進士及第,最初在節度使府任職。元和八年(813),他官拜殿中侍禦史。元和十二年,他升遷刑部郎中兼知台雜事,不久提擢為禦史中丞。元和十三年,因為李夷簡自西川節度使內征出任禦史大夫,朝廷於是任命崔元略留司東台。很快他出任京兆少尹兼知府事,並加金紫官服。幾個月後,他正式官拜京兆尹,並於翌年改任左散騎常侍。


唐穆宗即位時,派崔元略出使黨項宣撫,但他稱病不去,結果被外派去任黔南觀察使兼禦史中丞。當初,崔元略受命出使黨項,覺得是宰臣因為和他的私怨排斥自己,所以頗出怨言。宰相崔植上奏說:“近來陛下很重視安撫黨項的事,所以派崔元略出使。然而他受命之後,怕苦而不樂意出行,言辭之間,頗有抱怨。豈有身受重恩,而不思報效的道理?除非自己方便,不然就不肯出行。對這樣的朝臣必須有點懲罰,以警戒在位的臣子。臣請求派他出任黔中觀察使。”當初,崔植任吏部郎中時,崔元略任刑部郎中知雜。那時禦史中丞改任京兆尹,輿論都覺得崔植有出任中丞的聲望。崔元略趁著入閣應對的時機,妄稱崔植曾有失儀態,請朝廷讓禦史彈劾他。當時他二人都內部被提名為中丞,結果朝廷果然任命了崔元略,因此崔植對他懷恨在心。當崔植為相時,崔元略作為左散騎常侍被派去出使黨項。崔元略就覺得是崔植排擠自己,因此稱病不去,結果被支出朝廷。一年後,他轉任鄂州刺史兼鄂嶽都團練觀察使。長慶四年(824),他入朝成為大理卿。


唐敬宗即位後,他重新出任京兆尹,很快又兼禦史大夫。因為誤征京畿地區已被朝廷赦免的一萬七千貫放緡錢(即按貫征稅的錢),為侍禦史蕭澈彈劾。唐敬宗下詔讓刑部郎中趙元亮、大理正元從質、侍禦史溫造三司覆審。崔元略有宦官的內助,因此隻被削去兼禦史大夫。當初,崔元略有宰相的聲望,出了這事後,他的聲望就更加衰減了。寶曆元年(825),他升遷戶部侍郎。朝臣認為,崔元略官拜戶部,一定是通過宦官的關係。當時諫官也上疏,指責說內常侍崔潭峻正得到恩寵,大權在握,而崔元略將他當作父輩般事奉。所以他雖然被彈劾,卻反而很快就升遷顯要。崔元略也上表為自己辯護,且說:“昨日府縣上疏,台司彈劾,因為臣孤立獨行,沒有朋黨,所以誹謗更加昭彰。他們不認為詔書出自陛下的初衷,給予臣望外的恩典。處於南宮的重位,名列左戶的清班,豈是因為臣平庸空虛,敢於自己冒進?臣雖然因特進之恩感到驚訝,但畢竟是陛下的任命。眾口相非,才導致靠關係這一說法。”唐敬宗下詔答複說:“朕所任命的官員,豈能不是公正挑選出來的?愛卿能夠稱職,不用擔心人言!”然而崔元略終究不能逃脫將崔潭峻當作父輩事奉的惡名。


寶曆二年四月,京兆府指控說:崔元略先前擔任京尹時,曾兼任橋道使。在負責建造東渭橋時,本典鄭位和判官鄭複虛報物價,抬高工程的估價,還不給工匠應有的報酬,導致工匠破產,總計通過如此做法貪贓二萬一千七百九貫。唐敬宗下敕說:“崔元略不能檢核屬下,涉嫌怠慢職責,現罰他一個月的俸料。”當時劉棲楚擔任京兆尹,有覬覦相位的意圖。崔元略的聲望就在他之下,而崔元略又多方巴結裴度,爭取入相。劉棲楚害怕他妨礙自己,便用計詆毀他,因此指使部屬檢舉這件在修建唐穆宗陵園過程中貪汙的事。大和三年(829),他轉戶部尚書,並於翌年兼判度支。大和四年(《舊唐書-崔元略傳》作五年顯然為誤。《舊唐書-文宗本紀》說他大和四年病故),他成為檢校吏部尚書,出任東都留守和畿汝等防禦使。同年,他又改任滑州刺史和義成軍節度使。這時他病故,唐文宗為他取消三天朝會,追贈他為尚書左仆射。


崔元略死後,唐文宗於十二月十二(壬子)任命左金吾衛大將軍段嶷為義成軍節度使,取代他。次日,湖南觀察使韋辭去世。十二月十六(丙辰),唐文宗任命工部侍郎崔琯為京兆尹,取代王璠;改任王璠為尚書左丞。


十二月二十三(癸亥),東都留守崔弘禮去世。崔弘禮字從周,是博陵人,北齊大臣崔懷遠的七代孫。他祖父崔育曾任常州江陰令,父親崔孚曾任湖州長城令。崔弘禮風貌魁偉,光明磊落,頗有大誌。他進士及第,屢次在藩鎮府上當幕佐,官至侍禦史。元和中年,呂元膺任東都留守,聘用崔弘禮為從事。當時淮西的吳少陽剛死不久,吳元濟起兵抗拒朝命,崤山以東那些反複無常的藩臣,為他聲援。於是吳元濟往東勾結李師道,陰謀偷襲東洛,以威脅朝廷。崔弘禮為呂元膺出謀劃策,部署軍隊,保衛東都,最終東都安然無患。他接著曆任汾州和棣州刺史。後來魏博的田弘正要求到長安入覲,請求朝廷給派副使,朝廷便授任崔弘禮為衛州刺史,出任魏博節度副使,兼曆鄭州刺史。


長慶元年(821),劉總到長安入覲,張弘靖移鎮範陽,唐穆宗加崔弘禮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出任幽州盧龍軍節度副使。尚未入境,幽、鎮二道就發生動亂,唐穆宗因此改任他為絳州刺史。翌年,汴州的李翽造反,朝廷下急詔追回崔弘禮出任河南尹、兼禦史大夫、東都畿汝都防禦副使。李翽之亂平定後,他升遷河陽節度使。任上他整訓部隊,壯大軍戎,嚴加防備。他又上言請求在秦渠下開墾荒田三百頃,每年可收穀粟二萬斛。唐穆宗下詔同意。不久他因病接連上表請求替代。幾年後,他官拜檢校戶部尚書兼華州刺史。剛好天平軍節度使烏重胤病故,朝廷找不到適合人選,便再次任命崔弘禮為天平軍節度使,並下詔讓他即日乘坐驛馬赴任。唐文宗即位後,就地加他為檢校左仆射。他治理鄆州三年後,朝廷改授他為東都留守,不久又升遷他為刑部尚書。唐文宗下詔讓他奔赴宮闕,但他因病沒來。這年十月,唐文宗又任命他為東都留守。不久他就病故,終年六十四歲,朝廷追贈他為司空。崔弘禮少年時,專以風流倜儻和意氣奮發自任;通涉兵書,留心軍旅的要務,因此屢次得到重用,曆任藩鎮重職。然而他在任上沒有出色的政績,雖然修繕方麵頗有成效,但他卻頗能為自己生財,因此受到些非議。


崔弘禮去世的同時,唐文宗任命同州刺史高重為潭州刺史、兼禦史中丞,出任湖南觀察使。


要想知道唐文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