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二年即公元828年十二月十四(乙醜),魏博大將亓誌紹在成德的王庭湊挑撥下,率領所部兵馬二萬人回逼魏州。十二月二十一(壬申),宰相韋處厚突然暴病去世。
十二月二十六(丁醜),唐文宗李昂派諫議大夫柏耆到魏博去宣旨慰問,同時征發義成和河陽的兵馬去討伐亓誌紹。次日,他下詔任命兵部侍郎兼知製誥翰林學士路隨為中書侍郎和同平章事。
十二月三十(辛巳,《舊唐書》作翌年正月初五丙戌),魏博節度使史憲誠上奏,說亓誌紹帶兵進駐永濟,他的部眾分散進入各個縣邑。史憲誠為此向朝廷告急,唐文宗下詔,派義成節度使李聽率領滄州行營諸軍出討亓誌紹。
太和三年即公元829年春正月初,亓誌紹和成德合兵侵掠貝州。
正月初六(丁亥),京兆尹孔戢去世。孔戡是被叛將李懷光殺害的孔巢父兄長孔岑父的兒子。他為人正派嚴肅,頗有家法,重視承諾,崇尚忠義。盧從史鎮守澤潞時,聘他為書記。盧從史逐漸變得驕橫,與藩臣王承宗和田緒案中勾結,想效法河朔的先例鞏固自己的位置。孔戡總是執筆直言,極力諫止他圖謀不軌。盧從史因此很氣孔戡。一年多後,孔戡稱病回歸洛陽。李吉甫鎮守揚州時,召他為賓佐。盧從史知道後,上疏論奏,請求朝廷將他貶逐。唐憲宗不得已,隻好改授他為衛尉丞,分司洛陽。當初,貞元中年時,藩帥誣奏幕僚從事的,朝廷都不加證實就予以降黜。當貶斥孔戡的詔書下達時,給事中呂元膺表示反對。唐憲宗讓中使去慰撫勸喻呂元膺後,製書才得以下達。孔戡這時死於飲食不調,唐文宗追贈他為駕部員外郎。
同時,宣武和河陽的官軍出討丌誌沼。
正月初九(庚寅),退休致仕的吏部尚書錢徽去世。錢徽字蔚章,是吳郡人。他父親錢起在天寶十年(751)進士及第。錢起能作五言詩,最初經過鄉薦。他在江湖行走時,曾在客舍裏月夜獨吟,忽然聽到有人在庭院吟詩道:“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愕然驚起,攝著腳跟提著衣擺去尋看,結果什麽都沒見到,便以為是鬼怪,但卻牢牢記住了這十字。錢起就試那年,李暐所試的《湘靈鼓瑟詩》題中有“青”字,錢起當即用他聽到的鬼謠十字作為落句。李暐深為嘉許,稱作絕唱。這年他進士登第,首次出仕擔任秘書省校書郎。大曆中年,他與韓翃和李端等十人都因為能作詩而出入於貴宦之門,時人號稱“十才子”,還將他們的圖像畫在牆上。他位終在尚書郎。
錢徽則在貞元初年(785左右)進士及第,在藩鎮當幕僚。元和初年(806左右)他入朝,經三遷成為祠部員外郎,後應召成為翰林學士。元和六年,他轉任祠部郎中兼知製誥。元和八年,他改任司封郎中、賜給緋魚袋,職位如故。元和九年,他官拜中書舍人。元和十一年,朝廷討伐淮西,唐憲宗下詔讓朝臣議論軍事。錢徽上疏極言,說朝廷已經用兵多年,財力衰竭,應當取消淮西的征戰。唐憲宗很不高興,罷免了錢徽翰林學士的職位,隻守本官。
長慶元年(821),他成為禮部侍郎。當時宰相段文昌出鎮蜀川。段文昌好學,尤其喜愛圖書古畫。已故刑部侍郎楊憑兄弟以文學知名,家裏有很多書畫,在《書斷》和《畫呂》的鍾、王、張、鄭筆跡,他們都兼而有之。楊憑兒子楊渾之為了求得進身,將家藏書畫都獻給段文昌,想求得進士及第。段文昌離開長安赴任前,當麵托付錢徽,接著又寫信保薦楊渾之。翰林學士李紳也將舉人周漢賓托付給錢徽。當進士的金榜出來時,楊渾之和周漢賓全都名落孫山。李宗閔與元稹平時關係密切。起初元稹因為正直而被貶斥了很長時間,當他回朝後,完全變了個人,一心靠僥幸以求進達,而李宗閔也急於進取,兩人因此有了嫌隙。楊汝士和錢徽有過交情。那年,李宗閔的女婿蘇巢和楊汝士的小弟楊殷士全都進士及第。所以段文昌和李紳都非常生氣。段文昌赴任前入宮謝恩辭行,在內殿麵奏時,指責錢徽所選的進士鄭朗等十四人,全都是官宦子弟,才疏藝薄,不應當中選。唐穆宗為此事征求翰林學士元稹和李紳的意見,而他二人讚同段文昌的意見。唐穆宗於是命令中書舍人王起與主客郎中兼知製誥白居易和於子亭重新策試,內出題目為《孤竹管賦》和《鳥散餘花落》詩,結果十四人裏隻有孔溫業、趙存約、竇洵直粗略通過及第,裴撰則特賜及第;鄭朗等十人全都不及第。唐穆宗還下詔,要求自今以後禮部舉人,必須根據開元二十五年敕令,進士及第後,所試的雜文和策論,得送交中書門下詳細覆審。錢徽也為此很快就被貶為江州刺史,中書舍人李宗閔貶為劍州刺史,右補闕楊汝士貶為開江令。最初討論如何貶斥錢徽時,李宗閔和楊汝士都想讓錢徽將段文昌和李紳寫給他的私函進呈,覺得這樣唐穆宗就必然醒悟,明白到底是怎麽回事。錢徽說:“我不這麽做。隻要問心無愧,得失有什麽兩樣?我修身慎行,怎能用私函證明自己的清白?”還讓子弟將他倆的信函燒了。士人因此都稱讚錢徽是位長者。後來唐穆宗知道了這事的本末,便下詔說:
“從前,公卿和大夫在朝堂互相謙讓,士族和庶人在班列也相互禮敬。周成王不用刑措,漢文帝恥言人過,真是做到了古時的大治,朕非常羨慕。中代以來,朝臣的爭端興起。壓抑他們的言語則說是專權蔽塞,引導他們的論調則說是侵犯誣陷。自然不能實事求是,更不能彰善抑惡。所以漢孝宣帝見到有人告發攻訐定要到下頭了解是非,漢光武帝不因單麵之詞就采取行動。《論語》稱誹謗君上是不對的行為,法律也禁止匿名的告發。這都是為了預防三至(曾參殺人的謠言來了三次)的詆毀,重視兩造(重複審理)的英明。所以在朝廷封爵功臣,能鼓勵人們為善;在市場處斬罪犯,能警戒人們為惡。罪有所歸而賞必當事。近代以來,朝廷投機取巧,內荏外剛。公卿和大夫缺乏進思盡忠的真誠,大多都在退朝後才議論誹謗。士族和庶人沒有切磋琢磨的習慣,大多練就進獻讒言的本事。進則諛言諂笑,互相有所要求,退則群居周處,互相議論是非。留中不出的請求,都是出自陰暗的私心;公論不容的誅討,無非因為朋黨的需要。朝廷提擢一名官員,則說恩典都是因為我的緣故;朝廷貶黜一個官職,則說事情都是他人引起。朋黨的行跡已經昭彰,還裝作孤芳自賞的樣子;請托的腳蹤已經盡露,還自以為堅貞方正。身居重要部門的,不以勤奮恪守職責,反而吹噓自己的務從簡易。掌握朝廷紀綱的,不以準繩檢約屬下,反而密奏自己的道聽途說。獻呈章疏的是非不分,備受顧問的互有愛憎。如果沒有秦鏡照膽(秦宮的一麵鏡子能夠照到人的肝膽)和堯羊觸邪(帝堯時能一觸就知道該人是否犯罪的羊)那樣的英明,當時的君主聽了他們的言論,怎能不被迷惑?決斷一旦出現謬誤,事情就更加惡化。大禍往往從口而出,言語經常節外生枝,都是這樣造成的,朕感到非常憐憫。
“我朝的貞觀和開元年間,如同夏商周三代,風俗歸於淳厚,禮讓全都實行。但自從安史之亂以來,人心失散已經太久了。現在開始想要用仁德引導,而不想靠威刑驅使。然而信用也有行不通的時候,道理也有講不通的場合。就有那麽一些無恥之徒,隻會更加刁頑。小的像綜合考核這樣的微小權力,被低下之輩侵奪;大的則像掌管樞機這樣的大權,旁落輕薄之徒手裏。朕還希望能感化他們,也盼望革去尤其惡劣的。而宰臣害怕被他們逐漸浸染,最終將無法澄清本源。現具體引用祖宗之書,願意垂下勸誡之詔,伸展告諭,頗用殷勤。群臣各當自我反省,與朕一同實踐王道。”
這道詔書出自元稹的手筆。製令一出,朝廷結黨營私的人,如同在東市被公開鞭笞,無不對李紳和元稹懷恨在心。翌年錢徽升遷華州刺史、潼關防禦、鎮國軍等使。唐文宗即位後,內征他拜任尚書左丞。大和元年(827)十二月,他再次出任華州刺史,並於翌年因病辭職,改任吏部尚書,在這位置退休致仕。這時他病故(《舊唐書傳記》說是三月),終年七十五歲。他兒子錢可複和錢可及也都是進士及第。
再說,義成行營兵馬三千人早先進駐齊州,後來讓他們前往禹城,但士兵在中途潰散反叛。新任橫海節度使李聽派兵鎮壓了散兵。李聽和史憲誠的兒子史唐接著合兵出擊亓誌紹。正月十九(庚子),李聽打敗亓誌紹的兵馬,亓誌紹往北逃到鎮州投靠王庭湊。
同時,盧龍(幽州)節度使李載義上奏,說他攻打並占領了滄州的長蘆。
正月二十三(甲辰),昭義(澤潞)節度使劉從諫上奏,說亓誌紹帶著剩餘部眾一萬五千人到潞州向他投降,他把他們安置在洛州。同一天,唐文宗任命太常卿李絳為檢校司空,兼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
華州刺史兼鎮國軍潼關防禦使崔植也在這天去世。崔植字公修,是已故宰相崔祐甫弟弟廬江令崔嬰甫的兒子。崔植拜相後,上言說自己繼承伯父,所以恩典沒有及於父親。結果朝廷下詔反而追贈崔嬰甫為吏部侍郎。崔植潛心經史,尤其精通《易象》。他累任朝廷清要,成為給事中,當時人們都認為他很稱職。那時皇甫鎛作為宰相兼判度支,請求裁減朝廷內外官員的俸祿。崔植封還敕書,極力諫止,唐憲宗也就算了。皇甫鎛再次上奏,要求諸州府鹽院的兩稅、榷酒、鹽利、匹段等,都得增加定額,以及近年全國交納的鹽酒利潤都必須抬高價格征收。唐憲宗也下詔準奏。崔植上疏論奏,唐憲宗讓宰臣召崔植前去,宣旨好好勸諭他。結果輿論都指責皇甫鎛而讚美崔植。很快他就升任禦史中丞。他進入內閣彈劾官員,頗能複振朝廷綱紀。
長慶初年(821),他官拜中書侍郎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唐穆宗曾跟侍臣說:“國家在貞觀年間,文皇帝(太宗)親自履行帝道,導致天下昇平。當神龍和景龍(中宗和睿宗)年間,相繼發生內難,但被玄宗平定。開元的興複很不容易,然而名聲最盛,曆時也很長久,這是什麽原因?”崔植答道:“前代創業的君主,大多起自民間,因此了解百姓的疾苦。他們初承大業,都能礪精求治。太宗文皇帝又特別稟承上聖的天資,符合堯、舜的正道,所以貞觀一朝,四海安寧。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王珪他們作為輔佐股肱,君明臣忠,政事無不得到治理。聖賢相遇,自然會達到如此境界。玄宗繼承周文王的法度,並曾經曆武天後朝代的艱難危困。開元初年得到姚崇和宋璟,他又能將朝政委托他們。這二人是天生俊傑,任何事情都推以公心,晝夜孜孜不倦,致力於君主的王道。宋璟曾手寫《尚書·無逸》一篇,還作圖獻上。玄宗將它放在內殿,出入時都得觀省,全都牢記在心;還總是感歎古人的至理名言,後代無人能及。所以任用賢能,戒除欲望,他能做到心歸淡泊恬靜。開元末年,因為《無逸圖》開始朽壞,玄宗開始用山水圖代替。此後既沒有座右銘的箴規,又信任奸臣專權用事。天寶年間,他開始厭倦政事,王道從此欠缺。建中初年,德宗皇帝曾問先伯父祐甫,開元的大治和天寶的大亂為何如此懸殊,先伯父具體陳述了事情的本末。臣那時還是幼童,就聽到了他的解說,所以知道古人用韋、弦(韋即獸皮,弦緊皮軟。古人佩韋以警戒自己的性急,佩弦以警戒自己的性緩)作為警戒,好處實在很多。陛下既然虛心尋求治理之道,也希望將《無逸》作為準則,那麽天下人就很幸運了。”唐穆宗很讚賞他的回答。
另一天,唐穆宗又跟宰臣說:“先前的史書稱:漢文帝舍不得十家人的財產而取消了露台的修建。又說他身穿弋綈(黑色粗厚的絲織物),腳履革靴,收集群臣上書的袋子當作宮殿的帷幕。這未免也太節儉了!你們相信有這樣的事嗎?”崔植答道:“良史記載的一定不是妄言。西漢緊接著亡秦的殘酷之後,以及與項羽的戰爭之餘。那時海內凋弊,民眾力竭。漢文帝是仁慈英明的君主,起自代郡的藩王。他深知農耕的艱難,所以即位之後,親自履行儉樸節約。漢景帝繼他之後,還遵照他遺留的良好風氣。因此海內百姓莫不安居樂業,家家自給,戶戶富足。直到漢武帝,官府和民間都十分殷富;所以漢武帝能出師征伐,威行四方,錢幣都生鏽,稻穀也腐爛了。漢武帝一味奢侈靡爛,結果國用因此枯竭,到了末年他居然向車船和六畜征稅,搞得民不聊生,戶口減半。他這才下達哀痛的詔書,封丞相為富人侯。這都明確地記載在漢史裏麵,是無法爭辯的事實。況且對農耕和養蠶的鼓勵,出自人力。一旦花費無度,如何能夠導致國家富強!據說漢武帝剛即位時,物產的豐富,前代無法相比。這自然是因為漢文帝的儉樸節約帶來的。”唐穆宗說:“愛卿說的很好。隻是擔心實行起來很難罷了。”
唐憲宗皇帝削平群盜後,河朔三鎮重新成為朝廷的封疆。長慶初年(821),幽州節度使劉總上表將幽、薊等七州獻給朝廷,請求朝廷任命新的主帥。劉總仍然害怕部將作亂,便將部下的豪帥都先行送到京師。當時朱克融也在其中。崔植與同列宰相杜元潁平時對軍事不很了解,而且也缺乏遠慮卓識。朱克融等人在京師羈留了很長時間,處境十分窮窘,每天都到中書省乞求官職,但崔植他們卻毫不在乎。當張弘靖到幽州上任時,讓朱克融等人回去。沒幾個月,朱克融就囚禁張弘靖,殺害了他的賓佐,還勾結王庭湊,國家再次失去河朔一帶。這都是因為崔植兄弟的失誤,他也因此被罷免參知政事,改任守刑部尚書,出任華州刺史。這時他去世,終年五十八歲。崔植雖然頗有器量,為人也謹慎忠厚,然而沒有通曉萬物的大才。因此當朝廷再次失去河朔時,天下人才開始為他的失策感到憂慮。
崔植去世五天後即正月二十八(己酉),唐文宗任命前山南西道節度使王涯為太常卿。
二月初一(辛亥),唐文宗任命兵部尚書崔群為荊南節度使。正月初四(甲寅),荊南節度使王潛去世。
也在二月初,橫海節度使李聽率領諸道行營兵馬出擊滄州叛將李同捷,打敗了他,接著率軍進攻德州。
武寧捉生兵馬使石雄,為人勇敢,愛護士卒;而節度使王智興殘酷暴虐。軍中將士想驅逐王智興而擁立石雄。王智興知道後,趁著石雄立功,便奏請他出任刺史。二月初六(丙辰),唐文宗任命石雄為壁州刺史。
史憲誠得知滄、景(即橫海)將要被平定而感到害怕。他兒子史唐勸他到長安入朝。二月十六(丙寅),史憲誠派史唐奉表到長安請求入朝,並且請求帶著自己管轄的魏博聽從朝命。
三月初一(辛巳),唐文宗任命戶部尚書令狐楚為東都留守。三月初五(乙酉),他下敕,說兵戈尚未停息,教坊每天恭候的樂人必須暫時取消。三月十二(壬辰),易定(即義武)節度使柳公濟去世。同時,唐文宗任命前東都留守崔從為戶部尚書,並於三月二十五(乙巳)任命太原兵馬使傅毅為義武軍節度使,取代去世的柳公濟。然而義武軍不受命,都知兵馬使張璠自稱節度使。三月二十八(戊申),唐文宗隻好任命張璠為義武軍節度使。
再說,石雄離開武寧後,王智興將武寧軍中與石雄關係密切的一百多將校都殺了。夏四月初九(戊午,《舊唐書》作十二天後即庚午。估計那是石雄被長流白州的日子),王智興上奏指責石雄動搖軍心,請求朝廷誅殺他。唐文宗知道石雄無罪,便赦免他的死罪,將他長久流放白州。
四月十九(戊辰),李載義上奏,說他們進攻滄州,攻破了外城。
同一天,新任滄景節度使李祐攻克德州,城中叛軍將士三千多人逃奔鎮州。李同捷寫信給李祐請降,李祐上奏時附帶上李同捷的請降書信。諫議大夫柏耆早先奉詔作為滄德宣慰使前往行營宣旨慰勞;他好大喜功,虛張聲勢,想以此威製諸將,因此將領們無不對他十分厭惡。當李同捷向李祐請降時,李祐派大將萬洪代守滄州。柏耆懷疑李同捷詐降,便親自帶領數百騎兵馳入滄州,找個借口殺了萬洪,然後帶上李同捷及其家屬前往京師。四月二十六(乙亥,《舊唐書》作五月初六甲申,這裏以通鑒和《新唐書》為準),他們抵達將陵時,有人說王庭湊想派奇兵來奪走李同捷。柏耆於是殺了李同捷,將他的首級送往京師。五月初六(甲申),李祐進入滄州。至此,滄、景之亂全被平定。
五月初九(丁亥),唐文宗登禦興安樓,接受滄州所獻的俘虜。李祐將李同捷的母親和妻子以及兒子李元達等人送到宮闕,唐文宗下詔原宥了他們,並將他們送到湖南安置。
五月十二(庚寅),唐文宗加李載義為同平章事。各道兵馬攻打李同捷,花了三年才僅僅攻下。而柏耆徑直進入滄州城,就把一切當作自己的功勞。諸將對他嫉惡如仇,爭著上表指責他。次日,唐文宗不得不將柏耆貶為循州司戶,將宣慰判官殿中侍禦史沈亞之貶為虔州南康尉。
五月十八(丙申),橫海軍節度使李祐去世。李祐本是蔡州牙將,事奉吳元濟時以驍勇善戰知名。自從王師討伐淮西後,李祐作為淮西行營大將,總是對抗官軍,官軍士兵都很怕他。元和十二年(817),他被李愬生擒。李愬知道李祐很有膽略,被赦免他的死罪,待他非常優厚,推誠置信,甚至和他同寢共食,經常在帳中密語,通宵不寐。有人在帳外偷聽,但總是隻聽到李祐感動的哭泣聲。而軍中因為以前很多將士被李祐殺死殺傷,所以營壘的士卒經常私下聚會,都恨不得殺了李祐。李愬因為軍心抱怨,擔心無法保存李祐,便將他押送到京師,同時上表救他。唐憲宗根據李愬的意思特赦了他,然後將李祐送回到李愬那裏。李愬非常高興,當即將三千精兵交付給他。李祐因此不再受到懷疑,李愬最終也靠李祐攻破蔡州,生擒了吳元濟。李祐因功被授任神武將軍,升遷金吾將軍、檢校左散騎常侍、夏州刺史、禦史大夫、夏綏銀宥節度使。寶曆初年(825),他入朝成為右金吾大將軍。不久因為吐蕃入寇,他又出任涇州刺史兼涇原節度使。太和初年(827),他帶兵出討李同捷,為此升遷檢校戶部尚書、滄州刺史、滄德景節度使。他的事前麵都已細說,就不贅述了。
李祐死後,唐文宗任命涇原節度使李岵為齊、德等州節度使,將他改名為李有裕。五月十九(丁酉),他任命前義武軍節度使傅毅為滄州刺史兼橫海軍節度使,取代李祐。五月二十三(辛醜),他任命右金吾衛大將軍張惟清為檢校司空,出任涇原節度使;任命左金吾衛大將軍劉遵古為邠寧節度使。也在這天,朝廷因為橫海的動亂,給滄、景、德、隸四州免稅一年。
要想知道唐文宗後來的事,請看下篇文章。